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岳云長子岳甫,岳云妻鞏氏,當岳飛平反昭雪后,被贈封為相德夫人,其后又加封她為忠烈夫人。岳云與鞏氏有二子,長子岳甫,次子岳申。岳飛有兩個夫人第一個夫人姓劉,岳飛的原配,走失于戰(zhàn)火,后改嫁,改嫁時岳云七歲,岳安娘六歲,岳雷不到一歲。第二個夫人姓李名娃,兩位夫人共為岳飛誕下了五兒兩女,五個兒子依次是岳云、岳雷、岳霖、岳震、岳霆,兩女是長女岳安娘及次女岳銀瓶。長女岳安娘溫柔賢淑,已遠嫁建寧;次女岳銀瓶則為父兄之冤跳井,后人稱銀瓶娘子。長子岳云則和父親一起被害于臨安,所以岳夫人的膝下只有岳雷、岳霖、岳震、岳霆四個孩子和媳婦鞏氏及兩個孫兒岳申、岳甫了,因為岳雷年已十六,是剩下的兄弟中最年長的。
生平經(jīng)歷
岳飛父子遇害時,岳甫年僅四歲,隨母鞏氏及祖母李氏、叔岳雷流放嶺南。1162年岳飛昭雪時,岳甫二十五歲,補承信郎,授宣教郎,守宗正丞,居住在杭州錢塘守岳飛、岳云墓,襲神武后軍統(tǒng)制。淳熙十三年閏七月,以朝奉郎知臺州兼浙東路提舉常平。同年十二月,岳甫刺使明州。
來到明州,岳甫首先拜見了致仕歸鄉(xiāng)的恩公史浩。史浩翔實地把岳飛平反昭雪事情經(jīng)過,說給了岳甫。岳甫向史浩了解明州州情民意,請教治理方策。岳甫在任期間,實實在在地為寧波人民做了幾件要事。一是興修水利!洞认h興修水利記》記載,岳甫到任的時候,正值冬天,水利工程只好停滯,直至第二年開春才繼續(xù)動工,修浚進度明顯加快,并在當年大功告成。又率眾疏浚茭草蔓延的東錢湖。第二件事,重視教育建設。明《嘉靖寧波府志》記載,岳甫修夫子廟,復置成德齋,后以置養(yǎng)正齋。第三件事,整頓茶鹽私販交易。淳熙十六年(1189)三月,岳甫赴朝出任吏部尚書左選郎中,這是岳甫的最后任官。
從岳飛的孫輩開始,基本上棄武習文。諸孫中,岳珂最為出名,第二位則是岳甫。他曾與陸游、楊萬里、劉仙倫、林和靖、張孝祥、范成大等交友,賦詞相贈。晚年的岳甫又歸居杭州,相與置田,崇奉王祠,作《中興小歷》。嘉泰四年(1204),岳甫去世。作為岳氏家族、忠良后裔的代表,岳甫的去世令宋寧宗潸然淚下,于是頒詔,追封岳飛為鄂王,贈岳甫為中奉大夫。
岳甫生母鞏氏,當岳飛平反昭雪后,被贈封為相德夫人,其后又加封她為忠烈夫人。
主要作品
水調(diào)歌頭
魯口天下壯,襟楚帶三吳。山川表里營壘,屯列拱神都。鸚鵡洲前處士,黃鶴樓中仙客,拍手試招呼。莫誦昔人句,不食武昌魚。望樊岡,過赤壁,想雄圖。寂寥霸氣,應笑當日阿瞞疏。收拾周黃策略,成就孫劉基業(yè),未信賞音無。我醉君起舞,明日隔江湖。
滿江紅
碧海迢遙,曾窺見、赤城樓堞。因傲睨塵寰,猶帶憑虛仙骨。武庫胸中兵十萬,文場筆陣詩千百。記向來、小是聽臚傳,居前列。世間事,都未說。親為大,官毫末。況諸郎鍾慶,鳳齡英發(fā)。銀菟頒符方易地,金鑾寓直行趨闕。更相期、盡節(jié)早歸來,傳丹訣。
巾山曉望
角逐東來幾巨鰲,化為奠位兩山高。
江楓作意紅千疊,野水何心綠一遭。
露洗松巔沈曉籟,霜明天際察秋毫。
會須竹院求余地,歲晚安閑讀楚騷。
凌丹亭
石門莎徑綠回環(huán),月掛虛檐滴露寒。
自有松風時度曲,我琴高掛不須彈。
在同一本書里岳珂的介紹中有一句"岳飛孫"
附水調(diào)歌頭賞析
此詞作者為岳飛之孫岳甫。據(jù)《全宋詞》其名下簡介推知,岳甫主要活動在孝宗、光宗年間,南宋覆亡前宋金對峙之際。胡塵未已,烽煙時烈。送人移鎮(zhèn)武昌,從國難時艱的大局需要著眼,語多勸勉和激勵,彈撥的是那個時代的愛國主調(diào)。
詞中所謂“神都”,即京都臨安。封建官員向來看重在京城供職,接近權(quán)力中心,享受優(yōu)渥;而不愿外放,尤其視任所偏遠者為畏途。行者身份是編修,參與國史實錄的編纂者,也可能在國防機關(guān)樞密院掌文字,均清要之職,而武昌則西距杭城千里。編修樓某要易地任職,駐鎮(zhèn)武昌了,看來他顯出了一些不痛快。詞上片歇拍處說得頗明白──“莫誦昔人句:不食武昌魚”,“莫誦”是清楚的勸止、勉慰。三國時吳統(tǒng)治者孫皓一度從建業(yè)遷都武昌,上層人士反對遷都,造作歌謠云:“寧飲建業(yè)水,不食武昌魚!痹~人對行人說,不要講“不食武昌魚”,而是應該到武昌去。勸止之語放在上片結(jié)末處,很有份量,因為前面七句分兩層,說的是武昌形勢重要、武昌人物美好。這兩點說得很充分,出一“莫誦”便自然而有力。
“魯口天下壯”,發(fā)語雄斷,振領(lǐng)全篇。第二句直接點“壯”之原因,第四句“拱”字,又對“壯”字作了作用上的補充,四句神完氣足,筆勢渾成。魯口當即指武昌一帶。武昌形勢險要,雄踞京華上游,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金元侵略者南犯,或由下游取揚州、潤州,或由武昌犯潭州再西上東下,均證明了武昌居戰(zhàn)略之要沖。“襟楚帶三吳”,襟、帶均名詞作意動用:以楚地為襟,以三吳為帶。意為,譬如人的衣著,楚地是武昌的襟領(lǐng),三吳(宋時約指常州、蘇州、湖州一帶)則是它長長的飄帶;它昂首荊楚,顧視湖杭,舉措拂拭間,牽動全身。自從王勃用“襟三江而帶五湖”形容南昌地勢后,人們看重了這個“襟”字“帶”字的形象比擬作用,一用它,即使接受者生出很多聯(lián)想,而且飄逸了文勢!吧酱ū砝餇I壘”,武昌一帶既有歷史上爭戰(zhàn)時遺下的舊壘,又有當時設防的軍營,這些營壘外憑長江,內(nèi)倚山巒,得造化之獨鐘!巴土泄吧穸肌,承“營壘”而來,是說無數(shù)的營壘屯列在武昌上游,它便象銅墻鐵障拱衛(wèi)著下游的京城臨安。四句極寫樓公移鎮(zhèn)所在,形勝險壯,扼據(jù)沖要。
“鸚鵡洲前”三句,則是說武昌一帶隱士高人眾多,人才云集。比如有乘鶴云游的子安那樣的仙人,還有洲渚上侶魚蝦而友麋鹿的逸者。樓公如今去為軍政長官,只要拍一拍手,就能招呼到很多曠世名流。有人把“拍手試招呼”釋成武昌人在招呼樓公,上下文意不順。
詞前小序謂“奉祖行色”,奉,敬語;祖,祖送,送行;行色,行者的風采氣度、神色氣概。即作此歌頭,意在敬獻小詞,聊為送別,為行者增添些豪壯風采。如前說,上片的作用,正是解除行者登程前掩飾不住的些許不快。下片則更用歷史人物之業(yè)績來激壯行人,引發(fā)其俊杰之思、豪雄之舉。
換頭處三短語,是為行者設想之辭:當你西行漸遠,望鄂城樊口一帶峰巒,經(jīng)赤壁一帶峭壁,一定緬懷三國時群雄爭戰(zhàn)的雄圖大略吧!凹帕取币韵滤木,詞人從兩方面,對行者的未來提出了告誡和期望。當年霸氣有寂寥的、讓人嗟嘆的一面,因為曹操一時疏忽,中了周黃之計,大敗虧輸。“應笑”是提醒,是箴試,要后來者勿蹈曹操舊轍。這是從反面說。另一面,孫劉集團則匯聚眾人謀略,成就了大業(yè)!笆帐爸茳S策略”,“收拾”,繼承,集中。這是從正面說,只要善于謀事,善于汲取前人有益經(jīng)驗,就能成就孫劉那樣的大業(yè)。與武昌相關(guān)的典實,最引人的,無疑就是這公元208年的赤壁鏖兵了。盡管詞人送樓公之時,國勢、時局與漢末迥殊,然而用智用勇破滅一時強敵,此精神則古今相通。故詞人說,“未信賞音無”,即我不相信今人已不欣賞那轉(zhuǎn)弱為強的赤壁之戰(zhàn)中孫劉勝舉!“未信”,用語含蓄,與上片“莫誦”之直言不同,用墨一變!笆帐啊比洌瑥膬(nèi)在精神里,遙應發(fā)端一個“壯”字,是“奉祖行色”,以增壯慨的最高音。
結(jié)筆二句,在場面和擬想性描述中悠然打住,令人神遠!拔易砭鹞琛,君我對舉,醉醒不同,情緒與神姿俱出。為著送別,為著吐露肺腑,我已沉醉如斯,用你重任在身,豪興方酣,階前起舞,發(fā)揚蹈厲,正顯得壯氣如虹!懊魅崭艚,孤帆遠影,春樹暮云,一筆懸擬,情韻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