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姓名:李鴻綱
性別:男
出生年月:不詳
國籍:中國
時代:明朝初年
籍貫:北平
民族:漢族
身份:政治人物
個人簡介
明太祖洪武十八年(1385年),李鴻綱中式乙丑科三甲第二名進(jìn)士,授官潭府奉祠正。
在政期間對百姓照顧有加,減少他們的勞役,深受當(dāng)你老百姓們的喜愛。
死于安逸,被當(dāng)?shù)厝嗣袼o(jì)念,在一些史書有其資料記載。
《明太祖實錄·卷一七二》:(洪武十八年三月)丙子,以第一甲賜進(jìn)士及第丁顯等為翰林院修撰,第二甲賜進(jìn)士出身馬京等為編修、吳文為檢討、李震為承敕郎、陳廣為中書舍人;第三甲賜同進(jìn)士出身危瓛為衛(wèi)府紀(jì)善、李鴻綱為譚府奉祠正、楊靖為吏科庶吉士、黃耕為承敕郎、蹇瑢為中書舍人、鄒仲寶為國子監(jiān)助教,尯筚n名義。其諸進(jìn)士,上以其未更事俗,優(yōu)待之,俾之親政于諸司,給以所出身祿米,俟其諳練政體,然后擢任之。其在翰林院承敕監(jiān)等近傍衙門者,采《書經(jīng)》“庶常吉士”之義,俱稱為庶吉士。其在六部及諸司者,仍稱進(jìn)士。
李姓起源
李姓源出有三:
1、 出自嬴姓,為顓頊帝高陽氏的直系后裔。顓頊生大業(yè),大業(yè)生女華,到女華之子皋陶之時,作了堯帝的理官(相等于現(xiàn)在的法官)。其子伯益被賜為嬴姓,后子孫歷三代世襲理官的職務(wù),其子孫按照當(dāng)時的習(xí)慣,以官為氏,稱理氏。理氏改為李氏的說法有兩種。一種說法是:商紂時,皋陶后裔理徵,在朝為官,因直諫得罪了商紂王,理姓家族將面臨滅族之災(zāi)。在這種情況下,理徵有一兒子叫利貞,便逃至伊侯之墟避難。因食李子充饑,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稱理,便改姓李氏。另一種說法是:據(jù)《姓氏考略》記載,周之前未見有李氏,自從有老子姓李,名耳,為利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為理官,理、李兩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為氏。顯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稱姓的。
2、 出自他族改姓。三國時,諸葛亮平哀牢夷后,賜當(dāng)?shù)厣贁?shù)民族趙、張、楊、李等姓。鮮卑氏有復(fù)姓叱李氏,漢化后,改為漢字單姓李氏。
3、 出自他姓改李氏。據(jù)有關(guān)資料所載,唐開國元勛有諸將徐(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鮮于氏等16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