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楊逵(1905年10月18日——1985年3月12日),出生于臺灣臺南大目降(今臺南縣新化鎮(zhèn)),為臺灣有名的小說家。本名楊貴。筆名有伊東亮、公羊、SP、狂人等;以楊逵為代表性筆名。楊逵在1924年前往日本半工半讀,就讀于日本大學夜間部文學藝術科,正值日本勞工運動和學生運動蓬勃之時,并且楊逵曾經參加反田中義一內閣的游行活動;但是楊逵也因為聲援在日朝鮮人的活動而被捕入獄。1927年楊逵回到臺灣,并且參加農民組合與臺灣文化協(xié)會的活動,1932年楊逵發(fā)表了日文小說送報夫,這部小說一般被認為是楊逵文學的代表作。而且楊逵也將不少中國的小說翻譯為日文,例如魯迅的}-阿Q正傳-{。1935年楊逵出任臺灣文藝雜志的日文編輯。但是由於與另一位主編張星建意見不合,楊逵便聯(lián)合賴和、楊守愚、吳新榮等人,創(chuàng)辦臺灣新文學雜志,楊逵負責日文部分。
履歷
1945年8月終戰(zhàn)之後,楊逵便創(chuàng)辦一陽周報,介紹三民主義與中國五四運動以來的文學,并且組織新生活促進隊,維持統(tǒng)治真空期的社會秩序,展現楊逵本人的行動力。1946年5月楊逵出任和平日報文學版編輯,并且於1947年1月與中國來作家發(fā)行文化交流雜志,但是因為二二八事件的爆發(fā),僅出刊一期,楊逵也因此與妻子葉陶被捕入獄三個月。楊逵出獄後仍然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并提倡「建立臺灣新文學」,鼓吹民主、科學的大眾文藝。1949年,楊逵卻因寫作和平宣言,判刑十二年并移送綠島新生訓導處,楊逵曾嘲諷「這是世界上最優(yōu)渥的稿費」。楊逵在綠島的時期仍然從事有關文藝觀念的寫作,但是小說的產量已經變少。出獄後楊逵卜居於臺中市東海大學旁邊自己開拓的花園中,在1978年出任擔任美麗島雜志的顧問。1985年3月12日過世。楊逵自稱為「人道的社會主義者」,他的小說在臺灣有一段期間都是禁忌,一直到1970年代的鄉(xiāng)土文學論戰(zhàn)中才重新被提及。楊逵的小說中不但充沛著不少的民族意識,更重要的是他的寫實意識與抗議意識。楊逵的有名著作除送報夫之外另有《鵝媽媽出嫁》、《壓不扁的玫瑰》、《綠島家書》等。其中《壓不扁的玫瑰》曾被收錄於臺灣的國中國文教科書。
作品
有小說《靈簽》、《難產》、《水!贰ⅰ短飯@小景》、《模范村》《增產的背后——老丑角的故事》,劇作《父與子》、《豬哥仔伯》、《剿天狗》,另有散文、評論多篇。作品多收入《鵝媽媽出嫁》、《羊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