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朱海濱

    朱海濱(教授)

    朱海濱,博士,男,1963年生,山東東營人。加拿大尼普森大學(NipissingUniversity)計算機與數(shù)學系教授,計算機專業(yè)主任,協(xié)同系統(tǒng)實驗室主任(創(chuàng)始人)。


    教育背景

    1994-1997:博士,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國防科技大學,中國湖南長沙1985-1988:碩士,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國防科技大學,中國湖南長沙1979-1983:學士,計算機工程,信息工程大學,中國河南鄭州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

    自適應協(xié)同系統(tǒng) (創(chuàng)始人及倡導者),基于角色的協(xié)同 (創(chuàng)始人及倡導者)云計算、粒度計算、服務體系結構計算機支持協(xié)同工作(CSCW)分布式系統(tǒng)與軟件工程, 面向對象系統(tǒng)及模型

    工作經(jīng)歷

    2010 - :加拿大尼普森大學計算機系教授2010 - :加拿大勞倫森大學計算機系兼職教授2006 - 2010:加拿大尼普森大學計算機系副教授2002 - 2006:加拿大尼普森大學計算機系助理教授2000 - 2002:美國新澤西理工學院特聘講師,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課程負責人1999 - 2000:美國新澤西理工學院訪問教授1999 - 2000:國防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1997 - 1999:國防科技大學計算機系601室主任,碩士生導師, 博士生、博士后副導師1994 - 1997:國防科技大學計算機系603/601室副主任,碩士生導師1993 - 1994:國防科技大學計算機系副教授1989 - 1993:國防科技大學計算機系, 講師1988 - 1989:國防科技大學計算機系, 助教1983 - 1985:解放軍外語學院電子教研室, 助教

    授予版權軟件

    H. Zhu (版權所有人),Visualization Tool for Role Transfer, Canadian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fice, 1063784,Dec. 18, 2008.

    著作

      第一作者:《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 with C++: A Project-Based Approach》,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2006 (英語正文,附中文導讀).第五作者:《計算機體系結構》, 2000年5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第一譯者:翻譯《計算機文化》,2000年機械工業(yè)出版社出版。第一作者:電子工業(yè)部重點教材《面向對象原理與應用》, 1998年10月國防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第一作者:研究生教材《分布式系統(tǒng)原理與設計》, 1997年10月國防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唯一作者:研究生教材《面向對象技術──原理與設計》, 1992年10月國防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

    書籍章節(jié)

    H. Zhu, M.C.Zhou and M. Hou, “Support Collaboration with Roles”,in M. Zhou, et al. (ed.), Contemporary Issues in Systems Science andEngineering,IEEE Press (in Press),2013.
    H. Zhu and M. Zhou, “Role-Based Multi-Agent Systems”,R. A. González, N. Chen and A. Dahanayake(Eds.), Personalized Information Retrieval and Access: Concept, Methods andPractices, IDEA GROUP INC., Hershey, PA, USA, 2008, pp. 254-285.

    編輯期刊

    [1] H.Zhu (Guest Editor), Special Issue on Distributed Intelligent Systems,Journal of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Systems,vol. 12, no. 2, 2007.0
    [2] H.Zhu (Guest Editor), Special Issue on Emergency Management Systems,Journal of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Systems,vol. 11, no. 4, 2006.
    [3] G.Cabri, H. Zhu, and J. Yang (Guest Co-Editors), Special Issue on CollaborationSupport Systems,IEEE Transactions on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Part A: Systems and Humans, vol. 36, no. 6,2006.

    學術論文

    在國內外著名學術刊物和學術會議上發(fā)表論文120余篇(Google 總他引次數(shù)超過400)。近期代表作(SCI索引):

    [1] H.Zhu, M. Hou, C. Wang, and M.C. Zhou, “An Efficient Outpatient SchedulingApproach”,IEEE Transactions onAuto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vol. 9, no. 4, Oct. 2012, pp. 701-709(ImpactFactor (IF): 1.39).
    [2] L.Ferrari, and H., Zhu, “Autonomous Role Discovery for Collaborating Agents”,Software: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IF: 1.0, Top10 in Programming Languages and Software Engineering), vol.42, no. 6, June2012, pp. 707-731.
    [3] H. Zhu, M.C. Zhou, and R. Alknis, “Group Role Assignment viaa Kuhn-Munkres Algorithm-based Solution”,IEEE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Part A:Systems and Humans (IF: 2.12),vol. 42, no. 2,2012, pp. 739-750.
    [4] H. Zhu, and M.C. Zhou, “Efficient Role Transfer Based onKuhnu2013Munkres Algorithm”,IEEE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Part A:Systems and Humans (IF: 2.12),vol. 42, no.2, 2012, pp.491 u2013 496.
    [5] M. Hou, H. Zhu, M.Zhou, and G. R. Arrabito, “Optimizing Operator-Agent Interaction in IntelligentAdaptive Interface Design: A Conceptual Framework”,IEEE Tra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Part C: Applications andReviews(IF: 2.0), vol. 41, no. 2, pp.161-178, March 2011.
    [6] L. Liu, H. Zhu, and Z. Huang, “Analysis of MinimalPrivacy Disclosure in Web Services Collaboration with Role Mechanisms”,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IF: 1.85), vol. 38, no. 4,pp. 4540-4549, April 2011.
    [7] L. Liu, H. Zhu, Z.Huang, and D. Xie, “Minimal Privacy Authorization in Web ServicesCollaboration”,Computer Standards &Interfaces (IF: 1.37), vol. 33, no. 3, pp. 332-343,March 2011.
    [8] H.Zhu, and M. Zhou, “Mu2013M Role-Transfer Problems and Their Solutions,”IEEE Tra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Part A: Systems and Humans (IF: 2.12), vol. 39, no. 2, pp. 448-459, 2009.
    [9] H.Zhu, and M. Zhou, “Roles in Information Systems: A Survey,”IEEE Tra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Part C: Applications and Reviews (IF: 2.0),vol. 38, no. 3, pp. 377-396, 2008.
    [10] H. Zhu, and M. Zhou, “Role TransferProblems and their Algorithms,”IEEETra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Part A: Systems and Humans (IF: 2.12),vol.38, no. 6, pp. 1442-1450, 2008.
    [11] W. Shang, H. Huang, and H. Zhu, “A NovelFeature Selection Algorithm for Text Categorization,”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IF:1.85),vol. 33, no. 1, pp. 1-5, 2007.
    [12] H. Zhu, and M. Zhou, “Role-BasedCollaboration and its Kernel Mechanisms,”IEEETrans. on SMC, Part C: Applications and Reviews (IF: 2.0), vol. 36, no. 4,pp. 578-589, 2006.
    [13] H. Zhu, and M. Zhou, “Supporting SoftwareDevelopment with Roles,”IEEE Trans. onSMC, Part A: Systems and Humans (IF: 2.12), vol. 36, no. 6, pp. 1110-1123,2006.
    [14] H. Zhu, “The Role Mechanism in Collaborative System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Research (IF: 1.46),vol. 44, no. 1, pp. 181-193, 2006.

    朱海濱

    榮譽及獎勵

    2012-2013加拿大尼普森大學科研成就獎(Research Achievement Award)2011年加拿大尼普森大學董事長科研優(yōu)異獎(Chancellor’s Award for Excellence in Research, 每年僅一人)2011年入選北美教育名人錄(Who’s Who in North American Education (2011-2012 Edition)2008年獲國際協(xié)同系統(tǒng)與技術專題討論會最佳論文提名2006-2007年度加拿大尼普森大學科研成就獎(Research Achievement Award)2005年獲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BM)Eclipse創(chuàng)新獎2004年獲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BM)Eclipse創(chuàng)新獎2004年獲北京國際并行工程會議最佳論文獎(Best Paper Award)2003年獲國際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系統(tǒng)、語言及應用學術年會教育家獎2002年獲全國(中國)普通高等學校優(yōu)秀教材二等獎2002年入選《2002-2003當代名人錄》, 美國人物傳記研究所,2003年出版1998年入選《中國現(xiàn)代科學家發(fā)明家詞典》1998年獲國防科技大學優(yōu)秀碩士生導師獎1997年國防科技大學先進教研室(教研室主任)1997年獲國防科技大學優(yōu)秀博士生導師組獎1997年獲國家級優(yōu)秀教學成果二等獎1997年獲國防科工委科技進步一等獎1996年獲國防科工委和軍隊級優(yōu)秀教學成果一等獎1996年獲電子工業(yè)部優(yōu)秀教材二等獎1996年獲國防科工委科技進步三等獎1995年獲國防科技大學慈云桂計算機科研獎1995年獲國防科技大學優(yōu)秀教材一等獎1994年獲國防科工委科技進步一等獎1993年榮立解放軍三等功1991年獲國防科工委科技進步一等獎

    學術職務

    2004-:共同主席(Co-Chair), IEEE學會SMC分會分布智能系統(tǒng)技術委員會。2004-:國際電氣電子工程師協(xié)會(IEEE) 高級會員(Senior Member)。2002-: 美國旅美華人科技協(xié)會(CAST-USA)終身會員(Life Member)。2002-:加拿大尼普森大學議會議員。2014: 社會媒體主席,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San Diego, CA, USA, Oct. 5-8, 2014.2013: 程序主席,17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 in Design, Whistler, BC, Canada, June 27- 29, 2013,2011-:加拿大尼普森大學職稱評定委員會委員。2011-:副主編(Associate Editor),國際AGENT技術與系統(tǒng)學報。2010-: 副主編(Associate Editor-in-Chief),信息科學與服務科學進展學報。2010-: 副主編(Associate Editor),國際智能控制與系統(tǒng)學報。2010-: 編委(member),Editorial Advisory Board, Communications of SIWN, A Journal of SIWN - TheSystemics and Informatics World Network.2009-: 委員,International Domain Exper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atterns.2008-: 委員,Editorial Board, Intu2019l J. of Software Sciences and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2002-2004,2006-2010:加拿大尼普森大學學術計算委員會委員.2003 u2013: 程序委員(PC member), >50國際學術會議.2010: 研討會主席(Chair),Workshop on Adaptive Collaboration, CTS 2011, May 23-27, 2010, Philadelphia, PA, USA.2010:程序主席(PC Chair),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ocial Computing and Networking, Oct. 30-Nov. 1, 2010, Hangzhou, China.2010: 研討會主席(Chair),Workshop on Adaptive Collaboration, Special Session on Role-Based Collaboration, CTS 2010, May 18-22, 2010, Chicago, Illinois, USA.2010: 特邀分會主席,Special Session on Role-Based Collaboration, SMC 2010, October 12-15, Istanbul, Turkey.2009: 程序副主席,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ocial Computing and Networking (SocialNetu201909), December 12-14, 2009, Chengdu, China.2009: 特邀分會主席,Special Session on Cognitive Data Mining, ICCI 2009, June 15-17, Hong Kong.2009: 研究海報共同主席,ACM/IEEE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llaborative Technologies and Systems (CTS 2008), May 18-22, 2009, Baltimore, Maryland, USA.2009: 研討會主席,Workshop on Role-Based Collaboration, CTS 2009, May 18-22, 2009, Baltimore, Maryland, USA.2008: 特邀分會主席,Special Session on Role-Based Collaboration, SMC 2008, October 12-15, Singapore.2008: 研究海報共同主席,ACM/IEEE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llaborative Technologies and Systems (CTS 2008), May 19-23, 2008, Irvine, California, USA.2008: 研討會主席,Workshop on Role-Based Collaboration, CTS 2008, May 19-23, 2008, Irvine, California, USA.2008: 特邀分會主席,Special Session on Role-Based Collaboration, SMC 2007, October 7-10, Montreal, Quebec, Canada.2007-: 副編輯,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Systems.2007: 程序副主席,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lex Open Distributed Systems (CODSu20192007), 22-24 July 2007, Chengdu, China.2007: 宣傳共同主席, ACM/IEEE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llaborative Technologies and Systems (CTS 2007), May 21-25, 2007, Orlando, FL, USA.2002-2003:美國紐約科學院(New York Academy)成員(Member).2004: 加拿大尼普森大學教育學院教授招聘委員會委員.1997-1999: 任國防科技大學學術(科技)委員會委員.1997-1999: 任國防科技大學計算機系學術委員會委員.1997-1999:任湖南省計算機學會計算機體系結構與網(wǎng)絡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2002-:特邀(論文)評閱人:o Elsevier, Computer Methods and Programsin Biomedicine, since 2013.
    o Elsevier, Computers in Industry, since2013.
    o Elsevier, Journal of Network and ComputerApplications, since 2012.
    o SCS, Simulation: Transactions of theSociety for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International, since 2012.
    o Elsevier, Future Generation ComputerSystems-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rid Computing and eScience, since 2012.
    o Spring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Machine Learning and Cybernetics, since 2010.IEEE Transactions on Service Computing, Since 2010.IEEE Transactions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Since 2009.Information Technology Journal, Since 2008.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Since 2007.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Part A, Since 2003.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Part B, Since 2003.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Part C, Since 2005.IEEE Transactions on Educations, Since 2002.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ftware and Systems Modeling, Since 2005.Taylor & Franc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 Since 2005.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 (CSCWu201906), Nov. 5-8, 2006, Banff, Alberta, Canada.American Conference of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2000, 2005).

    研究資助

    1) 2013: $24,926加元(第一申請人PI),加拿大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2) 2013-2018: $75,000加元(唯一申請人PI),加拿大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3) 2012: $19,905加元(第一申請人PI),加拿大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4) 2012: $14,500加元(唯一申請人PI),加拿大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5) 2009: $23, 150 加元 (唯一申請人PI), 加拿大國防研發(fā)中心

    6) 2008:$10, 000 加元 (唯一申請人PI), 加拿大安大略合作創(chuàng)新商業(yè)化基金

    7) 2006-2008:$33,400加元(唯一申請人PI), 加拿大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8) 2005-2007:$15, 000加元(唯一申請人PI), 加拿大尼普森大學研究基金

    9) 2005:$29,600加元(唯一申請人PI), 美國IBM 創(chuàng)新基金(79/360)

    10) 2004:$33,300加元(唯一申請人PI), 美國IBM 創(chuàng)新基金( 78/278)

    11) 1997-1999:¥5, 000, 000元(第四申請人),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

    12) 1994-1996:¥2, 000, 000元 (第五申請人), 中國國家863計劃

    13) 1994-1996:¥60, 000 元(第一申請人), 中國國家863計劃

    14) 1990-1992: ¥30, 000 元 (第二申請人), 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15) 1988-1993: ¥2, 000, 000 元 (第五主要完成人), 中國國家863計劃

    教學

    加拿大-尼普森大學計算機系:《計算機科學導論》、《C++程序設計》、《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程序設計規(guī)范》、《數(shù)據(jù)結構》、《分布式系統(tǒng)》、《軟件工程》、《計算機安全》、《計算機職業(yè)規(guī)范》、《項目管理》。加拿大-勞倫森大學計算機系:《數(shù)據(jù)結構》美國-新澤西理工學院計算機學院:《操作系統(tǒng)設計》、《C++面向對象程序設計》,《X-Window高級程序設計環(huán)境與工具》,《匯編與機器語言》、《操作系統(tǒng)原理》、《UNIX操作系統(tǒng)》、《計算機科學導論》。中國-國防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計算機系統(tǒng)性能評價方法》、《高級計算機體系結構》、《分布處理技術》、《面向對象技術》。中國-解放軍外語學院:《Pascal語言程序設計》、《計算機基礎》。

    重要工程項目

    2012-:基于競拍方法的院外病人調度。主持系統(tǒng)規(guī)劃,系統(tǒng)方案,系統(tǒng)設計,組織并指導學生完成系統(tǒng)實現(xiàn)。本項目得到加拿大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

    2013:評估加優(yōu)化分配=成功管理。本項目得到加拿大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

    2012-2013:動態(tài)項目調度軟件包。本項目得到加拿大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

    2002.7—2012: 基于角色的合作平臺。主持系統(tǒng)規(guī)劃,系統(tǒng)方案,系統(tǒng)設計,組織并指導學生完成系統(tǒng)實現(xiàn)。本項目得到加拿大尼普森大學研究基金和IBM Eclipse創(chuàng)新基金、加拿大自然科學基金、安大略聯(lián)合商業(yè)化創(chuàng)新基金、加拿大國防研發(fā)中心(多倫多)的資助。

    1999.9--2002.7: 群組決策合作平臺, 作為碩士導師,主持了系統(tǒng)設計,組織并指導10余名碩士研究生,完成了系統(tǒng)的實現(xiàn)。本項目部分得到美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

    1997.9--1999.9: 擔任國家重點工程 “北斗一號”信息處理分系統(tǒng)副總設計師, 負責總體技術方案的設計和實施。兼任主任設計師, 負責接口子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1999年底通過應用單位的全面審核和驗收。“本分系統(tǒng)是u2018北斗一號u2019雙星定位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

    1994年7月--1997年7月:承擔國家863-511主題資助的“CIMS中OO軟件工程及支持環(huán)境研究”課題(課題負責人), 1997年7月通過國家863-511主題專家組全面審核和驗收。

    1994年4月--1996年2月: 研究開發(fā)國家863-306主題資助重點課題“分布式Client/Server計算機系統(tǒng)”, 作為六個主要設計師之一, 參加總體方案的設計, 負責子課題多媒體合著及會議系統(tǒng)的研制,“本系統(tǒng)標志著中國已經(jīng)能夠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版權的符合國際標準的軟件平臺”。

    1993年--1994年:研究開發(fā)國家863項目“多媒體技術與CSCW技術”,1994年底主持完成“智能多媒體信息管理系統(tǒng)”,本系統(tǒng)被集成于中國95-96年最新平臺軟件光盤。

    1991年4月--1993年4月: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支持面向對象風格體系結構課題的研究, 1993年4月通過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全面審核和驗收。

    1988年4月--1993年2月: 研究開發(fā)國家863重點項目銀河智能工具機系統(tǒng)YH-ITM,作為五個主要設計師之一,參加總體方案的設計, 負責指令高速緩沖部件的設計, 整個工程實施的技術協(xié)調,和語言的設計與實現(xiàn), “本系統(tǒng)標志著中國已經(jīng)成為世界上少數(shù)可以自行研制智能計算機的國家之一”。

    1987年2月--1990年3月: 研究開發(fā)國家863項目“面向對象的集成化軟件開發(fā)環(huán)境GWOOSE”,作為三個主要設計師之一, 參加總體方案的設計, 負責設計并實現(xiàn)了核心部分Smalltalk虛擬機!氨鞠到y(tǒng)是中國第一個自行研制的面向對象系統(tǒng)”。

    1994-1996年: 完成“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建設模式”教學成果,作為四個主要成果完成人之一,參于計算機學院教學計劃,教學大綱的制訂和實施。全面主持教研室的教學與組織工作。

    特邀報告及講座

    1) 2013-10-06:“團隊角色分配與轉換”, 英國曼徹斯特,曼徹斯特大學。
    2) 2013-05-28:“團隊角色分配與轉換”, 中國南京,南京大學。
    3) 2013-05-27:“基于E-CARGO模型的自適應協(xié)同”, 中國長沙,國防科技大學。
    4) 2013-05-20:“團隊角色分配與轉換”, 中國廣州,華南師范大學。
    5) 2013-05-17:“團隊角色分配與轉換”, 中國廣州,廣東工業(yè)大學。
    6) 2011-08-01:“基于角色的協(xié)同”, 中國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
    7) 2011-07-28:“團隊角色分配與轉換”, 中國北京,中國傳媒大學。
    8) 2011-07-28:“團隊角色分配與轉換”, 中國北京,中國傳媒大學。
    9) 2011-07-26:“團隊角色分配與轉換”, 中國鄭州,鄭州輕工業(yè)學院。
    10) 2011-07-13:“團隊角色分配與轉換”, 中國長沙,國防科技大學。
    11) 2011-07-11:“團隊角色分配與轉換”, 中國長沙,湖南師范大學。
    12) 2013-06-12:“基于角色的協(xié)同”, 中國南京,南京大學。
    13) 2011-06-08:“計算機科學與協(xié)同系統(tǒng)研究”, 中國哈爾濱,哈爾濱理工大學。
    14) 2010-10-11:“基于角色的協(xié)同”, 土耳其伊斯坦布爾,IEEE 國際SMC會議講座。
    15) 2010-07-19~08-04:“高級軟件工程”, 中國長沙,國防科技大學,國際“天河”研究生暑期學校。
    16) 2010-07-22:“基于角色的協(xié)同”, 中國長沙,國防科技大學。
    17) 2010-05-17:“角色分配與轉換”, 美國迪卡爾布,北伊利諾伊州理工學院。
    18) 2009-10-30:“角色分配與轉換”, 加拿大薩德波里,勞倫森大學。
    19) 2009-10-11:“基于角色的協(xié)同”, 美國得克薩斯,IEEE 國際SMC會議講座。
    20) 2009-06-18:“基于角色的協(xié)同”, 中國香港,香港城市大學。
    21) 2009-05-18:“基于角色的協(xié)同”, 美國巴爾的摩,馬里蘭大學巴爾的摩分校。
    22) 2009-05-18:“基于角色的協(xié)同”, 美國陶森,陶森大學。
    23) 2008-10-15:“基于角色的協(xié)同”,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
    24) 2008-05-19:“基于角色的協(xié)同”, 美國爾灣,ACM/IEEE國際協(xié)同技術與系統(tǒng)研討會。
    25) 2007-07-22:“基于角色的協(xié)同”, 中國成都, IEEE國際復雜開放分布系統(tǒng)會議講座。
    26) 2007-07-13:“基于角色的協(xié)同”, 中國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27) 2007-07-12: “基于角色的協(xié)同”, 中國重慶,重慶大學。
    28) 2006-07-14:“基于角色的協(xié)同”, 中國東營,中國石油大學。
    29) 2006-07-01:“基于角色的協(xié)同”, 中國濟南,山東大學。
    30) 2006-06-28:“基于角色的協(xié)同”, 中國廣州,華南理工大學。
    31) 2006-06-27:“基于角色的協(xié)同”, 中國廣州,暨南大學。
    32) 2006-06-26:“基于角色的協(xié)同”, 中國廣州,廣州工業(yè)大學。
    33) 2006-06-22: “基于角色的協(xié)同”, 中國長沙,湖南大學。
    34) 2004-07-27:“基于角色的協(xié)同”,中國北京, IBM 中國研究院。
    35) 2004-06-24:“基于角色的協(xié)同”, 中國長沙,湖南大學。
    36) 2004-06-17:“基于角色的協(xié)同”, 中國長沙,長沙理工大學。

    TAGS:
    名人推薦
    • 朱寶琳
      朱寶琳,男,博士,東北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加拿大University of Windsor訪問學者。
    • 土登翁珠
      土登翁珠,藏傳佛教導師, 1973年出生于四川省甘孜州石渠縣扎溪卡草原。
    • 田慧宇
      田慧宇,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零售業(yè)務總監(jiān)、北京市分行行長,是高級經(jīng)濟師,1987年7月上海財經(jīng)大學基建財務與信用專業(yè)大學本科畢業(yè),2002年10月獲哥倫比亞大學公共..
    • 張艷
      張艷,女,出生于1982年3月,畢業(yè)于江西省師范大學本科,F(xiàn)任中學美術教師,江西省教育學會美術專業(yè)委員會會員。主要從事國畫山水,兼工筆花鳥、工筆人物。
    • 李昊
      1977年8月出生,現(xiàn)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副院長,法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 王洪奎
      王洪奎,男,阜新市實驗中學校長。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