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要介紹
菏澤燒餅風味獨特,尤其出名。
菏澤燒餅用料考究,燒餅面選用上等小麥精粉,經(jīng)過拉打盤揉等多道工序,包上用香油食鹽和茴香花椒等多種佐料而成的油瓢,再經(jīng)切花盤沿涂上一層糖稀,表面粘上芝麻仁,即可入爐內(nèi)烘烤.烤成的燒餅表面紅中透黃,用手揭開,底兒、蓋兒、芯兒層層分離,香氣撲鼻,外焦里脆,酥香可口.
菏澤的燒餅在外地是很難買到的,不知道是有獨特的工藝還是別人不喜歡,一直沒有像面包一樣普及。奇貌不洋的外表和老家人一樣樸素,剛做好的燒餅老遠都能聞到香味,拿到手里感覺十分堅硬,可你咬一口的時候你才明白,自己感覺的不一定是多的。甜的里面是溶溶的糖,如蜜一般。咸的里面就是五香面,也是十分誘人。家鄉(xiāng)人闖世界燒餅也跟著走了出來。
咸、甜酥燒餅關(guān)鍵在于燒餅的酥。它制作時是用1斤油和2斤面,加鹽或白糖做成油酥面,然后用白面按8:1的比例,加上發(fā)面,加水和成皮面,然后再用皮面包油酥面,包好后揪成小劑,揉成小桃形,粘上麻仁按扁,形狀或圓或方均可,入爐烤熟。放鹽的就是咸酥燒餅,放糖的就是甜酥燒餅,它們共同的特點是利口,咸酥或甜酥。
食材介紹
中粉250g、酵母1小勺、五香粉面若干,鹽3/4小勺、糖1小勺、水140g-145g、植物油1大勺,芝麻若干。
餡料: 芝麻醬50g。
做法: 1、面團材料揉成團,放溫暖處發(fā)酵30分鐘。
2、芝麻醬加適量的水調(diào)軟一些,以便于涂抹。
據(jù)史書考證,燒餅是漢代班超時從西域傳來的!蠢m(xù)漢書〉有記載說:“靈帝好胡餅!焙灳褪亲钤绲臒灒拼褪⑿辛!促Y治通鑒.玄宗〉記載:安史之亂,唐玄宗與楊貴妃出逃至咸陽集賢宮,無所裹腹,任宰相的楊國忠去市場買來了胡餅呈獻。當時長安做胡麻餅出名的首推一家叫輔興坊的店鋪。為此詩人白居易賦詩一首稱:“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爐。寄于饑讒楊大使,嘗香得似輔興無。”說在咸陽買到餅象不象長安輔興坊的胡麻餅。胡麻餅的做法是取清粉、芝麻五香鹽面清油、堿面、糖等為原輔料,和面發(fā)酵,加酥入味,揪劑成型,刷糖色,粘芝麻,入爐烤制,因而白居易說“面脆油香”了。此做法與現(xiàn)代燒餅差不多。宋代〈清異錄〉一書記載:“僖宗幸蜀之食,有宮人出方巾包面粉升許,會村人獻酒一提,偏用酒浸面,敷餅以進,嬪嬙泣奏曰:u2018此消災餅。u2019乞強進半枚!闭f的是880年8月,黃巢農(nóng)民起義,兵逼長安,唐僖宗倉皇出逃,沒有吃的,宮女用宮中帶出的一點面粉,用村里人送的酒,一起和面,先在鍋內(nèi)烙,后在爐內(nèi)烘熟,拿給他吃,說這是消災的餅。僖宗勉強吃了半塊。這種先烙后烤的方法和現(xiàn)在相同!跋麨娘灐辈挥弥ヂ,大概就是現(xiàn)在的火燒了。北魏〈齊民要術(shù)〉中已有“燒餅做法”,與唐代的燒餅做法相差無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