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楊杰,字次公,無為人。少有名于時,舉進士。元豐中,官太常者數(shù)任,一時禮樂之事,皆預討論。嘗議玉牒帝系自僖祖而上,世次莫知,則僖祖為始祖無疑,宜以僖祖配感生帝。又請孝惠賀后、淑德尹后、章懷潘后皆祖宗首納之后,孝章宋后嘗母儀天下,升祔之禮,久而未講,宜因慈圣光獻崇配之日,升四后神主祔于祖宗祏室,斷天下之大疑,正宗廟之大法。由是四后始得升祔。
神宗詔秘書監(jiān)劉幾、禮部侍郎范鎮(zhèn)議樂,幾請命杰同議。杰言大樂七失,并圖上之。神宗下幾、鎮(zhèn)參定,鎮(zhèn)不用杰議,自制。樂成,詔褒之。元豐末,晉州教授陸長愈言:“近封孟軻鄒國公,宜春秋釋奠,與顏子并配!毕绿Wh,杰與少卿葉均、博士盛陶、王古、辛公佐以謂凡配享從祀,皆孔子同時之人,今以孟軻并配非是。禮部復言:“自唐至今,以伏勝、高堂生等二十一賢從祀,豈必同時人?”詔從禮部議。
哲宗即位,議樂,又用范鎮(zhèn)說。杰復破鎮(zhèn)樂章曲名、宮架加磬、十六鐘磬之非。又論鎮(zhèn)以黑黍用秠制律、銅量,叩之不合黃鐘,以世無真黍,用太府尺為樂尺,下舊樂三律。詳具《樂志》。杰在神宗時與鎮(zhèn)異議,至是復攻之,鎮(zhèn)之樂律卒不用。元祐中,為禮部員外郎,出知潤州,除兩浙提點刑獄,卒,年七十。自號無為子,有文集二十余卷,《樂記》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