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德庸和張小盒的筆下,上班族基本都是一幅跳腳拔毛的模樣。工作對于我們來說,彷佛就是那個如來佛的手心,看著好像有自己伸手踢腳的一塊空間,卻總有著突不破沖不出的窩囊,何況大家每月都盼望著“阿賭物”來填充自己的生活呢?所以,工作不就是為自己“添堵”嘛?
假日里我們徜徉叢林海灘,上山下鄉(xiāng)地奔波解壓放松,但假期結束你還不是得乖乖地回到都市的石屎森林里搏江湖?你一邊感嘆著自然風光,一邊計算著下次“逃離”的時間,繼續(xù)積攢游山玩水的銀兩。然而之后你發(fā)現(xiàn),這也會形成一個無極死循環(huán),你越想逃離,越發(fā)覺離不開的N種理由。
如此疲憊地折磨自己一番,突然頓悟,我們離開的目的是什么,僅僅是為了逃離工作本身嗎?我們那些諸多排斥工作帶著五光十色的夢幻光環(huán),是一個怎樣的理想終結?想到此,我覺得我們有時是否夸大和丑化了工作中的某些感覺?是否將工作變成了一個心懷抵觸的名詞?
其實,工作不過是我們自食其力的一種方式,就是生活本身不可缺少的部分,如同少年讀書的每日功課,如同日常的吃喝穿戴。。。個中必有不懂的題和難解的惑,讓你我勞神費力;也必然有喜悅收獲和倦怠麻木。如同某天你面對一道百思不解的數(shù)學題,突然煩躁發(fā)飆扔了筆和作業(yè)本,繼而動了退學的念頭,然后又要耐著性子細細琢磨,最終還是一步一步將題目迎刃而解。品味這些過程,竟也別有一番收獲呢!
“心靜自然涼”。聽歌用耳朵,工作用雙手,但你不要僅僅停留在這個階段,當你懂得用心聽歌,能夠帶著歡樂的工作的時候,你便明白了“大隱隱于朝”的道理了。
你想知道自己的模樣嗎?你每天的工作狀態(tài)會告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