人物生平
賢似郤缺
嵇紹的父親嵇康,因得罪掌權(quán)的司馬氏集團(tuán),而在他十歲時(shí)遇害。嵇紹奉養(yǎng)母親孝順、慎重,因?yàn)楦赣H獲罪,靜居在家中。嵇康的好友山濤掌管選舉事時(shí),向晉武帝奏請說:“《康誥》上說u2018父子罪不相及。u2019嵇紹的賢能可以和郤缺相比,應(yīng)當(dāng)加以任命,請讓他任秘書郎!睍x武帝對山濤說:“像您所說的,他能勝任秘書丞,何況秘書郎!庇谑窍略t征召嵇紹入朝為秘書丞。
多次升遷后為汝陰太守,尚書左仆射裴頠很器重他,常說:“如果讓嵇延祖任吏部尚書,可使天下的人才不會再有遺漏!迸鎳舜鲿勀贻p有才氣,同嵇紹之侄嵇含交好,當(dāng)時(shí)人們相信他將來必有大用,嵇紹卻認(rèn)為他一定不會成大器。戴晞后來任司州主簿,因?yàn)樾袨椴欢吮或?qū)逐,鄉(xiāng)里都說嵇紹有知人之明。
后轉(zhuǎn)任豫章內(nèi)史,因母親去世,未到任。喪服期滿后,拜徐州刺史。當(dāng)時(shí)石崇監(jiān)徐州諸軍事,性格盡管驕橫暴戾,但嵇紹以道義勸說,石崇對他甚為親近敬重。后來嵇紹因?yàn)殚L子去世而離職。
不畏權(quán)貴
元康(291年-299年)初年,嵇紹被改任為給事黃門侍郎。當(dāng)時(shí)侍中賈謐憑借外戚的身份,年紀(jì)輕輕就身居高位,潘岳、杜斌等人都依附他。賈謐請求與嵇紹交好,嵇紹拒絕不理。等到賈謐被誅殺,因?yàn)轱B不親附惡人,受封弋陽子,又升為散騎常侍,兼任國子博士。
永康元年(300年),太尉陳準(zhǔn)去世,太常奏請加給謚號,嵇紹反駁說:“謚號是用來流傳后世、永不磨滅的的,大德之人應(yīng)當(dāng)授予大名,微德之人就應(yīng)授予微名,u2019文、武u2018這些謚號,顯揚(yáng)死者的功德,u2019靈、厲u2018這些謚號,標(biāo)志著死者的糊涂昏昧。由于近來掌禮治之官懷抱私情,謚法便不依據(jù)原則。加給陳準(zhǔn)的謚號過譽(yù),應(yīng)該加謚號為u2019繆u2018!贝耸码m然沒有聽從嵇紹的意見,但是朝臣都甚為懼怕他。
永康二年(301年),趙王司馬倫篡位,以嵇紹為侍中。同年,晉惠帝重新繼位,嵇紹仍然任侍中。當(dāng)時(shí),眾人建議追復(fù)已遇害的張華的官爵,嵇紹認(rèn)為張華不能堅(jiān)持正道,認(rèn)為不應(yīng)該追復(fù)他的官爵。又上疏希望惠帝及當(dāng)權(quán)者吸取教訓(xùn)。
正直以諫
永寧二年(302年),齊王司馬冏在輔政后,大肆建造自己的宅第,驕縱日益加深,嵇紹為此勸諫司馬冏,司馬冏雖然謙遜恭順的回報(bào)嵇紹,但就是不能聽從他的意見。
一次,司馬冏與董艾等人中宮中閑聊,暢談國家大事。嵇紹穿著朝服求見,董艾就對司馬冏說:“嵇侍中善絲竹,您可以讓他彈琴。”司馬冏也正有此意,就命人抬琴進(jìn)來請嵇紹演奏。嵇紹不愿意,司馬冏就說:“今天大家都挺高興,您又何必如此掃興呢?”嵇紹莊重是回答:“您匡復(fù)社稷,更應(yīng)講究禮儀,端正秩序。我今天穿著整整齊的禮服前來見您,您怎能讓我做些樂工的事呢?如果,我身著便服,參回私人宴會,那倒不敢推辭了!彼抉R冏和董艾等人聽了此話后,都很慚愧。
不久,因公事被免職,司馬冏以其為左司馬。沒幾天,司馬冏被長沙王司馬乂誅殺。之前,在雙方交兵時(shí),嵇紹前往宮中,有人持弩在東閣守衛(wèi),看到嵇紹,要拿箭射他,正好有一位殿中統(tǒng)兵的將領(lǐng)蕭隆,看到嵇紹姿貌不凡,懷疑他不是一般人,于是上前奪下箭,嵇紹才得以幸免。于是返回在滎陽的舊宅。
太安二年(303年),嵇紹被征召為御史中丞,未拜受,又任侍中。河間王司馬颙、成都王司馬穎起兵直驅(qū)京都,借以討伐司馬乂,惠帝的車駕駐扎城東。司馬乂向?qū)俦娬f:“今日西征,希望誰作都督呢?”軍中將士都說:“希望嵇侍中盡力在前面引導(dǎo),我們雖死猶生!庇谑且燥B為使持節(jié)、平西將軍。
永興元年(304年),司馬乂被俘,嵇紹重任侍中。公王以下的官員都到鄴城向司馬穎謝罪,嵇紹等人均被罷官,免為平民。
嵇侍中血
不久,朝廷北征,重征嵇紹為侍中,恢復(fù)了他的爵位。嵇紹因天子流亡在外,接奉詔書馳往行駕住處。恰逢朝廷的軍隊(duì)在蕩陰戰(zhàn)敗,晉惠帝臉部受傷,中三箭,百官及侍衛(wèi)人員都紛紛潰逃,只有嵇紹莊重地端正冠帶,挺身保衛(wèi)天子,司馬穎的軍士把嵇紹按在馬車前的直木上。晉惠帝說:“這是忠臣,不要?dú)⑺!”軍士回答道:“奉皇太弟(司馬穎)的命令,只是不傷害陛下一人而已!”于是殺害嵇紹,血濺到惠帝的衣服上,惠帝為他的死哀痛悲嘆。等到戰(zhàn)事平息,侍從要浣洗御衣,晉惠帝說:“這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
死后哀榮
等到張方逼迫惠帝遷往長安時(shí),河間王司馬颙上表請求贈嵇紹司空,進(jìn)爵為弋陽公。正值惠帝還洛陽,于是此事未行。
光熙元年(306年),東海王司馬越出屯許,路經(jīng)滎陽,經(jīng)過嵇紹墓時(shí),哭得非常悲傷,為其刊石立碑,又上表請贈官爵。懷帝于是遣使贈嵇紹侍中、光祿大夫,加金章紫綬,進(jìn)爵為弋陽侯,賜一頃墓田,以十戶人家守護(hù),以少牢禮儀祭祀。
永嘉六年(312年),瑯玡王司馬睿為左丞相,承制,認(rèn)為嵇紹死節(jié)之事重大,但贈禮沒有表彰他的功勛,于是表贈太尉,以太牢禮儀祭祀。
太興元年(318年),司馬睿即皇帝位,賜嵇紹謚號“忠穆”,再次以太牢禮祭祀。
主要作品
據(jù)《全晉文》載,嵇紹有文集二卷,還收錄有《上惠帝疏》、《陳準(zhǔn)謚議》、《張華不宜復(fù)爵儀》、《諫齊王冏書》、《敘趙至》、《困熱賦序》、《娛蠟賦》、《白首賦序》、《酒賦》、《寒食散賦》、《羽扇賦序》、《八磨序》、《宜男花賦序》、《孤黍賦序》、《瓜賦》、《長生樹賦》、《槐香賦》、《雞賦序》、《遇蠆賦序》、《誥風(fēng)伯》、《上言長沙王乂宜增置掾?qū)佟、《詩序》、《木弓銘》、《菊花銘》、《司馬誄》、《吊莊周圖文》等,另有一篇失題。
《晉詩》有一首《贈石季倫詩》。
家庭生活
父親
嵇康,曹魏文學(xué)家、音樂家,因得罪掌權(quán)的司馬氏而遇害。
后代
嵇眕,嵇紹長子,有嵇紹的風(fēng)范,早卒。
嵇翰,嵇紹從孫,因嵇眕早逝而襲嵇紹爵位,后拜奉朝請。
嵇曠,嵇翰之孫,東晉孝武帝太元年間,以嵇曠世襲弋陽侯。
軼事典故
鶴立雞群
嵇紹剛到洛陽時(shí),有人告訴王戎說:“昨日在人群中曾見到嵇紹,看他氣宇軒昂,恰如野鶴立在雞群中!蓖跞终f:“你還未見過他父親呢!
嵇紹不孤
在嵇康臨死之前,把自己的一雙兒女托付給了山濤,并且對嵇紹說:“山公尚在,汝不孤矣!
駿馬何為
當(dāng)初,嵇紹將要奔赴前線時(shí),侍中秦準(zhǔn)問嵇紹:“如今要前往危難之處,您有好馬嗎?”嵇紹嚴(yán)肅的說:“陛下親征,以正義來討伐叛逆,一定不戰(zhàn)而勝。如果陛下有難,有為臣之節(jié)在,駿馬有何用!”聽到的人沒有不嘆息的。
人物評價(jià)
總評
嵇紹素來豁達(dá)灑脫,不拘小節(jié),但開朗而有約束,通達(dá)而不雜亂。他與侄子嵇含等五人同居,對他們的撫養(yǎng)體恤如親生子。門生及老部下思念他留下的仁愛,按喪禮守住墓旁,守滿三年者有三十多人。
由于嵇紹死節(jié)事的特殊性,所以歷代文人墨客對嵇紹褒貶不一。如郭象、郗鑒等與嵇紹同時(shí)代或者相去不遠(yuǎn)的人,都不贊同嵇紹的行為,郭象認(rèn)為嵇紹不孝于父、忠于昏君,貪圖名位。明代著名思想家顧炎武則把嵇紹和山濤一起指責(zé),近代也有不少學(xué)者與顧炎武持相同意見。而歷代君主均贊揚(yáng)了嵇紹的忠義,對其多加赗贈,以宣揚(yáng)儒家的忠節(jié)思想,來維護(hù)封建統(tǒng)治。杜甫、文天祥等人均在自己的詩中贊揚(yáng)了嵇紹的忠烈。但在趙王司馬倫篡位時(shí),任命嵇紹為侍中,卻沒有見到關(guān)于嵇紹推諉此職的記載,或許也證明嵇紹是司馬倫的附庸。
歷代評價(jià)
山濤:嵇紹賢侔郤缺……。
裴頠:使延祖為吏部尚書,可使天下無復(fù)遺才矣。
董艾:嵇侍中善于絲竹……。
裴希聲:二儀肇建,君臣攸序。峨峨侍中,應(yīng)期作輔。外播仁風(fēng),內(nèi)舉心膂。執(zhí)慈弗勇,靡仁不武。見危授命,背生殉主。確乎其操,邈乎其崇。矯矯王臣,憲慈遺風(fēng)。在親成孝,于敬成忠。
王接:夫謀人之軍,軍敗則死之;謀人之國,國危則亡之,古之道也。蕩陰之役,百官奔北,惟嵇紹守職,以遇不道,可謂臣矣,又可稱痛矣。今山東方欲大舉,宜明高節(jié),以號令天下,依《春秋》褒三累之義,加紹致命之賞,則遐邇向風(fēng),莫敢不肅矣。
謝鯤:友人王眉子清通簡暢,嵇延祖弘雅劭長,董仲道卓犖有致度。
郭象:嵇紹父死在非罪,曾無耿介,貪位死暗主,義不足多。
郗鑒:殛鯀而興禹,禹不辭興者,以鯀犯罪也。若以時(shí)君所殺為當(dāng)耶,則同于禹;以不當(dāng)耶,則同于嵇。
司馬曜:褒德顯仁,哲王令典。故太尉、忠穆公執(zhí)德高邈,在否彌宣,貞潔之風(fēng),義著千載。
《世說新語》:有人語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鶴之在雞群!
房玄齡等《晉書》:①晉自元康之后,政亂朝昏,禍難薦興,艱虞孔熾,遂使奸兇放命,戎狄交侵,函夏沸騰,蒼生涂炭,干戈日用,戰(zhàn)爭方興。雖背恩忘義之徒不可勝載,而蹈節(jié)輕生之士無乏于時(shí)。至若嵇紹之衛(wèi)難乘輿,卞壸之亡軀鋒鏑,桓雄之義高田叔,周崎之節(jié)邁解揚(yáng),羅丁致命于舊君,辛吉恥臣于戎虜,張祎引鴆以全節(jié),王諒斷臂以厲忠,莫不志烈秋霜,精貫白日,足以激清風(fēng)于萬古,厲薄俗于當(dāng)年者歟!所謂亂世識忠臣,斯之謂也。②中散以膚受見誅,王儀以抗言獲戾,時(shí)皆可謂死非其罪也。偉元恥臣晉室,延祖甘赴危亡,所由之理雖同,所趣之途即異,而并見稱當(dāng)世,垂芳竹帛,豈不以君父居在三之極,忠孝為百行之先者乎!且裒獨(dú)善其身,故得全其孝,而紹兼濟(jì)于物,理宜竭其忠,可謂蘭桂異質(zhì)而齊芳,《韶》《武》殊音而并美;蛴姓摻B者以死難獲譏,揚(yáng)榷言之,未為篤論。夫君,天也,天可仇乎!安既享其榮,危乃違其禍,進(jìn)退無據(jù),何以立人!嵇生之隕身全節(jié),用此道也。③重義輕生,亡軀殉節(jié)。勁松方操,嚴(yán)霜比烈。白刃可陵,貞心難折。道光振古,芳流來哲。
杜甫:①敢料安危體,猶多老大臣?豈無嵇紹血,沾灑屬車塵?②范云堪晚友,嵇紹自不孤。
趙元一:每覽嵇紹、紀(jì)信之高義,感千載而仰慕;尋淖齒、王敦之遺跡,思奮劍而誓心。
李商隱:①嵇鶴元無對,荀龍不在夸。②人間只有嵇延祖,最望山公啟事來。
韓偓:①濺血慚嵇紹,遲行笑褚淵。②御衣空惜侍中血,國璽幾危皇后身。
司馬光:昔舜誅鯀而禹事舜,不敢廢至公也。嵇康、王儀,死皆不以其罪,二子不仕晉室可也。嵇紹茍無蕩陰之忠,殆不免于君子之譏乎!
朱熹:嵇康魏臣,而晉殺之,紹不當(dāng)仕晉明矣。蕩陰之忠固可取,亦不相贖。事讎之過,自不相掩。
陳普:佞舌如簧亂孝思,竹林人物固猖披。御衣炯炯嵇生血,不似王生淚著枝。
文天祥: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jié)。為嚴(yán)將軍頭,為嵇侍中血。
王夫之:嵇紹可以仕晉乎?曰:不可。仕晉而可為之死乎?曰:仕而惡可弗死也!仕則必死之,故必不可仕也。父受誅,子讎焉,非法也;父不受誅,子不讎焉,非心也。此猶為一王之下,君臣分定,天子制法,有司奉行,而有受誅不受誅者言也。嵇康之在魏,與司馬昭俱比肩而事主,康非昭之所得殺而殺之,亦平人之相賊殺而已。且康之死也,以非湯、武而見憚于昭,是晉之終篡,康且遺恨于泉下,而紹戴之以為君,然則昭其湯、武而康其飛廉、惡來矣乎!紹于是不孝之罪通于天矣……沈充以逆伏誅,而子勁為晉效死。蔡仲之命曰:爾尚蓋前人之愆。一沈勁克當(dāng)之矣。紹蓋前人之美,而以父母之身,糜爛而殉怨不共天之亂賊,愚哉其不仁也!湯陰之血,河不灑于魏社為屋之日,何不灑于叔夜赴市之琴,而灑于司馬氏之衣也?
顧炎武:夫紹之于晉,非其君也,忘其父而事其非君,當(dāng)其未死,三十馀年之間,為無父之人亦已久矣,而蕩陰之死,何足以贖其罪乎!且其人仕之初,豈知必有乘輿敗績之事,而可樹其忠名以蓋于晚上,自正始以來,而大義之不明遍于天下。如山濤者,既為邪說之魁,遂使嵇紹之賢且犯天下之不韙而不顧,夫邪正之說不容兩立,使謂紹為忠,則必謂王裒為不忠而後可也,何怪其相率臣于劉聰、石勒,觀其故主青衣行酒,而不以動其心者乎?是故知保人下,然後知保其國。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zé)焉耳矣。
余嘉錫:忘父之讎,而北面于其子之朝,以邀富貴,是猶禽獸不知有父也。
史料記載
《晉書·卷八十九·列傳第五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