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特切夫(Tyutchev1803-1873)是俄國19世紀極有才華的詩人,他以歌詠自然、抒發(fā)感情見長。詩人一生四、五十年創(chuàng)作生涯僅留下三百多首短詩,他的詩歌形式短小簡練,但內(nèi)涵豐富:既有深刻的思想,充沛的感情。《丘特切夫詩集》只是小小的一本書,但是,正如詩人費特所說:“這小小的一本書,在分量上勝過多卷的文。
丘特切夫 - 簡介
費多爾·伊凡諾維奇·丘特切夫(1803- 1873),十九世紀俄羅斯著名抒情詩人。出生于一個古老的貴族家庭。從幼年起就熱愛詩歌,喜歡寫詩;1819年進莫斯科大學(xué)語文系。 1821年畢業(yè)后到彼得堡,在外交部任職。1822年起先后在俄國駐慕尼黑、都靈等地外交機關(guān)任職22年。1844年回國后,仍在外交部工作。1873年死于皇村。
丘特切夫 - 出身
丘特切夫出身貴族,從小受到極好的教育。他少年時代的家庭教師是詩人兼翻譯家拉伊奇。丘特切夫十四歲的時候開始寫詩,并成為俄國文學(xué)愛好者協(xié)會的成員。1818—1822年就讀于莫斯科大學(xué)文學(xué)系。他興趣廣泛,愛好文學(xué)、歷史、哲學(xué),也喜歡數(shù)學(xué)和其他自然科學(xué)。
1822年丘特切夫大學(xué)畢業(yè),到外交部供職,不久被派到駐巴伐利亞的使團工作,此后,他在慕尼黑等地生活了二十二年。他與巴伐利亞上層貴族有密切交往。他的第一個妻子艾琳娜原是鮑特密爾伯爵小姐,屬于巴伐利亞上層貴族社會。當(dāng)時,慕尼黑是歐洲文化中心之一,在這里丘特切夫與德國詩人海涅過從甚密,海涅稱他為自己的摯友,與德國唯心主義哲學(xué)家謝林也交往密切,可以說,這一時期丘特切夫是生活在德國浪漫主義詩歌和唯心主義哲學(xué)的氣氛中。兩位德國友人重視丘特切夫倒不是因為他是詩人,他們可能還不知道他寫詩,他們喜歡他的博學(xué)和非凡的記憶力。
丘特切夫 - 婚姻變故
丘特切夫第一個妻子艾琳娜
1837年丘特切夫被任命為俄國撒丁王國的使館一秘。1838年他的妻子病故。次年在都靈與厄爾芮斯金娜·喬恩別爾格結(jié)婚,第二個妻子也是巴伐利亞貴族。1839年,丘特切夫被召回國。不久,他申請再度出國,未獲批準。于是他擅自離開俄國到都靈。因此他被解除了公職,1839—1844年曾閑居慕尼黑。20、30年代丘特切夫?qū)懥藥资资闱樵,其中不少極為出色,例如:《春雷》、《不眠夜》、《海上的夢》、《西塞羅》、《沉默吧!》、《不,大地母親!》、《我記得那黃金般的時光》等。這些詩從構(gòu)思、形象或詩歌的情調(diào)上都帶有鮮明的獨創(chuàng)風(fēng)格。1836年邱特切夫把他的一組詩稿寄給彼得堡的一位朋友,由詩人維亞澤姆斯基和茹科夫斯基傳到普希金手里。普希金很喜歡這些詩。據(jù)說他整整一個星期一直把抄有丘特切夫詩歌的本子帶在身邊,真是愛不釋手,以后選出二十四首刊登在他主辦的《現(xiàn)代人》雜志上,題名為《寄自德國的詩》,署名為ф.т.(即詩人名和姓的第一個字母)。丘特切夫與普希金從未見過面,但丘特切夫得知普希金欣賞他的詩篇時,非常感動。1837年普希金逝世,丘特切夫?qū)懺姷磕睢?BR>丘特切夫的第二個妻子厄爾芮斯金娜
1844年丘特切夫攜眷回到俄國,又在外交部復(fù)職,任外國書刊檢察官。1858年起任外國書刊檢查辦公室主任,直到晚年。
40年代丘特切夫幾乎沒有發(fā)表什么作品。他不追求文學(xué)聲譽,也不重視自己的詩歌創(chuàng)作。40年代俄國文壇上出現(xiàn)現(xiàn)實主義的小說說取代詩歌的現(xiàn)象,40年代末詩歌在各種雜志上都很少見。1850年涅克拉索夫在《現(xiàn)代人》雜志上發(fā)表了一篇文章,題目是《俄國的二流詩人》,文章的頭一句話就是:“沒有詩歌”,他認為并不是沒有好詩。他說1836年的《現(xiàn)代人》上就刊登了一些富有獨創(chuàng)精神,既有思想,又寫得非常優(yōu)美的詩篇,他指的就是丘特切夫的作品。他肯定丘特切夫“是俄國第一流詩才”,并且分析了丘特切夫的主要優(yōu)點“在于對自然作了生動、雅致和形象逼真的描繪!
1854年屠格涅夫編輯出版了《丘特切夫詩集》,并在《現(xiàn)代人》雜志上撰文評論:《談?wù)勄鹛厍蟹蛟姼琛。他和涅克拉索夫一樣,認為丘特切夫是一位優(yōu)秀的詩人,一位純抒情詩人。他稱贊丘特切夫詩歌既有鮮明的思想又有生動的形象。他肯定詩人在語言上勇于創(chuàng)新,具有普希金式的美。他說:“他創(chuàng)造的語言是不朽的,這對一個真正藝術(shù)家來說是至高無上的褒獎了!痹谀死鞣蚝屯栏衲虻男麄飨拢鹛厍蟹蛞彩艿搅舜笞骷彝袪査固、陀思妥耶夫斯基以及詩人費特的稱頌。從50年代起丘特切夫作為詩人才小有名氣。
葉連娜·杰尼西耶娃
1850年丘特切夫與他兩個女兒的同學(xué),斯墨爾內(nèi)學(xué)院督學(xué)的侄女二十四歲的葉連娜·杰尼西耶娃戀愛,同居,生有一女二子,關(guān)系維持14年之久,直到杰尼西耶娃病故。杰尼西耶娃出身上層貴族,她與丘特切夫的關(guān)系引起人們的非議和宮廷的不滿。但是丘特切夫全然不顧輿論的壓力,照舊出入社交場合。50、60年代寫的杰尼西耶娃組詩是丘特切夫最優(yōu)秀的情詩。1864年杰尼西耶娃的死,是丘特切夫一生中最悲痛的事件。這時他又寫了一些深情的悼亡詩。丘特切夫最后十年,常常生病,1873年病逝。
丘特切夫 - 評價
丘特切夫是貴族社交場上的?。他博學(xué)多才又擅長辭令。他當(dāng)年大學(xué)的同學(xué)博戈津說丘特切夫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燈火輝煌的舞會、晚會上。雖然公務(wù)占去他不少時間,但似乎他的服務(wù)地點是在社交場合,而不是外交部。每次他來到晚會上,開頭他漫不經(jīng)心地四下看看,好像已很疲憊:好像他會馬上離去……有人走到他身邊,向他透露最新消息。他的興致來了,馬上活躍起來,他會立即發(fā)表非常精彩的即興演說,他的精辟的談話往往隨后被人們四處傳播,人們欣賞他的聰明、機智。這樣,他把畢生大部分精力消磨在這些活動中,直到暮年。
丘特切夫思想觀點上有接近進步文學(xué)運動的一面,他經(jīng)歷了1816—1825年俄國的文學(xué)運動。1820年他讀了普希金的政治自由詩后,寫了《和普希金的自由頌》,他稱贊普希金“點燃起自由之火”,肯定他勇于“向暴君預(yù)言神圣的真理”。但他又勸普希金要溫和,不要驚擾公民的平靜。1825年他從德國回來,他感到“俄國只有辦公室和營房。一切都圍繞著鞭子和官銜而轉(zhuǎn)動!笨梢娝麑V普䴔(quán)下的俄國是不滿意的,但他又認為十二月黨人的起義是“喪失理智的行動”。這使他日后成為斯拉夫派。僑居西歐二十二年,思想上受到影響,又使他不能成為徹底的斯拉夫派。屠格涅夫曾講過這樣的話:“我深為丘特切夫感到惋惜:他是一個斯拉夫派,但這不表現(xiàn)在詩歌中;而那些表現(xiàn)他這方面觀點的詩都很糟。他的真正本質(zhì)是西歐派,像歌德那樣,例如:《初秋有一段奇異的時節(jié)》”,所以在詩歌中丘特切夫表現(xiàn)了自由主義的觀點,雖然政治觀點上他屬于斯拉夫派。
沉默 海馬 秋暮 夜風(fēng)啊,你為什么哀號? 陰影匯合了青灰的陰影 晝與夜 我見過一雙眼睛 在初秋的日子里 夜的天色多么郁悶
沉默
沉默吧,隱匿你的感情,
讓你的夢想深深地藏躲!
就讓它們在心靈深處
丹冉升起,又徐徐降落,
默默無言如夜空的星座。
觀賞它們吧,愛撫,而沉默。
思緒如何對另一顆心說?
你的心事豈能使別人懂得?
思想一經(jīng)說出就是謊,
誰理解你生命的真諦是什么?
攪翻了泉水,清泉會變濁,——
自個兒喝吧,痛飲,而沉默。
只要你會在自己之中生活,
有一個大千世界在你心窩,
魔力的神秘境界充滿其中.
別讓外界的喧囂把它震破,
別讓白晝的光芒把它淹沒,——
傾聽它的歌吧,靜聽.而沉默。
海馬
海馬呀海馬.奔馳不停,
披著白綠色的馬鬃;
一會兒你柔和溫馴,
一會兒又頑皮放縱。
在上帝寬廣的牧場上,
暴烈的龍卷是你的食糧,
上帝練得你愛跳愛蹦,
盡情馳騁,自由奔放。
我愛疾奔如飛的你,——
顯示著你傲視一切的威力,
散亂著又長又密的鬣毛,
全身冒著汗和蒸汽,
向海岸猛烈沖擊、進迫.
一聲長嘶迸發(fā)出歡樂,
蹬得海岸蹄聲轟響,
接著——散成一天飛沫!……
(飛白譯)
秋暮
請朗明凈的秋日之募里
有一種動人的神秘的美……
樹林呈現(xiàn)出不祥的華麗,
緋紅的秋葉在低語微微;
寧靜的藍天,輕輕的霧靄,
籠罩著孤苦凄涼的地面,
時而有一陣冷風(fēng)突如其來,
仿佛是風(fēng)暴將臨的預(yù)感。
一片枯萎疲憊,萬物凋謝,
柔順的微笑籠罩著一切,——
在理性生物身上,這稱作
面對苦難時的崇高的羞怯。
(飛白譯)
夜風(fēng)啊,你為什么哀號?
夜風(fēng)啊,你為什么哀號?
為什么怨恨地狂叫?
你奇怪的聲音合有何意——
時而低訴,時而長嘯?
你用我心靈理解的語言
訴說不可理解的痛苦,
還斷斷續(xù)續(xù)從中挖出
那么些瘋狂的音符!……
啊,別唱這可怕的歌曲,
別歌唱太古的混濁之世!
你瞧黑夜的靈魂世界
正貪婪地聽它們心愛的故事!
它急于沖出凡人的心胸,
它渴望把自己匯入無窮!……
別吵醒那些沉睡的風(fēng)暴吧,——
它們腳下,混濁已在晃動!……
(飛白譯)
陰影匯合了青灰的陰影
陰影匯合了青灰的陰影,
色彩己暗淡,聲音已入夢,
生命和運動都化成了
昏暗的朦朧.遙遠的嗡鳴……
只聽得那不可見的飛蛾
輕舞粉翅,漫游夜空……
!難言的憂郁的時辰!
萬物在我中,我在萬物中……
暮色啊,睡眼惺松而靜寂,
請默默流進我的心底。
讓安靜、慵懶、芬芳的香氣
一齊注入,而使心靈平息。
用“忘卻自我”的昏天黑地
把情感充滿,直到漫溢!
讓我嘗到滅亡的滋味吧,
和瞌睡的世界化為一體。
(飛白譯)
晝與夜
按照天神的至圣的意圖,
用一幅金線編織的帷幕
遮蓋神秘的魂靈世界.
把下界的無名深淵罩住。
白晝,就是這光華之罩,
白晝,是天下眾生的踴躍,
它是眾人和眾神之友,
它是傷痛的靈魂之藥。
白晝消亡,黑夜光降,
她從這劫數(shù)難逃的世界上,
揭開了神賜的帷幕,
把它全部撕下,棄之一旁。
于是深淵在我們面前裸露,
充滿著恐怖、陰暗和煙霧,
我們和它之間竟毫無遮攔,——
這就是人怕黑夜的緣故。
(飛白譯)
我見過一雙眼睛
我見過一雙眼睛——啊,那眼睛
我多么愛它的幽黑的光波!
它展示一片熱情而迷人的夜。
使被迷的心靈再也無法掙脫。
那神秘的一瞥啊,整個地
呈現(xiàn)了她深邃無底的生命
那一片柔波向人訴說著
怎樣的悲哀.怎樣的深情!
在那睫毛的濃濃的陰影下,
每一瞥都飽合深深的憂愁,
它溫柔得有如幸福的感覺,
又像命定的痛苦.無盡無休。
啊,每逢我遇到她的目光,
我的心在那奇異的一刻
就無法不深深激動:看著她,
我的眼淚會不自禁地滴落。
(查良錚譯)
在初秋的日子里
在初秋的日子里,
有一段短暫而奇效的時光,——
白晝像水晶段透明,
黃昏更是燦爛輝煌……
方才鐮刀踴躍,谷穗倒臥,
而今極目四望一片空闊,
喉有那纖細的蜘蛛絲
在空閑的犁溝上閃爍。
空氣更空曠,鳥聲已絕滅
但還未感風(fēng)雪臨近的威脅,
只有一片純凈溫暖的蔚藍
向正在休息的田野傾瀉……
(飛白譯)
夜的天色多么郁悶
夜的天色多么郁悶,
黑影四面圍困,云密霧濃.
這既非威脅也非沉思.
這是一場沉重不安的夢。
唯有天邊的閃電燃起火花
此明彼天,此應(yīng)彼答,
像一伙又聾又啞的妖魔
正在進行無聲的對話。
也許是由于一個暗號,
天空霎時間燒亮了一角,
于是從黑暗中突然顯現(xiàn)
田野和遠處森林的浮雕。
然后一切又沉入黑暗之中
一切復(fù)歸于敏感的沉靜.
仿佛是在那兒—一在天庭
正在決定某種神秘的事情。
(飛白譯)
參考資料:
http://www.lxbook.org/shige/tyutchev/index.htm
中國詩歌庫 中華詩庫
中國詩歌庫 http://www.shigeku.com
中國詩歌史 http://poetry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