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愛新覺羅·毓峘
1930年生,滿族。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會員,幼年師從其伯父、畫壇一代宗師溥心畬,后又受到堂叔溥松窗的教導。他的山水畫風格秀麗、筆墨深厚,備受推崇。
個人經(jīng)歷
1 光緒皇帝的后代
大家都知道恭王府是和珅的宅子,位于前海西街17號,是清代規(guī)模最大的一座王府,也是至今保存最完好的一座王府。恭王府最后的府主是道光皇帝的第六子恭親王奕訢,奕訢經(jīng)歷了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四朝,以參與慈禧、慈安兩宮太后主謀的宮廷政變而顯赫一時。因他行六,恭王府又稱為“六爺府”。奕訢是毓峘的曾祖父。
恭王府以嚴謹?shù)募绎L和濃厚的學風聞名,毓峘先生的伯父溥儒(心畬)是丹青高手,父親溥僡也是研究易經(jīng)的大學問家。毓峘介紹說,皇家并不像電視劇里演的那樣生活優(yōu)越、肆意妄為。比如對皇子的基本要求包括不許踩門檻,不許吃飯時說話,還有一條:十歲以前不許穿綢,只能穿布。而且也并不是主子奴才等級涇渭分明的,比如孩子們不能和父母一塊吃飯,而是要和下人一塊吃大鍋飯,毓峘先生說:“還絕不許挑食,不許說愛吃什么,不愛吃什么,我就有一次說不愛吃茄子,父親知道了,就給我頓頓吃茄子,后來就不敢偏食了!
“我們滿族管伺候我祖父那一輩的男傭人叫u2018搭搭u2019,管伺候父親這一輩的男傭人叫u2018伴兒u2019,盡管主仆之間是很講禮儀的,但我們對伺候長輩的傭人都要尊敬,基本上是對長輩什么樣,對他們就什么樣兒。按照府里的規(guī)矩,凡是上了年紀的傭人給主人請安,我們得走近,用雙手從腋下把他扶起來,如果是伺候平輩或晚輩的傭人來請安,要用一只手接安?傊荒芤驗槭莻蛉司蛯λ麤]禮貌,絕不許瞧不起人!要遵守u2018懂禮貌,講禮儀,沒有高低貴賤之分u2019的家訓!
“小時候,有一次父親在里屋,我在外屋對正給我穿衣服的保姆小聲嘟囔了一句u2018討厭u2019,被父親聽到,大喝一聲u2018誰討厭!你才討厭呢!u2019嚇得我不敢吭聲了”。這件小事,毓峘先生至今難忘。
2 拍紀錄片糾正“戲說”
對于《還珠格格》、《康熙微服私訪》這類帶有“戲說”色彩的電視劇,毓峘從來都不愛看,“哪有這么隨意的事情!皇宮里規(guī)矩可多了!那皇帝好像一天都不干正經(jīng)事,哪有這樣的好事!”現(xiàn)在毓峘先生正忙著拍攝一部《清宮秘史》的紀錄片,該片對和珅等有爭議的歷史人物從正史的角度進行論證,還其本來面目;另外,也對故宮里的一些國寶文物進行介紹;“做這樣的一部片子,是因為現(xiàn)在u2018戲說u2019的電視劇太多了,小學生們看了電視劇,在歷史課上和老師爭辯起來,把u2018戲說u2019當做證據(jù),你看,雖然清朝距現(xiàn)在還沒有多長的時間,但很多歷史事實已經(jīng)開始混淆了。這樣就有必要做一個紀錄片來澄清歷史。”
3 懷念恭王府的春節(jié)
說起小時候的春節(jié),毓峘先生一下子興奮起來:“高興的事多了去了!我們一年最盼望的就是春節(jié)了!”
毓峘先生先從臘月掃房開始說起。掃房的時候就像搬家,所有的家具都放在院子里,每樣東西都要過水,洗得特別干凈,而且所有的人,不分貴賤都要一起動手,圖個喜慶。
然后是臘八,臘八要熬上好幾鍋粥,放在院子里凍著,喝的時候再熱。臘八粥要上供祭祖并饋贈親朋好友,這一天還不能忘了泡臘八蒜。臘月二十三要祭灶,用關(guān)東糖抹在灶王爺畫像嘴的位置,意思是讓他見到玉皇大帝的時候說點好聽的,報喜別報憂。
然后就等著除夕了。全家人大會餐,是最熱鬧的時候。年菜數(shù)都數(shù)不過來,芥末堆兒、素咸食、豆醬,皇府里特有的晾肉劈兒、黃瓜干、魚凍、雞凍、山雞丁……“當然還不能少了餃子,但我們管餃子叫u2018煮餑餑u2019,要到晚上九十點鐘才會吃,吃完煮餑餑,家里的大人小孩一起玩牌。”
除夕這天活動很多,等吃過午飯,我們就開始換新衣服了!盀榱舜┻@身新衣服,頭好幾天都高興的睡不著覺!背σ,家家都要在地上鋪滿芝麻節(jié)。踩在芝麻節(jié)上發(fā)出響聲,俗稱“踩歲(碎)”。還有一個好處就是防賊,賊趁亂一來,家里人聽到動靜就知道了。
貼對子,滿人和漢人的習慣不同,漢人以紅色為吉利,滿人則崇尚白色,白色為吉,黑色為兇。所以對聯(lián)都是白地藍字,有的漢人來家里拜年,不知情的,還以為出事了呢。
初一到初五是男眷出門拜年的日子,在路上見到熟人都道聲“新禧”,拜年的順序是按親戚的遠近,錯了別人就會挑眼。毓峘先生介紹道:“我就先到姥姥家給長輩磕頭,會有壓歲錢,最多的時候我記得有五塊大洋,簡直高興壞了!”
最后就是元宵節(jié),也叫燈節(jié),“晚上各屋都點起燈花,就像滿天繁星,好看極了!街上賣的有各式各樣的燈,洋燈、走馬燈、沙子燈、金魚燈、西瓜燈……”
春節(jié)到這兒就說的差不多了,“我就怕大人說一句話,但每年肯定又會聽到——年也過完了,該干嗎就干嗎去吧。我一聽就沒精打采了,沒什么企盼的了,這就意味著又該上學了。”
4 師從伯父溥心畬習畫
滿族入關(guān)之前,就很崇拜漢文化,入關(guān)以后,更是努力學習漢文化。清朝的規(guī)矩是不立太子的,祖上認為只有書讀得好的方能治國,所以皇子們就拼命地讀書;首觽儠(jīng)常被家長“提審”,就像《紅樓夢》里賈政問寶玉的功課那樣,大人們要考查每個皇子的能力。在府里,皇子們只有過年才能玩牌,其他時間就連養(yǎng)鳥、養(yǎng)蛐蛐兒也是不可能的。
毓峘回憶在恭王府里8年生活,“每天都是天不亮就開始讀書,《四書五經(jīng)》是要爛熟于心的!必箥`先生的父親溥僡、伯父溥心畬,還有醇王府里的溥修是溥字輩里公認最有學問的。他父親溥僡6歲開始念家塾,8歲作詩,9歲時教師辭職,因為他太愛提問題了!20多歲時父親已經(jīng)是飽學之士了,那時候家里并不富裕,父親做學問需要一些參考書,書店的伙計帶著書上門推銷,父親說把書先留下看看,然后就連夜把書抄下來。第二天伙計來了,父親就說書不要了,把書退給人家!变邇a對《易經(jīng)》鉆研很深,毓先生的名字“繼明”即出自《易經(jīng)》“大人以繼明照于四方”,意為遇險必須攀附才能脫險,從卦相上看做附著上升的太陽,永遠向著太陽的意思。他的父親叫“叔明”,“繼明”也暗含著繼承父親事業(yè)的意思。
“父親1962年正月初五晚辭世,當天上午他還勉強在書桌前寫了幾個字。在我印象中,父親一輩子幾乎沒有離開過書桌,只可惜他所著關(guān)于《易經(jīng)》和音韻學方面的書籍在u2018文革u2019中全部散失了,一生的心血都付之東流!
“二伯父溥心畬以畫聞名,當年張大千把他當做老師,人們稱為u2018南張北溥u2019,張大千覺得不敢當,不敢同二伯父并列。他們都是山水畫家,張大千屬于南宗畫派,二伯父屬于北宗畫派,張大千因弟子眾多而名聲大噪,而溥心畬在北京只有黃鈞一個學生,黃鈞當年拜溥心畬為師時,溥心畬第一句話就問u2018你會不會作詩?u2019言外之意是不會作詩就甭跟我學畫,因為詩、書、畫原本就是缺一不可的,溥心畬不認為自己是個畫家,他覺得自己首先是文學家、學問家!
5 精通古老三弦
毓峘先生到現(xiàn)在也沒有完整地讀過《紅樓夢》,這有點讓人詫異,原來《紅樓夢》在恭王府屬于“禁書”。這是有明文規(guī)定的,毓峘的姐姐就曾因偷看《紅樓夢》遭到怒斥,并被父親把書扔到房頂上了。毓峘在分析其中原因時解釋:“大人們認為《紅樓夢》里寫大家族里的事情太亂七八糟了,男女之愛都屬于u2018黃色事件u2019,像王熙鳳害死賈瑞這類事就是大逆不道,在府里要發(fā)生這樣的事情簡直是無法無天了!
恭王府里有習音律的風氣,恭親王奕訢就吹得一手好笛,此外還會拉胡琴、吹簫。恭王府里的人都懂樂器,每個人至少會一兩樣,但不是像現(xiàn)在的孩子請家教,基本靠自修。毓峘先生就很有音樂造詣,曾于1988年在北京音樂廳舉辦過“愛新覺羅·毓峘傳譜音樂會”,并出版了《清恭王府愛新覺羅·毓峘三弦傳譜》。
每到家中有喜慶大事或生辰吉日,恭王府要請一些知名人士在翠錦園聚會,花園里有八棵很大的海棠樹,如果趕上海棠盛開,全家一起吟詩作賦,喝茶吃點心,吹拉彈唱,別提多熱鬧了。爺爺載瀅吹笛子,父親打鼓,哥哥拉二胡,母親也吹笛,姐姐彈琵琶,毓先生則彈三弦,一家人其樂融融。那景象,毓峘先生至今懷念。
6 繪畫見解獨到
毓峘先生是個非常單純可愛的人,生活中對很多事情都充滿孩子般的好奇心,對每件事情都會判斷“好”、“不好”。在繪畫方面,他更有獨到的見解:“我不喜歡那些形式上很怪、超現(xiàn)實的東西。畫既然是給別人看的,就總該讓人理解,然后才能打動人家,別人看了不知所云,就沒有存在的意義。”“現(xiàn)在很多藝術(shù)家強調(diào)u2018自我u2019,那又何必去展覽呢?何必為難觀眾呢?您凈強調(diào)您自個兒的u2018自我u2019了,那別人的u2018自我u2019往哪擱呀?同是一座山,十個人有十種畫法,所以一幅畫體現(xiàn)著作者的品格、修養(yǎng)和對人生、自然的理解,它傳達給人的不是純自然的山水,而是一種人生境界,這才是u2018自我u2019的體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