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場經(jīng)歷
明代宣德五年( 1430 )任本省布政司,因他平賊有功,連續(xù)晉升二級,賜光祿大夫、柱國少傅兼太子太傅、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xué)士。
平賊
任福建布政使司都事時,會朝廷征剿鄧茂七,謝瑩設(shè)計攻陷鄧部所占據(jù)的官臺山后,只擒戮為惡首領(lǐng)數(shù)人,而對數(shù)萬因貧窮而被迫入寇的脅從進行寬宥。閩省百姓因此感恩戴德,交口傳誦“謝都事”。此事載于《明史》,通過明清兩代流傳甚廣的 佛教勸善書《了凡四訓(xùn)》喻于民間。
家庭成員
父親
謝原廣
兒子
謝恩,字公覲。
長孫
明代狀元大學(xué)士 謝遷。
人文遺跡
狀元樓
泗門鎮(zhèn)閣老府的狀元樓是明代大學(xué)士謝遷童年時的書房,此屋落成時,適逢兒媳鄒氏做產(chǎn)。謝瑩以《詩經(jīng)》中“出自幽谷,遷于喬木”之句,給新生孫兒取名遷,字于喬,號木齋。
成化十年(1474),謝遷舉浙江鄉(xiāng)試第一名(解元),次年殿試復(fù)舉進士一甲第一名(狀元),遂對原先的書房進行擴建,并改名為“狀元樓”。狀元樓坐北朝南,東西橫闊16.6米,南北進深13.5米,七柱九梁,檐下高懸“狀元樓”匾。清康熙年間,謝遷七世孫、四川龍安知府謝薇居曾對狀元樓進行過一次修葺。時光流逝,如今狀元樓所有石磉礅均已沉入地面,木柱、樓板、橫梁等木制結(jié)構(gòu)皆呈深黑色,整幢樓偏西傾斜。
余姚東山
據(jù)清乾隆《紹興府志》引舊志記載,晉太傅謝安曾游寓到此,故從唐代起這一帶亦名東山。泗門謝氏尊上虞東山為上東山,稱余姚東山為下東山,以示兩東山之區(qū)別。
制定泗門謝氏家譜
明成化五年(1469),泗門謝氏已繁衍至十世、五百余人。謝瑩有感于族人相遇于途,竟不知名表之稱呼、尊卑之名分,而倡議分房立譜。他把泗門謝氏分為十八房,每房各立分房祖,謝瑩本人即二房分房祖。同時,謝瑩還撰了二十八個字作為自他以后二十八世子孫的排行字輩。后代子孫即使散居各地,相遇于途,只要問其名字,尊卑之序昭然。泗門謝氏現(xiàn)已傳至“宗”字輩。這二十八個字為:
懷公于中用行志,秉亮循常宜守嗣。
嘉茂顯榮隆本宗,世美允傳思永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