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孫友萼(1854-1924),字華樓。清末民初山東郯城縣馬頭鎮(zhèn)人。
孫錫輅之次子。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癸酉科舉人官居三品,援例為內(nèi)閣中書兼國史館方略館職。光緒十八年(1892年)壬辰科進士,歷任江蘇桃源、邳州、安東、陽湖、元和、金壇、江陰、丹陽、無錫等地地方官,頗有政聲。任桃源縣知縣時,正值荒歉,他籌措賑撫捐資,疏浚程子河、洪澤湖,以工代賑,使該縣歷年昏墊之區(qū)變成膏腴之地,宿遷、泗州等縣水災亦大為減輕。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fā)后,解職回籍。1914年秋,郯城遇大水災,沂、沭河決口30處,孫友萼力請義賑,督辦先后撥7000元修堵決口,又倡捐平糶,周濟饑民,請除附捐,以減輕鄉(xiāng)民負擔,其為民請命,耿介直言,深得地方人士贊譽。后避居濟南,年七十而卒。
其長子孫柯因慈禧掌政罷官從商,后為清朝大商人喬致庸心腹之一,成為山東一代豪門闊族,清末各地戰(zhàn)亂病災揭起,自開家中糧倉安撫周遭難民,被人成為u2018達貴主u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