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史東山

    史東山

    史東山(1902年12月29日-1955年2月23日),中國電影導演、編劇,原名史匡韶,因愛家鄉(xiāng)的東山,便以為名。浙江海寧硤石人,出生于杭州。新中國成立后任中國劇協(xié)常務理事、文化部電影局藝術委員會委員兼技術委員會主任,中國影協(xié)第一屆常務委員。史東山曾參加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次全國文代會,1954年當選為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拍攝了描寫農(nóng)村改革的《新兒女英雄傳》,獲得捷克卡羅維發(fā)利電影節(jié)導演獎。


    人物檔案

    人名:史東山

    出生日期:1902-12-29(杭州)

    去世日期:1955-2-23

    星座:魔羯座

    親屬成員:

    史東山

    夫人:華旦妮

    兒子:史大千、史大中、史大里

    女兒:史大同

    英文名:Dongshan Shi
    性別:民族:
    身高:生日:1902-12-29
    體重:生肖:
    國籍:中國(內(nèi)地)星座:雙魚座
    出生地:浙江杭州血型:A型
    職 業(yè):導演
    畢業(yè)院校:
    所屬公司:
    代表作品:《新兒女英雄傳》

    人物小傳

    20歲進入上海影戲公司任美工師,并擔任臨時演員,業(yè)余時間學寫劇本。1925年,他編寫的劇本《柳絮》被公司采用,自任導演,這是他的處女作(上映時名《楊花恨》)。此后他編導的影片還有《同居之愛》、《王氏四俠》和《銀漢雙星》等。九一八事變后,與蔡楚生合作編導了《共赴國難》,從此走上新的藝術道路。1932年以后,編導了一系列廣泛觸及社會問題,有鮮明時代特色的影片,如《奮斗》、《人之初》、《長恨歌》、《狂歡之夜》、《青年進行曲》、《保衛(wèi)我們的土地》、《勝利進行曲》、《還我故鄉(xiāng)》等。抗戰(zhàn)勝利后,編導了影片《八千里路云和月》,這不僅是他的代表作,而且被認為是為戰(zhàn)后中國電影奠下了一塊基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一直擔任電影方面的領導工作。工作之余,編導了影片《新兒女英雄傳》,該片獲第六屆卡羅維發(fā)利國際電影節(jié)特別榮譽導演獎。他還重視電影、戲劇的理論建設,曾致力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體系的研究,并著有電影理論專著《電影藝術表現(xiàn)形式上的幾個特點》、《論電影鏡頭的組接》等。曾出席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是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第一屆委員、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常務理事。

    人物生平

    史東山(1902.12.29-1955.2.23),中國電影導演,編劇。 原名史匡韶,因愛家鄉(xiāng)

    自幼愛好藝術。由于家境貧寒,史東山17歲出外謀生,來到張家口,在電報局當報務員,業(yè)余學習繪畫。的東山,便以為名。 浙江海寧硤石人,出生于杭州。他之所以署名“東山”,是因為故鄉(xiāng)海寧有一座蒼翠秀麗的山峰叫東山。他出生在一個愛好藝術的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擅長繪畫、寫作、音樂,從小受父親熏陶較深。

    1921年進入上海影戲公司任美工師,繪制電影背景,刻苦鉆研電影業(yè)務,并擔任臨時演員,這樣,他涉足影戲圈,業(yè)余時間學寫劇本。 

    1922年史東山進入上海影戲公司擔任美工師,并做過演員。

    1924年,開始擔任導演,次年編導了第一部影片《楊花恨》,獲得好評。

    1925年,他參加“征文”比賽,編寫的劇本《柳絮》被公司采用,他自任導演,這是他的處女作(上映時名《楊花恨》)。此后他編導的影片還有《兒孫福》(1926)、《同居之愛》(1926)、《王氏四俠》(1928)和《銀漢雙星》等。

    1930年,史東山入聯(lián)華影片公司。九一八事變后,他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加入中國左翼作家聯(lián)盟,他與蔡楚生合作編導我國第一部以抗戰(zhàn)為主題的故事片了《共赴國難》(1932),從此走上新的藝術道路。1927年前后,史東山編導了《王氏四俠》、《銀漢雙星》等影片,這些早期作品表現(xiàn)出史東山傾向于唯美的藝術觀。

    1932年以后,他編導了一系列廣泛觸及社會問題,有鮮明時代特色的影片,如《奮斗》、《女人》、《人之初》、《長恨歌》、《狂歡之夜》、《青年進行曲》等。

    1933年,他參加中國電影文化協(xié)會,擔任執(zhí)行委員。1933年,《人之初》一片標志著史東山在創(chuàng)作上的明顯轉(zhuǎn)變!度酥酢返乃囆g形式依然富于美感,但已經(jīng)開始和積極的內(nèi)容融合在一起。

    1934年,他編導了表現(xiàn)婦女問題的影片《女人》。他在藝術上有明顯轉(zhuǎn)變的代表性影片是《人之初》,影片主人公張榮根的工人形象性格鮮明、質(zhì)樸感人,編導處理細膩流暢。

    抗戰(zhàn)期間,1937年,在重慶參與創(chuàng)建中國電影制片廠,并攝制抗戰(zhàn)四部曲:《保衛(wèi)我們的土地》(1938)、《好丈夫》(1939)、《勝利進行曲》(1941)、《還我故鄉(xiāng)》(1945),時代氣息強烈、愛國熱情高昂,頗有影響?箲(zhàn)勝利后,他受周恩來委托,在上海和陽翰笙、蔡楚生、鄭君里等組織聯(lián)華影藝社,后與昆侖公司合并,成為抗戰(zhàn)后進步電影的新陣地。

    1951年他在繁忙的領導工作之余,改編和導演了影片《新兒女英雄傳》,獲1951年第六屆卡洛維·發(fā)利國際電影節(jié)特別榮譽獎中的導演獎,從影30多年,創(chuàng)作了20多部影片。并著有《電影藝術在表現(xiàn)形式上的幾個特點》、《論電影鏡頭的組接》等書。 史東山編導的影片,內(nèi)容豐富,人物完整,具有歷史的概括性與生活的真實感;在藝術上富于簡練、明快、流暢的特點?箲(zhàn)勝利的1946年,史東山回到上海,與鄭君里等電影界進步人士一起籌備恢復了聯(lián)華影業(yè)社(后改為昆侖影業(yè)公司),并拍出了著名影片《八千里路云和月》。這是史東山一部重要的代表作,也是中國電影的一部扛鼎之作,為中國電影藝術的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編導了影片《八千里路云和月》,這不僅是他的代表作,被譽為“為戰(zhàn)后中國電影藝術奠下了基石”。 新中國成立后任中國劇協(xié)常務理事、文化部電影局藝術委員會委員兼技術委員會主任,中國影協(xié)第一屆常務委員。史東山曾參加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次全國文代會,1954年當選為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55年2月23日,史東山自殺,不幸逝世,終年53歲。在從事電影藝術三十余年的生涯中,他拍攝了許多深受群眾歡迎的影片,為中國電影史譜寫了光輝的篇章。

    演藝經(jīng)歷

    1932年7月13日美國電影商人在《新聞報》上刊登美國注冊中國第一有聲影片有限公司招股啟事。香港影院托拉斯盧根和上海美商匯中銀行經(jīng)理馬克等籌組美國注冊聯(lián)合電影公司,也在報上刊登招股啟事。左翼電影工作者對此表示反對并提出抗議。21日,洪深在《晨報·每日電影》上發(fā)表《美國人為什么要到中國來辦電影公司攝中國片》,22日又在《電影藝術》上發(fā)表《美國資本進攻中國電影界后怎樣突破目前的危機》,鄭正秋、孫瑜、史東山等人也表示拒絕“禮聘”,致使美商停止招股活動。

    1933年2月9日中國電影文化協(xié)會在上海成立。會議選出黃子布(夏衍)、陳瑜(田漢)、洪深、鄭正秋、聶耳、蔡楚生、史東山、孫瑜、金焰、沈西苓等31人為執(zhí)行委員和候補執(zhí)行委員,由夏衍、聶耳、沈西苓分別擔任文學部、組織部、宣傳部的領導工作,并發(fā)表宣言,號召電影工作者“親切地組織起來”,“認清過去的錯誤”,“探討未來的光明”,建設“新的銀色世界”。

    1933年10月4日在田漢的安排下,由藝華影片公司總經(jīng)理嚴春棠出面,在新新公司酒樓宴請英國“紅色貴族”馬烈(萊)爵士和法共中央委員兼巴黎《人道報》主編古久列。他們是秘密來滬參加世界反帝國主義戰(zhàn)爭委員會第二次會議的。上海電影界鄭正秋、周劍云、胡蝶、金焰、程步高、史東山、卜萬蒼、夏衍等40多人出席了這次宴會。

    1936年3月9日國際電影大師卓別林攜同夫人寶蓮·高黛及寶蓮的母親亞爾泰·高黛訪問上海。著名電影演員胡蝶在國際飯店設宴招待,陪客中有京劇藝術家梅蘭芳。卓別林還會見了電影導演史東山和演員韓蘭根、劉繼群等人。

    1937年7月30日電影界工作人協(xié)會成立,歐陽予倩、蔡楚生、沈西苓、史東山、許幸之、司徒慧敏、應云衛(wèi)、白楊、柯靈、金山等39人當選為常務委員,并在該協(xié)會上成立了中國電影界救亡協(xié)會(后改名為中國電影界救亡委員會)。兩個協(xié)會一致號召電影工作者以實際行動為抗日戰(zhàn)爭服務。

    1937年8月4日上海電影編劇導演人協(xié)會成立,夏衍、陽翰笙、歐陽予倩、蔡楚生、史東山、孫瑜、費穆等9人當選為理事。協(xié)會的主要任務是配合電影界工作人員協(xié)會審查、評論、供應劇本、督促國防電影大量生產(chǎn)。

    1946年2月上海影劇界人士30余人,聯(lián)合致函慰問在重慶“較場口事件”中被毆傷的李公樸、郭沫若等人,表示要“誓作后盾,為人民自由奮斗”。參加簽名的電影界人士有史東山、蔡楚生、趙丹、白楊等。

    1946年8月文華影業(yè)公司成立,總管理處設于孟德蘭路(今江陰路)九福里96號,攝影場設于徐家匯三角街30號,吳性栽任經(jīng)理,陸潔任廠長,柯靈、;、黃佐臨等任編導。是月陽翰笙、蔡楚生、史東山、孟君謀、鄭君里等人,以戰(zhàn)前“聯(lián)華公司同人”的名義,組成聯(lián)華影藝社,并租借原聯(lián)華公司徐家匯廠址作為該社的攝影場。

    1948年1月21日《大公報》召開國產(chǎn)影片出路問題座談會,陽翰笙、洪深、史東山、張駿祥、應云衛(wèi)、金山、白楊、陶金等應邀出席,對電影檢查制度、外匯限制、美國電影侵入等問題發(fā)表意見。

    1948年11月華藝影片公司攝制的彩色戲劇片《生死恨》上映,這是中國出品的第一部彩色影片。秋為避免國民黨政府的迫害,在中共上海地下組織的安排下,陽翰笙、蔡楚生、史東山、于伶、柯靈、張駿祥、曹禺、張瑞芳、舒繡文等人先后離開上海,赴香港開展進步電影活動。

    作品簡介

    2004年是電影大師史東山誕辰100周年,為了紀念他對中國電影的貢獻,電影頻道

    12月推出“史東山作品展播”。史東山23歲出任導演,是與蔡楚生、鄭君里齊名的中國早期導演藝術家,在其53年的人生里,共參與了23部電影作品的拍攝,最著名的影片是《八千里路云和月》和《新兒女英雄傳》。

     史東山1947年導演的史詩片《八千里路云和月》由影帝陶金和影后白楊主演,真實記錄了中國抗日戰(zhàn)爭的歷史長卷,揭示了隨軍抗敵演出隊隊員轉(zhuǎn)戰(zhàn)南北走千里,待到抗戰(zhàn)勝利時卻無處容身的殘酷事實。該片與《一江春水向東流》同樣氣勢磅礴,為“戰(zhàn)后中國電影藝術奠下基石”,體現(xiàn)了中國電影制作在上世紀40年代末很強的整體素質(zhì)和綜合實力!栋饲Ю锫吩坪驮隆穾в泻軓姷募o實性,對社會黑暗與國民黨政權的腐敗進行了有力的揭露。史東山本人曾說過“短短幾個月的勝利以來的現(xiàn)象,卻使得我們感到無比的傷痛”。正是這種悲憤之情,促使藝術家們創(chuàng)作出了這部揭露時弊的影片。

    本片于1947年2月公映,是戰(zhàn)后完成的第一批電影作品之一。它公映后,立即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田漢說它“替戰(zhàn)后中國電影藝術奠下一個基石,掙到了一個水準。”臧克家說:“可以從銀幕上的‘二隊’里,找到每一個抗戰(zhàn)初期救亡青年的影像”。無疑,《八千里路云和月》使戰(zhàn)后現(xiàn)實主義電影從一開始就立于較高水準之上。

    史東山主要作品:

    《楊花恨》(1925) 

    《兒孫!罚1926)

    《同居之愛》(1926) 

    《王氏四俠》(1927)

    《美人計》(1927) 

    《奇女子》(1928)

    《荒唐將軍》(1929)

    《恒娘》(1931)

    《銀漢雙星》(1931)

    《共赴國難》(1932,與孫瑜、蔡楚生、王次龍合作)

    《奮斗》(1932)

    《女人》(1934) 

    《人之初》(1935)

    《長恨歌》(1936)

    《狂歡之夜》(1936)

    《青年進行曲》(1937) 

    《保衛(wèi)我們的土地》(1938)

    《好丈夫》(1939)

    《勝利進行曲》(1941) 

    《還我故鄉(xiāng)》(1945)

    《八千里路云和月》(1947) 

    《新閨怨》(1948)

    《新兒女英雄傳》(1951)

    作品評價

    《八千里路云和月》這部為他帶來了巨大聲譽的作品,充分展示了一位導演高超的技術水準和藝術才華。在影片中,長鏡頭的寫實風格,蒙太奇的藝術表現(xiàn)力在他手上發(fā)揮得淋漓盡致,鏡頭的連接如行云流水,整個作品磅礴,大氣,又不乏細膩、深婉。即使拿今天的導演相比,在技術上,他也絕不會處于下風。同時作品并沒有因其半紀實的風格而影響了其藝術表現(xiàn)力,相反,精彩的電影語言和飽滿的人物形象塑造,深深地感動了觀眾。

    這部電影真實地紀錄了抗日戰(zhàn)爭勝利前后國人的生存狀態(tài)。1947年3月17日,史東山在《新聞報》談到執(zhí)導《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感想:“抗戰(zhàn)勝利以來短短幾個月的現(xiàn)象,讓我感到無比傷痛!笔窎|山更借女主人公江玲玉之口,對抗戰(zhàn)勝利、腐敗加速的冷酷社會現(xiàn)實,發(fā)出了振聾發(fā)聵的譴責:“這個世界,都像你們這樣搞下去,還成世界?明敲暗詐,強奪民產(chǎn),人人都在切齒痛恨你們,個個敢怒不敢言……”

    作為電影工作者,史東山從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出發(fā),記錄了抗日期間社會的方方面面。在電影中,江玲玉沖破家人的阻撓,參加上海抗日救亡演劇隊,與隊中的音樂家高禮彬相愛,并隨著演劇隊在各地輾轉(zhuǎn)演出、宣傳、戰(zhàn)斗等的畫面,將抗戰(zhàn)的艱辛和殘酷與愛情的甜蜜和溫馨做了對比,導演這樣的情節(jié)設置,讓影片充滿了人性的光輝。田漢說它“替戰(zhàn)后中國電影藝術奠下一個基石,掙到了一個水準”,臧克家說:“可以從銀幕上的‘二隊’里,找到每一個抗戰(zhàn)初期救亡青年的影像!

    誠然,對于一本電影而言,這些都是重要的,然而,真正衡量一位導演之“大”,還是要看電影語言背后所隱藏著的導演的信念、品格。唯有堅定的信仰,才能真正鑄就一部偉大的作品!栋饲Ю锫吩坪驮隆纷钅艽騽尤诵牡倪是主創(chuàng)者的信念。對信念的堅守總是能夠打動人的,甚至能打動抱有不同信念的人!栋饲Ю锫吩坪驮隆分猩v著一種清正之氣,看得出主創(chuàng)者對自己所表現(xiàn)的內(nèi)容有著百分之百的把握,所表現(xiàn)的主題有百分之百的堅信,而這種把握和堅信是所有優(yōu)秀影片必要的東西。不要說那些名垂青史的正劇,就是優(yōu)秀的商業(yè)電影也需要這種把握和堅信。

    五十多年了,透過這本電影,我們依稀可以感受到史公的呼吸,還有那種清剛的丈夫之氣。電影不滅,史公永在。戰(zhàn)爭是殘酷的,史東山用自己的電影保留了歷史的記憶,讓今天的人們得以銘記歷史的教訓。正所謂: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人物關系

    合作最多的男演員

    王乃東 Naidong Wang(演員)

    合作作品(8):

    《楊花恨》、 《人之初》、 《長恨歌》、 《女人》、 《美人計 上下集》、 《兒孫福》、 《女人》、 《王氏四俠》

    合作最多的女演員

    周文珠 Wenzhu Zhou(演員)

    合作作品(6):

    《恒娘》、 《銀漢雙星》、 《共赴國難》、 《兒孫福》、 《美人計 上下集》、 《王氏四俠》

    合作兩次以上的影人TOP10 

    周克 Ke Zhou(攝影/演員)

    合作作品(6):

    《人之初》、 《奮斗》、 《共赴國難》、 《銀漢雙星》、 《恒娘》、 《女人》

    余省三 Shengsan Yu(攝影/演員)

    合作作品(6):

    《美人計 上下集》、 《狂歡之夜》、 《青年進行曲》、 《重返故鄉(xiāng)》、 《小公子》、 《兒孫!

    王次龍 Cilong Wang(演員/編劇/導演)

    合作作品(5):

    《共赴國難》、 《銀漢雙星》、 《王氏四俠》、 《兒孫!、 《同居之愛》

    謝云卿 Yunqing Xie(演員)

    合作作品(5):

    《重返故鄉(xiāng)》、 《小公子》、 《王氏四俠》、 《兒孫福》、 《美人計 上下集》

    高占非 Zhanfei Gao(演員)

    合作作品(5):

    《銀漢雙星》、 《共赴國難》、 《雙雄斗劍》、 《奇女子》、 《荒唐將軍》

    胡萍 Ping Hu(演員)

    合作作品(4):

    《女人》、 《人之初》、 《狂歡之夜》、 《青年進行曲》

    周詩穆 Shimu Zhou(攝影)

    合作作品(4):

    《美人計 上下集》、 《王氏四俠》、 《兒孫!贰 《同居之愛》

    韓仲良 Zhongliang Han(攝影)

    合作作品(4):

    《八千里路云和月》、 《新閨怨》、 《勝利進行曲》、 《還我故鄉(xiāng)》

    陶金 Jin Tao(演員)

    合作作品(3):

    《八千里路云和月》、 《勝利進行曲》、 《還我故鄉(xiāng)》

    陳燕燕 Yanyan Chen(演員)

    合作作品(3):

    《銀漢雙星》、 《奮斗》、 《共赴國難》

    獲獎情況

    1932年與蔡楚生等合作拍攝《共赴國難》等片,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任上海電影界工作人協(xié)會常務委員、中華全國電影界抗敵協(xié)會理事、中國電影制片廠編導委員會委員。攝有抗戰(zhàn)四部曲《保衛(wèi)我們的土地》、《好丈夫》、《勝利進行曲》、《還我故鄉(xiāng)》等影片。民國35年8月,與陽翰笙、蔡楚生、鄭君里等人,在中共上海地下組織領導下,以戰(zhàn)前聯(lián)華公司同人名義,組織聯(lián)華影藝社,并租借原聯(lián)華公司徐家匯場址,作為該社拍攝場地,開柏由他編導的《八千里路云和月》。此片上映后,曾轟動當時中國影壇。新中國成立后,歷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委員、中國劇協(xié)常務理事等職。

    1951年,編導影片《新兒女英雄傳》,獲第六屆國際電影節(jié)導演獎。1955年2月23日病逝。著有《電影藝術在表現(xiàn)形式上的幾個特點》等。史東山編導的影片,內(nèi)容豐富,人物完整,具有歷史的概括性與生活的真實感;在藝術上富于簡練、明快、流暢的特點。他還重視電影、戲劇的理論建設,曾致力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體系的研究,并著有電影理論專著《電影藝術表現(xiàn)形式上的幾個特點》、《論電影鏡頭的組接》等。曾出席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第一屆委員、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常務理事! 缎聝号⑿蹅鳌帆@得1951年第六屆卡羅·維發(fā)利國際電影節(jié)的導演特別榮譽獎。

    自殺真相

    2002年9月,浙江海寧紀念史東山百年誕辰時,華旦妮尋訪丈夫的故居,她自言自語地說道:“他的老屋子怎么找不到了呢?他死得冤,死得不明不白。 边@番話讓筆者驚詫不已,一個尋覓答案、揭示真相的強烈愿望由此而生。

    后來,史家老屋找到了,華旦妮臨終前說出真情,終于揭開了中國電影第二代大導演史東山的自殺之謎——

    1955年2月下旬,東北空軍某部,首長將一頁電報紙遞到女兵史大同手里,低沉地說:“你父親病故了,你準備行裝馬上回一趟北京吧!”

    “父親?病故?”史大同驚呆了,她不能相信手中的電報紙是真的,父女惜別才一個多月呀!

    史大同的父親史東山是中國電影第二代導演。他導演的《八千里路云和月》,在電影史上是里程碑式的經(jīng)典作品,用田漢的話說:“它十足替戰(zhàn)后中國電影奠下了一個基石,掙到了一個水準!

    然而,半個多世紀以來,人們對這位大導演之死卻諱莫如深,不敢評說。海寧史東山故居陳列著史東山生平各個時期的圖片,并有豐富詳盡的文字介紹,對其死因卻只字不提。

    史東山英年早逝也就成為一個不解之謎。

    “52歲,有為之年!他怎么會死的?”公開提出這一疑問的是著名電影演員白楊,當年她在史東山導演的《八千里路云和月》中飾演女主角江玲玉。

    1955年2月25日,《人民日報》刊登一則消息:“我國著名電影導演、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委員、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常務理事史東山23日逝世于北京醫(yī)院,享年52歲……”

    這是最早的“官方消息”。史東山的死因,消息中沒有明說,但一句“逝世于北京醫(yī)院”分明暗示“病逝”。

    緊接著,一篇篇飽含深情的唁電、唁函從四面八方飛來,一句句浸透著愛意的話語,傾注了電影人、友人和千百萬觀眾的痛惜和哀思。著名電影編導蔡楚生在《光明日報》上發(fā)表悼念文章,開門見山說:“東山同志,像晴天降下霹靂,不幸你因病魔的長期困擾,竟終于使你失去了寶貴的生命!”1931年,蔡楚生進入聯(lián)華影藝社是由史東山竭力推薦的,因而他將史東山視為啟蒙老師。新中國成立后,他倆同在電影局工作,史擔任技術委員會主任,蔡則任藝術委員會主任,相得益彰。

    當年6月,《大眾電影》刊登唐忠琨的悼念文章《可親的老師》,透露了史東山患病的隱情:參加人代會之后,“很不幸,即將下廠的前幾天,他突然病倒了,北京蘇聯(lián)紅十字醫(yī)院檢查的結果是患慢性肝炎……當許多工作需要他去做的時候,無情的病魔將他的生命奪去了!”

    作為密友和學生,他們的話誰會不信其真呢?

    可是,史大同不信。1955年新年來臨時,大同從部隊回家探親,與父親朝夕相處了10天,得知他經(jīng)蘇聯(lián)大夫細心診療之后,病慢慢好轉(zhuǎn),精神已日趨復元,料他已渡過生死大關。

    史大同記得,父親還告訴她:“組織上已經(jīng)跟我談過話,要委任我擔任北京電影學院第一任院長!碑敃r,父親對未來充滿了希望和信心,但是,僅僅過了一個月,他怎么就“病故”了呢?

    其中必有隱情。

    此后,對史東山的死因,各種史籍記載不一,《中國現(xiàn)代戲劇電影藝術家傳》所載《東山傳》記述其“積勞成疾,患了慢性肝膽炎”,終于病倒而“溘然長逝”;唐家仁在《難忘花園飯店》描述:“1955年,(史東山)在批判胡風的運動中,不幸離世而去”;冒舒諲在《微生斷夢》一書記載:“然而他(史東山)在最初的一次政治運動中卻不正常死亡”。

    唐家仁和冒舒諲是圈內(nèi)同行,他倆的記載比較可信,可惜太簡單了。

    2002年9月,史東山百年誕辰紀念活動正在浙江海寧進行。那天,硤石鎮(zhèn)東山南路(舊名橫頭街)臨水的老街上,走來一位顫巍巍的老人,她就是史東山的夫人華旦妮。93歲的華老太太此行有一個心愿:看看丈夫的老家。

    走在石板路上,華旦妮自言自語地說道:“他的老屋子怎么找不到了呢?他死得冤,死得不明不白!”這番話讓陪同她的筆者驚詫不已,一個尋覓答案、揭示真相的強烈愿望由此而生。

    華老太太沒有找到史家老屋,帶著遺憾離開了海寧。一個月后,她的女兒史大同給在《海寧日報》工作的筆者來信,希望得到媒體的幫助。于是,華旦妮“替夫?qū)じ钡南⒉幻劧,引起了許多人的關注,尋找“史家老屋”的行動在民間悄悄進行。

    2003年11月,史東山故居修復,華旦妮和小女兒史大里同往“省親”,筆者作了一次現(xiàn)場采訪。

    史大里是史東山最小的女兒。5歲時,父親編導《新閨怨》,她上了鏡頭,為劇情所感動,竟然假戲真落淚。父親逝世時她只有11歲,她說出了一句令人震驚的話:“史東山是被人害死的!”

    “那個早晨6點多鐘,深深地留在我的記憶里……”史大里回憶,“爸爸死了,媽媽一會兒泣不成聲地呼號,一會兒語無倫次地宣泄,一會兒兩眼呆滯,默默無語,她的精神再次分裂了。我和哥哥姐姐們用迷惘的眼神望著爸爸的遺像,心頭在隱隱作痛,嘴上不敢說,不敢問,心底卻在輕輕地呼喊:爸爸,你為什么要離開我們,你死得冤。 

    史大里說,那天,哥哥姐姐被領導召去,叮囑他們必須嚴守若干紀律。臨終時,爸爸留下了一封遺書,當即就給電影局的領導拿走了,其內(nèi)容是嚴格保密的。媽媽和我們被統(tǒng)一了口徑:爸爸因病而死……

    52歲,留有遺書……這些跡象表明,史東山絕不是因病而死。

    筆者企圖刨根問底,問出真相。史大里卻說:“爸爸逝世之前跟媽媽有過一回長談,可能跟他的死因有關,可是,幾十年來,媽媽對此守口如瓶,我們怕刺激她而引起犯病,一直不敢問她,這件事可能將成為永遠的秘密了!

    史東山是個樂觀、直率的人,為什么會突然自殺呢?

    2004年初,史大同給筆者寄來一套《史東山影存》和一封短信。史大同從部隊退役后,進入北影廠工作。她在《憶我的爸爸》一文中透露:

    1969年6月,江青作了一個批示:“華旦妮是軍統(tǒng)特務,史東山是對黨不滿而自殺的……”其時是史東山逝世后的第14個年頭,“文革”風暴刮得正緊。

    史大同寫道:“自殺是真情,對黨不滿卻是誣陷!”

    原來,早在20世紀30年代的上海,史東山就與江青相識了。葉永烈在《江青傳》一書中記述:1931年,一艘南去的海輪駛出膠州灣,向上海前進。頭一回坐海輪的江青,沒有興致欣賞大海的景色,她被大海的波濤顛得頭昏腦漲,嘔吐不已。所幸輪船在黃浦江泊岸時,她左等右盼,終于見到一位28歲的青年前來接她。此人名叫史東山,原名匡韶,浙江硤石人。由于家境貧寒,史東山17歲來到張家口,在電報局當報務員。19歲起,在上海影戲公司繪制電影背景。這樣,他涉足影戲圈。1925年,23歲的他參加“征文”比賽,以電影劇本《柳絮》中選,不久當上導演。不過,此時他尚屬初出茅廬。后來,他成了中國電影界的名導演。特別是在1946年導演了《八千里路云和月》,轟動了全國。

    史東山奉左翼劇聯(lián)之命,和前山東實驗劇院話劇組教師李也非一起,前來接待這位青島“海鷗劇社”的成員。

    江青進入聯(lián)華影業(yè)公司后,取藝名“藍蘋”。幾年后,史東山開始大紅大紫。藍蘋曾經(jīng)向史東山導演懇求提攜,史東山卻厭惡此人不斷的緋聞事件和搶鏡頭、爭排名的惡習,不予理睬,還說了句“最多是個二流演員”的評語。史東山哪里知道,這句話會給他引來殺身之禍。

    不過,藍蘋后來進入電通影業(yè)公司,在影片《狼山喋血記》《王老五》中有了幾個鏡頭,并以《王老五》電影插曲的流傳在上海灘也小有名氣。據(jù)說,介紹她進“電通”的,便是最初在上海碼頭迎接她的那位青年導演史東山。

    2004年夏,海寧花燈舞被選入北京天安門國慶文藝表演節(jié)目,晉京前夕,史大里到海寧輔導。她是中國舞蹈家協(xié)會黨委副書記,浙江(海寧)青年藝術學校的專家顧問。筆者乘隙采訪了她。

    史大里透露,當年,史東山的遺書被收走,她從現(xiàn)場收存了三張字條,其中兩張寫著“滿不在乎個人的成敗,但求得為人民服務”、“莫使煩惱和憂慮擾亂了我的神經(jīng),需要的是徹底的睡眠和休息”,還有一張寫的是“患得患失是最下等的品格”。史大里說:“三張字條是父親臨終前幾日中寫下的,媽媽說過,‘煩惱和憂慮’是指電影界的第一場論爭和對的批判!

    新中國關于電影的第一場論爭,起因于史東山的幾篇文章。

    電影《八千里路云和月》1947年公映后,史東山遭到國民黨的秘密通緝被迫遠走香港。1949年史東山從香港回到北平,相繼在《人民日報》上發(fā)表了《關于今后一個時期內(nèi)電影的主題和工作的要點》《目前電影藝術的作法》以及在《大公報》上發(fā)表了《中國電影的方向》,就新中國電影的服務對象、表現(xiàn)對象(也就是題材范圍)、表現(xiàn)形式以及其藝術樣式和手法提出他的看法。

    當時,自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fā)表之后,“文藝為工農(nóng)兵服務”已經(jīng)成為大方向,剛剛成立的文化部電影局也定下了“電影為工農(nóng)兵服務”、“塑造工農(nóng)兵形象”的創(chuàng)作宗旨。史東山說:“上海同人對今后創(chuàng)作方向十分拘謹”,即“大家把毛主席當初在延安針對著當時的情況所指示的原則機械地理解了”。所以,根據(jù)他多年的藝術實踐活動,史東山對此提出質(zhì)疑:“假如我們把文藝為工農(nóng)兵服務理解為止于歌頌”,這是不是“未免簡單狹隘”?對工農(nóng)兵之外的“同盟軍”,是不是也“應加以鼓勵、表揚”(即給予表現(xiàn))?這所謂的“同盟軍”就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作為革命動力之一的民族資產(chǎn)階級、小資產(chǎn)階級,他們在中國堪稱是“汪洋大!卑愕拇嬖诤,不表現(xiàn)他們可以么?

    史東山的文章發(fā)表后,上!段膮R報》就此開始了“要不要寫小資產(chǎn)階級”的討論。史東山在上海影劇協(xié)會上發(fā)言,主張對毛主席的《講話》應給予“發(fā)展”和“擴大”的理解,并且認為文藝表現(xiàn)中國革命的四大革命動力(無產(chǎn)階級、農(nóng)民階級、民族資產(chǎn)階級、小資產(chǎn)階級)就是毛澤東的文藝方向。

    史東山的見解被視作反對工農(nóng)兵文藝方向的逆流,他自然而然成為“小資產(chǎn)階級或資產(chǎn)階級代表人物”。他陷于深深的苦悶中。

    緊接著是對電影《武訓傳》的批判。

    武訓,清末山東堂邑(今聊城西)人,以“行乞興學”而著名,受到清政府嘉獎,封為“義學正”。陶行知十分贊賞武訓精神,1944年夏在重慶遇見電影編導孫瑜,建議他以此為題材拍一部電影。這樣,孫瑜寫出了《武訓傳》劇本。1949年2月,上海昆侖影片公司購置了《武訓傳》的攝制權,史東山是組織者之一。

    1951年初,影片《武訓傳》上映,最初得到一片贊揚。《大眾電影》雜志還把《武訓傳》列為1951年十部最佳國產(chǎn)片之一。

    然而,5月20日,異乎尋常的情況發(fā)生了:《人民日報》在第一版醒目推出社論《應當重視電影〈武訓傳〉的討論》,社論的措辭嚴厲。后來當《毛澤東選集》第五卷在1977年出版時,人們見到這篇社論收入其中,方知文章出自菊香書屋。

    于是,批判《武訓傳》的第一炮引出了全國的萬炮齊鳴。

    在炮聲中,由《武訓傳》順藤摸瓜,史東山的文藝觀點和美學追求再次遭到嚴厲批判。無可奈何,他只得在《文藝報》上發(fā)表題為《認真學習,努力改造自己》的文章,把以往在報刊上發(fā)表過的本無錯誤的觀點,一一當作立場、認識錯誤進行自我檢查。此時,煩惱和憂慮已經(jīng)擾亂了他的神經(jīng),他“需要的是徹底的睡眠和休息”。

    史大里說:“爸爸秉性剛烈,從不隱蔽自己的觀點、看法,也不愿意看有權勢的人眼色行事,他是非分明,嫉惡如仇。白楊說得對:史東山是以死抗爭的英雄式人物!

    2004年12月,95歲的華旦妮因病住院。臨終前,她向女兒說出了隱藏在心中半個世紀的秘密:

    1955年2月初,江青帶著兩名持槍警衛(wèi)夜訪史宅。據(jù)說,那是因為毛澤東要她關心電影界,于是她就找史東山單獨談話。究竟談了些什么?不得而知。但是,史東山一下子變得悶悶不樂,沉默寡言了。

    幾天后,江青又突然來訪。江青走后,史東山雙眉緊鎖,呆呆地坐在書房里。妻子華旦妮問他出了啥事,他說“她說主席要她來關心一下電影方面的事……”沉默了好一會,他才蹦出一句話:“我怎么能受一個女人的擺布!”在紙簍里,妻子找到一頁揉成一團的信箋,上面只有一行字:“對胡風是人身攻擊。”

    僅一周,史東山的眼窩便深深地塌陷,身體十分虛弱。華旦妮十分擔心,陪著他說話。史東山告訴她,胡風等人已被內(nèi)定為“反黨集團”,行將在全國鋪開清查運動,江青暗示,他參與了胡風文藝小集團的活動,要他“不可執(zhí)迷不悟”,馬上起來揭發(fā)胡風。此前,毛澤東講過“對二老(指蔡楚生和史東山)要客氣一點”,所以江青兩次找他,給他一個“客氣”的警告。

    江青還嚴厲地說:“胡風三十萬言書中的電影部分就是你寫的,是反黨反人民的,你必須反戈一擊!

    史東山與胡風同齡,兩人有過交往。20世紀30年代初,史東山在上海參加左翼電影文化運動,胡風是“左聯(lián)”宣傳部長,史東山擔任電影文化協(xié)會的執(zhí)行委員。史東山讀過胡風的文章,尤其那篇《人民大眾向文學要求什么》,他讀了幾遍,還認真研究過。新中國成立后,在第一次文代會上兩人相遇,對于新中國電影如何發(fā)展,相互交換了看法。因而,他的許多文藝思想與胡風確有相似之處,比如表現(xiàn)工農(nóng)兵“不止于歌頌”,就與胡風的“主觀戰(zhàn)斗精神”十分吻合。

    作為胡風的老朋友,他是難脫干系了!

    幾天后,史東山服過量安眠藥自殺了。

    史東山的遺書很快上交,不知去向了,但華旦妮牢記了主要內(nèi)容,幾乎全是丈夫的自我表白:他跟胡風是老朋友,上下級,不是文藝小集團成員;盡管他贊同胡風的看法,可那份三十萬言書,事前他不知道,沒有寫過一個字;他表示對大一統(tǒng)的文藝格局“不快活”、“不同意”,如他這樣從國統(tǒng)區(qū)來的文藝工作者受到歧視和排斥,他十分憤怒;對于批判胡風和文藝整風,他覺得很惡劣,難以忍受。

    華旦妮清晰地記得遺書里的一句話:“整風是為了救人而不是把人整死”。剛毅如山的史東山,當然不可能對老朋友落井下石,但又無法擺脫無休止的逼迫,更不甘心忍受屈辱。于是,不誣人也不自誣,自殺以求人格的清白,就成了一代名導的最終選擇。

    史東山以自己的生命為中國優(yōu)秀知識分子作了一個“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注解。

    我國著名電影導演、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委員、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常務理事史東山二十三日逝世于北京醫(yī)院。享年五十二歲。

    史東山是中國最老的電影編導之一。解放前從事進步電影工作多年,他所編導的影片如“八千里路云和月”等在觀眾中有很大影響。全國解放后,他參加人民電影事業(yè),曾任中央文化部電影局技術委員會主任、藝術委員會委員等職,并編導影片“新兒女英雄傳”,獲得第六屆國際電影賽會的特別榮譽獎狀導演獎。

    史東山畢生獻身電影藝術事業(yè),努力不懈。在他病前還深入工廠體驗生活,準備創(chuàng)作。史東山的逝世,是我國文化藝術界和人民電影事業(yè)的重大損失。

    史東山逝世后,已由沈雁冰、周揚等人組成治喪委員會,并擇期舉行公祭。

    人物評價

    在三十年代,他便緊隨黨的領導,成為左翼電影的一個開拓者,并且在電影藝術的探索上,孜孜不倦,成為一個勤懇的耕耘者,他把全部生命貢獻給了中國電影事業(yè)。

    我們回顧他的一生,他確實做到了一步一個腳印,在黑暗的舊社會,他勇于斗爭,絕不屈服于反動派的壓力。在人民當家作主的新社會,則以全部誠心對待,絕不說一句假話、做一件違背良知的錯事,為了民族,為了人民,他把一切獻了出來,直到最后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這種精神,過去值得珍惜,今天更應該大大發(fā)揚。

    但是,過去卻有太多太多的知識分子,包括我自己,卻屈服于權勢的壓力下,茍且偷生,而今天,又有太多的知識分子,面對金錢和物欲,匍匐在地,失掉了自己的靈魂。

    回想五十年代那個時候,史老都在電影局工作,而且一段時間同在北京舍飯寺的一個院子里生活,每次看到他,都會表示自己的尊敬。但是,應該說,我們并不是真正理解他,也沒有真正從他的性格中吸取生活的力量,因為當時就在運動的壓力下,他昂然高舉自己的生命進行抗議的時候,我們卻匍匐在權勢的面前,檢查自己的所謂錯誤。我們絕不可以忘卻那段歷史。記取那段歷史,才是對他真正的紀念。

    當然,作為一位知識分子,他表現(xiàn)了自己的浩然正氣。同時,他作為一位藝術家,也表現(xiàn)了與時俱進的開拓精神了,他把自己的藝術生命真正投入人民的事業(yè)中。雖然,他的早早離開,使他不能充分展示他那大海激蕩的藝術生命,但是,就他留下來的作品,也已經(jīng)讓我們進入了他那高遠開闊的精神境界。他那顆透明的知識分子的心,永遠照耀著我們。

    影片《八千里路云和月》是中國電影史上具有時代代表性的作品,它表現(xiàn)了史詩的氣魄。那時,抗戰(zhàn)勝利后,他第一個在銀幕上反映了中國人民抗擊侵略、反對暴政的偉大斗爭,從抗戰(zhàn)前寫到抗戰(zhàn)勝利后,熱烈地表達了那段可歌可泣的歷史,真正抒寫了中國人民的不屈不撓的英雄性格,抨擊了反動統(tǒng)治者只求私利的卑怯靈魂,呼喚人民必須繼續(xù)進行斗爭。在那個年代,他是面對壓迫,懷著頭可斷、血可流的不屈意志,堅持拍攝了這部影片。這就是史老的性格,他心中永遠有著人民。

    當時,我曾經(jīng)寫過對影片的長篇評論,我寫道:“《八千里路云和月》是懷念,是痛苦,是憤怒,是斗爭,它讓我們整個精神,好似經(jīng)過激流的沖洗,經(jīng)過火焰烤炙,經(jīng)過鐵錘的擊打”,“它讓我們的精神躍然奮起!

    我寫道:“影片的成功,沒有別的什么理由,就因為它沒有說謊,它沒有欺騙,它不輕浮,它不玩弄,它讓生活真實地在我們面前展現(xiàn),因此,它比別的國產(chǎn)片有價值!边@種藝術精神,不也是我們今天需要大大提倡,需要大大發(fā)揚光大的嗎?

    史老不僅是一個創(chuàng)作者,而且也是一個理論家,這方面留下來的著述,也很值得我們研究和思考。他的《八千里路云和月》是以知識分子作為主人公,于是有的電影史冊,竟然因此扣以小資產(chǎn)階級的帽子加以貶低。這種理論顯然只是一種極左思潮的表現(xiàn)。事實上,中國知識分子,從“五四”開始,便積極地投入人民思想解放的巨潮,他們的歷史地位不容懷疑。而史老之所以這樣選擇,更絲毫不是意味著對工農(nóng)大眾的忽視。事實上,解放后,他就拍攝了《新兒女英雄傳》。重要的是他堅持反對題材決定論,反對機械的階級劃分論,他更直接地提出為工農(nóng)兵的利益,絕不是只是歌頌。他的這些觀點,在那極左思潮當?shù)赖哪甏,無異是大逆不道,是異類,必然要受到批判。但是他面對壓力,寧可獻出生命,也不后退一步。這就是史老作為一個知識分子的偉大風范。這里不是單純的文藝觀念上的沖突,也是人格力量的碰撞。

    江南的文人,一般說來,屬于溫良恭儉讓型,很少劍拔弩張的,即便有刺,也是綿里藏針,表面上仍是一團和氣。當然,任何事都有例外,史東山便是一個。

    史東山現(xiàn)在好像不大有人提到了,其實在當年的電影圈里,名頭之響,比之現(xiàn)在張藝謀,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導演《八千里路云和月》,在電影史上是里程碑式的經(jīng)典作品,用田漢的話說:“它十足替戰(zhàn)后中國電影奠下了一個基石,掙到了一個水準!笔窎|山也是中國第一個在國際電影節(jié)上得獎的導演,影片是很主旋律的《新兒女英雄傳》,上座率也挺高,比之現(xiàn)今靠表現(xiàn)國人愚昧落后取悅外國評委的名導們,史東山的見識和功力無疑是高出了一籌。

    史東山原名史匡韶,但他顯然不大滿意這個文縐縐的名字,于是改名東山。東山是他的家鄉(xiāng)海寧硤石鎮(zhèn)上的一座小山,史東山以此為名,既是對家鄉(xiāng)的懷念,也是以山之堅硬剛直自況吧。

    史東山也確是名如其人,他的脾氣,在當時是出名的大,他甚至會一怒之下,當場給不好好干活的燈光師一記耳光。但大家還是很尊敬他,因為他的脾氣發(fā)得的確有道理,也因為他事后正式當眾道歉,更因為他同時對有才氣肯吃苦的年輕人,獎掖提拔也是不遺余力的。拍《八千里路云和月》時,有一個白楊、陶金熱吻的長鏡頭,當時沈西林剛到電影廠做小工,鄉(xiāng)下人沒見過世面,見了忍不住大聲笑了出來,F(xiàn)場正同期錄音,于是不得不重拍。史東山當即沉下了臉,但念沈西林初來乍到不懂規(guī)矩,總算沒有當場發(fā)作。沈西林不知深淺,還自作聰明地說:“是否是伊當著介許多人親嘴巴、香面孔要重拍?”史東山一聽勃然大怒,夾頭夾腦把沈西林罵得狗血噴頭。沈西林嚇得抱頭鼠竄,從此老老實實,埋頭做事,一句話也不敢多說。到了停機時,沈西林正擔心史東山會不會把他給炒了,不料史東山拍拍他肩膀:“小赤佬不錯,下部戲我還用你!弊源松蛭髁指窎|山闖蕩江湖,很快做出了名堂,成了大名鼎鼎的電影攝影師。

    不只是對手下人脾氣大,史東山對權貴的脾氣還要大。抗戰(zhàn)時,一次張治中到中國電影制片廠視察。張治中當時任國民政府軍委會政治部部長,上將軍銜,也算是個大人物了。張治中一到,組織者大喊一聲“起立”,于是全體立正,恭候如儀。只有史東山懶洋洋地斜坐在椅子上,一手摸著他著名的小胡子,微笑著跟張治中點點頭,算是打過招呼了。這副模樣令當時也在場的詩人徐遲大為佩服,他在《江南小鎮(zhèn)》中說:“大家起立了,史東山巋然不動。他自坐著,好像倒是他接見張部長,真是一個人物!”

    心高氣傲、個性分明的史東山,似乎總有點不合時宜,跟時代潮流格格不入。1940年代在上海,他給學生上課時贊揚延安文藝界自由討論無拘無束的風氣。1950年代從上海到了北京,他卻公開表示對大一統(tǒng)的文藝格局“不快活”、“不同意”。當“文藝為工農(nóng)兵服務”成為時代潮流甚至成為創(chuàng)作的不二法則,電影局提出“工農(nóng)兵電影”的口號時,史東山卻發(fā)表文章說,“把文藝為工農(nóng)兵服務理解為止于歌頌”,是不是“未免簡單狹隘”,對工農(nóng)兵之外的“同盟軍”如小資產(chǎn)階級,是不是也“應加以鼓勵、表揚”,文藝為工農(nóng)兵服務,應該“不止是寫工農(nóng)兵”。這樣的觀點現(xiàn)在看來也很平常,但當時卻被視為大逆不道,指為與《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唱反調(diào)。據(jù)說本來有意讓史東山擔任電影局局長一職的,也因此而徹底擱淺了。

    性格決定命運,史東山這種“如厚鋼板一般剛直”的性格,最終導致了他在52歲的有為之年撒手人寰。早在上世紀30年代,一個當時的二流女演員,托著名演員魏鶴齡向史東山引薦,要在史東山的電影中演一個角色,而史東山卻討厭她不斷的緋聞和搶鏡頭、爭排名的惡習,不予理睬。這于史東山而言是理所當然的事,卻不料從此埋下了禍根。幾十年后,這個女演員成了中國政壇上最炙手可熱的人物。1955年“胡風事件”時,她兩次夜訪史東山,施加壓力,要他揭發(fā)胡風。剛直如史東山,當然不可能對老朋友落井下石,背后一槍,但又無法擺脫無休止的逼迫,更不甘心忍受屈辱,如他對夫人華旦妮所說的:“我怎么能受一個女人的擺布?”于是,自殺以求人格的清白就成了一代名導的最終選擇。史東山死前留下三張紙條,一張寫的是“漫不在乎個人的成敗,但求得為人民服務”,一張是“莫使煩惱和憂慮擾亂了我的神經(jīng),需要的是徹底的睡眠和休息”,第三張是“患得患失是最下等的品格”。

    史東山以生命為自己的脾氣作了一個“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注解。

    后人捐贈

    2014年6月18日下午,一場捐贈儀式在海寧史東山故居舉行。王小康先生代表其母史大同女士,向史東山故居捐贈了兩件史東山先生珍貴史料。市文體局、市博物館等領導出席活動。

    王小康先生此次捐贈的是史東山先生一九五七年文化部優(yōu)秀電影作品二等獎章和夏衍紀念榮譽證書,加之此前史大同女士數(shù)次提供大量的文物史料和珍貴照片給史東山故居,為史東山故居陳列展覽的建設與發(fā)展做出的無私貢獻,不僅極大豐富了故居的陳列展覽,同時,對史東山的不斷縱深研究起到了很大促進作用。

    人物故居

    故居位于海寧市硤石街道東山南路35號,背靠硤石東山,是一個集中了許多明清時期之江南民居的老街。整條老街依山傍水,綠樹成蔭。四季中唯冬天多雨,其他季節(jié)均氣候宜人。由于距市中心較近,交通卻極為便利。史東山故居為典型的江南庭院式居民建筑,包括臨街房、廂房以及二層磚木結構的主樓,庭院內(nèi)有石級通道,假山、花木等均保存完好。

    跨進門檻,是一大屏風,上面是文字,密密麻麻,記載著主人人生的經(jīng)歷和功績。兩側(cè)是玻璃柜,柜里陳列著一些買品,主要是海寧當代作家關于海寧名人、海寧風物的作品以及名信片。史東山當然是名人,他在中國電影史上的地位,絕不亞于徐志摩在中國詩歌史上的地位。

    東側(cè)的廂房被辟為陳列室,陳列著史公生平各個時期的圖片,并有豐富完整的文字介紹。圖片上的東山先生,西裝革履,氣宇軒昂,但又顯得平易近人。廂房不大,卻給人以一種溫馨的感覺。

    廂房外面是一個院子,即通常所謂的天井。院子不大,但花木扶疏,洋溢著明艷的氣息。是冬天了,黃色的蠟梅綻放著淡淡的芬芳,而紅色的海棠吐出一片片丹心,棕竹滴翠,松針傲霜。院落寂寂,卻蘊藉著一股強健的力量,站在其中的任何一處,都能感覺到這種力量直指人心,那是先生身上的精神力量,猶如磁場,源源不斷地作用著前來瞻仰的人們。

    正向著院落的是一幢二層小樓。樓下是廳堂,左側(cè)是廚房間,廚房間很小,僅一灶,一案板而已,只容一至二人,連水缸也在戶外。灶是鄉(xiāng)間的那種,俗稱“老虎灶”。廳堂正中一桌,兩案幾。鏤花的窗戶是從別的舊屋收購而來,泛白,沾著灰塵,有一種古舊的意味。站在這里,感覺不到時間的行進,連空氣的流動也是緩慢的。在這個急匆匆趕路,沒有閑暇駐足休息的城市里,竟保留著這樣一方寧謐的角落,讓人來憑吊,使心靈獲得片刻的安寧,這,也是史公故居所獨具的魅力。

    2003年,海寧市政府撥款,以修舊如舊進行修繕,并落實了編制人員,現(xiàn)有管理人員3名,還搜集整理陳列物品108件,包括史東山先生使用過的家具、生活用品以及大量生活、工作圖片及珍貴手稿等。2003年底,被列為作為海寧市文物保護單位的史東山故居正式對外開放。

    TAGS: 上海民國和新中國時期人物 中國導演 杭州 浙江 社會科學人物
    名人推薦
    • 薩頂頂
      薩頂頂,1984年12月27日出生于河南省平頂山市湛河區(qū),中國大陸女音樂人。2001年,薩頂頂出道之后以《自己美》、《咚巴拉》走紅。2007年,憑借民族特...
    • 薩克雷特·耶穆納
      泰國男演員,電影和電視明星,1975年3月27日生于泰國,說流利的泰語和英語,憑借帥氣的外表和出色的演技深受影迷愛戴。是一名很有前途的演員。
    • 史彌遠
      史彌遠(1164年—1233年),南宋權臣。字同叔。明州鄞縣人。淳熙十四年(1187年)進士及第。開禧三年(1207年),韓侂胄北伐失敗,金朝來索主謀。史...
    • 史渙
      史渙(?-209年),字公劉,沛國(治今安徽濉溪)人,東漢末年在曹操帳下先后任中軍校尉、監(jiān)軍、中領軍,最終被封為列侯。史渙年少時已是游俠,有...
    • 商君
      商君,商鞅的別名。商鞅(約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漢族,衛(wèi)國(今河南安陽市內(nèi)黃梁莊鎮(zhèn)一帶)人。戰(zhàn)國時期政治家、思想家,先秦法家代表人物...
    • 商鞅
      商鞅(約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戰(zhàn)國時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衛(wèi)國(今河南省安陽市內(nèi)黃縣梁莊鎮(zhèn))人,衛(wèi)國國君的后裔,姬...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