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玉皇閣,又名鎮(zhèn)邊樓,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天鎮(zhèn)縣新平堡鎮(zhèn)新平村內(nèi),占地面積約148.7平方米。
2016年6月6日,新平玉皇閣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中文名: 新平玉皇閣
保護級別: 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編號: V—46
所處時代: 明
地理位置: 山西省大同市天鎮(zhèn)縣新平堡鎮(zhèn)新平村內(nèi)
批準單位: 山西省人民政府
分類號: Ⅲ—27
歷史沿革
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新平玉皇閣始建。
明萬歷十一年(1583年),新平玉皇閣重建。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新平玉皇閣修葺。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新平玉皇閣修葺。
1992年,新平玉皇閣修葺,將重檐歇山筒板布瓦頂改為改成黃琉璃屋面。
建筑特點
新平玉皇閣整體坐北朝南,南北長14.3米,東西寬10.4米,占地面積約148.7平方米,坐落在高5.55米的磚砌臺基上,臺基中部為磚碹券洞十字形通道,可四面通行,上部四周為條磚勾欄,面闊三間,進深四椽;上層梁架為四角施抹角梁上托老角梁交于垂花柱承托平梁,下層為承重梁承托樓楞木、木板形成二層地面,在建筑的東南角設(shè)有樓梯口;科斗栱為三踩單昂,平身科斗栱每間一攢,下層耍頭為穿插枋出頭制成龍頭;裝修明間施六抹隔扇四扇,次間施六抹隔扇兩扇,在二層明、次間廊部均施木質(zhì)勾欄,下層東西山墻繪有道教眾神壁畫,梁架中各構(gòu)件均繪有卷云紋的水墨畫,栱眼壁上繪有旋花、瑞草、人物等吉祥水墨圖案,梁枋構(gòu)件上繪有萬字不到頭及旋子彩畫。
研究價值
新平玉皇閣是大同地區(qū)保存完好的古代閣樓,為內(nèi)蒙、河北、山西三省邊境交界之地,為明代宣化、大同兩鎮(zhèn)的咽喉要地,也是蒙古游牧民族兵馬經(jīng)常南下侵擾爭戰(zhàn)之地,在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修筑了新平玉皇閣,派兵駐守,說明玉皇閣具有重要的歷史戰(zhàn)略價值。
保護措施
2016年6月6日,新平玉皇閣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