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慎墓位于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區(qū),姬石鄉(xiāng)許莊村東土崗上。東南3公里為漢召陵故城,西1公里為沙河(即氵隱 水)。墓冢高5米,周長33米,墓前立有清順治十三年(1656年)郾城縣知縣荊其惇重修墓碑、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知縣溫德裕立《漢孝廉許公之墓》碑和光緒二年(1876年)知縣王鳳森撰文并立《許夫子從祀文廟記碑》。其子許沖墓在許莊村西北。村北原有許慎故祠,已廢。村內(nèi)多為許慎后裔,縣城內(nèi)有清代山東東阿周世臣建的“許南閣祠”,內(nèi)設“太尉南閣祭酒諱許慎字叔重之位”。2008年9月,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許慎墓為核心建造許慎文化園,占地10萬平方米,建筑面積4200平方米,總投資5000萬元。
景點簡介
許慎(約58一約147),東漢經(jīng)學家、文字學家,汝南召陵(屬今河南郾城)人,字叔重。師事賈逵,曾任太尉南閣祭酒等職。性情淳篤,博學經(jīng)籍,馬融常推敬之,有“五經(jīng)無雙許叔重”之譽。精文字訓詁。歷經(jīng)21年著成《說文解字》十五卷,收文9353個,重文1163個,均按540個部首排列,是我國第一部說解文字原始形體結(jié)構(gòu)及考究字源的文字學專著。推究六經(jīng)之義,分部類從,至為精密。唐以后,科舉考試規(guī)定要考《說文解字》。另著有《五經(jīng)異義》、《淮南鴻烈解詁》等書,已佚。子注》、《孝經(jīng)孔氏古文說》和《說文解字》十四卷,其它著作多佚,僅存《說文解字》。清陳壽祺輯有《五經(jīng)異義疏證》,輯注較備。
主要景點
墓冢高5米,周長33米,墓前立有清順治十三年(1656年)郾城縣知縣荊其惇重修墓碑、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知縣溫德裕立《漢孝廉許公之墓》碑和光緒二年(1876年)知縣王鳳森撰文并立《許夫子從祀文廟記碑》。其子許沖墓在許莊村西北。村北原有許慎故祠,已廢。村內(nèi)多為許慎后裔,縣城內(nèi)有清代山東東阿周世臣建的“許南閣祠”,內(nèi)設“太尉南閣祭酒諱許慎字叔重之位”。許慎為東漢經(jīng)學家、文字學家、訓詁學家、辭注音韻學家,曾由郡功曹舉孝廉,入為太尉南閣祭酒。嘗從儒學大師騎都尉賈逵受古學,博通經(jīng)籍,著有《五經(jīng)異義》、《淮南《說文解字》的內(nèi)容十分豐富,包羅萬象,它的價值不僅限于解說漢字,研究漢字本身,可以說《說文解字》是東漢末以前的百科全書。正如許慎的兒子在《上說文解字表》里面所說:“慎博問通人,考之于逵(賈逵),作《說文解字》,六藝群身之詁皆訓其意,而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鳥獸,昆蟲、雜物,奇怪,王制,禮儀,世間人事,莫不畢載!薄墩f文解字》吸取前輩的研究成果,成為一部研究漢民族語言文字的系統(tǒng)的專著,不但對于后人研究語言文字學、文獻學是唯一的經(jīng)典著作,就是整理文化遺產(chǎn)也都是不可缺乏的階段。
相關(guān)內(nèi)容
《說文解字》不僅在體例上和過去的啟蒙識字的字書不同,即在所收字數(shù)上,也比這些字書都多,如漢初把《倉頡》、《愛歷》、《博學》三書合編為《倉頡篇》,共3300字。西漢末,揚雄的《訓纂篇》共5340字,東漢賈魴的《謗喜篇》共7380字。《說文解字》里面共收9353字,重文1163字,共10506字,比《謗喜篇》還多了1973字。 不論《爾雅》對于漢字的訓詁,《方言》對于漢語方言的研究,或《釋名》的音訓,《切韻》、《廣韻》的聲韻,無一不在《說文解字》的范圍之內(nèi)。 現(xiàn)在讓我們就《說文解字》的創(chuàng)造性,結(jié)合他所保存的原始資料,來看它在漢字學史上的重要性。
1、《說文解字》創(chuàng)造了字典式的體例。被稱為字典的鼻祖,也是我國第一部研究漢字的著作!墩f文解字》的“分別部居,不相雜廁”,以偏旁分中的編制方法,一直成為編字典的一種主要體例。
2、《說文解字》總結(jié)小篆線條的規(guī)律,同時保存古文,籀文和小篆的原來面貌。
3、《說文解字》創(chuàng)造了“六書”的定義,并把“六書”具體化,因而保存了研究漢字發(fā)展歷史和規(guī)律的資料。
4、《說文解字》通過小篆形體的分析,說明造字的本義,不但成為古漢語語音和詞匯的寶庫,并且保存了有關(guān)古代歷史、文獻、社會文化、經(jīng)濟的原始資料。 兩千年來,《說文解字》是文字學上的首創(chuàng)之書,也是最有權(quán)威之書,它的作者許慎的名字與他的杰作成為后人閱讀古籍,探討古代文化,研究古文必不可少的橋梁和鑰匙。 每一個中國人,日常生活離不開漢字,而許慎首開研究漢字之事,功莫大焉。
景點故事
在學術(shù)上,許慎太認真也太執(zhí)著,編撰過程中,遇到“竇”字的解釋時,他居然不避竇太后的名諱,赫然將“竇”字解釋為洞,并進一步將狗竇解釋為狗洞,這一下惹怒了竇太后,將其貶官,逐回原籍。及至后來,太后受人挑撥,竟要賜死許慎。
許慎當然沒有被賜死,許慎沒有被賜死不是太后不要他死,而是因為他有個好老婆,他的好老婆就是天賜公主。 這是個美麗的傳說。 1000多年前,一個大風后的夜晚,一個叫天賜的姑娘被刮到宮里的大樹上,太后看到后非常喜歡,就把她收為宮女,賜她為天賜公主。 后來許慎被召入京城擔任太尉南閣祭酒,太后就把天賜公主嫁給了他。許慎貶官回家,天賜公主毅然隨夫回鄉(xiāng),去過普通人的生活。 得到太后要賜死許慎的消息,天賜公主與家人商議假稱許慎病故,建了一個墓,當著鄉(xiāng)鄰眾人的面,將許慎殯于墓地,暗地里,墓里修了主室側(cè)室,以便于許慎著書、休息。 每到夜晚,天賜公主便白衣素身,飄然而至,一是為許慎送飯,二則陪伴許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