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石述思,男,河南鄭州人,資深媒體人。1987年以河南全省第十三名的成績考入中國人民大學。1991年畢業(yè)于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現(xiàn)擔工人日報社會周刊編輯部主任,國務院新聞辦《中國網(wǎng)》專欄作家、專家。七次獲中國新聞獎,數(shù)十次獲省部級各類新聞獎項,發(fā)表各類新聞作品200萬字。曾參與央視著名欄目對話、經(jīng)濟半小時、大家、 藝術人生的策劃,并參與央視財富論壇、APC、年度經(jīng)濟人物、年度法制人物的策劃及總撰稿,并參與北京電視臺名牌欄目身邊的前期策劃以及長期擔任東方衛(wèi)視名牌談話節(jié)目頭腦風暴總策劃之一。并多次擔任鳳凰衛(wèi)視及地方電視臺談話主要嘉賓(如節(jié)目《一虎一席談》),環(huán)球企業(yè)家等商業(yè)雜志年度活動的評委,遼寧廣播電視臺北方頻道《北方今日談》特別節(jié)目《老石策劃會》嘉賓主持。
2015年1月1日起,石述思擔任廣東衛(wèi)視社會行為觀察類節(jié)目《你會怎么做》的嘉賓。
自曝家丑
一家大報要聞版主編,在單位為人低調(diào),曾擔任N多著名或非著名電視欄目或活動策劃,曾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熒屏上擔任所謂嘉賓,見面覺得臉熟者眾.由于不是名人,謝絕合影及簽名,主要是不好意思,不幸屬雞、金牛座、博文均為原創(chuàng),聊博各位看客一笑。
作品熱議
2012年首度出書《石述思說中國》,直指國內(nèi)各階層弊病。
2013年2月出版《實話石說》,談論和諧中國面對的問題與挑戰(zhàn)。
2013年10月出版《石述思說中國2》,深度解析中國各階層財富現(xiàn)狀。
人物軼事
挨罵風險
石述思的博客叫“老石說”,從2012年3月6日到12日,共有6篇更新,涉及的都是時下的熱點話題,如“兩會”、歸真堂、雷鋒等。
在《兩會上的歸真堂博弈》一文中,石述思說:
“如果現(xiàn)在找個廉價的方式證明自己很人道、很生態(tài),那就拼盡全力聲討歸真堂吧……盡管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中國社會文明的進步,生態(tài)環(huán)保意識的覺醒,但想到北京街頭被人類無情拋棄的300萬只流浪貓狗,俺又覺得這次保護動物意識提升的速度過于迅猛。”
顯然,在當下“為熊請命”民意洶涌的情況下,發(fā)表這樣的言論肯定要冒挨罵的風險。他告訴記者,關于歸真堂,大家已經(jīng)討論了很久,但整個社會都沒談到位,各說各話,各抱死理兒,這種討論對社會沒有任何推動作用,必須找到中間一個平衡的東西。
在這篇時評中,石述思認可動物福利,同時反對道德綁架,他認為通過立法來保護動物福利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其潛臺詞是主張大家先冷靜下來。
有人評價石述思的時評:頗有“氣場”。石述思說,在網(wǎng)絡中,我不是“左派”,也不是“右派”,不參與爭斗,沒有先天立場,只注重客觀和理性。
對于“方韓之爭”,石述思說自己很遺憾:開始只是兩個人的意氣之爭,沒想到后來竟發(fā)展成了公眾之間的“械斗”,許多參與者不說理性,不講證據(jù),而是上來掄拳就打。
石述思告訴記者,寫時評要考慮的,不僅有上層建筑,還有民生、常識、良知和情感,這就像“阿迪力走鋼絲”,需要以智慧來平衡。
敏感話題
石述思的時評,從不回避社會的熱點和敏感話題,不僅有教育、住房、醫(yī)療,還有公平、貧富差距等。2009年,石述思總結(jié)出的“貧二代的18條標準”,曾在網(wǎng)絡上瘋狂傳播;3月3日,他又總結(jié)出了《中國寒門改變命運的十二條軍規(guī)》,點擊早已超過數(shù)十萬。盡管兩者都是揶揄和半開玩笑的文風,但指向的卻是當下社會最大的痛處。
他說,自己是否下筆取決于兩點,一是和公眾利益有沒有最大關聯(lián),二是會不會觸碰政策紅線。對于后者他有足夠的把握,不僅是因為體制內(nèi)的生存經(jīng)驗,而且客觀和理性的結(jié)果,注定不會是攻擊性的;再者,體制警惕的是批判,但允許批評。
盡管“經(jīng)驗老到”,但是在2008年以前,石述思對網(wǎng)絡還很陌生。之前,他多在各電視臺以聲音的形式發(fā)表評論,平面媒體也有一些,但“大多是官樣文章,中規(guī)中矩”。2008年的一天,有朋友說博客很火,力勸石述思開博。
石述思真正的自由寫作,就是從博客開始的。但開博半年,也就一萬個點擊,他自己都打算放棄了,突然一篇關于足球的評論,獲得了十八萬的點擊,“老石說”自此發(fā)力。
此后,他的博客點擊量達到3500萬。
在石述思眼里,博客比傳統(tǒng)媒體公平,“因為你不能強迫網(wǎng)友去閱讀,作弊的難度大一些”。石述思非常享受博客寫作的這種公平和自由。
剛在博客上找到感覺,微博時代又來臨了。微博時間線、資訊流以及社區(qū)功能的合并,使得他不由大加贊嘆。
文字癖,是石述思對自己的總結(jié)。他說,自己在網(wǎng)絡上寫時評沒有功利心,是以一種自由的心態(tài)來過文字癮!岸际菍懼娴臇|西,沒有想著通過這個干點啥。帶來的好處,除了每個月都能收到幾十張稿費單!
但網(wǎng)絡也改變著石述思。他說,自己會更多關注公眾的意見和想法,以前寫文章是自上而下的,后來更多是自下而上。他并不代表任何人,自己只是在代表自己的過程中,因為關注了民生和民意,所以與民意產(chǎn)生了一點契合。
有時候,他感覺到自己起到了橋梁的作用,來傳播良知和常識。他說,正因為良知和常識的缺乏,有些官就去包了二奶,有些民才會成了暴民。
關于微博,石述思說,微博給了人們更大的試錯的空間。社會關系緊張,根源在于試錯的機制沒有建立。不管是政府還是群眾,在微博上說錯點話,雖然會鋪天蓋地的挨罵,但還能生存,還能被包容。這就是給試錯和糾錯制造了空間。而言論的空前自由,就是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給公民帶來的最大回報。
網(wǎng)絡磨礪
石述思并不認為自己是公眾人物,盡管他承認自己有些名氣。
他說,有一次自己著急去中央電視臺錄節(jié)目,時間來不及了就開車上了便道,結(jié)果驚到了一個中年男性。當時是夏天,車窗開著,那位先生往車里一看,直接叫出他的名字,厲聲訓斥:“石述思,你作為一個公眾人物,自己還違章,還好意思!”
石述思笑著說,你有什么辦法,挨訓只能聽著,以后約束好自己。
此外,他還要經(jīng)常參加一些莫名其妙的活動,獲得各種莫名其妙的獎項,上各種莫名其妙的“影響中國人物”的榜單。當然,挨罵的幾率也多了。
有時候,石述思的時評會觸及到一些地方利益,網(wǎng)上就會有幾百個“五毛”組織起來輪番叫罵。剛開始被罵的時候,石述思被氣得“徹夜難眠、輾轉(zhuǎn)反側(cè)”,但后來就習慣了——“就是些純粹的謾罵,沒有邏輯,不講道理,你生什么氣?”
當然,網(wǎng)上也有一些非常嚴謹?shù)木W(wǎng)民,真誠地給自己糾錯或者討論,比如引錯了一個數(shù)據(jù),甚至是一句詩歌,都會被人揪出來,對此石述思抱以感激。他說,自己感激嚴肅、認真地罵自己的人,他們讓自己進步、嚴謹。而對于那些忠實的“粉絲”,他說,自己有時候犯懶,幾天不寫時評,粉絲就不答應了,給你留言,甚至推薦選題、爆料,他們讓自己勤奮。
石述思每天要工作16個小時——上班、管理一個部門、撰寫6個專欄的時評,以及諸多的社會活動,“家人都覺得我是傻子,問我這么累干什么?”
盡管很累,還經(jīng)常挨罵,但石述思的確在享受著。
經(jīng)過的人生歷練多了,人會越來越活出自己,甚至不需要主動去改正什么缺點,因為互聯(lián)網(wǎng)會時不時地提醒你、敲打你,該限制什么,該發(fā)揚什么。網(wǎng)絡的洗禮,可以敲碎自己外面重重的殼,很多事情盡管不知道是喜是憂、是禍是福,卻是真真切切地為內(nèi)心而活。
生活的磨礪,帶來的是保護自己,善待別人。石述思說,自己歲數(shù)大了,保護自己的能力是強的,說這是人生智慧也行,說是“雞賊”也行。而互聯(lián)網(wǎng)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磨礪。
貢獻意見
在體制內(nèi)生存,往往需要假面。但石述思說,社會的評價體系不止體制一個,只要有能力,平臺可以任意向外搭建。網(wǎng)絡,給做文字工作的人提供了一個平臺,那就是求真和公平。如果不能求真,那就請退出網(wǎng)絡;如果求真總是被無情打擊,那也請退出網(wǎng)絡,因為你沒有智慧。求真的代價很昂貴,但快樂指數(shù)是很高的——這也是一種公平。
大學時代的石述思不愛上課,成績很差,但勤于寫作,大學時就獲得過兩個省部級的新聞獎。1991年畢業(yè)后被分配到財政部工作,1994年調(diào)到工人日報。在很早的時候,他就和電視合作,是央視對話欄目的五個核心策劃人之一,并成為著名的電視評論人。此后互聯(lián)網(wǎng)興起,不管是博客還是微博,好多事情他都“踩到了點上”。
寫時評,石述思不認為靠自己就能改變事物的進程,他說自己只是無數(shù)發(fā)聲者中的一員,可能會引起一些關注,能起到多大作用則不知道。
他能感覺到的,就是媒體紛紛來訪,自己從一個媒體人變成了受訪者,成為了一個向社會貢獻意見的人。盡管自己經(jīng)常身處各種“影響力”的排行榜上,但石述思并不在意,他說對自己真正的評價和地位,是在無數(shù)網(wǎng)友的內(nèi)心深處。
石述思去過許多國家。他認為見識比知識更重要。因為世界究竟是什么樣子,有時候被人為地扭曲了,而自己的見識,可以讓其向大家復原。
為了對抗時下普遍的焦慮,許多人在努力尋找平和。石述思說,必須有“安靜的心態(tài),著急的趕路”。心態(tài)的平和并不是天天躺下來什么不做,而是要有堅定的認知,明確的方向,勤奮的步伐。誰把二者結(jié)合,誰就能走到前面。
石述思有幾千場錄像、五六百萬字的作品,國家級的新聞獎得過14次,省部級新聞獎幾百次。但他還沒有整理過,也沒有出過書(直到2012年才出書)。
他說,自己只為了做一件事,那就是把對許多問題的認知和看法,和大家交流。至于能得到什么,他并不關心,自己的一切活動都是本能的。
“著什么急呢?人生很長,底牌在上帝手里握著,不要去看,人生的意義不在設計目標,而在找到方向!
相關新聞
石述思:建立完善官員退出保障體制相當迫切
2014年,石述思做客人民微博微訪談,就公務員“金飯碗”問題與網(wǎng)友在線交流。
石述思說,多數(shù)公務員現(xiàn)階段會選擇忍受,然后盼著治官風暴快點過去。畢竟,太多人才已經(jīng)被官場磨去棱角,耗去能力,除了拍馬溜須混日子啥也不會,當社會上咋活?因此,除了期待中央下更大決心,建立官員能進能出、能上能下的科學民主選拔制度外,建立完善的官員退出保障體制也相當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