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淺予 - 生平概況
葉淺予中學時自修繪畫 。
1926年起在上海當過柜臺伙計,畫過廣告、教科書插圖,并事時裝設計、舞臺美術布景 。
1929年開始創(chuàng)作漫畫,後集成《王先生別傳》和《小陳留京外史》 。
1936年出版《旅行速寫》、《淺予速寫集》,并聯合全國漫畫家舉辦第一次全國漫畫展,次年成立中華全國漫畫界救亡會,為該會負責人之一 。
抗戰(zhàn)爆發(fā)后,在上海組織漫畫宣傳隊,任領隊并參加郭沫若負責的政治部第三廳,投身抗日宣傳工作 。1939年赴香港經辦《今日中國》,次年回重慶,作《戰(zhàn)時重慶》組畫及敘事溫畫《逃出香港》 。1942年於貴州苗區(qū)寫生,開始轉向中國人物畫創(chuàng)作 。1943年訪問印度,歸來後舉辦旅印畫展 。
抗戰(zhàn)勝利后曾赴美國舉辦畫展 。1947年到北平藝術專科學校任教 。
1954年任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主任、教授 。
1980年將補發(fā)的“文革”中被扣三萬元工資捐贈中央美院中國畫系作獎學金 。
1981年任中國畫研究院副院長 。
1982年於中國美術館舉辦個展 。
中國畫《維吾爾人》獲第六屆全國美展榮譽獎 。其他作品有中國畫《婆羅多舞》、《長安懷古》組畫以及小說《子夜》插圖等 。出版有《葉淺予作品選集》、《葉淺予畫舞》等 。
葉淺予 - 藝術成就
葉淺予的藝術成就是多方面的。他在繪畫上的造詣首先體現在速寫上。可以說速寫既是他成為漫畫藝術和中國人物畫大師的基礎,又完全成為獨立的、優(yōu)秀的繪畫藝術作品。面對豐富的社會生活和現實中的生動形象,他通過敏銳的追蹤、捕捉、提煉、精選,以他心、手、眼協(xié)調一致的獨到功力,刻畫了眾多神形兼?zhèn)涞?藝術形象,顯示了超凡的藝術造詣。由于他在速寫上的長期積累,形成了塑造人物形象的獨特風格,當他轉向中國畫時,便得心應手,卓成一家面貌。誠如徐悲鴻先生在《葉淺予之國畫》一文中所稱:“淺予之國畫一如其速寫人物,同樣熟練;故彼于曲直兩形體均無困難,擇善擇要,捕捉擷取,毫不避忌,此在國畫上如此高手,五百年來,僅有仇十洲、吳友如兩人而已,故淺予在藝術上之成就,誠非同小可也!
葉淺予轉向中國畫的時期,正值張大千、常書鴻等人西赴敦煌、使敦煌藝術的風采重新展現之際。淺予先生歷來重視中國繪畫傳統(tǒng),他也從敦煌繪畫寶庫中汲取了藝術修養(yǎng),并集中地表現在他的中國畫人物畫上。他采用敦煌繪畫的重彩方式表現舞蹈人物,形成了他濃郁熱情的舞蹈人物畫風格。從四十年代開始,他長期專攻舞蹈人物畫這一課題,畫稿無數,精品紛呈。他研究舞蹈人物的動態(tài)規(guī)律,塑造了富有生命活力和優(yōu)美動感的人物形象,他將傳統(tǒng)繪畫的以線造型發(fā)揮到極致,形成了爐火純青、傳神寫意的筆墨語言,許多作品堪稱“以形寫神、形象兼?zhèn)洹钡漠敶浞丁T谖璧溉宋锂嬤@一題材上,他寄注了富有時代特征的審美理想和達觀的人生情懷,使作品實現了新內容與新的藝術表現形式的高度統(tǒng)一,豐富了中國畫人物畫的內涵和意境。
從1947年徐悲鴻先生親自聘請他到國立北平藝專任教開始,葉淺予在美術教育崗位上兢兢業(yè)業(yè)渡過了四十多個春秋。中央美術學院成立之后,他投以全力籌建中國畫系,并長期擔任系主任職務。在他任職期間,團結了中國畫系各位名家,抱定“學為人師,甘為人師”的宗旨,立足培養(yǎng)藝術人才、建設教師隊伍和弘揚民族繪畫傳統(tǒng),經過多年的摸索實踐,終于建立起以白描寫生為主、寫生與臨摹并重、練形于練筆結合的中國畫基礎教學系統(tǒng),創(chuàng)立了“傳統(tǒng)、生活、創(chuàng)造”三位一體“臨摹、寫生、創(chuàng)作”三結合的現代中國畫教學體系。1978年后,淺予先生主持研究生班期間,又總結出“吞吐古今,涉獵中外,自學為主,啟導為輔,尊重個性,鼓勵獨創(chuàng)”的二十四字教學指導方針,并將自己的藝術論點著述成立,結集出版了《畫余論畫》、《畫余論藝》二書。幾十年來,他培養(yǎng)了一大批業(yè)務能力強并且能適應社會需要的學生,其中許多人今天成為美術工作的骨干,結下了累累桃李碩果。
葉淺予 - 四段婚姻
葉淺予真是一個率性的人,他有回憶錄很誠實地寫了他的四段婚姻。他說,羅彩云是明明的親生母親,可惜是個文盲,我和她之間,除了生兒育女,無感情可言,是我拋棄了她。梁白波是個畫家,才情橫溢,與我一見鐘情,可是她不能忍受情婦的地位,終于拋棄了我。戴愛蓮是個真正的藝術家……相處十年,她另有所愛,拋棄了我。我和王人美結婚,豈知世界觀、人生觀和生活習慣如此不同,貌合神離30年,迫使我專心一意在事業(yè)上寄托感情。
以下來自葉淺予的回憶文章:
我23歲時,進畫報出版界畫起了漫畫。父母一心想抱孫子,不經我同意便在桐廬老家給我定了一門親,1930年冬季我回鄉(xiāng)和羅彩云完婚;楹,我原準備把新娘羅彩云留在家里侍奉公婆,哪知她堅決不干,非跟我去上海不可。為了這事吵吵鬧鬧,甚至尋死覓活。后來還是我母親發(fā)了話,命我?guī)е_彩云去上海另組小家庭,我便遵命照辦。
第二年春天,羅彩云生了個兒子。第四年又生了個女兒,小名明明。這期間,羅彩云學會了上海少奶奶的作風,孩子交給奶媽,家務全靠娘姨,她自己什么也不管,除了逛大街以外,整天泡在麻將桌上,她對我經常說的一句話是:“錢用完了,拿錢來!”我的回答則是:“辛苦錢來得不容易,省著點吧!”每天下班回到家,我覺得精神上總是空空蕩蕩的,一點生氣都沒有。
就在我最苦惱的時候,女畫家梁白波闖進了我的生活。 羅彩云很快就發(fā)現了我和白波的私情,有如緝私巡警一般,隨時追蹤襲擊我們。我和羅彩云為什么不離婚呢?一是她不同意。她說她是明媒正娶,除非犯了族規(guī)家法,否則是不能“休”她的;另一是當時上海習慣,離婚要付一筆終身贍養(yǎng)費,按我的經濟狀況,確是力所不能及,另外,我腦子里也有封建意識,覺得羅彩云為葉家生兒育女,也是一種美德,我不能太對她不起。因此,我采取妥協(xié)態(tài)度,形成了一種兩個人都很難熬的局面。
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我把羅彩云和兒女送回老家,同我父親一起生活。1946年我把女兒明明接出來寄養(yǎng)在張樂平家,明明后來進了舞蹈學校,繼承了后母的事業(yè)。兒子申成家后便把母親接來同住。在這以前,經兒子勸導,羅彩云和我辦了離婚手續(xù)。“文化大革命”期間我被打成牛鬼蛇神,進了監(jiān)獄。羅彩云受我牽連,也遭了不少罪,生活直一直由兒子贍養(yǎng)。1975年我從監(jiān)獄出來,女兒才告訴我說,她母親已在幾年前吞報了過量的安眠藥而離開了人間。
我和梁白波結識,是在1935年初。梁白波就住在離我家不遠的一家女子公寓中。她以前在新華藝專和西湖藝專學過油畫,后來去菲律賓的一所華僑中學教美術,這時才從菲律賓回國,向畫報投稿,試著靠拿稿費過日子。 這一年春天,我和白波應津浦鐵路局激請,參加了衛(wèi)生宣傳列車活動,這真是一段我終生難忘的最幸福的日子。 我們在北平玩了3天,鐵路局的人南返了,我和白波卻在金魚胡同一家公寓住了下來。白天游故宮、天壇、頤和園……晚上看京劇名角兒演出。我因受墨西哥漫畫家珂佛羅皮斯影響,在幾年前就開始畫速寫,這次有白波作陪(她開始畫速寫了),更是畫興大發(fā),有如皮球打足了氣,出手盡快,十幾天時間就畫出了幾面張速寫。這些作品后來編成了一本《旅行漫畫》。
沒多久,上海的小報上居然刊出了《“王先生”失蹤》的消息。那是一位作家朋友從羅彩云處訪來的,說什么“王先生”的作者,因感情突變,離家出走云云。 想不到我個人的家庭糾紛竟捅向了社會,我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帶著白波到南京去另外字了個“窩”。之后我被羅家父女“押”回上海。離婚不成,后來由一位律師朋友出面,同羅彩云達成了分居協(xié)議。我保證按月向她提供贍養(yǎng)費,她則同意與我分居。
1938年的武漢,是抗戰(zhàn)的神經中樞,各色各樣的人集中在這里。我和白波聯合張樂平等組成了漫畫宣傳隊,白天為抗日工作,晚上則互相交流情懷。白波就在這時與一位受人崇拜的空軍英雄有了交往。這一年夏季,我到香港去監(jiān)印《日寇暴行實錄》一書;我很想讓白波同行,想不到,她明白干脆拒絕了我。這時我才意識到,她的感情已經起了變化。對我來說,這當然是莫大的打擊,但冷靜下來后,我倒有了一點聊以自慰的心情,那就是,我不再對梁白波負欠什么了。武漢話別后不久,梁白波就脫離漫畫群體,去追求世俗的家庭幸福。漫畫界從此失去了一顆發(fā)光的慧星。
1940年春季的一天,以宋慶齡為首的保衛(wèi)中國同盟,特邀一位從英國來港的華僑舞蹈愛戴愛蓮舉辦表演會,希望我在宣傳方面給予支援。 我如約去了。這位舞蹈家身材矮小,卻舞技嫻熟。她操一口英語,中國話根本不會說。我這只是中學程度的英語的人如何應付得了?沒辦法,只好通過打手勢、畫圖畫來交流思想。一個星期以后,我和戴愛蓮成了熟朋友。大約過了半個月光景,我倆之間即由“社會人”的關系升華到“生物人”的關系,開始談情說愛。
表演會之后,戴愛蓮告訴我,她想去延安,為中國共產黨的革命事業(yè)獻身。我說,我為《今日中國》的繼續(xù)出版問題,也正要去重慶向政府請示,我倆可以結伴同行,但走之前最好明確我倆之間的關系,先結婚,再上路。這一年,我33歲,愛蓮24歲。
1949年北平解放,同年7月舉行了全國首屆文代會,解放區(qū)和國統(tǒng)區(qū)的兩支文化隊伍勝利會師。我和愛蓮此時已回到北平,愛蓮參加華北大學文工團,當了舞蹈組的領導;我當了美協(xié)副主席。1950年文化部又聘請愛蓮當了北京舞蹈學校校長。
這一年秋末,我受命參加民族訪問團去新疆。冬天回到北京,冷不防戴愛蓮忽然向我提出離婚。這真是睛天霹靂,我大吃一驚,問她為什么,她說她已經愛上別人了。我問那人是誰,他是來我們家住過的一位青年舞蹈家。1951年,我含著眼淚,與她辦了離婚手續(xù)。屈指算來,從1940年到1950年,我和愛蓮在一起生活了一整整10年。我一直傾心于她對藝術執(zhí)著的奮斗和追求,沒想到最后我們卻是這樣分手。
最近翻閱畫篋,發(fā)現1944年在重慶北溫泉松林宿舍畫的一幅《松林人物志》,那上面有一對走江湖的夫婦,女的跳舞,男的擊鼓,那就是我和愛蓮的寫照。
我和王人美的婚事,是朋友們有意促成的。在這以前,30年代王人美在上海當歌舞演員時,我曾在畫家丁聰家里和她見過一面,但沒有交往。1955年又經朋友介紹見了面。目的很明確——希望我們組成家庭。當時人美41歲,我48歲;她離開前夫已經10年,我也已獨居5載。經過幾個月的交往,我們很簡單地結了婚;槎Y當天就不太愉快。結婚才一個月,我倆就為一點小事頂撞起來,她竟一本正經地提出要和我離婚。
在人美的回憶錄里,給我下了這樣的結論:“葉淺予是個好畫家,卻不是個好丈夫。他除了懂畫,別的什么都不懂……有好多好多讓我惱火的事……葉淺予是個過于沉浸在事業(yè)里的人,當這種人的妻子,真不容易!”此后,人美因為騎單車摔倒導致腦溢血。
1987年4月12日晨,明明來電話說,昨晚守了媽媽一夜,到凌晨3時,媽媽呼吸停止。明明勸我不要難過,說已盡了最大努力搶救,非人力所能挽回。我躺在病床上,想著這位共同生活了30多年的伴侶,不由心中黯然,只能默默地祝愿她的靈魂獲得解脫。
葉淺予 - 幽默細胞
漫畫是夸張的藝術,生活中的笑料經過夸張,便容易引人發(fā)笑。像王先生雇填鴨師備料填肥自己的趣事,只有漫畫家才想得出。天生開心的淺予,身上有許多幽默細胞,他常說:“漫畫使我習慣于用夸張的眼睛去看周圍的形象,包括自己在內,常常想把周圍的形象漫畫化,獲得有趣的效果。我畫了一陣國畫之后,有時總想作一兩張有趣的漫畫,說這是條件反射也好,是玩世不恭也好。”漫畫家好幽默,予人玩世不恭的印象,則是誤解。淺予說:漫畫家筆底針對丑,心目中有個美的理想在指導。丑極則美,由丑到美,漫畫家是這樣處理他的形象素材的。
淺予生性活潑,開朗豁達,而又隨心欲不逾矩。漫畫家的幽默,使他生活中充滿興致,即使7年秦城囹圄的孤寂,也沒有擊倒他。
葉淺予 - 藝術宗旨
葉淺予的藝術宗旨是自強不息。他一生勤奮,作畫千千萬,出版畫集文集幾十種,晚年“畫思漸稀文思寄,細敘滄桑記流年”,還寫成了一生的回憶錄,連童年的事也補成,準備修訂時補入。詩志言,他近年還不計平仄寫起舊體詩來。詩如其人,類皆透明。
葉淺予 - 藝術大類
第一類是漫畫。
以長篇連續(xù)漫畫《王先生》開其端,《小陳留京外史》發(fā)于中,《天堂記》殿其后。這是淺予藝術的發(fā)皇期。上海雜志公司在三十年代后期出齊了他的王先生、小陳漫畫集,留下了一份上海生活的形象資料,描繪了市井的眾生相,推出了一套現代官場現形圖。
第二類是速寫。
葉淺予的速寫,在畫界無出其右。他從30年代起就速寫本子不離身。那是從墨西哥漫畫家珂佛羅皮斯處學來的。速寫本成為畫家的形象庫。淺予速寫,自然以舞臺人物最有名。年輕一代人認識淺予藝術是從他五六十年代發(fā)表在報刊上的舞臺速寫開始的。他的速寫,大部分是用鉛筆線,從《天鵝湖》開始用水墨改畫,線條減至無可再減,堪稱減筆大師。
第三類是舞蹈人物畫。
40年代,葉淺予離開漫畫,走向國畫。第一批作品便是他訪問印度歸來所作的印度舞畫。他用敦煌壁畫和佛畫的手法畫天竺舞,用色厚重,線條工整流暢,有點壁畫風。對這批畫,徐悲鴻的評語是:“淺予之國畫,如其速寫人物,筆法輕快,動中肯綮!弊诎兹A的評語是:“淺予的印度舞面,是古典美與現代美的結合!钡搅60年代,他的筆墨解放,出現了畫舞的高潮。代表作如婆羅多舞和獻花舞,和闐裝和夏河裝,畫上人物灑脫、嫵媚、奔放,畫界咸謂淺予舞畫,60年代是高峰?上б魂囌慰耢,打落了他的畫筆,掐斷了他的藝術黃金時期。70年代后期,他重握畫筆,把全部感情傾注到家鄉(xiāng)的山水人物。他以兩年之期,三易其稿,畫成《富春山居新圖》長卷,以后又再畫《富春人物畫譜》百本,老筆紛披,重見他30年代畫漫畫時的姿肆筆墨。這時期,他不以畫舞為滿足,嘗試國畫與漫畫的融合,《長安懷古》四題便是。半坡紋、馬嵬坡兩題,都是有點漫畫味。黃苗子說有點馬蒂斯味,這當然是畫家尋求繪畫形式色彩中的一種巧合。
葉淺予 - 成就及榮譽
1936年出版《旅行速寫》《淺予速寫集》,并聯合全國漫畫家舉辦第一次全國漫畫展,次年成立中華全國漫畫界救亡會,為該會負責人之一?箲(zhàn)爆發(fā)后,在上海組織漫畫宣傳隊,任領隊并參加郭沫若負責的政治部第三廳,投身抗日宣傳工作。
1939年赴香港經辦《今日中國》,次年回重慶,作《戰(zhàn)時重慶》組畫及敘事漫畫《逃出香港》。1942年于貴州苗區(qū)寫生,開始轉向中國人物畫創(chuàng)作。1943年訪問印度,歸來后舉辦旅印畫展。抗戰(zhàn)勝利后曾赴美國舉辦畫展。1947年到北平藝術?茖W校(現中央美術學院)任教。1954年任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主任、教授。1980年將補發(fā)的“文革”中被扣三萬元工資捐贈中央美院中國畫系作獎學金。1981年任中國畫研究院副院長。曾當選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歷屆副主席,中國文聯委員,全國政協(xié)委員。
從20世紀40年代開始,葉老就由漫畫轉向中國畫。根據速寫加工,進行中國人物畫創(chuàng)作,逐漸形成筆墨爽利、造型夸張富于裝飾感的畫風。
速寫在葉老的藝術生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葉老不是科班出身,早年自學繪畫。速寫不僅成為連結創(chuàng)作與生活的橋梁,為創(chuàng)作提供豐富的素材,常年不懈、大量的速寫實踐,還練就了過硬的造型能力。綜觀葉老一生,在中國畫人物畫創(chuàng)作上致力最勤,為衰落的人物畫貼近現實生活反映時代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五、六十年代,是葉老藝術創(chuàng)作的鼎盛期。這時葉先生才四、五十歲,精力充沛,欣逢盛世,全國性的建設熱潮,豐富的生活積累,激發(fā)了創(chuàng)作熱情。許多代表作都產生在這一階段。如:中國畫《中華民族大團結》《夏天》《頭等羊毛》《北平解放》、小說《子夜》的插圖,還有一大批舞蹈人物畫,都是難得的經典之作,在當時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影響?上н@種旺盛的創(chuàng)作勢頭,不久即因文革開始而中斷。葉老身陷囹圄,面壁、封筆十年之久。這無法彌補的損失也是美術事業(yè)的不幸。待到冤案昭雪、煥發(fā)第二次創(chuàng)作熱情,先生已是白發(fā)蒼蒼、年逾古稀的老人。
葉老本性耿直,雖歷盡磨難,仍遇事直言不諱,一身正氣。晚年撰寫數十萬字的回憶錄,秉筆直書,心胸坦蕩,疾惡如仇。在老先生中能這樣處世的誠屬少見。
1990年起,先生不顧80多歲高齡,三次發(fā)起組織葉淺予師生藝術行路團,南攬富春,北走齊魯,西赴湘鄂,帶領學生深入生活,觀察社會,談藝創(chuàng)作,言傳身教,了無倦意。
沒有遺言傳達,但有作品傳世;身體已然仙逝,精神長留人間。中國美術界一代宗師——葉淺予先生1995年5月8日下午5時因病長逝于北京,享年8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