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墨
本名彭兵,原名彭海兵,字克強,號湘墨,別號芙蓉國少年,筆名兵子,網名兵哈兵,英文名Bill W. Peng. 1985年8月13日出生于湖南常寧。
典型湖南人、上海媒體人、冷眼中國人、熱血地球人,《上?汀分芸瘎(chuàng)始人。
浪漫主義者、實用主義者、利他主義者、共產主義者、環(huán)保主義者、和平主義者、理想主義者、真愛主義者。
湘墨微博:http://t.sina.com.cn/binghabing
主要貢獻
提出“甲流效應”、“彭氏系數”、“反規(guī)模效應”、“漁網效應”、“和諧地球”、“斑馬線哲學”等經濟、社會、管理學名詞,逐漸得到經濟學界及媒體界的廣泛引用。
中學期間曾自費舉辦國防知識競賽,大學期間曾發(fā)起保釣活動,喚起了眾多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大三時曾擔任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經濟之聲聽眾評論員。曾在《環(huán)球時報》上發(fā)表英文譯作。
個人經歷
彭克強從小便喜歡閱讀各種雜志報刊,對媒體非常感興趣。中學期間,向校長申請學校的兩個報刊欄作為愛國主義宣傳專欄窗口,每天自費更新內容,并經常在其中發(fā)表自己的評論,深受眾多關心國家大事的學生的歡迎。當時正值美國攻打伊拉克,彭克強所開設的專欄成為同學了解戰(zhàn)事和國際時事最好的媒體窗口。這是彭克強第一次涉足媒體(戶外媒體)領域,雖然是非贏利項目,只是公益宣傳,但這已顯示出其對媒體事業(yè)強烈的興趣和熱情。
大學后理科背景的彭克強對人文學科越發(fā)感興趣,英語由從不及格到大二順利通過英語四、六級考試。語文也由之前從不及格到對文史哲學非常感興趣,偶爾會在校報上及其他雜志上發(fā)表觀點和稿件。
中文名: 彭兵 英文名: Benjamin Peng
國 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籍 貫: 湖南衡陽 現(xiàn)居地: 上海
出生年月: 1985年8月13日 職業(yè): 媒體/IT/金融
身高/體重: 171/60 愛好: 音樂/臺球/旅游/乒乓
基本信息
最喜歡的休閑娛樂:聽音樂、看雜志、逛畫廊、旅游
最喜歡的飲食口味:酸甜苦辣樣樣可吃
最喜歡的音樂:班得瑞 理查德克萊德曼
最喜歡的歌星:張雨生、劉德華,張學友,陳慧琳
最喜歡的演員:成龍、甄子丹,張靜初
最喜歡的電影:文藝片 喜劇片 非大片
最喜歡的異性類型:美女——外表美,心靈美,追求美
最感激的人:父母
最崇拜的歷史人物:毛澤東 羅澤南
最欽佩的當代人物:熊曉鴿 余彭年
性格特點:吃得苦 耐得煩 霸得蠻 特立獨行 嫉惡如仇 從善如流
怪癖:不但有生活潔癖,還有精神潔癖
愛好:古典音樂 各種藝術
個人座右銘:智者無懼
主要代表作
《給“哈洋一族”看看病》
《中國電影的未來在哪里》
《謹告聰明人韓寒》
《中國應首先提出削減核武》
《新聞類網站上市弊大于利》
《<孔子>沒讓我失望》
《馬英九不是湖南人》
《國內搜索引擎市場競爭加劇》
《是誰讓科學失去尊嚴》
《中國人何時才能找回自信》
《高房價不是開發(fā)商的錯》
《莫讓“報道”變“誤導”》
《中國急需提高員工待遇》
《中國為什么沒有本土的貝聿銘和錢永?》
《法律不是越健全越好》
《兩岸共克莫拉克》
《死要死在沙灘上》
《中國人更需提高感性素質》
《移民海外OUT了》
《漂亮不是資本不是儲蓄卡》
《虛長實短與軟長硬短》
湘墨語錄
優(yōu)秀的藝術應該反映的是基于現(xiàn)實的浪漫,而不是基于浪漫的現(xiàn)實。
文明素質越低的地方越專制越好,文明素質高的地方越民主越好。
默哀的真正意義不僅在于向逝者表達哀思,更在于對現(xiàn)存的生命表達尊重和敬畏!
Smile to strangers!then strangers smile to you!
像經營一個成功品牌一樣經營自己。
資質是造假和腐敗的催化劑,許多人為了資質煞費苦心,許多人為了資質弄虛作假;許多人因為資質不夠而被埋沒,也有許多人因為資質太夠而不思進取。
這個世界本沒有法律和規(guī)章,壞人多了也便有了法律和規(guī)章。同樣,這個社會本沒有道德和倫理,好人多了,也便形成了道德和倫理。
自由是種毒藥,只有擁有解藥的人才配擁有它!
地球越來越叛逆,人類請住手!
地球很生氣,后果很嚴重!
常能手心朝下的人是最幸福的!
因為他有能力和意愿去關懷和幫助他人,而不是手心朝上地一味索取。
世上有兩種人最不應該在乎結果:少年和老人。
對我不夠友好者有且只有三種人:一、對我不夠了解;二、不夠善良仁義;三、不夠聰明智慧。
要了解我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足夠聰慧淵博;二、足夠善良仁義。
和諧的東西總能給所有人帶來美感,不和諧的東西一定會給有良知的人帶來惡感。
中國如果不徹底根除“愛面子”“輕里子”的錯誤心態(tài),不真正改善內在基因,提高品質,就永遠難以找回應有的自信!
幸福=奉獻/索取 衡量一個事物好壞或國家強弱的更準確指標不在于數量詞,而在于形容詞。
裸體不一定是藝術,如同裸體不一定是色情一樣,關鍵取決于裸露者和觀賞人的動機和心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