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尤袤

    尤袤

    尤袤(mào),南宋詩人。字廷之,小字季長,號遂初居士,晚年號樂溪、木石老逸民,祖父尤申,父尤時享,治史擅詩。尤袤與楊萬里、范成大、陸游并稱為“南宋四大詩人”。

    尤袤

          尤袤,字廷之,號遂初居士,晚年號樂溪、木石老逸民。北宋靖康二年(1127)出生于無錫一個書香門第。祖父尤申和父親尤時享均治史擅詩。尤袤在家庭環(huán)境薰陶下,五歲能詩,十歲有神童之稱,十五歲時名聲就響遍毗陵郡(今常州,當(dāng)時無錫屬毗陵)。
        尤袤于南宋紹興十八年(1148)中進(jìn)士,任泰興縣令。尤袤目睹人民受喪亂之苦,流離失所的悲劇情景,在詩歌中表示極大的悲憤和深切的同情:
        “流離復(fù)流離,忍凍復(fù)忍饑;誰謂天地寬,一身無所依;茨蠁蕘y后,安巢亦未久,死者積如麻,生者能幾口?荒村日西斜,撫摩力不給,將奈此憂何?”(《淮民謠》)
        他想解民于困,撫民于愛,卻沒有力挽沉疴的能力,只能發(fā)出沉痛的嘆息!這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詩句展示了詩人憂國憂民的襟懷。
        以后,尤袤又任臺州(浙江臨海)知州,他體恤民情,減免了無地貧民的稅收。加高加厚了城墻,以擋洪水侵犯。尤袤在臺州所作的《東湖》詩:
        三日淫霖已渺漫,未睹三日又言干;從來說道天難做,天到臺州分外難。百病瘡痍費(fèi)撫摩,官供仍愧拙催科;自憐鞅掌成何事,贏得霜毛一倍多。
        李孝宗讀此詩后對尤袤勤奮政事,守土盡職的表現(xiàn)十分欣賞,遂又提升尤袤為淮東(今淮揚(yáng)一帶)提舉常平、江東提舉常平、江西轉(zhuǎn)運(yùn)使兼隆興(江西南昌)知府。淳照九年(1182)被召入朝,任吏部侍郎,樞密檢正兼諭德等。直到七十歲,禮部尚書尤袤才告退回到家鄉(xiāng)。他以晉代名士孫綽撰寫的《遂初賦》的“遂初”二字以自號,隱居在梁溪河畔,建造了樂溪。在惠泉山建造了“錫麓書堂”。
        尤袤一生,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達(dá)到很高的成就。他的詩歌質(zhì)樸、深沉,為時而作,有感而發(fā),對南宋朝庭不思恢復(fù)中原,沉緬酒色歌舞的腐敗政治充滿憤懣:“歌殘《玉樹》人何在?舞破《山香》曲未終!保ā堵涿贰罚┝硪环矫妫麑μ幱谒罨馃嵘钪械陌傩占部,充滿同情并敢于大聲疾呼。
        尤袤晚年歸隱鄉(xiāng)里后,流連山水,詩作趨向婉約秀麗,淡泊寧靜。詩作均收入五十卷的《樂溪集》,以后《樂溪集》散佚一生嗜書,有尤書櫥之稱?岷檬占浱煜旅麜。他曾把家藏圖書“匯而目之”,編成《遂初堂書目》一卷,把圖書分成四十四類,輯錄近三千種書籍,這是我國最早的一部版本目錄,此后,版本目錄學(xué)日趨完備,成為一種專門學(xué)問?上г谒篮,宅第失火,所有藏書焚之一炬,僅留一部書目了。

    尤袤 - 人物簡介

     
      尤袤(公元1127~1202年)字延之,號遂初居士,無錫人,南宋詩人、大臣。 公元1148年(南宋朝紹興十八年戊辰)舉進(jìn)士。初為泰興令。孝宗朝,為大宗正丞,累遷至太常少卿,權(quán)充禮部侍郎兼修國史,又曾權(quán)中書舍人兼直學(xué)士。光宗朝為煥章閣侍制、給事中,后授禮部尚書兼侍讀。逝世后謚號“文簡”。[1]

    尤袤 - 人物生平


     

    少年英才

     
      公元1127年(北宋靖康二年)農(nóng)歷二月十四日生于無錫一個書香門第中。尤袤自小受家學(xué)熏陶,5歲能為詩句,10歲有神童之稱,15  尤袤像
    歲以詞賦聞名于毗陵郡(今常州,時無錫屬毗陵)。

    尤袤

    縣政改革

     
      尤袤于公元1148年(南宋紹興十八年戊辰)舉任泰興縣令。當(dāng)時宋室山河破碎,偏安江南。泰興處于南宋邊區(qū),金兵時常入侵,“縣舊有外城,屢殘于寇”。尤袤上任后,一面為民請命革除苛捐弊政;一面率領(lǐng)軍民整修城廓。南宋朝紹興三十一年辛巳(公元1161年)十月,金兵大舉南侵,揚(yáng)州、真州(今儀征)等城都被攻陷,只有“泰興以有城得全”。金兵蹂躪兩淮地區(qū)后,淮南人民死傷枕籍,流離失所。尤袤在詩作《淮民謠》中,描述了當(dāng)時淮南人民的悲慘處境:“流離復(fù)流離,忍凍復(fù)忍饑;誰謂天地寬,一身無所依;茨蠁蕘y后,安巢亦未久,死者積如麻,生者能幾口?荒樹日西斜,撫摩力不給,將奈此憂何?”全詩長達(dá)六十句,通過一個流離失所的淮民的口氣,如泣如訴地將淮南人民在水深火熱中的悲慘情景,展現(xiàn)在人們的面前,宇字句句震撼著人們的心靈。

    外知臺州

     
      尤袤在泰興有政績,后奉調(diào)入京,任秘書丞兼國史院編修官和實錄院檢討官,質(zhì)又升任著作郎兼太子侍讀。公元1172年(南宋朝乾道八年壬辰)農(nóng)歷二月,尤袤因參與一些大臣反對孝宗任用安慶軍節(jié)度使張說執(zhí)政,于次年冬被趕出京城,任臺州(今浙江臨海)知州。尤袤在臺州期間,曾減免了一萬多戶無地貧民的稅收,繼續(xù)加厚和加高了前任知州修筑的城墻。后來,臺州發(fā)生洪水時,城區(qū)由于城墻高、厚而未受淹。   當(dāng)尤袤在臺州作出政績時,一些奸詐之輩就散布流言蜚語對中傷于他,引起了宋孝宗的懷疑,特派人對尤袤進(jìn)行秘密調(diào)查,。使者在臺州聽到的是民眾對尤袤的一片贊譽(yù)聲,回京如實作了回報,并抄錄了尤袤在臺州所作的《東湖》詩四首呈送孝宗。其中二首:“三日瑤霖己渺漫,未晴三日又言干。從來說道天難做,天到臺州分外難。百病瘡痍費(fèi)撫摩,官供仍傀拙催科。自憐鞅掌成何事,贏得霜毛一倍多!彼涡⒆趯τ荣笄谟谡潞蛻n國憂民的品德十分嘆賞。不久就提升他為淮東(今淮揚(yáng)一帶)提舉常平,后又調(diào)任江東(今南京、廣德一帶)提舉常平。

    轉(zhuǎn)運(yùn)江西

     
      尤袤在江東任內(nèi),適逢大旱,他率領(lǐng)人民抗災(zāi),并設(shè)法賑濟(jì)災(zāi)民。后被題升為江西轉(zhuǎn)運(yùn)使兼隆興(今江西南昌)知府。公元1182年(南宋朝淳熙九年壬寅),尤袤被召入朝,授吏部郎官、太子侍講,后又提升為樞密檢正兼左諭德。在朝時,他直言敢諫。公元1183年(南宋朝淳熙十年癸卯)夏大旱,尤袤便上書皇帝,對當(dāng)時政治上的黑暗作了無情的揭露,書中說:“催科峻急而農(nóng)民怨;關(guān)征苛察而商旅怨;差注留滯,士大夫有失職之怨;給浚削,而士卒又有不足之怨;奉讞不時報,而久系囚者怨;幽枉不獲伸,而負(fù)累者怨;強(qiáng)暴殺人,多特貸命,使已死者怨;有司買納,不即酬價,負(fù)販者怨!彼笏涡⒆诟锍渍藻裘裨。   公元1187年(南宋朝淳熙十四年丁未)農(nóng)歷十月,尤袤被任命為太常少卿,他對朝廷禮制和人才使用提出了很多正確的意見,深受宋孝宗的贊許,進(jìn)官權(quán)禮部侍郎兼同修國吏侍講,后又被任命兼權(quán)中書舍人和直學(xué)士院之職,尤袤力辭并推薦陸游替代,但宋孝宗不同意。

    苦諫無果

     
      宋光宗于公元1189年(南朝宋淳熙十六年己酉)農(nóng)歷二月即位,即位后,尤袤再三勸諫勸,要他“謹(jǐn)初戒始,孜孜興念”,告誡他“天下萬事失之于初,則后不可救”。并對宋光宗即位后即任用親信和濫施爵賞的做法十分憂慮。他引用唐太宗登基后不私秦王府舊人的故事,想引起宋光宗的重視,但尤袤的這番忠言不僅沒有打動光宗,反而被一些奸臣從旁誹謗,說他是已經(jīng)下野的周必大的黨羽。公元1190年(南宋朝紹熙元年庚戌),尤袤再次被逐出京城,出任婺州(今浙江金華)、太平州(今安徽當(dāng)涂)的知府。后又被召入朝任繪事中兼待講。此時他又要求光宗“澄神寡欲”、“虛己任賢”,并對宋光宗帝繼續(xù)濫施爵賞的做法一再進(jìn)行勸阻。宋光宗有時也能采納尤袤的意見,如撤銷了一些升遷近臣的決定等等。但有時仍固執(zhí)己見,甚至對尤袤的上諫大發(fā)脾氣。有一次宋光宗帝又對不應(yīng)提升的官員委以重任。尤袤上奏諫阻,宋光宗大怒,當(dāng)即把尤袤的奏章撕得粉碎。

    告老歸田

     
      尤袤對于宋光宗朝令夕改、反覆無常的做法非常不滿,曾數(shù)次要求致仕歸田,并以不愿為官、隱居山林的晉代名士孫綽撰寫的《遂初賦》的“遂初”二宇以自號,宋光宗帝一面書寫“遂初”二字賜給尤袤;一面又不同意他致仕,還遷升尤袤為禮部尚書。尤袤到了七十歲方致仕歸家。在無錫束帶河旁的梁溪河畔造了園圃,題名樂溪。園內(nèi)有萬卷樓、暢閣、來朱亭、二友齋等。公元1202年(南宋朝嘉泰二中壬戌),尤袤病逝,終年七十六歲。[1]

    尤袤 - 主要成就

     
      尤袤一生的主要成就在于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和收藏了大量圖書,并編寫了中國最早的一部版本目錄。   元朝的方回曾談到,南宋“中興以來,言詩者必曰尤、楊、范、陸。”尤袤、楊萬里、范成大、陸游并稱為南宋四大詩人。可惜,尤袤的大量詩稿和其他著作以及三萬多卷藏書,在一次火災(zāi)中全被焚毀,F(xiàn)在見到的他的五十九首詩是由他的清朝后裔尤侗從一些方志、類書中搜集到的。從這些殘留詩篇的思想內(nèi)容上看,尤袤與陸、楊、范三位詩人一樣,都對當(dāng)時南宋小朝廷一意偏安、屈膝投降流露出不滿的情緒,對山河破碎、人民遭受異族壓迫是十分憂憤的。如從《落梅》一詩中就可以看出詩人對國事的憂慮,對南宋朝廷不思恢復(fù)、陶醉于歌舞升平之中的憤懣:“梁溪西畔小橋東,落葉紛紛水映紅。五夜客愁花片里,一年春事角聲中。歌殘《玉樹》人何在?舞破《山香》曲未終。卻憶孤山醉歸路,’馬蹄香雪襯東風(fēng)!睆挠荣蟮臍埰,還可以看出詩人關(guān)心人民疾苦,不滿苛征暴斂的情感。   尤袤的詩歌寫得平易自然,曉暢清新,沒有華麗的詞藻也沒有生辭的典故之句。《青山寺》可稱為他現(xiàn)存詩歌中的代表作:“崢嶸樓閣扦天開,門外湖山翠作堆,蕩漾煙波迷澤國,空蒙云氣認(rèn)蓬萊。香銷龍象輝金碧,雨過麒麟駁翠苔。二十九年三到此,一生知有幾回來!   尤袤一生嗜書,早有尤書櫥之稱。他對于圖書“嗜好既篤,網(wǎng)羅斯備。”凡是他沒有讀過的書,只要他得知書名,就要想盡辦法找來閱讀,讀后不僅要做筆記,借來的還要抄錄收藏。楊萬里曾經(jīng)描述他樂于抄書的情景:“延之每退,則閉門謝容,日計手抄若干古書,其子弟亦抄書……其諾女亦抄書!睏钊f里還記述一則故事,說他曾將其所著《西歸集》、《朝天集》贈送給尤袤,尤袤高興地寫詩酬謝:“西歸累歲卻朝天,添得囊中六百篇。垂棘連城三倍價,夜光明月十分圓!笨梢娪荣髮氖群弥。   由于尤袤酷好收集、珍藏書籍,加上他曾擔(dān)任過國史館編修、侍讀等公職,有機(jī)會借閱朝廷三館秘閣書籍,能夠更多地抄錄到一些一般人所難以見到的書。因此,他的藏書十分豐富,其中善本、珍本也很多。他的好友陸游曾在詩中描寫他的藏書是“異書名刻堆滿屋,欠身欲起遺書圍!   尤袤曾把家藏書籍“匯而目之”編成了《遂初堂書目》一卷。這是中國最早的一部版本目錄,對研究中國古籍具有相當(dāng)?shù)膮⒖純r值!端斐跆脮俊钒褕D書分成四十四類,從這本書目中可看出,尤袤的藏書包括經(jīng)、史、子、集、稗官小說,釋典道教、雜藝、譜錄等等的內(nèi)容。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尤袤十分重視收藏本朝書籍,約占他所收藏史籍總數(shù)的三分之一。他收藏的北宋《國史》,九朝具備,北宋《實錄》不僅齊全,而且有多種版本?上в荣蟛貢谒攀篮笠蛘谑Щ穑僦痪。僅留下《遂初堂書目》一部。尤袤文集,據(jù)《宋史》有《遂初小稿》六十卷、《內(nèi)外制》三十卷。據(jù)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則有《梁溪集》五十卷。但均早佚。清人尤侗輯尤袤古今體詩四十七首,雜文二十六篇,匯成兩卷,為《梁溪遺稿》,刊行于時。厲鶚《宋詩紀(jì)事》又從《三朝北盟會編》、《茅山志》等書輯得遺詩數(shù)首。尤袤藏書甚多,編有《遂初堂書目》一卷,分經(jīng)為九門,史為十八門,子為十二門,集為五門,有時一書兼載數(shù)本以資互考,但不作解題,且不載卷數(shù)和撰人,與《崇文總目》、《郡齋讀書志》等同為較早的宋人重要目錄書。《梁溪遺搞》有清康熙刊本,《遂初堂書目》有《叢書集成》本。[1]

    尤袤 - 作品列表

     
      瑞鷓鴣·梁溪西畔小橋東 瑞鷓鴣·兩行芳蕊傍溪陰 送提舉楊大監(jiān)解組西歸 題米元暉瀟湘圖二首 正月二十八日夜大雪 
    張公洞 大暑留召伯埭 駐目亭 君子堂 樂山堂 
    淮民謠 別李德翁 別林景思 己亥元日 節(jié)愛堂 
    落梅 臺州四詩 浮遠(yuǎn)堂二首 寄林景思 甲午春前得雪 
    海棠盛開 和渭叟梅花 梅 梅花 梅花二首 
    重登斗野亭二首 次韻渭叟蠟梅 匿峰亭 凝思堂 青山寺 
    入春半月未有梅花 送晦庵南歸 題米元暉瀟湘圖 送吳待制帥襄陽 次韻尹朋梅花 
    送趙子直帥蜀得須字二首 臺州郡齋雜詠十二首·霞起堂 臺州郡齋雜詠十二首·參云亭 臺州郡齋雜詠十二首·靜鎮(zhèn)堂 臺州郡齋雜詠十二首·清平閣 
    臺州郡齋雜詠十二首·雙巖堂 蒙楊廷秀送西歸朝天二集贈以七言 臺州郡齋雜詠十二首·玉霄亭 德翁有詩再用前韻三首 庚子歲除前一日游茅山 
    次韻德翁苦雨 蠟梅 題秋霜閣后山泉 題云海亭 聽鶯閣 
    雪 易帥守 游合皂山 玉簪花一名鷺鷥 劉屯田墓壯節(jié)亭 
    [2]

    尤袤 - 《宋史·尤袤傳》


      尤袤,字延之,常州無錫人。少穎異,蔣偕、施坰呼為奇童。入太學(xué),以詞賦冠多士,尋冠南宮。紹興十八年,擢進(jìn)士第。嘗為泰興令,問民疾苦,皆曰:“邵伯鎮(zhèn)置頓,為金使經(jīng)行也,使率不受而空厲民。漕司輸藁秸,致一束數(shù)十金。二弊久莫之去。”乃力請臺閫奏免之?h舊有外城,屢殘于寇,頹毀甚,袤即修筑。已而金渝盟,陷揚(yáng)州,獨(dú)泰興以有城得全。后因事至舊治,吏民羅拜曰:“此吾父母也!睘榱⑸。   注江陰學(xué)官,需次七年,為讀書計。從臣以靖退薦,召除將作監(jiān)簿。大宗正闕丞,人爭求之,陳俊卿曰:“當(dāng)予不求者。”遂除袤。虞允文以史事過三館,問誰可為秘書丞者,僉以袤對,亟授之。張栻曰:“真秘書也!奔鎳吩壕幮薰、實錄院檢討官,遷著作郎兼太子侍讀。   先是,張栻說自閣門入西府,士論鼎沸,從臣因執(zhí)奏而去者數(shù)十人,袤率三館上書諫,且不往見。后說留身密奏,于是梁克家罷相,袤與秘書少監(jiān)陳骙各與郡。袤得臺州,州五縣,有丁無產(chǎn)者輸二年丁稅,凡萬有三千家。前守趙汝愚修郡城工才什三,屬袤成之。袤按行前筑,殊鹵莽,亟命更筑,加高厚,數(shù)月而畢。明年大水,更筑之,墉正直水沖,城賴以不沒。   會有毀袤者,上疑之,使人密察,民誦其善政不絕口,乃錄其《東湖》四詩歸奏。上讀而嘆賞,遂以文字受知。除淮東提舉常平,改江東。江東旱,單車行部,核一路常平米,通融有無,以之振貸。   朱熹知南康,講荒政,下五等戶租五斗以下悉蠲之,袤推行于諸郡,民無流殍。進(jìn)直秘閣,遷江西漕兼知隆興府。屢請祠,進(jìn)直敷文閣,改江東提刑。   梁克家薦袤及鄭僑以言事去國,久于外,當(dāng)召,上可之。召對,言:“水旱之備惟常平、義倉,愿預(yù)飭有司隨市價禁科抑,則人自樂輸,必易集事!背舨坷晒佟⑻邮讨v,累遷樞密檢正兼左諭德。輸對,又申言民貧兵怨者甚切。   夏旱,詔求闕失,袤上封事,大略言:“天地之氣,宣通則和,壅遏則乖;人心舒暢則悅,抑郁則憤。催科峻急而農(nóng)民怨;關(guān)征苛察而商旅怨;差注留滯,而士大夫有失職之怨;廩給朘削,而士卒有不足之怨;奏讞不時報,百久系囚者怨;幽枉不獲伸,而負(fù)累者怨;強(qiáng)暴殺人,多特貸命,使已死者怨;有司買納,不即酬價,負(fù)販者怨。人心抑郁所以感傷天和者,豈特一事而已。方今救荒之策,莫急于勸分,輸納既多,朝廷吝于推賞。乞詔有司檢舉行之!   高宗崩前一日,除太常少卿。自南渡來,恤禮散失,事出倉卒,上下罔措,每有討論,悉付之袤,斟酌損益,便于今而不戾于古。   當(dāng)定廟號,袤與禮官定號“高宗”,洪邁獨(dú)請?zhí)枴笆雷妗。袤率禮官顏師魯、鄭僑奏曰:“宗廟之制,祖有功,宗有德。藝祖規(guī)創(chuàng)大業(yè),為宋太祖,太宗混一區(qū)夏,為宋太宗,自真宗至欽宗,圣圣相傳,廟制一定,萬世不易。在禮,子為父屈,示有尊也。太上親為徽宗子,子為祖而父為宗,失昭穆之序。議者不過以漢光武為比,光武以長沙王后,布衣崛起,不與哀、平相繼,其稱無嫌。太上中興,雖同光武,然實繼徽宗正統(tǒng),以子繼父,非光武比。將來祔廟在徽宗下而稱祖,恐在天之靈有所不安!痹t群臣集議,袤復(fù)上議如初,邁論遂屈。詔從禮官議。眾論紛然。會禮部、太常寺亦同主“高宗”,謂本朝創(chuàng)業(yè)中興,皆在商丘,取“商高宗”,實為有證。始詔從初議。建議事堂,令皇太子參決庶務(wù)。袤時兼侍讀,乃獻(xiàn)書,以為:“儲副之位,止于侍膳問安,不交外事;撫軍監(jiān)國,自漢至今,多出權(quán)宜。乞便懇辭以彰殿下之令德!   臺臣乞定喪制,袤奏:“釋老之教,矯誣褻瀆,非所以嚴(yán)宮禁、崇幾筵,宜一切禁止!膘`駕將發(fā)引,忽定配享之議,洪邁請用呂頤浩、韓世忠、趙鼎、張俊。袤言:“祖宗典故,既祔然后議配享,今忽定于靈駕發(fā)引一日前,不集眾論,懼無以厭伏勛臣子孫之心。宜反覆熟議,以俟論定!弊嗳耄t未預(yù)議官詳議以聞,繼寢之,卒用四人者。時楊萬里亦謂張浚當(dāng)配食,爭之不從,補(bǔ)外。進(jìn)袤權(quán)禮部侍郎兼同修國史侍講,又兼直學(xué)士院。力辭,上聽免直院。   淳熙十四年,將有事于明堂,詔議升配,袤主紹興孫近、陳公輔之說,謂:“方在幾筵,不可配帝,且歷舉郊?xì)q在喪服中者凡四,惟元祐明堂用呂大防請,升配神考,時去大祥止百余日,且祖宗悉用以日易月之制,故升侑無嫌。今陛下行三年之喪,高宗雖已祔廟,百官猶未吉服,詎可近違紹興而遠(yuǎn)法元祐升侑之禮?請俟喪畢議之。”詔可。   孝宗嘗論人才,袤奏曰:“近召趙汝愚,中外皆喜,如王蘭亦望收召!鄙显唬骸叭!币蝗照撌戮茫显唬骸叭缜洳抛R,近世罕有!贝稳照Z宰執(zhí)曰:“尤袤甚好,前此無一人言之,何也?”兼權(quán)中書舍人,復(fù)詔兼直學(xué)士院,力辭,且薦陸游自代,上不許。時內(nèi)禪議已定,猶未論大臣也。是日諭袤曰:“旦夕制冊甚多,非卿孰能為者,故處卿以文字之職!辟竽税菝,內(nèi)禪一時制冊,人服其雅正。   光宗即位,甫兩旬,開講筵,袤奏:“愿謹(jǐn)初戒始,孜孜興念。”越數(shù)日,講筵又奏:“天下萬事失之于初,則后不可救!稌吩唬骸髫式K,惟其始。’”又歷舉唐太宗不私秦府舊人為戒。又五日講筵,復(fù)論官制,謂:“武臣諸司使八階為常調(diào),橫行十三階為要官,遙郡五階為美職,正任六階為貴品,祖宗待邊境立功者。近年舊法頓壞,使被堅執(zhí)銳者積功累勞,僅得一階;權(quán)要貴近之臣,優(yōu)游而歷華要,舉行舊法。”姜特立以為議己,言者固以為周必大黨,遂與祠。   紹熙元年,起知婺州,改太平州,除煥章閣待制,召除給事中。既就職,即昌言曰:“老矣,無所補(bǔ)報。凡貴近營求內(nèi)除小礙法制者,雖特旨令書請,有去而已,必不奉詔!备(shù)日,中貴四人希賞,欲自正使轉(zhuǎn)橫行,袤繳奏者三,竟格不下。   兼侍講,入對,言:“愿上謹(jǐn)天戒,下畏物情,內(nèi)正一心,外正五事,澄神寡欲,保毓太和,虛己任賢,酬酢庶務(wù)。不在于勞精神、耗思慮、屑屑事為之末也!   陳源除在京宮觀,耶律適嘿除承宣使,陸安轉(zhuǎn)遙郡,王成特補(bǔ)官,謝淵、李孝友賞轉(zhuǎn)官,吳元充、夏永壽遷秩,皆論駁之,上并聽納。   韓侂胄以武功大夫、和州防御使用應(yīng)辦賞直轉(zhuǎn)橫行,袤繳奏,謂:“正使有止法,可回授不可直轉(zhuǎn)。侂胄勛賢之后,不宜首壞國法,開攀援之門!弊嗳,手詔令書行,袤復(fù)奏:“侂胄四年間已轉(zhuǎn)二十七年合轉(zhuǎn)之官,今又欲超授四階,復(fù)轉(zhuǎn)二十年之官,是朝廷官爵專徇侂胄之求,非所以為摩厲之具也!泵旄瘛   上以疾,一再不省重華宮,袤上封事曰:“壽皇事高宗歷二十八年如一日,陛下所親見,今不待倦勤以宗社付陛下,當(dāng)思所以不負(fù)其托,望勿憚一日之勤,以解都人之惑!焙髷(shù)日,駕即過重華宮。   侍御史林大中以論事左遷,袤率左史樓鑰論奏,疏入,不報,皆封駁不書黃。耶律適嘿復(fù)以手除詔承宣使,一再繳奏,輒奉內(nèi)批,特與書行。袤言:“天下者祖宗之天下,爵祿者祖宗之爵祿,壽皇以祖宗之天下傳陛下,安可私用祖宗爵祿而加于公議不允之人哉?”疏入,上震怒,裂去后奏,付前二奏出。袤以后奏不報,使吏收閣,命遂不行。   中宮謁家廟,官吏推賞者百七十有二人,袤力言其濫,乞痛裁節(jié),上從之。嘗因登對,專論廢法用例之弊,至是復(fù)申言之。除禮部尚書。駕當(dāng)詣重華宮,復(fù)以疾不出,率同列奏言:“壽皇有免到宮之命,愿力請而往,庶幾可以慰釋群疑,增光孝治!焙笕,駕隨出,中外歡呼。   兼侍讀,上封事曰:“近年以來,給舍、臺諫論事,往往不行,如黃裳、鄭汝諧事遷延一月,如陳源者奉祠,人情固已驚愕,至姜特立召,尤為駭聞。向特立得志之時,昌言臺諫皆其門人,竊弄威福,一旦斥去,莫不誦陛下英斷。今遽召之,自古去小人甚難,譬除蔓草,猶且復(fù)生,況加封植乎?若以源、特立有勞,優(yōu)以外任,或加錫赍,無所不可。彼其閑廢已久,含憤蓄怨,待此而發(fā),儻復(fù)呼之,必將潛引黨類,力排異己,朝廷無由安靜!   時上已屬疾,國事多舛,袤積憂成疾,請告,不報。疾篤乞致仕,又不服,遂卒,年七十。遺奏大略勸上以孝事兩宮,以勤康庶政,察邪佞,護(hù)善類。又口占遺書別政府。明年,轉(zhuǎn)正奉大夫致仕。贈金紫光祿大夫。   袤少從喻樗、汪應(yīng)辰游。樗學(xué)于楊時,時,程頤高弟也。方乾道、淳熙間,程氏學(xué)稍振,忌之者目為道學(xué),將攻之。袤在掖垣,首言:“夫道學(xué)者,堯、舜所以帝,禹、湯、武所以王,周公、孔、孟所以設(shè)教。近立此名,詆訾士君子,故臨財不茍得所謂廉介,安貧守分所謂恬退,擇言顧行所謂踐履,行己有恥所謂名節(jié),皆目之為道學(xué)。此名一立,賢人君子欲自見于世,一舉足且入其中,俱無得免,此豈盛世所宜有?愿徇名必責(zé)其實,聽言必觀其行,人才庶不壞于疑似。”孝宗曰:“道學(xué)豈不美之名,正恐假托為奸,使真?zhèn)蜗鄟y爾。待付出戒敕之!辟笏罃(shù)年,侂胄擅國,于是禁錮道學(xué),賢士大夫皆受其禍,識者以袤為知言。   嘗取孫綽《遂初賦》以自號,光宗書扁賜之。有《遂初小稿》六十卷、《內(nèi)外制》三十卷。嘉定五年,謚文簡。子棐、概。孫焴,禮部尚書。

     

    名人推薦
    • 宇文融
        宇文融,唐玄宗開元時同平章事。出身于官僚家庭,其祖父在貞觀時期任過尚書右丞,其父后來任過萊州長史。宇文融自己精明能干,且善于知人善任。...
    • 尤侗
        尤侗,明末清初著名詩人、戲曲家,曾被順治譽(yù)為“真才子”;康熙譽(yù)為“老名士”。
    • 尤爾根·哈貝馬斯
      哈貝馬斯,德國哲學(xué)家,社會學(xué)家。批判學(xué)派的法蘭克福學(xué)派的第二代旗手。1929年生于杜塞多夫,曾先后在哥廷根大學(xué)、蘇黎世大學(xué)、波恩大學(xué)學(xué)習(xí)哲學(xué)...
    • 尹洙
      尹洙(1001~1047) 宋代散文家。字師魯。漢族,河南(今河南洛陽市)人。世稱河南先生。
    • 岳珂
      岳珂(公元1183~公元1243) 引南宋文學(xué)家。字肅之,號亦齋,晚號倦翁。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寓居嘉興(今屬浙江)。岳飛之孫,岳霖之子。宋寧宗...
    • 岳甫
      岳甫(1137-1204),字葆真、大用,號周伯,相州湯陰(今河南)人。岳飛之孫,岳云的長子,1183年(孝宗淳熙十年),岳甫知池州。1185年(淳熙十二...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