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豆腐又名神仙豆腐,是安徽省九華山、黃山、大別山、貴州地區(qū)和浙江省柯城區(qū)、浦江縣、松陽縣一帶的傳統(tǒng)小吃。以九華山,安慶,衢州靈鷲山、箬寮峴及大別山區(qū)特有的野生灌木——腐婢樹葉特制而成的,因其季節(jié)性強、量少、營養(yǎng)豐富而盡顯珍貴。
所需食材
腐婢樹葉,草木灰
制作方法
制作原料
腐婢別名:臭葉豆腐、豆腐柴、神仙槎、土常山、臭娘子、臭常山、涼粉葉、鐵箍散、六月凍、臭黃荊、觀音柴、虱麻柴、臭茶、小青樹、糯米糊、捏擔(dān)糊、墨子稔、豆腐木、山麻糍。
直立灌木,植被高 2-6m。幼枝有柔毛,老枝漸無毛。單葉對生;葉柄長 0.5-2cm ;葉片卵狀披針形、倒卵形、橢圓形或形,有臭味,長3-13cm,寬 1.5-6cm,基部漸狹,全緣或具不規(guī)則粗齒,先端急尖至長漸尖,無毛或有短柔毛。聚傘花序組成塔形的圓錐花序,頂生;花萼杯狀,綠色或有時帶紫色,密被毛至幾無毛,邊緣常有睫毛,5淺裂;花冠淡黃以,呈二唇形,裂片4,外被柔毛和腺點,內(nèi)面具柔毛,尤以喉部較密;雄蕊 4,2長2短,著生于花冠管上。核果球形至倒卵形,紫色,徑約6mm。花期5-6月,時期6-10月。
制作步驟
1.觀音草葉采撿洗后,觀音草葉采回家后要先進(jìn)行雜物(葉)挑撿,再到清水中輕輕漂洗備用。
2.將洗好的葉經(jīng)過反復(fù)搓揉成這種清濃汁后備用。
3.開水燒開后,過五分鐘,再把洗凈的觀音葉放入水中,蓋好蓋子悶半個小時,再用布把葉子過濾出來。(本步驟可以省略,棄葉渣,用細(xì)紗布直接過濾出濃汁也可。)
4.草木灰,這是必不可少的輔料。(草木灰顧名思義就是草之灰或木之灰也,做觀音豆腐時起到凝固成型的作用,作用類同于平時豆腐里的石膏,起催化劑作用。)
食用須知
營養(yǎng)價值
觀音豆腐的營養(yǎng)價值含粗蛋白量高達(dá)29-34.1%,在已知植物中粗蛋白含量的前茅;含有膳食纖維21.6%,灰分4.3%,葉綠素0.3%,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以及人體所需的19種氨基酸,其中含有人體不能自行合成,必需從食物中攝取的8種氨基酸。在19種氨基酸中以賴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絲氨酸、蘇氨酸含量為最高,是補充人體所需氨基酸最佳食物源,是不可多得的保健營養(yǎng)佳品,被譽為“森林蔬菜”。
歷史文化
關(guān)于“觀音豆腐”的來歷,有一個美麗又有些傷感的傳說。說是很久以前,人間發(fā)生饑荒,難民無數(shù),尸橫遍野。觀音不忍,用楊柳枝灑甘露于人間。甘露所到之處,長出了簇簇綠樹。饑民摘葉取其汁加灰做成了“豆腐”,食用充饑,挨過了饑荒!坝^音樹”、“觀音豆腐”之名因此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