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授課程
1.《中國文學批評史》 2.《中國文化概論》 3.《中國美學思想史》 4.《中國文化經(jīng)典選讀》
5.《文藝學美學研究導論》 6.《大學語文》 7.《中國美學專題研究》 8.《中國近現(xiàn)代學術思想史》
科學研究
研究領域
1.中國美學 2.中國文學批評史 3. 中國近現(xiàn)代學術思想史 4. 中國傳統(tǒng)文化 5.中國文化詩學
6.宋代藝術批評 7.現(xiàn)代新儒家文藝思想
科研項目
1.主持安徽省高校優(yōu)秀青年教師資助計劃項目“南宗禪學與中國詩學研究”(2000jqw05);
2.主持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陰陽學說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研究”(2003jw073);
3.主持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點項目“從陳寅恪、錢穆到余英時——以u2018新宋學u2019之建構為中心”(2008sk081zd);
4.主持全國高校古委會古籍整理項目“《詩集傳》校釋”(2009);
5.主持安徽省A類重點學科資助項目“余英時學術思想研究”(2009);
6.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u2018宋學u2019成就及其現(xiàn)代意義的史學觀照”(11YJC770014);
7.主持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點項目“理學與宋代詩學研究”(SK2013A077)。
8.參與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20世紀中國的思想世界”(01JAZJD720013)。
人物作品
出版論著
(部分)
1. 出版學術專著《“新宋學”之建構——從陳寅恪、錢穆到余英時》(37萬字,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2.出版論文自選集《中國學術思想散論》(安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年版);
3. 參編高校教材《中國文化概論》(安徽大學出版社2002年修訂版);
4. 參編高校教材《中國美學簡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5. 參編高校教材《文藝學美學研究導論》(安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發(fā)表論文
(部分)
1.《“天人合一”觀早期發(fā)生歷程》(載《安慶師范學院學報》2000年第5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中國哲學》2001年第1期全文轉載,《新華文摘》2001年第2期摘要介紹);
2.《論陰陽辯證思維及其對中國傳統(tǒng)藝術理論的影響》(載《東方叢刊》2002年第2輯);
3.《內向思維與中國傳統(tǒng)藝術理論的主體精神》(載《江海學刊》2002年第2期);
4.《陰陽學說與中國人的宇宙觀》(載《安徽師范大學學報》2003年第1期);
5.《陰陽學說的發(fā)展歷程及其思想意蘊》(載《國學研究》第13卷,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6.《陰陽觀念起源新探》(載臺灣《中國文化月刊》,2005年6月第294期);
7.《試論朱熹<詩>說的美學意義》(載《國學研究》第18卷,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8.《陳寅恪對“宋學”的現(xiàn)代詮釋》(載《文藝理論研究》2006年第6期);
9.《20世紀90年代中國實踐論美學的自我反思》(載《吉首大學學報》2008年第5期);
10.《余英時中國文化重建思想述略》(載《學術探索》2008年第5期);
11.《錢穆對“宋學”的現(xiàn)代詮釋》(載《近代史研究》2009年第6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文化研究》2010年第3期全文轉載);
12. 《從“朱陸之爭”到“內在理路”——余英時中國學術思想史研究理念與方法管窺》(載《蘭州大學學報》2010年第4期);
13.《余英時對“宋學”的現(xiàn)代詮釋》(載《安徽史學》2011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