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狐楚(公元766年-公元837年),唐文學(xué)家。字殼士,自號白云孺子,宜州華原(今陜西耀縣東南)人,祖籍敦煌。貞元進(jìn)士。初為太原府從事,自掌書記遷至節(jié)度判官。憲宗時,累擢職方員外郎,知制誥,又詔為翰林學(xué)士,進(jìn)中書舍人。元和十四年(819),升任宰相,翌年罷為宣歙觀察使。敬宗時,為宣武軍節(jié)度使。大和三年(829),任太平軍節(jié)度使。后入朝為吏部尚書,累遷尚書左仆射,進(jìn)封彭陽郡開國公。死于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任內(nèi)。名詩人李商隱出其門下。與劉禹錫、白居易等有詩文來往。楚擅長箋奏制令,每一篇成,人皆傳誦。又工詩,長于樂府!度莆摹蜂洿嫫湮牧,《全唐詩》錄存其詩五十九首。
令狐楚 - 基本資料
姓名:令狐楚
生卒:766-837
描述:唐文學(xué)家
籍貫:宜州華原(今陜西耀縣東南)人
令狐楚 - 生平簡介
令狐楚(766年-837年),字殼士,宜州華原(今陜西耀縣)人,中國唐朝政治家、文學(xué)家、詩人,初唐名臣令狐德棻后代。
令狐楚于唐德宗貞元七年(791年)中進(jìn)士,初任太原掌書記。唐憲宗時,升任職方員外郎、知制誥,后為皇甫镈推薦,被任命為翰林學(xué)士,累升至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憲宗去世,唐穆宗繼位,令狐因親吏贓污事貶衡州刺史。唐敬宗繼位后,又重新提拔他為戶部尚書、東都留守、天平軍節(jié)度使、吏部尚書,累升至檢校尚書右仆射,封為彭陽郡公,開成元年以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致仕,不久病逝。贈司空,謚文。
令狐楚政治上一生積極參與牛李黨爭,屬于牛僧孺一黨的重要人物。文學(xué)上,令狐楚以古文大家聞名,尤善四六駢文,被譽為庾信之后的古文文宗。他在天平軍節(jié)度使任上舉薦李商隱,并傳授其駢文技巧,為一時佳話。令狐楚的詩作亦有名氣,常與劉禹錫、白居易等人唱和。
《新唐書·藝文志》著錄令狐楚《漆奩集》130卷,又《梁苑文類》3卷,《表奏集》10卷(自稱《白云孺子表奏集》),均佚!度莆摹肥掌湮5卷,《全唐詩》收其詩50多首。所選《御覽詩》,有上海古籍出版社《唐人選唐詩(十種)》本。事跡見劉禹錫《唐故相國贈司空令狐公集紀(jì)》與新、舊《唐書》本傳。
令狐楚的兒子之一令狐绹,在唐宣宗時期擔(dān)任過宰相。
令狐楚 - 詩詞鑒賞
《少年行四首》少小邊州慣放狂,驏騎蕃馬射黃羊。
如今年老無筋力,猶倚營門數(shù)雁行。
家本清河住五城,須憑弓箭得功名。
等閑飛鞚秋原上,獨向寒云試射聲。
弓背霞明劍照霜,秋風(fēng)走馬出咸陽。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擬回頭望故鄉(xiāng)。
霜滿中庭月滿樓,金樽玉柱對清秋。
當(dāng)年稱意須行樂,不到天明不肯休。
注釋:
1、走馬:驅(qū)馬奔馳。
2、天子:皇帝。
3、擬:決。
參考譯文:
朝霞照耀了弓背,霞雪映射著箭光,在瑟瑟秋風(fēng)中,我驅(qū)馬奔馳,西出咸陽。如果此行不能趕出土蕃,為天子收回河湟之地,我決不掉頭回故鄉(xiāng)。
分析:
這首詩前面兩句通過裝束與行動的描寫,刻畫出勇武豪邁的青年將士的形象。后兩句用“未收”和“不擬”相呼應(yīng),交代了行軍出發(fā)的目的,也表明了青年將士忠心報國的豪情,激越奔放,頗具唐風(fēng)。
《九日言懷》
二九即重陽,天清野菊黃。
近來逢此日,多是在他鄉(xiāng)。
晚色霞千片,秋聲雁一行。
不能高處望,恐?jǐn)嗬先四c。
令狐楚 - 個人榮譽
令狐楚政治上一生積極參與牛李黨爭,屬于牛僧孺一黨的重要人物。文學(xué)上,令狐楚以古文大家聞名,尤善四六駢文,被譽為庾信之后的古文文宗。他在天平軍節(jié)度使任上舉薦李商隱,并傳授其駢文技巧,為一時佳話。令狐楚的詩作亦有名氣,常與劉禹錫、白居易等人唱和。
《新唐書·藝文志》著錄令狐楚《漆奩集》130卷,又《梁苑文類》3卷,《表奏集》10卷(自稱《白云孺子表奏集》),均佚!度莆摹肥掌湮5卷,《全唐詩》收其詩50多首。所選《御覽詩》,有上海古籍出版社《唐人選唐詩(十種)》本。事跡見劉禹錫《唐故相國贈司空令狐公集紀(jì)》與新、舊《唐書》本傳。
令狐楚 - 人物評價
令狐楚、令狐绹父子在唐代政治和文學(xué)方面都是具有很大影響的人物,令狐楚是中唐重要的政治人物,與當(dāng)時許多重大的政治事件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而且又是著名的駢文家和詩人,令狐绹則是牛黨后期的領(lǐng)袖人物,父子倆與當(dāng)時文壇名家都交游甚密。令狐楚駢文與韓愈的古文、杜甫的詩歌,在當(dāng)時被公認(rèn)為三絕。
令狐楚與李商隱的交往
在父親去世后,幼年的李商隱陪同母親回到河南故鄉(xiāng),這里對于他來說是一個完全陌生而且相當(dāng)艱苦的環(huán)境,沒有家庭或家族的影響力幫助他在成長過程中自然進(jìn)入一個社交圈。李商隱憑借才華、人品和性格建立起了自己的社會關(guān)系網(wǎng)絡(luò)。早在十六歲,他就開始與當(dāng)?shù)氐囊恍┲R分子交往,將自己的作品散發(fā)給他們閱讀,獲得了一定的名氣——也許就是因此引起了令狐楚的注意。
認(rèn)識令狐楚是李商隱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他后來的生活狀態(tài)在很大程度上與此有關(guān)。令狐楚幫助李商隱進(jìn)入士大夫的社會階層,同時也使他卷入了黨爭的旋渦。
從829年(文宗太和三年)令狐楚聘用他作幕僚,到837(文宗開成二年)令狐楚去世,他們一直保持著非常親密的關(guān)系。李商隱以謙卑誠懇的態(tài)度贏得了令狐楚的信任,有一件事可以表現(xiàn)這種信任的程度:令狐楚在病危之際召喚李商隱來到身邊,要求他代為撰寫遺表——這并非普通的遺書,而是要上呈給皇帝的政治遺言。令狐楚本人就是這種文體的高手,而他寧愿讓李商隱幫助完成自己一生的總結(jié)。
另一方面,他們兩人之間又有非常微妙的距離感。李商隱在一些場合稱呼令狐楚為“四丈”,顯得相當(dāng)親近,但他從不會放松到忘記時時表達(dá)感激之情的地步。當(dāng)然,與其說李商隱謹(jǐn)小慎微地保持了距離,倒不如說令狐楚的態(tài)度給定了雙方交往的界限。
在與令狐楚交往的過程中,李商隱學(xué)會了如何與既有身份又欣賞自己才華的人融洽相處。這樣的人對他而言具有多重身份:伯樂、老師、長輩、上司、贊助者……簡言之,他們會對其個人仕途和生活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力。
令狐楚 - 相關(guān)詞條
劉禹錫 | 張籍 | 裴度 | 白居易 | 權(quán)德興 |
李紳 | 牛僧孺 | 嚴(yán)綬 | 杜牧 | 周敦頤 |
令狐楚 - 參考資料
[1] http://www.guoxue.com/qts/authers/qzz_0792.htm
[2] http://www.uname.cn/celeb/celeb_11686057.html
[3] http://www.artx.cn/artx/renwu/5860.html
[4] http://www.guoxue.com/qts/qts_0334.htm
[5] http://www.lifeall.com/mem/3737/article-58492.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