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歷
1934年 出生于四川省五通橋鎮(zhèn)金粟鄉(xiāng)(磨子場)。
1956年 畢業(yè)于南開大學數(shù)學系。
1956-1957年 在Lódz,Polska語言預備學校學習波蘭語。
1957-1961年 在Kroków,Polska雅蓋龍大學數(shù)學物理系研究生。
1961年5月 獲波蘭蓋龍大學數(shù)學博士。
1961-1962年 任中國科學院數(shù)學研究所研究實習員。
1962-1979年 任中國科學院數(shù)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1980-1987年 任中國科學院系統(tǒng)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1983-1984年 任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USA訪問教授(五個月)。
1984-1997年 任中國科學院系統(tǒng)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1986年 任Novi Sad University,Yukoslavia訪問教授(半月)等。
生平介紹
秦化淑,1934年8月30日出生在四川樂山大佛腳下五通橋鎮(zhèn)。她家境貧寒,從小懂事好強,5歲就進了當?shù)氐闹行男W。六年小學的后五年,她一直是班上的第一名。11歲時她父親去世后,家里更困難了,母親靠擺小攤維持一家六口半饑半飽的生活。正是這年,她小學畢業(yè),并以高分考上了縣立中學。但因家里實在交不起學費,她失學了。人們常常抱怨老天爺不公平,其實,當命運將財富送給有錢人的時候,卻把不屈與奮斗精神留給了窮人的孩子。秦化淑沒有放棄上學的夢,她拼命砍柴,給別人家刺繡,一點點攢下學費。第二年,她終于進了另一所可免去學費的學!ú胖袑W。剛念了一年,積勞成疾的母親去世了。她又面臨失學的威脅。幸運的是由于她優(yōu)異的成績,學校免去了她的全部學費。但她依然衣食無著,靠校長“識材”和本家伯父的“仗義”借給一點錢,才又回到了學校。新中國誕生的曙光終于讓這個孤身與命運抗爭的倔強女孩見到了天日。那時,雖然政治活動很多:減租減息、土改宣傳、抗美援朝、抗旱……她樣樣搶在頭里。但她更是十分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抓緊一切時間刻苦學習。靠著國家的助學金和在親戚家做家務、打工,她上完中學并考上了南開大學。在大學里,她是班上的團支部書記,且成績始終是班上的前三名。畢業(yè)時,由于成績優(yōu)秀被選派到波蘭留學。到波蘭后先學一年波蘭語,靠著天賦和勤奮,在班上的成績始終名列前茅。接著,她很快就進了波蘭最好的大學雅蓋龍大學。開始攻讀博士學位。她的導師是波蘭科學院院士T.Wazewski。在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為了讀懂導師的論文,她用自己攢下的零花錢學習法文。踏實的基礎和刻苦的努力,使她很快得到成功。特別是她在利用解析函數(shù)的性質對一般非自治微分方程解漸近展開的收斂性分析方面作出了很好的估計,大大改進了她導師T.Wazewski教授的成果。得到博士學位后,導師希望她繼續(xù)做兩年博士后研究。但她的心里只有日縈夢繞的祖國,謝絕了導師的挽留,立即踏上了歸途。
主要論著
1 Tsin-Hwa Shu.On the Evaluation of the Solutions of a System of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 with an Analytical Right-hand Member.Annales Pololici Mathematici X(1961):225-237
2 Tsin-Hwa Shu.On some properties of analytic functions.Annales Polonici Mathematici,X(1961):237-246
3 秦化淑,王朝珠.大氣層外攔截與交會問題大的導引問題.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1977
4 秦化淑.不確定因素對制導律的影響.宇航學報,1981(1):17-27
5 秦化淑.分岔系統(tǒng)中非零解的近似表示.自動化學報,1984(2),等等。
主要貢獻
秦化淑不僅是一位勤奮的科學家,還是自動控制領域的一位組織者和活動家。在我國自動控制界有很高的知名度。秦化淑自1961年11月參加中國自動化學會至今,整整40 年。40年來,特別是在1965年當選為中國自動化學會理事后,她為自動化科學技術在中國的建立、發(fā)展和傳播以及推廣其在國防和經(jīng)濟建設中的應用,努力奮斗,終生不渝。1980年秦化淑當選為中國自動化學會第二屆常務理事后,連續(xù)當選為第四至第七屆常務理事,并被聘為第二屆控制理論專業(yè)委員會委員,第三至第五屆控制理論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第六、第七屆控制理論專業(yè)委員會主任。20多年來,她積極參加由學會組織的有關活動,并參與了學會一系列重大學術活動的領導和具體組織工作。自1979年至2002年共同領導并具體組織了21次全國性自動控制會議——中國控制會議。她團結其他同志共同努力,使中國控制會議逐步按照國際學術會議的模式進行組織和進行學術交流。通過系列學術交流活動,增強了我國自動控制界同仁的相互了解,加強了團結,為促進我國自動控制科學的發(fā)展并為我國現(xiàn)代化的進程起到積極作用。為把每年的中國控制會議辦成系列性、有影響、有吸引力的高水平的學術交流會,她作為主要組織領導者之一,花費了大量心血進行組織協(xié)調、具體指導和實干工作。由于她和自動控制界同行們的積極投入,中國控制會議已成為國內較有聲望的系列性學術會議之一。為鼓勵我國青年自動控制科技人員積極投身于本學科的發(fā)展,并作出貢獻,她負責并積極參與了控制理論專業(yè)委員會為設立“關肇直獎”的籌措工作,其中包括成立關肇直基金委員會、關肇直評獎委員會、基金募捐和每年組織評審等一系列工作,評審工作必須認真仔細、公正民主地進行。從1995年開始,在每年的中國控制會議上頒發(fā)“關肇直獎”的優(yōu)秀論文。直至2002 年,該獎的每屆得主,無論是從事理論研究,還是應用工作,都取得了優(yōu)異成績。她積極參加了籌辦1988年IFAC下屬的“系統(tǒng)辨識和參數(shù)估計”學術會議。這次會議是自動化學會主辦的第一次大型國際會議,與會者400余人,其中國外代表約250人。會議的學術水平和會務工作達到了國際水平,深受國內外同行的稱贊,為爭取1999年主辦IFAC世界大會起到了重要作用。她積極參加1999年在中國舉行的第十四屆IFAC世界大會的籌備工作。作為第十四屆IFAC大會程序委員會秘書處和國家組織委員會成員,她盡心盡力,出謀劃策為中國自動化學會成功主辦第十四屆IFAC世界大會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參考資料
[1] 中國數(shù)字科技館 http://www.cdstm.cn/zhuanlue/persondetails.jsp?personid=169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