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奧多爾·盧梭 - 簡介
泰奧多爾·盧梭(1812-1867年) 被認為是巴比松畫派中最光輝最敏感的代表,科羅稱他是“藝術上的革命家”。
泰奧多爾·盧梭 - 生平
盧梭出生于巴黎的一個裁縫家庭,母親的親屬中有畫家和雕刻家,他在外婆家受到最初的藝術影響,立志要做一個畫家。他初師表舅——風景畫家圣馬當,爾后入雷蒙畫室。16歲去楓丹白露森林作畫,開始加入巴比松畫家行列,他是第一個定居巴比松村的畫家。盧梭很窮,因此不能像科羅那樣廣游他鄉(xiāng),當他名利俱來時,只是將茅屋換成磚瓦房而已。他一生酷愛自然,如癡如醉,他常常帶著牛奶和面包從早到晚不停步行于自然中觀察、寫生,爾后創(chuàng)作。盧梭作品的新意,用米勒的話說是“有力,首先是有力”。在盧梭的風景畫中,所表現的是法國鄉(xiāng)村景色的陽剛氣質美,他非常重視塑造自然界物體的堅實造型,注重構圖所能顯示的意境和對光的描繪,光在他的畫中不是一個憑借物,而是主題生命之外溢。光是大自然的生命,被巴比松畫派捕捉到了,并嘗試表現出來了,這就啟發(fā)了后來的印象畫派。
泰奧多爾·盧梭 - 作品賞析
這是盧梭的代表作品,畫面像一個舞臺,帷幕剛剛拉開,呈現在眼前的是一幕壯麗、輝煌的景色。近景是粗壯高聳的樹葉枝丫交錯構成的一個宏偉而優(yōu)美的圓拱,像一座凱旋門,透過圓拱豁然明亮,燦爛的夕陽余輝普照著大地,放牛娃不知躺在哪棵樹陰下酣睡,四散的牛群,漫不經心地在池邊吃草飲水,一派恬靜閑適的田園景色,蘊含著無限生機,是一首光與色組成的大自然交響樂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