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楊適,字時可,棣州(今山東惠民)人,生活于兩宋之際。他自幼聰穎機敏、勤奮好學,18歲考中進士。但是,北宋后期官場的腐敗令他十分厭惡和失望,于是屢屢拒絕了朝廷的任用。
他早年拜“蘇門六君子”之一的陳師道為師,潛心向其學習詩詞創(chuàng)作。陳師道曾師從曾鞏,又得蘇軾多年教誨與提攜,是江西詩派的重要作家;一生安貧樂道,閉門苦吟,雖貧寒至死亦不失高節(jié)。作為陳的入門弟子,楊適的為人處世與作品風格均深受其影響。
楊適憤世嫉俗,品行高潔而孤傲。這從他的詩作中可以窺見一斑!袄淅涫枋柩├锎,不輕吹笛付伶?zhèn)。出墻幽獨窺鄰女,臨水橫斜覽鏡人!蓖ㄟ^詩人的筆觸,我們仿佛看到:在殘雪未融的早春,詩人操起短笛想吹一支曲子卻又作罷,因為他覺得這世上沒有知音可以聽懂自己的心聲;在依然料峭的春風里,院子里的寒梅探出墻頭,一位女子在疏影橫斜的梅花旁臨水而立、顧影自憐。楊適在另一首詠梅詩里還寫道:“初無汲汲爭春意,自是群花不肯開!币廊惶N含著與世無爭的孤絕之美。
但楊適并非不茍言笑的老夫子。有一次,楊適造訪好友錢次公。錢次公送給他墨四丸,筆五枝。楊適得寸進尺說:“光有墨和筆不行,還得有硯啊!”錢次公趁機向他索詩:“那有什么難的,你送我一首詩,我就送你一方硯。”楊適聽罷,信口作一首打油詩相贈:“尖頭奴有五兄弟,十八公生四客卿。過我書齋無一事,似應(yīng)終日待陶泓!泵P戲稱為“尖頭奴”,楊適將先前獲贈的五枝筆比喻成五個尖頭兄弟;因為那時制墨多用松木所燒的煙灰作原料,所以第二句先是把“松”字拆開說成是“十八公”,又將四個墨丸比喻成十八公所生的四客卿。所謂陶泓即是指陶制的硯。后兩句是說:那些尖頭奴和客卿到我書齋里來沒別的事,整天就眼巴巴地等待硯呢。楊適之幽默詼諧可見一斑。
宋徽宗宣和年間,北宋王朝面臨金人南侵,情勢岌岌可危。此時的楊適應(yīng)召出仕任尚書比部員外郎,掌核算賦斂、俸祿、軍資、屯收等事務(wù)。他堅決主張抗金,反對議和投降,所以所交好友也均是主戰(zhàn)派。其中,與曾官至戶部侍郎的抗金名臣向子諲(字伯恭)最為交好
紹興七八年間(1137-1138),向子諲由江東轉(zhuǎn)運使徙任兩浙路轉(zhuǎn)運使,楊適特設(shè)宴為他餞行。當時,徽欽二帝被金人擄去已經(jīng)10年,高宗無意恢復中原。包括向子諲在內(nèi)的許多主戰(zhàn)人物都遭到高宗和秦檜的竭力打壓。與好友相別,楊適感時傷懷,特作詞相贈。這便有了著名的《南柯子·送淮漕向伯恭》:“怨草迷南浦,愁花傍短亭。有情歌酒莫催行?慈o情花草也關(guān)情。舊日臨岐曲,而今忍淚聽。淮山何在暮云凝。待倩春風吹夢過江城。”抒發(fā)了真切的惜別之情與故土難回的無奈。后世對這首詞的評價頗高,甚至有諸多名家效仿和化用。如湯顯祖在其“臨川四夢”之一的《南柯記》,其中的“有情歌酒莫教!、“看取無情蟲蟻也關(guān)情”和“為問東風吹夢幾時醒”三句,均化用了楊適《南柯子》中的句子。
在國家危難之時,毅然出仕的楊適奉公廉潔、勤于政務(wù)。但是,因高宗趙構(gòu)偏安江南,奸臣秦檜當?shù)?朝廷對于主戰(zhàn)派無情打壓,面對如此局面,楊適深感回天無力。最后,他空懷家國之恨,郁郁而終。
詩詞佳作
南柯子(送淮漕向伯恭)
怨草迷南浦,愁花傍短亭。有情歌酒莫催行?慈o情花草、也關(guān)情。
舊日臨岐曲,而今忍淚聽;瓷胶卧谀涸颇。待倩春風吹夢、過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