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孟憲承

    孟憲承

           孟憲承,著名中國現(xiàn)代教育家。1899年9月21日生,江蘇省武進縣人,少時在“常州府學堂”,就是現(xiàn)在的常州省高級中學。孟憲承早年畢業(yè)于上海的南洋公學中院和圣約翰大學。1918年留學美國,入華盛頓大學專攻教育學,獲教育學碩士學位后又赴英國,在倫敦大學研究生院深造。1921年回國后,受聘于東南大學任教授。1923年,受圣約翰大學校長卜舫濟之邀,前往任教。之后的一個時期,孟憲承先后在浙江大學等國內(nèi)多所知名高校任教,后專任華東師范大學校長,1956年被評為一級教授。

    2018年5月,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lián)合會公布了首批“上海社科大師”人選名單,孟憲承當選。


    人物簡介

      孟憲承(1894-1967)字伯洪。江蘇武進人。教育家。1916年畢業(yè)于上海圣約翰大學外文系。1918年入華盛頓大學專攻教育學,1920年獲教育學碩士學位后又赴倫敦大學研究生院深造。

           1921年回國,受聘于東南大學任教授。1923年,受圣約翰大學校長卜舫濟之邀,前往任教。“五卅慘案”后,愛國學生運動浪潮迭起。孟憲承不顧個人前途,與美籍校長據(jù)理力爭,堅決支持學生的愛國行動。而后,孟憲承等教授和一批學生為了抗議校方的無理規(guī)定,毅然宣布脫離圣約翰。離開圣約翰后,孟憲承聯(lián)合一些教育界人士,發(fā)起創(chuàng)辦了光華大學。此后曾一度擔任國立第四中山大學秘書長、國立中央大學教育學院院長。1929起至1933年在浙江大學任教。

          1933年,在杭州創(chuàng)辦民眾實驗學校,研究和推廣民眾教育。抗戰(zhàn)期間,先后在浙江大學(1938-1941年)和湖南國立師范學院任教?箲(zhàn)勝利后重返浙江大學任教(1946-1951年),兼任文學院院長。

           1949年杭州解放,軍管會委派孟憲承為浙江大學校務委員會常務委員,參與主持浙江大學校務。

         1951年孟憲承被調(diào)到上海,出任華東軍政委員會教育部部長、華東行政委員會教育局局長。后專任華東師范大學校長,1956年被評為一級教授。先后當選為第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上海市第三、四屆政治協(xié)商會議副主席,上海市教育學會會長。

    孟憲承

      他連續(xù)當選為第一、第二、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上海市第三、第四屆政治協(xié)商會議副主席,并曾擔任上海市教育學會會長。主要著作有:《教育概論》、《教育史》、《西洋古代教育》、《大學教育》等。

      1967年7月19日病逝于上海,終年73歲。

    學術(shù)貢獻

      孟憲承對文、史、哲等學科具有很深的造詣,通曉英語、法語,晚年還刻苦學習俄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即開始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接受唯物史觀,因此在教育理論研究方面,作出了貢獻。

      他的學術(shù)研究著作,除占有充實資料外,更具有科學的識見。他很重視教育理論的研究,并強調(diào)深入教育實踐,為了研究民眾教育,他曾親自創(chuàng)辦和領(lǐng)導浙江民眾教育實驗學校,進行各種教育實驗研究。

      在教育理論方面,他已出版的專著有《教育概論》、《教育通論》、《教育史》、《西洋古代教育》、《大學教育》、《民眾教育》、《中國古代教育史資料》、《中國古代教育文選》等多種。還曾編寫《教育哲學》、《中國教育史》、《外國教育史》等教材。此外,還翻譯西方教育名著多種:如J.杜威的《我們怎樣思維》(中譯本名《思維與教學》),W.H.基爾帕特里克(舊譯克伯屈)的《教育方法原論》,B.H.博德的《教育哲學大意》、《現(xiàn)代教育學學說》、《教育心理學辨歧》等專著。

    教育理念

      作為華東師范大學的第一任校長,從選校地址到提出師范類學生的培養(yǎng)問題、師范院校課程建設(shè)等方面的見解,為華東師范大學的建設(shè),考慮了50年的發(fā)展空間,和遠不止50年的發(fā)展方向。

      在辦學指導思想上,孟憲承認為大學是最高的學府,大學的理想應該包括"知識的創(chuàng)獲"、"品性的潤溶"和"民族的社會的發(fā)展"。他十分強調(diào)培養(yǎng)師資,他認為提高教師的思想水平和學術(shù)水平是辦好大學的根本。他大力主張大學應加強基礎(chǔ)教學,要讓學生掌握堅實的、廣博的基礎(chǔ)知識,不宜過早地分專業(yè),同時還必須注意培養(yǎng)優(yōu)良的校風和學風。

    教育貢獻

      他治學嚴謹,一絲不茍。建國初期華東師范大學創(chuàng)辦了中國教育史研究班,他對研究生的學習要求十分嚴格,認為從事中國教育史的科學研究,必須經(jīng)受嚴格的基本訓練,如文獻資料的掌握,馬克思列寧主義觀點與方法的學習,外國語文的訓練等。在他的治學態(tài)度和方法影響下,培養(yǎng)了一批優(yōu)秀的中國教育史教學和研究人才。

      孟憲承不僅對高等教育理論頗有建樹,而且對民眾教育的理論和實踐也甚為關(guān)心。1933年,孟憲承在杭州親手創(chuàng)建了一所民眾教育實驗學校,并在此期間對民眾教育理論進行了深入研究,著有《民眾教育》、《民眾需要的是什么教育》等論著,是我國民眾教育的先驅(qū)之一。

    生平

      孟憲承早年先到美國華盛頓大學留學,師從杜威,取得教育學碩士學位。繼到英國倫敦大學教育學院研究教育學、心理學、教育史、教育哲學。1921年11月回國,先后在北京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南京東南大學、中央大學,上海光華大學、圣約翰大學,無錫江蘇教育學院,湖南國立師范學院及浙江大學,上海華東師范大學等十所大學任教,共 46年。

      孟憲承博通中外古今,特別是外文、史、哲、教育等學科。擔任過中文系、外文系、教育系教授,文學院院長。1942年,當選國民政府首批29位部聘教授之一。教育學科僅他一人。

      孟憲承在圣約翰大學時,英藉校長卜舫濟對他十分欣賞。1925年“五州”慘案,國人愛國反帝熱情高漲,他以國文部主任的身份,領(lǐng)導愛國師生對抗校方對進步學生的鎮(zhèn)壓,并與錢基博教授(著名學者錢鐘書之父)等一道帶領(lǐng)進步師生離校,自行成立光華大學。宣布“永遠與圣約翰大學脫離關(guān)系”,發(fā)誓 “以后不再進任何外國教會學!。

      孟憲承三臨浙江大學教學:1929-1933,1938-1941,1946-1951,講授教育哲學、教育社會學、教育史、比較教育學,共12年多。在宜山時,任教育系系主任,在龍泉分校時,任教務主任、英文教授。

      解放初,浙大師范學院取消,教育系并入文學院,孟憲承被任命為文學院院長。在任兩年,至1951年7月調(diào)上海工作時止。

      1950年,浙大校長馬寅初先生常請省委領(lǐng)導同志給全校師生作政治學習報告。在校內(nèi),邀請過兩位黨外進步教授講馬列的基本原理。一位是陳樂素教授(宋史專家),另一位就是孟憲承教授。孟憲承講的是《社會發(fā)展史》。

      孟憲承調(diào)職上海后,住在華東師大校內(nèi)工會附近的平房中。平日多半長袍布鞋,到滬工作上班,才穿中山裝。

      1957年的“反右”,1966年開始的“文革”,是正直的中國知識分子被打入煉獄。逼上祭壇的年代。不幸的是,孟憲承在這兩次災難中都被波及。他的孫子孟蔚彥在《孟氏南北滄桑錄》中寫道:“在政治上,憲承極為小心謹慎。1957年,華師大教授聯(lián)名要求‘孟校長有職有權(quán)’,這在當時是向黨要權(quán)的右派言論。他驚嚇之下,視網(wǎng)膜脫落,從此沉默,再也不過問校務!薄啊母铩_始,他自動停止領(lǐng)取工資,自己搭乘公交車輛,從市區(qū)去華師大上班,在辦公室樓前拔草!1967年6月,他在禮堂看到寫他的大字報,說他“高舉資產(chǎn)階級黑旗”!盎貋砗螅冀K悶悶不樂。一天晚飯后,妻子先去睡了,一覺醒來,發(fā)現(xiàn)他還坐在陽臺上,人斜依在藤椅上,昏迷過去了。因為腦中風,他再也沒有醒來!边@一天,即1967年7月19日。

      1978年11月27日,中共華東師大黨委對孟憲承作的結(jié)論中說:受林彪、“四人幫”迫害,孟憲承“雖年邁多病,也身受其害,遭到抄家、強迫勞動、軍訓,使孟憲承同志病情加重,于1967年病逝。”

      2006年5月15日,經(jīng)教育部批準,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發(fā)出關(guān)于做好 “共和國老一輩教育家宣傳活動”的通知,列入第一批計劃宣傳的共18位大學校長,孟憲承名列其中。并列的吳玉章(人大)、李達(武大)、成仿吾(東北師大、山大,人大)、彭康(交大)、賀祿。ㄉ虾R魳穼W院)、匡亞明(南大)、蔣南翔(清華)、陳垣(北師大)、陳望道(復旦)、馬寅初、周培源(北大)、蘇步青(復旦)、王亞南(廈大)等。

    個人榮譽

    2018年5月,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lián)合會公布了首批“上海社科大師”人選名單,孟憲承當選。

    悼念

      孟憲承教授三次執(zhí)教浙大,前后長達12年。我作為孟先生的學生,親聆教誨,受益終生,特撰文以表紀念。一我是1948年秋進入浙大教育系學習的。到系后立即感到,大家十分尊敬孟憲承教授,都親切地敬稱他“孟老”。其實,那時他只有56歲,1951年轉(zhuǎn)上海任職時,也還不到60歲。

      孟老在圣約翰大學時,英藉校長卜舫濟對他十分欣賞。1925年“五州”慘案,國人愛國反帝熱情高漲,他以國文部主任的身份,領(lǐng)導愛國師生對抗校方對進步學生的鎮(zhèn)壓,并與錢基博教授(著名學者錢鐘書之父)等一道帶領(lǐng)進步師生離校,自行成立光華大學。宣布“永遠與圣約翰大學脫離關(guān)系”,發(fā)誓 “以后不再進任何外國教會學!。

      孟老博通中外古今,特別是外文、史、哲、教育等學科。擔任過中文系、外文系、教育系教授,文學院院長。1942年,當選國民政府首批29位部聘教授之一。教育學科僅他一人。

      1949年冬,我進入大二下學期末,得有機會旁聽系內(nèi)教師的讀書報告會,這個報告會由孟老主持,每次都能聽到他的發(fā)言。

      1950年9月起,我進入大三。孟老給我們班講授《外國教育史》,歷時一年。我擔任課代表,負責收集同學們在學習中提出的問題,按孟老的要求,把問題整理好寫在紙上,每個問題后面空出一頁空白,供孟老寫出答疑。一年中共有四次,頭兩次孟老寫出的回答曾公布在學生寢室的墻壁上,可惜未能保存下來。后兩次由我當面請孟老回答,將答案在班上向同學匯報。1951年上半年,孟老為高我一班的學生講授《馬列名著選讀》,得到孟老特許我旁聽了全部講授。

      解放初,浙大師范學院取消,教育系并入文學院,孟老被任命為文學院院長。在任兩年,至1951年7月調(diào)上海工作時止。1950年初,我被選為文學院學生會主席(當時稱浙大學生會文學院首席代表),列席文學院院務會議。在我任內(nèi)的1950年下半年,曾邀請孟老給文學院同學作學術(shù)演講,他講的題目是:《科學的歷史觀》。我陪同往返,并負責記錄,可惜記錄未能保存下來。

      1950年,浙大校長馬寅初先生常請省委領(lǐng)導同志給全校師生作政治學習報告。在校內(nèi),邀請過兩位黨外進步教授講馬列的基本原理。一位是陳樂素教授(宋史專家),另一位就是孟憲承教授。孟老講的是《社會發(fā)展史》。他講的《社會發(fā)展史》與對文學院學生講的《科學的歷史》,我都作了詳細記錄,可惜都已丟失。

      解放初,為了培養(yǎng)全國中小學的領(lǐng)導與骨干教師,浙江省教育廳與浙大合辦了中小學教育研究班。孟老給這個班講授教育學,我也去旁聽。有一次,他講完毛主席關(guān)于新民主主義文化教育的理論后,引用了毛主席有關(guān)解放后中國的發(fā)展前途的兩段話。一段是:“中國人民將會看見,中國的命運一經(jīng)操在人民自己手里,中國就將如太陽升起在東方那樣,以自己的輝煌的光焰普照大地,迅速地蕩滌反動政府留下來的污泥濁水,治好戰(zhàn)爭的創(chuàng)傷,建設(shè)起一個嶄新的強盛的名副其實的人民共和國!保ā对谛抡螀f(xié)商會議籌備會上的講話》,1949年6月15日)另一段是:“成千上萬的先烈,為著人民的利益,在我們前頭英勇地犧牲了,讓我們高舉起他們的旗幟,踏著他們的血跡前進吧!”(《論聯(lián)合政府》,1945年4月24日)引用后,孟老激昂地高聲說:“難道我們還能不充滿信心,不加倍努力嗎?”全場掌聲雷動,人人興奮不已。至今我還記得當時的激動場面。

      孟老調(diào)職上海后,住在華東師大校內(nèi)工會附近的平房中,50年代與60年代初幾年,我曾多次拜訪請教。

      1957年的“反右”,1966年開始的“文革”,是正直的中國知識分子被打入煉獄。逼上祭壇的年代。不幸的是,孟老在這兩次災難中都被波及。他的孫子孟蔚彥在《孟氏南北滄桑錄》中寫道:“在政治上,憲承極為小心謹慎。1957年,華師大教授聯(lián)名要求‘孟校長有職有權(quán)’,這在當時是向黨要權(quán)的右派言論。他驚嚇之下,視網(wǎng)膜脫落,從此沉默,再也不過問校務。”“‘文革’開始,他自動停止領(lǐng)取工資,自己搭乘公交車輛,從市區(qū)去華師大上班,在辦公室樓前拔草!1967年6月,他在禮堂看到寫他的大字報,說他“高舉資產(chǎn)階級黑旗”。“回來后,……他始終悶悶不樂。一天晚飯后,妻子先去睡了,一覺醒來,發(fā)現(xiàn)他還坐在陽臺上,人斜依在藤椅上,昏迷過去了。因為腦中風,他再也沒有醒來!保ㄒ姟渡虾冯s志,2003年第1期,第32頁)這一天,即40年前的1967年7月19日。

      1978年11月27日,中共華東師大黨委對孟老作的結(jié)論中說:受林彪、“四人幫”迫害,孟老“雖年邁多病,也身受其害,遭到抄家、強迫勞動、軍訓,使孟憲承同志病情加重,于1967年病逝!

      認識孟老的人都有同感:他是一個正直的人,有很強的自尊心。疾惡如仇,剛直不阿,威武不屈,不甘無端受氣。到滬工作后,政治運動不斷,“左”的影響日益加劇,我們不能詳知其心態(tài)。但按其性格,對政治“小心謹慎”,盡可能“離政治遠一點”,是可以推想的。50年代批斗杜威時,他無可奈何,屢經(jīng)催索,也只寫了千把字批判杜威的“教育無目的論”,而且大量引用馬列經(jīng)典字句為據(jù)。當他受到自感無法忍受的沖擊時,“寧可玉碎,決不瓦全”,采取我們民族數(shù)千年來無數(shù)仁人志士恪守不渝的崇高信條,是符合他的性格的。

      龔自珍說:“人難再得始為佳”。孟老這位公認的教育學大師,在中國,是再也找不到了,F(xiàn)在,他遠逝40年了,他那清瞿端莊、嚴肅而慈詳?shù)拿嫒,卻時刻浮現(xiàn)在我們這些曾經(jīng)受教于他的后輩腦中。二孟老早年先到美國華盛頓大學留學,師從杜威,取得教育學碩士學位。繼到英國倫敦大學教育學院研究教育學、心理學、教育史、教育哲學。1921年11月回國,先后在北京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南京東南大學、中央大學,上海光華大學、圣約翰大學,無錫江蘇教育學院,湖南國立師范學院及浙江大學,上海華東師范大學等十所大學任教,共 46年。其中,三臨浙江大學:1929-1933,1938-1941,1946-1951,講授教育哲學、教育社會學、教育史、比較教育學,共12年多。在宜山時,任教育系系主任,在龍泉分校時,任教務主任、英文教授。

      我到浙大學習時,孟老先后在浙大任教已有10年。10年中最后三年,我請益較多。1951年他調(diào)華東師大工作后,我隨陳學恂先生或個人特訪請教,也有五、六次。

      有一次,我請教他如何學馬列。他說,首先要讀原著,說:“恩格斯也是這樣講的。”要學習馬克思“布下的龍種”,要防止上自稱是馬克思主義者而將“龍種”弄成“跳蚤”的人的當。又說,最重要的經(jīng)典著作要精讀。例如恩格斯的 《費爾巴哈與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jié)》。一般的論著,他主張有選擇的看。有一次,我問他當時流行的一本教育論著如何?他說,沒看過。過一會,說“以省目力。”

      孟老對當代人很少臧否。但聽說他對認真讀書,扎實研究的人常會贊賞。在華東師大,他敬重他的摯友呂思勉先生,交談甚歡。對中年哲學家馮契,也頗器重。說他讀的書多,是金岳霖的學生,兼學中外哲學。對在浙江時遇到的黨內(nèi)學者俞銘璜,也表示有好感。說這個共產(chǎn)黨干部好學,平實。

      在外國教育思想家中,孟老最推崇的是赫爾巴特與杜威。他說,這兩個人是西方教育思想家中影響最大、最深遠的。兩人都自有理論體系,自有哲學、心理學、倫理學思想,并且都辦過實驗學校。當然,兩人都是大學教授,都“養(yǎng)尊處優(yōu)”。

      有一次談到杜威,陳學恂先生也在座。孟老說:“中國有幾個人真懂杜威?”我聽陳學恂先生私下說過,孟老說過:“兩個半。”我曾笑問過孟老,他笑而不言。對外國教育思想家,我請教孟老多次。他說,弄清一個教育家的思想,一般的,至少要花兩年;論著多的,還不夠。我說:太難了,總是看不完的資料。他說,備課,寫文章,都只能選好題目,先看最主要的資料,有個構(gòu)想,就先寫提綱,然后再看書,逐步增益。要是想看完所有的資料再動筆,反而會無所適從。又說,備課寫講稿,寫文章,都要簡明精要。語言、邏輯,都要為聽者、讀者著想,不能隨意浪費人家的時間。

      孟老調(diào)上海工作后,浙大教育系的《外國教育史》課程,由鄭曉滄教授繼續(xù)。1958年學術(shù)大批判后,鄭老等老教授都被停止任教,命我這個當時還只是助教的青年人接著講授《外國教育史》。1962年起,周揚同志領(lǐng)導文科教材的編寫,提出“古今中外法”,中外教育史之外,都加開“論著選”課程。我根底淺薄,外語也不能順利看書,一下子要同時講授《外國教育史》與《外國教育論著選讀》兩門課,雖然日夜兼程,仍然苦不堪言。幸好鄭老、孟老對我伸出援手,幾乎有求必應,未求也全力奉獻,使我勉強度過最困難的頭兩年。

      1959年起,系里成立了以鄭曉滄先生為主的翻譯組,專門翻譯外國教育名著,選擇好的論著先在校內(nèi)印出,作出書準備,同時供我作教材使用。為了解決閱讀外文原著的困難,翻譯組的老教授還要求翻譯之外,輔導青年教師學外文。鄭曉滄老師自告奮勇,輔導我選讀孟祿的英文《教育史教本》。

      至于外國教育思想,特別是哲學問題,則請教孟老。60年代初參加“四清”運動前,我到上海向孟老請教過三次,每次都得到他老人家的熱情接待。答疑,介紹可看的書及文章之外,尤為令人感動的是,他主動地出借他的《教育哲學》講稿:《實驗論》、《理論論》、《實在論》。這“三論”,后經(jīng)瞿葆奎老師等校核后,已發(fā)表于《華東師大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年第3期。

      另一次,我請教如何學習杜威論著。他說,早期代表作是 《學校與社會》,較后的是《民主主義與教育》,要認真讀。我說:難懂的不少。他起立去找,交給我他閱讀《民主主義與教育》一書作的摘要,供我學習。我說,可能還弄不懂。他說:“你再來!辈恍业氖,我不久就下鄉(xiāng)參加“四清”運動,接著是“文革”的暴風驟雨。1967年,我也受到?jīng)_擊,1968年底被宣布“解放”,隨后就參加教育革命小分隊。孟老含冤去世,我也是好久以后才知道的。

      孟老平日多半長袍布鞋,到滬工作上班,才穿中山裝。他嚴肅端莊、睿智儒雅、寧靜深思。他的才識與風骨,為同輩、后輩共同敬仰。宋人用“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形容藝術(shù)上的最高境界。孟老治學與為人達到的境界,也未嘗不可以“尋!倍捌驷取,“容易”而“艱辛”兩語盡之。

      2006年5月15日,經(jīng)教育部批準,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發(fā)出關(guān)于做好 “共和國老一輩教育家宣傳活動”的通知,列入第一批計劃宣傳的共18位大學校長,孟老名列其中。并列的吳玉章(人大)、李達(武大)、成仿吾(東北師大、山大,人大)、彭康(交大)、賀祿。ㄉ虾R魳穼W院)、匡亞明(南大)、蔣南翔(清華)、陳垣(北師大)、陳望道(復旦)、馬寅初、周培元(北大)、蘇步青(復旦)、王五南(廈大)等。

      經(jīng)歷20世紀兩個不同的歷史年代,作為教育理論家之首,孟老終于得到世紀性的公認。這是符合實際的,也是合乎人心的。 

    TAGS: 上海民國和新中國時期人物 社會科學人物
    名人推薦
    • 呂雉
      呂雉(公元前241年-公元前180年8月18日),字娥姁(xū),通稱呂后,或稱漢高后、呂太后等等。碭郡單父縣(今山東菏澤市單縣)人,后世把她與唐朝...
    • 婁師德
      婁師德(630年-699年),字宗仁,鄭州原武(今河南原陽)人,唐朝宰相、名將。唐高宗、武則天時期的大臣,以謹慎、忍讓著稱,堪比忍者神龜。無論什...
    • 冒廣生
      冒廣生(1873—1959),字鶴亭,號疚齋,江蘇如皋人,因出生于廣州而得名,我國近代文化史上的著名人物;其先祖為元世祖忽必烈;冒氏為如皋大族,書...
    • 孟元老
      孟元老,(生卒年待考),號幽蘭居士,北宋東京開封府(今河南開封)人,生卒年待考,宋代文學家。據(jù)《宋會要輯稿》及蘇轍等人著作,可知他是北宋保...
    • 孟邦杰
      歷史人物:孟邦杰,原為劉豫政權(quán)轄下權(quán)河南府尹,紹興八年( 1138 )率眾歸降岳飛。紹興十年( 1140 )七月岳飛北伐,遣孟邦杰經(jīng)略西京、汝、鄭、陳...
    • 內(nèi)山完造
      內(nèi)山完造(1885年—1959年),漢名鄔其山,旅居中國上海的日本商人,主要經(jīng)營內(nèi)山書店,是魯迅先生的摯友,創(chuàng)辦了教中國人學習日語的日本語學校,晚...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