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逢喜事精神爽。當你遇到喜事時,是不是不由自主地想要向自己親密的人分享這份喜悅,可就是這種簡單的信息分享,本來很簡單、單純的一件事,卻會讓你品嘗到意外的苦果。
因為說者無意,聽者有心,你的這種喜悅分享,在別人看來其實就是一種變相的炫耀,由此無形中就會拉開兩人之間的距離,影響兩人的感情。
劉珍最近很苦惱,自己升職加薪可是自己奮斗多年的愿望,這眼看就著成功了,自己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
原來,與劉珍一起進公司的還有2個女同事,因為大家年紀相仿,興趣愛好一致。于是,在日常的交往中就形成了一個無話不說的小圈子。大家一起分享快樂、一起排解壓力,一起游玩,一起討論未來。
隨著年紀的增長,工作的進步,有的人有了男朋友,有的購買了車子,但大家仍然相安無事地親密相處著。
前不久,領導突然找劉珍談話,說公司即將提拔一批新干部,他準備提拔劉珍,讓劉珍先做好心合理準備。劉珍想八字還沒一撇呢?也就壓在心里,誰也沒告訴。
上周被提拔人員名單下來了,結果與劉珍相處好的兩名女生卻早劉珍早一步看到提拔名單。但她們裝作毫不知情,當劉珍興奮在向她們分享自己的喜悅時,她們只是淡淡的反應。
因為劉珍沉浸在升職的喜悅中,她絲毫沒發(fā)現(xiàn)一點不對勁。只是在后來的相處中,劉珍才后知后覺地發(fā)現(xiàn),自己被孤立了。

自從劉珍升職后,不管劉珍組局,還是約大家一起聚餐,那名位又同事都會不約而同的拒絕,三個人的關系因為兩人的魔切反應而發(fā)生了變化。
劉珍說,現(xiàn)在她就是一個人獨來獨往。有時候關系越親密的朋友,相處得越久,關系也就越脆弱。
一旦有一個人打破這種利益平衡,顯現(xiàn)出一定的優(yōu)越感,維持圈子平衡的條件就會消失,圈子就會被瓦解。你們之前些的親密關系也就不復存在了。

1、見不得身邊的人比自己好
在生活中,人們之所以喜歡成群結隊,就是因為誰都怕孤獨,都想要感觸到關心,感受到自己的作用。
職場上,因為大家的利益一致,都是為了升職加薪,且最初都是一樣的起點一起的水平,所以就容易交心,形成相互關心、相互打氣的圈子。
圈子泛指環(huán)形的東西;集體的范圍或活動的范圍。語出《朱子語類》卷六五:“龜山取一張紙,畫箇圈子,用墨涂其半!
圈子”實際上就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比如汽車發(fā)燒友可以加入“汽車圈子”,數(shù)碼產(chǎn)品發(fā)燒友可以加入“數(shù)碼圈子”

圈子存在的條件是大家是“一樣”的,平等的,在這里沒有誰有什么優(yōu)越感,看到對方就像看到自己一樣。
但一旦這種圈子條件被打破,那圈子中人的關系也會不平衡。沒有愿意在圈子中處于弱勢的地位。因為那們會讓人心里很不平衡,容易喪失自信心。
所以,當劉珍升職后,她在原來的圈子里就顯得格格不入了。因為人們在交往中,都不太愿意別人比自己過得好。
2、嫉妒心,不平衡的影響
同樣的能力,同樣的入職時間,為什么劉珍能被提拔,其他人卻沒被提拔。作為明理性的人肯定知道,這肯定是劉珍對公司的貢獻大。
但生活中,很多人常常會不由地鉆到結果對比的單一思維中,他們不會考慮太多因素,只會定向地進行比較。在否認別的人同時,放大著自己的優(yōu)點。
這樣的結果,當然也就會造成心里不平衡的情況發(fā)生。其實,這一切的最主要原因都是因為嫉妒心在作祟。
我們之所以產(chǎn)生嫉妒的心理,是由于社會的欲望,而不是由于原始的本能。
因為內(nèi)心對物質(zhì)的需求,導致了物質(zhì)決定高度,不是不想交往,而是讓他們覺得你們不再是一個層次的了。
3、圈子是相對的,越要融洽越要依靠維護條件
我們都知道物質(zhì)決定意識,量變產(chǎn)生了距離。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之所以不同,說白了就是前后空間與時間不一樣了。
劉珍已經(jīng)不再是沒有升職前的劉珍,她升職了,職位變化,職責不同,權力也不同了,這與原來圈子形成的條件不一致了,所以,要想關系融洽就必須提升自己,尋找與自己思維進步保持同步的人。
不管是生活中還是職場上,你過得不好,別人嫌棄,你過的好了,遭人嫉妒,誰也無法永遠在一條水平線上,只要把自己的心態(tài)擺正就好了。
我是月影說職場,人生在于選擇,職場在于突破,處處有競爭,時時要智慧,學會分享,每天進步一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