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阿蠻(1953~),原名盧延輝。 重慶人。中共黨員。1985年畢業(yè)于 重慶市職工大學漢語言 文學專業(yè),1989年畢業(yè)于中國文化書院中外文化比較 研究班。1971年赴云南河口農場插隊。1979年返城后當過工人、干部、編輯,現(xiàn)為 重慶市渝中區(qū)文化館副 研究館員。1984年開始發(fā)表作品。2005年加入中國 作家協(xié)會。
主要作品
出版有長篇 小說《依仁巷》、《解手》,長篇 散文《寧廠》、《三峽古鎮(zhèn)》等。長篇 小說《依仁巷》2004年獲第二屆 重慶市 文學藝術獎。
作品評論
與我們熟悉的知青 文學主人公相比,《逆神》中的主人公歐陽曉星是很有些引人注目的,她對政治的疏遠,對愛情、親情的珍重,以及她單純的本性,使她成為人斗人時代的一個“另類”。也許正因為如此,她成了眾多男知青爭相寶愛和保護的對象,在與秦進勇、羅與衛(wèi)、徐吾裳等的情愛中,她的天性征服了所有的人。而在姐姐的嫉妒與爭奪下,她還毅然讓出自己深愛的人,最后嫁給了獵人桑則。這種敘述使主人公完全擺脫了政治符號化的傾向,還以健康的人性。如果不是時隔30年來寫,如果不是在與歷史的恩怨化解或鈍化之后來寫,這種人性的飽滿度是不可能的。在作者筆下,絕大多數人物的內心都是單純的,以本性示人,并不是都工于心計。作者并不是完全地虛構歷史,恰恰相反,作者強調,他只想更加客觀地再現(xiàn)那個時代的人物靈魂。 小說還塑造了與歐陽曉星不同的眾多人物形象。如她的姐姐歐陽晴月,仿佛是歐陽曉星的另一面,顯示的是時代的政治風云和道德禁錮投射在人性上的暗影。如肖夢瑤的告密與獻身是那個時代人的變形。
對于這樣的敘述與呈現(xiàn),阿蠻提出了一個新的 文學概念——“ 原生態(tài)再現(xiàn)歷史”。他認為,對歐陽曉星的塑造就是遵從這種理念,對其他人,也同樣是遵從了這種理念。指導員老許在那扭曲的年代成了一位性壓抑者,這是那個年代共同的疾患;而邱老兵和唐班長夫婦卻又是性快樂的追求者;少數民族地區(qū)人們對“逆神”的圖騰崇拜以及種種解釋,知青們對這種崇拜的嘲笑或理解等等,這些“ 原生態(tài)”形象被作者真實地摹寫了出來。阿蠻自我解釋說,“ 文學的使命就是要依照這個必然性,把人們的所思、所想、所行、所見,真實、客觀、全面、形象地展現(xiàn)出來。我們要做的只是不帶任何成見地客觀展現(xiàn)。”
其實,作者所說的這種“ 原生態(tài)”方法,至多是現(xiàn)實主義中傾斜于自然主義的一種。 盧卡契的整體論中說:“偉大現(xiàn)實主義藝術家的主要特征就是他們千方百計、廢寢忘食地按照客觀本質去掌握并再現(xiàn)現(xiàn)實!彼麖娬{ 文學對現(xiàn)實的整體反映,就是將每一種社會現(xiàn)象都置于總體性的視野中,把握事物的必然性,在社會生活的孤立事實與歷史過程諸方面的聯(lián)系中加以把握和描寫。阿蠻似乎也是這樣想的。如果此前的某些知青 文學因為時距太短而產生急功近利的不足,那么,阿蠻在時距30年之后進行的這場 原生態(tài)的再現(xiàn)畢竟是可貴的。然而,從這個角度來看,阿蠻的作品似乎還欠缺一些。作品過多地專注于人物間的情愛關系,而少了一些對人物靈魂的深層發(fā)現(xiàn),特別是在對待歷史的態(tài)度方面,缺乏深刻的見解與力度,這就使得這種“ 原生態(tài)”的知青 文學與此前的知青文學差別并不是很大。更何況,在談到歷史的本質時,我不禁想問:真的存在一種 原生態(tài)的歷史嗎?這是一個大問題,不是一部《逆神》能回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