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琳 - 概述
喬琳,生年不佯,卒于唐德宗貞元元午(784年),唐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后朝大臣。喬琳少年貧孤,立志于學(xué),后以文詞見稱。他性格灑脫,但荒誕不經(jīng),言談滑稽,不守禮節(jié)。
喬琳 - 經(jīng)歷
喬琳天寶初年,舉進(jìn)士,初補(bǔ)成武尉,累至興平尉,后由朔方節(jié)度使郭子儀用為掌書記,不久拜監(jiān)察御史,因言談之中侮辱同僚,和御史畢耀產(chǎn)生了矛盾,被貶為巴州員外司戶。后來他復(fù)起為南郭令,改任殿中侍御史,充山南節(jié)度使張獻(xiàn)誠行軍司馬。山南節(jié)度使罷廢后,喬琳又任劍南東川節(jié)度使鮮于叔明府中的判官,不久歷任檢校駕部郎中,果、綿、遂三州刺史,兼御史小丞,還朝任大理少卿,國子祭酒。
喬琳與蒲州人張涉友善。唐德宗為太子時,張涉在東宮任侍讀,唐德宗即位后,凡事愛征求張涉的意見。張涉極力向唐德宗推薦喬琳,言喬琳有識度才略,堪備大用,由此喬琳拜為御史大夫、平章事。喬琳雖然得到宰相的職務(wù),但無宰相之才,不僅力不從心,而且年高耳聾。唐德宗每咨問政事,對答語無倫次,論奏不合時宜,居相位僅80余天,被降為工部尚書。
建中四年(783年),涇原軍在長安嘩變,唐德宗奔至奉天(今陜西乾縣),朱泚在京師稱帝。喬琳隨唐德宗逃往奉天后,任吏部尚書。升為太子少師。興元元年(784年),奉天被朱泚軍圍困。河中節(jié)度使李懷光奉命至奉天解圍,因遭白志貞的阻攔未能見到唐德宗也相繼反叛,喬琳又跟從唐德宗自奉天奔往梁州。途中,喬琳借口馬困行走不便,提出要與唐德宗分手,唐德宗念喬琳名臣,對他十分敬重,親口慰諭,并賜御馬一匹。喬琳又推辭年老體病,山路崎嶇,不堪行走,德宗見無法挽留,與喬琳分別,并把自己的手杖賜給喬琳,作為留念。數(shù)日后,喬琳削發(fā)為僧,隱居于仙游寺。朱泚聞知后,特地派數(shù)十騎前往聘請,命喬琳為正部尚書,并讓宰相源休送去朝服與美食。喬琳受偽命,任朱泚的史部尚書,主持銓選,但不關(guān)心政務(wù),命官不問可否,看來,喬琳授偽職是迫不得已,并不想真心為朱泚出力。
朱泚敗后,喬琳當(dāng)處極刑,時年70余歲,中書令憐其年邁,上表唐德宗減死。唐德宗認(rèn)為喬琳久經(jīng)重任,而失臣節(jié),受朱泚逆命后,又攻擊詆毀朝廷,背恩負(fù)義,決不能赦,于是喬琳被處以斬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