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張光孝,明朝華州故縣里(今杏林鎮(zhèn)故縣村及其附近一帶)人,字惟訓(xùn),號左華山人,《華州志》的編撰者。
生平
張光孝出身子書香門第,嘉靖二十五年(1546)以第二名舉人,授河南西華縣知縣。西華縣城為土城,遇水災(zāi)宜毀,且修而復(fù)頹,百姓為之苦擾。張光孝改修為磚城,減輕了水患。西華縣有一姓王的讀書人,被誣告成罪。張光孝竭力為其辨冤,使此案得以平反,但他卻因此受到上司忌嫉。按察使傅霖與人談?wù)撐恼,常顯示自己的作品,唯獨張光孝不作阿諛之詞,引起傅霖怨恨。以后,張光孝終因得罪上司而被借故罷職。歸鄉(xiāng)后,他絕意仕途,潛心著述。張光孝一生著作頗豐,計有《華州志》、《大河志》、《三邊人物列傳》、《理學(xué)名臣傳》、《左華文集》等。這些著作中,他精心結(jié)撰之作,最膾炙人口的是《華州志》。
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華州曾編有一套志書。但此志缺略甚多,考證不詳,且至張光孝時,歲時已久,亟待重修,張光孝遂以修志為己任。他稽古籍,訪耆老,踏山川,經(jīng)過30年的采輯編撰,志稿乃成。隆慶六年(1572)經(jīng)華州知州李可久裁正,以后付梓刻印。這就是流傳至今的明《華州志》。此志體例嚴(yán)謹(jǐn),資料豐富,說實道有,文簡事核。為明代陜西名志之一,受到清代學(xué)者王士禎的推崇,至今在我國方志界中仍然得到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