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陳光甫

    陳光甫

    陳光甫,中國銀行家。原名輝祖,后易名輝德,字光甫,以字行世。江蘇鎮(zhèn)江人。1909年畢業(yè)于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同年回國。1915年創(chuàng)辦上海商業(yè)儲蓄銀行,始終以“服務社會,顧客至上”為宗旨,致力于銀行近代化。

    人物介紹

    (1881年-1976年),中國銀行家、中國近代旅游業(yè)創(chuàng)始人。原名輝祖,后易名輝德,字光甫,以字行世。江蘇鎮(zhèn)江人。他讀私塾數(shù)年后,去一家報關行當學徒,刻苦學習英文,后考入漢口郵政局。22歲隨中國代表團參加美國國際博覽會。會后留學美國,入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商學院,1909年畢業(yè)后即回國。辦南洋勸業(yè)會初露才華,被江蘇巡撫程德全任為江蘇銀行總經理。由于自己的改革主張不能實現(xiàn),毅然辭職。1911年辛亥革命后,任江蘇省銀行監(jiān)督。1914年轉任中國銀行顧問。翌年6月創(chuàng)辦上海商業(yè)儲蓄銀行,資本從最初的10萬元發(fā)展到后來的500萬元,分支機構遍布全國。由此登上上海銀行公會會長寶座,成為上海金融界的領袖。1923年8月,陳光甫的上海商業(yè)儲蓄銀行設立“旅行部”,1927年該“旅行部”獨立掛牌注冊,并易名為“中國旅行社”。這是中國近代旅游企業(yè)化的標志。1927年他又任國民政府財政委員會主任委員,負責為蔣介石籌募軍餉。1928年出任江蘇省政府委員、中央銀行理事、中國銀行常務董事和交通銀行董事等職。1931年與英商太古洋行合資開設寶豐保險公司。1936年3月,任國民黨政府財政部高等顧問。1937年,任大本營貿易委員會中將銜主任委員?谷諔(zhàn)爭時期,歷任國民參政會參政員,國立復興貿易公司董事長,中、美、英平準基金委員會主席。期間,受蔣介石指派赴美國談判借款事宜。當時的中國駐美國大使胡適先生曾贈詩與之共勉:“偶有幾莖白發(fā),心情微近中年。做了過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弊罱K他們促成了數(shù)額為2500萬美元的中美“桐油借款”。1939年和1940年又促成了兩筆總額為4500萬美元的貸款,為抗戰(zhàn)作出了重要貢獻。1947年任國民政府委員,并主管中央銀行外匯平衡基金委員會。1948年當選立法委員。1950年陳光甫將上海商業(yè)儲蓄銀行香港分行易名為上海商業(yè)銀行,在香港注冊。1954年定居臺灣。1965年上海商業(yè)儲蓄銀行在臺北復業(yè),任董事長。1976年卒于臺北。

    個人榮譽

    被譽為“中國最優(yōu)秀的銀行家”、“中國的摩根”。

    中央銀行理事、中國銀行常務董事、交通銀行董事、貿易調整委員會主任和國民政府委員。

    個人影響

    1915年創(chuàng)辦上海商業(yè)儲蓄銀行,始終以“服務社會,顧客至上”為宗旨,致力于銀行近代化,短短20年間,就從僅有七八萬元微薄資本的“小小銀行”成長為中國第一大私人商業(yè)銀行,擁有幾十個分支機構,創(chuàng)造了中國金融史上的多個“第一”,在二十世紀前半葉的中國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被譽為“中國最優(yōu)秀的銀行家”、“中國的摩根”。民族危亡之際,他毅然受命赴美,與胡適等鼎力促成美國政府的“桐油貸款”,對抗戰(zhàn)貢獻至大。

    人物評價

    上海銀行在我國近代金融史上創(chuàng)造了一個奇跡,陳光甫也因此被譽為中國近代最成功的企業(yè)家之一。

    陳光甫

    相關資料

    陳光甫是一位貢獻卓越的著名銀行家。他于1915年創(chuàng)辦上海商業(yè)儲蓄銀行(以下簡稱"上海銀行"),總行設在上海寧波路。當時上海銀行的門面是很小的。資本名義上是十萬銀元,實際上僅湊集了七萬元。人員僅七人,規(guī)模很小。陳光甫任總經理,兼營業(yè)、拉存款、跑工廠、搞放款,晚上回行還親自為青年行員開班教書。而該行發(fā)展之迅速,在我國銀行業(yè)中,卻是首屈一指的。

    1917年,該行專門設立儲蓄處,除仿效錢莊搞往來存款外,特別致力于小額銀行儲蓄存款的吸收。該行以"信用鞏固,聲譽卓著,提倡儉德,服務周到"為招徠,特別注意加強對顧客的服務,如提出"服務顧客"、"顧客是衣食父母"等口號,來促進行員的服務態(tài)度提高﹔要求行員對顧客要有禮貌、要和藹,"見什么人說什么話",如果行員得罪了顧客,那就要受到一定的訓誡。后來甚至規(guī)定,行員在柜臺上不能吸紙煙,因為這是不禮貌的。當時一般錢莊對小額存款看不上眼,特別是對銀元存款,是不給利息的。而上海銀行認為多數(shù)小額存款反而比少數(shù)大存戶穩(wěn)定性強,因此它對于小數(shù)目的儲蓄存款致力很大,特別提出一元即可開戶的宣傳,這在當時金融界是不屑為的。曾經有人嘲笑這個小銀行的這種做法,拿了一百元要求開一百個存折,上海銀行并不以此為恥,而是熱情接待,更加擴大對儲蓄的宣傳。以后繼續(xù)開辦的有零存整取、整存零付、存本付息、子女教育儲金、養(yǎng)老儲蓄、禮券儲金等。

    銀行利益

    上海銀行從辦儲蓄所獲得的利益是很大的。從1915年的存款為一萬八千八百余元,到1921年即達一百十七萬元,1933年達三千三百三十萬元。該行儲戶很多,而且有不少是十年以上的儲戶。這是一筆非常穩(wěn)定的存款,可供銀行投資運用,準備金也遠比活期存款的為小。陳光甫曾經說過,"銀行是一針見血的組織"。就是說,銀行僅憑信用,就可以聚積社會不少資金,以供工商行業(yè)使用。我國各銀行所收儲蓄存款之數(shù),無怪乎當推該行為第一。

    經營方式

    在一般存款方面,該行除了辦理錢莊式的往來存款以外,還開辦新式的活期支票存款,開當時風氣之先。這種活期支票存款實行柜員責任制的服務方式,就是由營業(yè)員負責驗票、收款、付款,不像許多銀行把驗票與收、付款分開。實行一人負責的優(yōu)點是,便利顧客,免得顧客跑兩處。柜臺人員因為經常與存戶打交道,對于支票印鑒一看即知,一般不用再對印鑒,職員認識顧客和了解顧客的信用,對于經常往來的存戶,還能做到不驗印鑒和不看結存,即可付款,提高效率,能夠博得顧客的好評。這種靈活的經營方式,往往多屬于上海銀行首創(chuàng)。雖然嚴格地說,這些做法,有悖于制度的貫徹,但是從為顧客服務的精神來看,仍是值得稱道的。

    商界任職

    1927年初,蔣介石率國民革命軍東進江西、浙江,直逼上海。以陳光甫和虞洽卿為首的“江南財團”予以支持。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后,陳光甫被任命為中央銀行理事、中國銀行常務董事、交通銀行董事、貿易調整委員會主任和國民政府委員等職?谷諔(zhàn)爭時期,陳將上海銀行相繼遷往法租界和香港,并及時在西南組設新機構。他曾作為政府代表,赴美國洽談對華援助事宜?箲(zhàn)末,跟美國人合作在美組織公司,試圖引進外資,未果。1949年,陳光甫出走香港。其時,周恩來曾委托黃炎培請他回國,他未從命。其后幾經周折,“一事無成”,于1965年定居臺北,直至逝世。

    銀行發(fā)展

    上海銀行以不到10萬元起家,不到20年,從“小小銀行”成長為私人銀行中的大哥大;洋行學徒出身的陳光甫,成了20世紀前半中國首屈一指的銀行家。其原因何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天時”、上海金融環(huán)境的“地利”、兩個結盟兄弟當左右手的“人和”,肯定都有關系。又有論者單就銀行管理而言,認為陳在上海銀行里的“絕對權威”地位,起了決定性作用!沧3〕至于他個人的成功,“苦學”、“進取”自不待言,“志向”、“膽略”也的確出眾。而他的專業(yè)精神、全無官商陋習的金融創(chuàng)新——諸如率先辦理“1元開戶”和“服務上門”、推行貨物抵押放款、改革貨幣流通中陳規(guī)、開辦國外匯兌等等,則被認為是更基本的條件。

    銀行人物

    過去百年間,稱得上銀行家的中國人不多。這不僅因為銀行數(shù)量有限。史家指出:“20世紀的中國銀行體系,沒能為整個經濟的發(fā)展,發(fā)揮其創(chuàng)造信用的職能。首先,中國的現(xiàn)代銀行業(yè)是不發(fā)達的。1928-1937年間成立了128家銀行,到1937年共有164家現(xiàn)代銀行,其支行為1 597家;且大部分集中在沿海省份的主要城市。其次,抗戰(zhàn)前發(fā)展起來的現(xiàn)代銀行體系,被扭曲成了一個主要為一直負債的政府籌措資金的工具”;這個由(中央、交通、中國和農業(yè))“四家政府銀行居統(tǒng)治地位的集中化的銀行結構體系……其總目標就是實行u2018經濟控制u2019;而控制所要達到的目的,卻不是為了經濟改革和發(fā)展,而是為了武力統(tǒng)一中國提供資金”〔注5〕——在如此“銀行結構體系”中的佼佼者,或許并不值得夸耀。因此,我也很難從諸如“善財童子”錢新之、“新型銀行制度的創(chuàng)立者”張嘉璈以及“愛國金融家周作民”等人當中,再加選一位列入榜上。經反復比較后,我選擇陳光甫,乃是因為跟那幾位同樣屬于金融界出類拔萃之輩相比,應該說他是最“現(xiàn)代”的,即:比別人更自覺、更徹底地揚棄了“官商”辦銀行的傳統(tǒng),而代之以更為專業(yè)化的金融創(chuàng)新和服務意識!沧3〕和同時代其他成功經濟人士一樣,陳光甫也未能脫離政治。特別是由于20年代“中央政府的財政緊張,外國貸款來源減少,這將中國的銀行家們推到了強有力的地位上”。作為著名的“江浙財團”主要代表人物,他在1927年以??然,其間他對蔣侵害資產階級利益的行為,曾予以抵制〔注2〕;而海外史家,則就此提出了“資產階級:犧牲者還是同謀者?”這樣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沧5〕

    〖附〗虞洽卿(1867~1945)  名和德。浙江鎮(zhèn)海人。15歲到上海當學徒。1895年起,先后任幾家洋行、銀行的買辦。1908年,在滬集資設立寧紹商輪公司。6年后辭該公司總經理職,獨資創(chuàng)辦三北輪船公司,再辦寧興、鴻安兩家輪船公司,到抗戰(zhàn)爆發(fā)前夕,三公司共有船30余艘,總噸位91 000余噸,為民營之冠。此外,他投資于其他多家企業(yè)。虞洽卿是江浙財團的“臺柱”,曾任上海總商會會長、淞滬市政會辦、公共租界工部局華董等!拔逅摹、“五卅”運動期間,他操縱上海總商會會務,阻撓“三罷”斗爭。1926年11月赴南昌謁蔣介石,代表江浙財團許以金錢資助。翌年“四一二”政變后,被聘為上海警備司令部顧問,從此一直支持蔣的反共政策。歷任上海特別市市政會辦、國民政府全國經濟委員會委員、上海租界納稅華人會主席、上海市輪船公會主席等職。1937年“八一三”上海抗戰(zhàn)后,任上海難民救濟協(xié)會理事長,打著“救濟”旗號,利用海輪運輸洋米牟利。1941年離滬去渝,在重慶與王曉籟等合組三民運輸公司,又與繆云臺合營三北貿易公司。(據(jù)《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歷史卷)

    另:不知何故,以上簡歷未記載虞洽卿兩個重要經歷:其一,他早年參加了辛亥革命,曾被聘任上海都督府首席顧問官和外交次長等職。其二,1916年,他和孫中山等聯(lián)名向北京政府申請開辦上海證券交易所。幾經周折,該交易所繼北京證券交易所營業(yè)后于1920年開業(yè),虞出任首任理事長。(據(jù)汪仁澤撰《上海著名企業(yè)家虞洽卿》,載熊尚厚主編《民國著名人物傳(三)》)

    〔注1〕潘泰封,《早期之中國旅行社》,《文史資料選輯》第71期,中華書局1980年。

    〔注2〕江紹貞,《勇于開拓和革新的銀行家陳光甫》,載熊尚厚主編《民國著名人物傳(三)》,中國青年出版社1997年。

    〔注3〕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編,《近代中國金融業(yè)管理》,人民出版社1990年。

    〔注4〕黃鑒暉著,《中國銀行業(yè)史》,出版社1994年。

    〔注5〕費正清主編,《劍橋中華民國史(第一部)》(1983), 1991年中譯本。

    〔注6〕楊桂和,《陳光甫與上海銀行》,《文史資料選輯》(第23輯),中華書局1962年。

    旅游創(chuàng)始

    我國的旅游業(yè)起步較晚,它創(chuàng)辦于本世紀二十年代,是由著名銀行家陳光甫先生首創(chuàng)。

    二十年代初期,中國的旅游業(yè)還處于空白,其時旅游業(yè)務皆由外國在中國的金融機構包攬,如英國人經營的“通濟隆公司”、美國的“通運銀行”等皆設有旅行部,這些銀行在上海、香港等各地的分行,也設有旅行部,包辦中外旅客一切旅行業(yè)務。這些旅行部還發(fā)行旅行支票,時人稱為“通天單”(在當時軍閥割據(jù)地幣制不統(tǒng)一情況下,可通行使用)。當時政府對旅游業(yè)素不注意,更無人想到收回此項外溢之利權。

    一九二三年夏,頗負盛名的金融家陳光甫在香港擬往云南旅行考察,便到一外商經營的旅行社購買船票,見該社售票處的外籍職員與一女子笑語謔聲地交談,陳靜立良久也無人理采,乃廢然而退,轉往通運銀行購票。途中他思潮起伏,遂毅然決定創(chuàng)辦中國人的旅行社,并即搜集有關書籍資料帶至船上閱讀。當時全國教育會第九次會議定于十月二十二日在昆明舉行,各省代表均須集中上海經香港轉越南乘滇越鐵路前往。陳不愿教育界人士在旅行中吃苦頭,故致電他的上海銀行總行,囑即與該會議主管人員接洽,包辦各省代表在上海之車船食宿,與會人員咸稱便利。上海銀行即于是年八月設立旅行部,并呈請交通部準代售鐵路車票。當時交通部正在召集全國鐵路聯(lián)運會議,素無先例的申請案甫經交議,即遭洋人代表反對,中國代表對這與洋人爭權的新鮮事物竭力支持,卒獲通過。上海商業(yè)銀行旅行部最初僅在上海代售滬寧、滬杭的火車票,后陸續(xù)與長江航運、南北海運及外國各輪船公司訂立代辦客票合同,不久便推廣至京綏、京漢、津浦各鐵路,并在各地分行添設了若干旅行社分社。一九二四年,陳光甫針對當時通用銀元攜帶不便,在各地又須“貼水”(兌換當?shù)劐X幣時的損耗),銀行鈔票有流行區(qū)域限制等困難,故隨著旅游業(yè)務的擴大,一九二七年陳光甫決定將旅行部從銀行中分出來,成立中國旅行社,各分行的旅行部為下屬分社。至此,中國始正式出現(xiàn)大型旅游事業(yè)。

    一九三0年十二月,陳光甫北上旅行經徐州車站時,看到三等車乘客餐風飲露宿于車站之情形,又囑中國旅行社在若干地區(qū)設立了招待所和食堂。并于該年聘趙君豪為主編,創(chuàng)辦了我國第一家旅游刊物《旅行》,該雜志圖文并茂,介紹國內外名勝古跡,啟發(fā)提高中國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及旅游興趣。

    從旅行部到中國旅行社因為首創(chuàng),加上辦理車船票手續(xù)繁瑣,所以每年陳光甫都要虧本。同仁好友紛紛勸其停辦,陳不為所動,并說:“這個旅行社雖說年年虧本,但為國家挽回了不少的利權,不然又多送外國入許多錢了”。

    商界奇才

    商業(yè)奇才陳光甫先生創(chuàng)辦的上海商業(yè)儲蓄銀行,是民國時期最大的民營銀行,其本人在國內外的聲望,也令他成為國共兩黨竭力爭取的對象。

    陳先生與當時及現(xiàn)今一般民營企業(yè)家不同,恪守“敬遠官僚,親交商人”的處世哲學,對權力若即若離,也不服從亂命。1927年北伐軍攻占武漢,曾命令武漢銀行界停兌現(xiàn)金,他為了維護銀行信用,拒不執(zhí)行。陳痛感北洋軍閥腐敗,又反對共產革命,仍選擇了支持蔣介石,曾積極為之籌措軍餉。蔣介石幾次請他做官,卻都被推辭了。國民黨上臺后,宋子文開始以官方參股方式控制民營銀行,陳不得不利用與孔祥熙的交情謀求自保。

    遇到關系國家民族利益的大事,陳光甫仍以大局為重。1935年國民黨推行幣制改革,恰逢國際市場白銀價格猛跌,他應孔祥熙之請赴美,與美財長摩根韜談判,簽訂“中美白銀協(xié)定”,穩(wěn)定了國內金融。抗戰(zhàn)爆發(fā)后,國民政府急需貸款購買軍火,他于1938年接受蔣介石的使命再度赴美,與摩根韜談成2500萬美元的“桐油借款”,解了燃眉之急。

    1947年4月,陳光甫在蔣介石堅邀下出任新的國民政府委員。當時國共內戰(zhàn)已經爆發(fā),部分在野黨派參加了國民黨召集的“國民大會”,通過《中華民國憲法》,宣布結束“訓政”實行“憲政”。陳光甫和上海經濟界都認為“要解決當前緊急的經濟問題,先得停止內戰(zhàn)”,他抱著一線希望參加了政府。而國民黨方面的狀況則是:“求統(tǒng)一,就不得不打共產黨;要打共產黨,就不得不向外國借錢;要借錢,就不得不改組政府,至少也得表面上換個樣。美國政府說得很清楚,錢可以借,一黨專政要結束,政府要改組。”

    他在日記中憧憬:“這是一個新紀元的開始”,中國“幾千年來沒有憲法這一回事,一向是以兵力爭天下”,國民黨執(zhí)政二十年,也是如此。如今提前實施憲政,原因有二:一是執(zhí)政表現(xiàn)差,“尤其是抗戰(zhàn)勝利之后,失盡民心”;二是“受世界潮流所逼迫而不得不作還政于民的表現(xiàn)”。但又擔心民主選舉制度被濫用:“大家想辦法,玩手段,目的在獲選。在現(xiàn)今的惡劣環(huán)境中,結果當選的必多是些無知無識的土痞流氓!

    陳光甫“三句話不離本行”,調侃道:“政府比如銀行,大股東一向是國民黨,而蔣主席是董事長,銀行鬧恐慌,大股東急了,去找些人來幫忙,一面給他一個董事或監(jiān)察人的名義,一面送一二十股的股票給他,算是參加的代價”。他分析:“要繼續(xù)打內戰(zhàn),國民黨本身已經沒有這能力,于是非向美國借款不可,于是才有今天的新政府”;但仍寄望于“既然有新股東參加,就少不得有新股東說話的權利”,“今天所成立的聯(lián)合政府將減少國民黨獨裁的程度”(《陳光甫日記》,1947年4月23日)。

    1948年戰(zhàn)局大變,中共發(fā)布“五一口號”后,香港125位民主人士在一封公開信中說:“一年以前,都市里許多不關心政治的上層人物,表示并不反對國民黨打共產黨,但希望早一點打完共產黨,快點給他們和平,F(xiàn)在呢,他們改變了,他們希望共產黨早點打完國民黨,快點給他們和平!标愐苍谌沼浿斜г梗骸叭珖嗣衲灰,今日要打惟南京耳,此為吾在各地觀察之結果!保ㄍ,1948年11月23日)

    陳光甫判斷出中共將勝,擔心“一邊倒”。他1948年12月抵達香港后,讀到英文報紙上刊載的宣言,說共產黨取得政權之后,允許私人經營事業(yè)云云。陳已準備長住香港,此刻又覺似可不必:“一來搬家費事,二來共黨政策不擾動做生意的人,不反對中外私人事業(yè),不仿照俄國鐵幕政策,我住上海,與香港有何不同?”(同上,1948年12月5日)他開始注意搜集中共政策,尤重經濟政策。

    1949年1月21日蔣介石“引退”后,滬上各界組成“上海人民和平代表團”前往北平和談,代總統(tǒng)李宗仁邀請陳光甫參加,被其婉拒。中共方面也期待他去北平,不斷釋放善意。毛澤東托人送來《毛選》一套,陳回贈以清人書法冊頁。老友章士釗、黃炎培、李濟深等連綿勸歸。 1950年4月,中國銀行在北京召開董監(jiān)事會議,邀請在港董事陳光甫、宋漢章、張嘉璈、李銘、錢新之等出席,他們商之于杜月笙后,委托專人與會。此舉引起國民黨的緊張,加大了對去港經濟界人士的壓力。出于種種顧慮,陳一直稱病觀望拖延。

    1950年6月,上海商業(yè)儲蓄銀行在總經理資耀華推動下,率先導入公私合營機制。陳光甫仍為董事長,但逐漸失去對銀行的控制。他暗中抽走部分大陸資金,于1951年元旦在香港重新注冊“上海商業(yè)銀行有限公司”。 1952年“五反”運動爆發(fā),銀行業(yè)即將全行業(yè)公私合營,陳要求資耀華去香港匯報,資未答復,旋即被隔離審查。隨著經濟政策的激變,陳擔心的蘇俄魅影終于降臨,20世紀中國民營銀行的歷史就此在大陸終結。

    制陶藝人

    【姓名】:陳光甫

    【年代】:明代 天啟——崇禎

    【家鄉(xiāng)】:江蘇

    【類別】:紫砂壺藝人、陶瓷藝人

    【人物簡介】:

    明代天啟、崇禎間(1621-1644)宜興制壺高手。生卒不詳。制壺仿供春、時大彬,有入室之譽,經其手摹,具體而微。明·周高起《陽羨茗壺系·雅流》:“陳光甫,仿供春、時大,為入室。天奪其能,早眚一目。相視口的,不極端致,然經其手摹,亦具體而微矣。”

    TAGS: 上海民國和新中國時期人物 社會科學人物 財經人物
    名人推薦
    • 仉昊
      畢業(yè)于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管理系,現(xiàn)為世界華人企業(yè)家協(xié)會會員;世界杰出華商協(xié)會常務理事;中國女企業(yè)家協(xié)會會員;北京市女企業(yè)家協(xié)會常務理事;《...
    • 巴曙松
      巴曙松,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金融機構風險管理與金融市場監(jiān)管,個人著作有《巴塞爾新資本協(xié)議研究》、《城...
    • 陳曉薇
      陳曉薇(1968年6月——)女,江蘇南京人,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畢業(yè)、美國匹茲堡大學生物化學博士學位。曾在中央電視臺做了五年主持人,后在美國麥肯...
    • 陳耀昌
      陳耀昌 陳耀昌,沃爾瑪全球高級副總裁、中國區(qū)總裁兼首席執(zhí)行官。2011年10月17日,沃爾瑪宣布陳耀昌由于個人原因離職,貝思哲暫時接任。中文名:陳...
    • 范劍平
      范劍平,研究員,教授,博士生導師。畢業(yè)于中國人民大學,后在美國美國匹茲堡大學、澳大利亞LA TROBE大學和日本成蹊大學等從事合作研究。商務部市場...
    • 胡舒立
      胡舒立,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1953年出生于北京,1978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F(xiàn)任《財新周刊》社長。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