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禪果寺遺址及歷代石刻位于河北省武安市活水鄉(xiāng)口上村寺溝東500余米的定晉巖山巖下,是由我國南北朝時期的東魏佛教建筑及東漢時期至唐、宋、元、明、清一直到民國初年的歷代重要石刻組成,是目前武安市保存最早、最完整的建筑遺址和石刻。從魏文帝黃初三年開辟定晉巖到東魏時期已經(jīng)有佛教建筑 64楹,比較興盛。到唐代又新增加了多處建筑和靈塔,發(fā)展到明代又修建了諸仙殿、龍王廟、新修了三世佛、三頭六臂菩薩、 龍池佛、石塔、烏龍橋和諸多石刻,一直到清代和民國初年,遠近聞名。
隋開皇八年(公元588年)重修,后唐同光元年(公元923年 )天成四年(公元929年)重修,明正統(tǒng)十四年 (公元1449年), 成化十年 (公元 474年 ),萬歷四十年 (公元1612年)和清代、 民國初年均有重修。 定晉巖禪果寺遺址及歷代石刻集佛、儒、道為一體,文化層次較高,共建筑依山傍勢,科學地利用地形地貌,占地總面積20萬平方米,建筑總面積2000余平方米。 在禪果寺西3公里赴,存有東漢時期的趙國界石碑一塊,上刻隸體六字“趙國易陽南界”保存較完整。 定晉巖禪果寺遺址及歷代石刻,主要建筑雖然無存,但留下 了許多重要的建筑遺址、遺物及歷代重要石刻。
1982年7月23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