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1888—1942),原名卓南,東莞道滘永慶坊人,出身于商人之家。1905年考入廣州黃埔陸軍小學,后進北京大學,旋又考進保定陸軍軍官學校,1907年在該校加入同盟會。1911年,他跟隨黃興參加廣州黃花崗之役,失敗后到湖北。同年10月,參加武昌起義。1915年,葉季俊受孫中山派遣,參與到云南游說蔡鍔組織護國軍討袁,又到廣西游說陸榮廷起兵討袁。1916年初,葉季俊回粵,又向龍濟光游說。5月,葉隨岑春煊去協(xié)調陸榮廷與龍濟光進軍衡陽討袁。
以后,葉季俊在粵軍中先后任大隊長和團參謀長。1920年12月,粵桂戰(zhàn)爭再起,他隨粵軍入桂討伐陸榮廷。在一次夜間急行軍中從馬上摔下來,成了半身不遂,只好退伍團鄉(xiāng),數(shù)年后,才能柱杖走路。
1930年葉季俊被任為東莞中學校長,上任一學期,因身體不適,辭職回家療養(yǎng)。1939年,鄉(xiāng)紳推薦他任濟川鄉(xiāng)第一小學校長。他不顧身患頑疾,欣然任職,設法籌集辦學經費。1941年農歷閏六月十一日,日軍在道滘施放毒氣,進行第二次大屠殺,許多鄉(xiāng)民無辜被殺,慘不忍睹。葉季俊悲嘆自己身殘,報國無力,不愿在日軍鐵蹄下當奴隸,遂于1942年春,留下遺書憤然剖腹自殺,以泄國仇家恨,終年5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