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講求人情世故,大家喜歡遇到什么事情就找熟人解決,一來二去彼此之間的關系就會越來越近。其實,找熟人辦事的想法就是一種“熟人好辦事,可以走捷徑”的心態(tài)罷了。很多時候,找熟人辦事,既欠下了人情債,又會因為事情沒有辦好而產生矛盾,反而影響了彼此的私交。今天就針對“職場辦事要找熟人嗎”這個問題,給大家聊一聊找熟人辦事的三大弊端。
需要付出物質成本
現(xiàn)實職場中,很多不是特別緊急的事情都有其具體的辦理流程,如果按照自然辦理流程走的話,在一定周期內是能夠搞定的。但是如果你想找熟人來幫忙,首先在去找熟人的過程中就需要帶禮物;其次在后續(xù)跟熟人交涉事情進度的時候,也需要時不時與他寒暄一下、給他帶些下午茶;最后當事情辦妥之后,還很有必要請人家吃飯,以此表示感謝。那么,整個流程下來,就需要付出更多的物質成本。
需要付出人情成本
人情是有來有往,你有事別人給你一百元錢,人家有事你就要給別人二百元錢,這才叫人情。如果人家給你一百,你也給人家一百,這就相當于還錢,似乎少了點面子和情分。因此,人情更像是存錢,利息有時候會超過本錢的。
綜上所述,對于職場人來說,盡量不要找熟人辦事,因為當你在托熟人辦理事情的時候,需要付出物質成本、人情成本,這就需要你日后進行加倍償還的,如果自己沒有十足底氣進行償還時,很容易讓自己陷入到人情漩渦中。
容易被熟人宰
找陌生人辦事,辦完后兩個人也沒有什么瓜葛,如果是熟人,就必須考慮到兩個人的后續(xù)關系。
如果你跟對方是沒有利益關系的熟人,對方或許可以不需回報地幫助你,這種情況下被人宰的幾率較小。但如果你跟對方有利益關系,那么你找對方辦事的時候,對方肯定會站在自己立場上考慮問題,此時就容易被宰。比如,小王和小張是好朋友,小王拿到新房之后,便想著小張是自己的朋友,新房交給他來裝修比較放心,于是就跟小張粗略計算了裝修費用和裝修周期,結果工期結束之后,小張整整超出了正常預算3萬元,并且拿著額外的發(fā)票讓小王報銷。對此,小王只能礙著兩人之間的關系,超額支付了小張3萬元。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很多時候找熟人辦事容易被宰。

以上便是找熟人辦事的三個弊端。當然了,很多情況下,大家在找熟人辦事時,一定要評估下你跟對方的關系如何,是否摻雜利益關系,是否值得后續(xù)長期交心往來,當你確定了這個人值得深交,且沒有利益紛爭之后,是可以放心找熟人辦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