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本 - 愛德華·吉本
Edward Gibbon 1737年5月8日 - 1794年1月16日) 是英國著名歷史學家,《羅馬帝國衰亡史》的作者。吉本出生于倫敦附近的普特尼,父親是國會議員,他是家中獨子,10歲時喪母,由姑母撫養(yǎng),年少時多病,喜歡讀書,在《我的作品和生活回憶錄》中提到自己早就發(fā)現(xiàn)歷史是自己“特有的糧食”。1752年,14歲時被父親送往牛津,不到15歲就考取瑪格達倫學院。但他父親后來發(fā)現(xiàn)他對天主教感興趣,當時在英國一個天主教徒會受到上流社會的排擠,他父親立刻就把他送到瑞士洛桑,交給一位基督教新教導師。在洛桑期間,他參加過伏爾泰的聚會,學會了法語,開始用法語寫作其第一部作品《論文學研究》(1761年正式出版)。
1758年回國,作了兩年軍官,同時博覽群書,由于受伏爾泰的影響,后來終于改變了宗教信仰,不再信仰宗教。1763年,他前往歐洲大陸旅游,在巴黎結識了狄德羅,也去了羅馬,1764年他在羅馬廢墟上,開始有寫作羅馬帝國史的念頭。
1770年吉本的父親去世,他開始經商,定居倫敦。兩年后,他開始寫作《羅馬帝國衰亡史》,并出入上流社會的俱樂部。1774年進入國會。1776年《羅馬帝國衰亡史》第一卷出版,立即取得成功,但他對早期基督教歷史的如實寫法,受到有些人猛烈的攻擊,但許多著名的歷史學家卻認為他即使不過于高明,但也不遜色。
吉本繼續(xù)搜集材料編寫,1781年《羅馬帝國衰亡史》第二、三卷出版。1782年他定居洛桑,繼續(xù)書寫后三卷,1787年寫完最后一章,回到英國,1788年所有手稿全部出版。受到個方面的贊揚。他又回到洛桑,主要在書寫他的《回憶錄》,直到1793年才回國,回國不久即在倫敦家中去世。
《羅馬帝國衰亡史》是一部巨著,包括許多詳盡的考證,后來許多歷史學家都引用這部書的材料。
吉本 - 吉本的著作
論文學研究 (法語1761年)
羅馬帝國衰亡史 (卷I, 1776年; 卷II 和 III, 1781年; 卷IV, V, 和 VI, 1788年)
羅馬帝國衰亡史中第15章和16章某些段落的考證 (1779年)
對法國法庭報告回答的證明訴狀 (法語1779年)
我的作品和生活回憶錄(179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