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可法 - 簡介
岑可法是廣東實驗中學1952年畢業(yè)生,同年考上華中工學院動力系,1956年畢業(yè),后到蘇聯莫斯科包曼高等技術大學留學,1962年獲技術科學副博士學位;貒髿v任浙江大學副教授、教授。能源工程研究所所長、熱物理系主任。198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煤沸騰燃燒。煤漿的燃燒及鍋爐測試技術的研究中取得突出成果。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土,屬能源與礦業(yè)工程學部。
岑可法 - 專業(yè)選擇
1956年岑可法從華中工學院畢業(yè)后到浙大的熱物理系熱工教研室工作,兩年后,經國家選派到前蘇聯留學。出國前,一位著名科學家問他們準備到蘇聯學什么,當時,很多同學都選擇制造火箭、核潛艇等尖端專業(yè)。岑可法卻選擇了“煤的燃燒方向”!爸袊莻產煤大國,煤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大事”他說,“我們總不能每個人都去制造火箭飛機!
1962年畢業(yè)回國,岑可法有兩個選擇:一是獨立開展一個方向的研究。這條路是當年很多一起回國同學的選擇。二是給陳運銑教授當助手。當時浙大的黨委書記和校長前來征求他的意見,岑可法說:“重工業(yè)行業(yè)靠一兩個人是搞不好的,要靠群體的力量,他愿意當陳老師的助手!敝忠划斁褪20年,直到1983年陳教授去世。時至今日,岑可法十分慶幸當年的選擇,那是一個“三贏”的選擇。對陳老師來說,有了一個得力的助手;對自己來說,向陳老師學到許多做人的道理,提高了科研水平;當然,最大受益者是浙大工程熱物理學科,得以集中科研力量,取得快速發(fā)展。
現在看來,岑可法當初的選擇非常符合我國能源的重大需求。
岑可法 - 技術攻關
上世紀70年代,國家為應對國際國內石油緊張的局勢,制定了“以煤代油”的能源政策。1978年開始,國家組織攻關小組著手研究油煤漿技術。1984年,岑可法擔任總體技術組組長,帶領中國科學院組織浙江大學、鞍山鋼鐵廠、中科院力學所、化學所等7個單位近100人進行攻關,開展油煤混合燃料工業(yè)性試驗,在鞍鋼100噸/時鍋爐上取得了成功,可節(jié)油35%。
油煤漿能夠很好燃燒,大家很容易理解。1981年岑可法提出研究100%代油的水煤漿,但是許多專家不理解水煤漿,認為加水不是熄火了嗎?課題沒有被批準,同年岑可法隨團訪問美國,美國拿出了兩小袋剛研究出來的水煤漿樣品,要保密,不肯給樣品。這激發(fā)了岑先生們自主創(chuàng)新研究的決心,自籌經費進行研究。
1983年,國家派岑可法去美大西洋石油公司試驗中國水煤漿能否成功代油,美國工程師多次試驗中國水煤漿,在試驗中都加入了天然氣以利于著火,到了星期五中午仍未果,岑鑒于國內的成功試燒,胸有成竹地說:“還是按我們的方法試燒吧!”他從容不迫地調試起來。結果,光是水煤漿,不加天然氣,不加一滴油,就取代了100%的油。周六美國專家加班測試,拿到了全部的試驗數據,認為很好,當時就決定免除了原來需要中國支付的全部試驗和測試費。這樣一來,美國想高價賣給他們的水煤漿技術就不可能了。
經過近30年來岑可法及其團隊對水煤漿代油燃燒技術的進一步研究完善,已應用水煤漿鍋爐到包括國際上全燒水煤漿最大(200MW)的電廠等500多臺套,每年為國家節(jié)約替代燃油約250萬噸,最近三年2006-2008有應用證明的經濟效益達53.6億元,取得了重大的代油、節(jié)能和環(huán)保效益,從而使我國成為世界上應用水煤漿代油燃燒技術最為廣泛的國家。目前在國際上已經或正在向意大利、俄羅斯、日本、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泰國、非洲等國家輸出該技術成果。
岑可法 - 新領域研究
現在,岑可法所在的研究團隊在代油燃燒領域的研究的基礎上,又向用生物質制取燃料油、大規(guī)模制取高級燃料-氫燃料邁步,開始了硫碘化學循環(huán)制氫、生物質快速熱裂解制氫、水葫蘆發(fā)酵制氫與甲烷、煤制氫等新領域的研究。
什么是現在國家的重大需求?研究所能為國家做些什么貢獻?是岑可法及其團隊一直在思索并為之不斷實踐的問題。從煤泥發(fā)電,到煤矸石垃圾廢棄物,到工業(yè)污水污泥,到醫(yī)療廢棄物焚燒發(fā)電,再到危險有毒廢棄物熱處置,從爐內脫硫脫硝到尾部煙氣脫硫脫硝,再到多種污染物協同脫除的不斷創(chuàng)新,岑可法院士一直在追求卓越的實踐創(chuàng)新中燃燒生命。
岑可法 - 代表論文
撰有論文《一項水煤漿和劣質煤泥的沸騰燃燒新工藝》、《水煤漿燃燒的試驗研究》、《水煤漿液滴燃燒過程的簡化數學模型》等。
岑可法 - 成就
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并擔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級科技獎評審委員會委員等職。曾獲國家發(fā)明二、三、四等獎各1次, 國家科技進步二、三等獎各1次, 全國科技大會獎1次。
岑可法 - 捐資設獎學金
2010年1月15日,正值75歲壽辰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岑可法給浙江大學送去一份厚禮:捐獻350萬元個人積蓄,設立面向浙大學生的岑可法獎學金,一等獎每人10000元、二等獎每人2500元。據悉,這是浙大歷史上在校教職工數額最大的一筆捐款。
岑可法院士是我國著名的能源專家,在能源和環(huán)境領域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計算機輔助優(yōu)化數值試驗的新理論,在煤的燃燒和清潔利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開拓性成就;他堅持在教學科研第一線,培養(yǎng)了多位長江計劃特聘教授、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等高層次人才。
據悉,岑可法院士此次捐獻的350萬元是他和夫人多年的積蓄,包括國家給予的院士津貼、各種科技成果獎獎金、業(yè)績津貼、稿費、專家顧問費以及銀行理財服務增值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