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玲玉 - 人物簡介
阮玲玉(1910——1935),廣東中山人,原名阮鳳根、阮玉英,1910年4月26日出生于上海,1935年3月8日逝世。1927年出演處女作《掛名的夫妻》。代表作有《野草閑花》、《小玩意》、《神女》、《新女性》等。 阮玲玉的父親在她6歲時病故,她與母親二人相依為命,在上海崇德女子中學就讀。1926年(16歲)時,經張慧沖介紹,考入明星影片公司,開始其電影藝術生涯,主演《掛名夫妻》等5部電影。1928年轉入大中華百合影片公司,主演《情欲寶鑒》等6部電影。1930年轉入黎民偉、羅明佑創(chuàng)辦的聯(lián)華影業(yè)公司,主演《野草閑花》(飾演賣花女)一舉成名,奠定她在影壇的地位,一生共主演29部電影。
阮玲玉的作品風格可分為前后兩期。前期(明星、大中華百合時期)多主演通俗社會片,甚至神怪片,飾演低下階層的墮落女性,如妓女一類人物;或者是在舊社會受欺壓而不反抗的弱女子。后期(聯(lián)華時期)受新興電影運動(又稱左翼電影運動)影響,表演風格有所轉變,轉折點是在卜萬蒼導演的《三個摩登女性》中飾演對舊社會覺悟的女工周淑貞。其后主演的作品如《香雪!罚椦蒉r村婦女、 尼姑)、《小玩意》(飾演抗日的農村手工藝人)、《神女》(飾演妓女)、《再會吧,上海》(飾演女教師)等,演活了社會各階層不同的女性形象。有人贊譽她為中國的嘉寶、褒曼。
阮玲玉 - 深沉父愛
出生成長阮玲玉一出生,她的父親就被女兒的美麗深深折服?梢院敛豢鋸埖恼f,在阮玲玉二十五年的短暫生命中,第一個為她傾倒的是父親。1901年4月26日,阮用榮與妻子何阿英在結婚四年后,生下了一個女兒,父母為她取了個乳名叫鳳根。一個女孩取了個男孩的名字,并沒有重男輕女的偏心,這是因為母親看到嬰兒的小臉上天生一對彎彎的美麗的丹鳳眼,而她的父親,從第一眼起已經為女兒著迷,把她當作了阮家的命根子。不久,在孫中山的領導下,推翻清朝,民間成立,舉國歡騰之日,阮用榮剪掉辮子,高興地捧著女兒的臉,仔細地端詳著,忽然歡樂地笑起來,用家鄉(xiāng)話(廣東香山)稱贊:“我們鳳根的一雙眼睛好靚啊!”以后,阮玲玉聽到任何人對自己美麗眼睛的贊賞,沒有一個像父親那樣真摯,那樣親切,那樣出自肺腑的,衷心的喜悅。有一段日子,父親所在的亞細亞油棧的外國老板發(fā)了善心,答應一些住得遠的工人搬到油棧附近的工人住宅去住。那是一段難忘的日子。鳳根每天總是穿了一身整齊干凈的衣褲,坐在自己家的門檻上,等父親下班。父親回來,顧不得洗一把臉,喝一口茶,就把長著一雙美麗眼睛的女兒騎在肩上,到空場上去兜圈子,向鄰居們夸耀。這樣的日子僅僅過了一年,外國老板就要把工人住宅改為高爾夫球場,強令工人遷出。房子破不要緊,使鳳根感到難受的是,從此減少和父親相處的機會。每天天沒亮,父親就起床,粗大的手掌在熟睡的鳳根小臉上輕輕撫摩一下,然后摸黑出門,頂著滿天星星趕到黃浦江碼頭,擺渡過江。晚上,也總是要到天黑才拖著疲乏的身子回家。鳳根就這樣一天天等待父親。父親瘦長的身影剛剛出現(xiàn)在視線中,她那對美麗的眼睛閃動著水靈的眸光,親熱地叫著撲上去,雙手抱住父親的頭顱,小臉緊貼住父親滿是胡茬的面頰,唱了起來。父親一聲不響地攤開粗大的手掌,里面放著鳳根喜愛的東西:廣東橄欖,陳皮梅,或者是各種小玩意兒。他寧可自己多走路,少吃一個饅頭,每天也要省下錢送給女兒一點小小的獎品。一天,父親回來時,已是深夜,父親臥倒在屋前的積水中,手里緊握著一個被水浸濕的小紙包。里面是給鳳根的禮物——用彩珠串成的耳環(huán)。這是父親送給女兒的最后的禮物,當晚,父親去世了,帶著一個沒有實現(xiàn)的承諾:有一天, 一家人高高興興地去電影院看場電影;蛟S,阮玲玉今后走上銀幕,就是為了幫父親完成這個承諾,為了深沉的父愛。
阮玲玉 - 踏足影界
十六歲的阮玲玉迫于生計,不得不從崇德女校退學。依著報紙上招聘啟示,到明星影片公司考《掛名夫妻》的女主角。她從那條直通大門,兩旁盛開桃花的走道上,姍姍走向導演室時,所有的人都精神一振,助理導演要她做歡樂表情時,便輕盈地把頭一側,薄唇輕啟,嫣然一笑;眼睛笑得更彎,也更嫵媚,在唇角邊還浮出一個逗人的淺渦。當助理導演要她做悲傷表情時,原來留在臉上的笑容突然消失,流麗的眸光頓時蒙上一層水盈盈的淚花,從淚眼中露出哀怨的神情。卜萬蒼導演幾乎是不假思索地說她考取了。這果斷而迅速的決定使所有的人都感到意外和驚異。望著姍姍遠去的倩影,卜導演興奮地說:“你們看,她像永遠抒發(fā)不盡的悲傷,惹人憐愛。一定是個有希望的悲劇演員!辈穼а菹駛巫師,他的話,在阮玲玉九年的銀幕生涯二十九部電影中得到了印證。她從《掛名夫妻》開始,在影片中飾演各類不同角色,塑造了社會各個階層的婦女形象,其中有農村少女、丫頭、女工、女學生、小手工藝者、女作家,以至交際花、歌女、舞女、妓女、尼姑和乞丐,有正派角色也有反派角色;由少女演到老年,從舊社會的殉葬者一直到為人民利益而奮斗的先進女性。這些人物都有一個悲慘結局,有的自殺,有的入獄,或者被逼成瘋,或者病死街頭。這些充滿悲劇色彩的銀幕形象,也就是舊中國千百萬苦難婦女的縮影。她們的不幸遭遇震撼人們的心靈,激起觀眾無限同情和共鳴。沒有受到藝術上的專門培養(yǎng)的阮玲玉,所以能夠如此到位的把握悲劇人物的心理,做出卓越的表演,實在是因為影片中這些角色的際遇,在很大程度上與她本人的身世暗合。
阮玲玉 - 無奈男友
16歲那年,母親被幫傭的那家女主人誣陷偷錢,趕了出來。少爺幫她們安排住所,撫慰著心靈受創(chuàng)傷的母女倆,也借這個機會表達了對阮玲玉的傾慕之情。希望嫁一個老實、溫柔和多情的丈夫,能夠和她一起孝敬母親,享受家庭幸福的阮玲玉被張達民外表的老成呆板而迷惑,獻出了天真無邪的身心。她去拍《掛名夫妻》時,自己的生活卻陷入了有夫妻之實卻無名份的境況。雖然張達民是少爺,但他卻沒有拿一分錢供養(yǎng)阮玲玉母女,阮玲玉也不在乎,她需要的不是他經濟上的資助,而是愛情的始終不渝。但是這也很難做到,張達民一次次拖延著與她結婚的事情,卻一次次伸手向她要錢,并一次次將錢花在賭博上頭。阮玲玉好幾次為他找到體面而又輕松的差事,他就幾次攜軟逃走,讓阮玲玉去還債并忍受難堪。阮玲玉對他一直存著希望,她希望張達民能像《故都春夢》里的男主角一樣浪子回頭,她覺得自己能夠感化他?墒腔孟肟偸呛苋菀灼茰,張達民公然表示只是看中阮玲玉長得漂亮,將她當作姨太太,高興時叫她服侍服侍,解解氣,張無情的話語徹底擊碎了不堪一擊的夢,阮玲玉向他提出分手,可是這個魔鬼竟無恥提出要分手可以,但每個月貼他一百元,貼足兩年。阮玲玉答應了,她甘愿用辛辛苦苦拍戲換來的血汗錢換取獨立、快樂和未來。
阮玲玉 - 悲情一生
阮玲玉在影片中扮演的大都是悲劇角色。她的愛清和婚姻,她的一生,也是感人至深的悲劇。她的丈夫張達民是她在隨母幫傭時結識的“少東家”。結婚不久,便于1933年4月離婚。后采,她和“茶葉大王”唐季珊同居。但阮玲玉始終沒有獲得愛情,陷入苦悶而又難以自撥的兩難境地。張達民為了達到敲詐勒索的目的,誣告阮玲玉;一些小報記者也別有用心地竭盡造謠誹謗之能事。懦弱善良的阮玲玉,無法忍受這沉重的精神打擊,最終,于1935年3月8日,服毒自盡。阮玲玉的英年早逝,無疑是中國電影的一大憾事,否則,將有更精彩的作品由她一展才華。國外的一些電影評論家稱贊阮玲玉是中國的英格麗·褒曼。英格麗·褒曼曾兩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四次獲得提名,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名震好萊塢及世界影壇。用褒曼比阮玲玉,足見她的藝術才華與魅力都不同一般。
阮玲玉自殺后,魯迅先生曾撰文,就阮玲玉遺書中寫道的“人言可畏“發(fā)表了深刻的論述。
阮玲玉 - 逝世緣由
阮玲玉在拍攝《國風》后,于1935年3月8日半夜兩點鐘在上海新閘路沁園村的住宅服安眠藥自殺,當時同居男友唐季珊發(fā)現(xiàn)阮玲玉吃了安眠藥,將她送到一個日本人的醫(yī)院,但夜間醫(yī)院沒有急診,更沒有醫(yī)生。接著又送到一家朋友鄒醫(yī)生的私人醫(yī)院,但醫(yī)院不愿收留,隔日上午10時送往大醫(yī)院時,相隔6個多小時,最后搶救無效[1]。據(jù)唐季珊稱,阮生前留下“人言可畏”、“我很對不起你,令你為我受罪”之語的兩封遺書(后被疑為偽作[2]),發(fā)表于1935年4月1日聯(lián)華影業(yè)公司出版的《聯(lián)華畫報》上。一代影星殞落,年僅25歲。國內外電影界人士和廣大觀眾均表哀痛和惋惜,各方唁電、挽聯(lián)不可勝數(shù),遺體在上海萬國殯儀館舉行公祭。3月14日殯葬,有約20萬民眾到場吊唁,送葬隊伍長達3里。其墓地位于上海閘北聯(lián)義山莊[3]。
關于阮玲玉自殺的原因,外間眾說紛紜。魯迅曾寫下《論人言可畏》一文指:“她的自殺,和新聞記者有關,也是真的!币话愕恼f法認為阮玲玉因為陷于前夫張達民和唐季珊的名譽誣陷糾紛案件中,又被新聞界廣泛報道,心力交瘁而自殺,但誰要為阮玲玉自殺負上最大責任則至今莫衷一是。
阮玲玉 - 藝術人生
表演藝術阮玲玉端莊大方,清麗脫俗。對待表演藝術,她勤奮刻苦,傾注了全部的熱情,不懈追求。表演中,她能夠準確地體味人物的情感,捕捉到人物感覺,并用適當?shù)难凵瘛⒈砬、動作準確地表現(xiàn)出來。這種準確的內心感應力和形體表現(xiàn)力結合得又非常自然,顯示出她卓越的才華和非凡的功力。
《野草閑花》(1930年)——一個直面人生而又充滿理想主義色彩的愛情故事。拒絕包辦婚姻的音樂學院畢業(yè)生,愛上一位從災區(qū)流落上海的賣花女,并把她培養(yǎng)成歌唱家,兩人一起勇敢承擔生活的風雨。
《三個摩登女性》(1933年)——通過一個男青年和三個女青年對生活道路的不同選擇,寄寓了時代環(huán)境與個人命運關系的現(xiàn)實思考,構成了沉淪或新生的時代特征?唐涎莺笠疝Z動,被譽為“新興電影運動”的“第一只報春之燕”。
《神女》(1934年)——向觀眾展示的是一位身處都市最低層的下等妓女的生活遭遇。年輕女性阮嫂在環(huán)境逼迫下靠出賣肉體養(yǎng)活孩子。某晚,為躲避警察追捕而誤入流氓章老大住處,從此被章老大霸占。她把孩子送進學校,然而孩子的身份卻又為校董們所不容,她正打算與孩子一起離開,卻又發(fā)現(xiàn)章老大把她的血淚錢全部偷去賭博,絕望中她趕到賭場用酒瓶砸死章老大,她自己卻被關進了監(jiān)獄。正如編導吳永剛所指出的:這是整個社會的問題,這是社會經濟制度的病態(tài)!影片的矛盾頭正是指向那些依附這個病態(tài)社會的吸血鬼。而在深切的人道主義同情中,發(fā)掘出弱者身上所潛藏的美質與反抗意識。
《神女》的風格屬于“冷雋型”的美學觀。而阮玲玉“清麗優(yōu)美的表演風格和善于刻畫人物性格的天才演繹,使得影片在不可能憑藉對話(因當時是默片時代),而又極少使用字幕的情況下,卻以自然質樸而又蘊涵深刻體驗的表情和形體動作、細膩、準確、傳神地表現(xiàn)出人物思想的躍動和靈魂的震顫,從而使刻片成為默片時代的經典作品,代表著默片表演藝術的最高水平。
阮玲玉一生中拍攝的29部影片均為默片,直到最后一部《新女性》才開始在伴奏音樂之外配有若干插曲,從而成為無聲片向有聲的過渡的嘗試?上盍嵊癫痪镁乖凇叭搜钥晌贰钡木薮髩毫ο罗栟o世,這是中國電影藝壇的無可估量的損失。
阮玲玉的表演才華橫溢,光芒四射,達到了中國無聲電影時期表演藝術的最高水平,贏得廣大觀眾由衷的傾慕。然而,這位卓越的女演員婚姻生活十分不幸。
1935年,封建惡勢力利用有關她的婚姻訟案大作文章,造謠中傷,把一桶桶臟水潑到她的身上。她不堪被辱,留下“人言可畏”。 阮玲玉的死因真的是人言可畏嗎?一句人言可畏把所有的人都解脫了。一句人言可畏把阮玲玉的死歸咎于小報記者,歸咎于無聊的小市民,所有的當事人都干凈了,都沒有關系了。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新的歷史資料的被披露,特別是當年的一些當事人,當他們進入晚年的時候,他們?yōu)榱饲蟮米约毫夹牡陌矊帲麄冮_始打開了自己記憶的,封存的那些資料,于是我們就可以看到,阮玲玉的死不是像我們當初以為的那樣是人言可畏。
1935年春,《新女性》上映后,阮玲玉主演的人物頗受輿論非議,私生活亦被曝光。此時,張達民否認與阮玲玉訂有離婚協(xié)議,向法院上訴,誣告唐季珊,法院遂定于3月9日傳訊阮玲玉。阮玲玉深感壓力,于3月8日服毒自殺,享年僅二十五歲。
阮玲玉 - 遺書解讀
唐季珊提供的遺書阮玲玉之遺書
我不死不能明我冤,我現(xiàn)在死了,總可以如他心愿,你雖不殺伯仁,伯仁由你而死,張達民我看你怎樣逃得過這個輿論,你現(xiàn)在總可以不能再誣害唐季珊,因為你已害死了我。∥椰F(xiàn)在一死,人們一定以為我是畏罪,其實我何罪可畏?因為我對于張達民沒有一樣有對他不住的地方,別的姑且勿論,就拿我和他臨脫離同居的時候,還每月給他一百元,這不是空口說的話,是有憑據(jù)和收條的?墒,他恩將仇報,以冤來報德,更加以外界不明,還以為我對他不住。唉!那有什么法子想呢?想之又想,惟有一死了之罷。唉!我一死何足惜,不過還是怕人言可畏,人言可畏罷了。
阮玲王絕筆
廿四年三月七日晚午后
午夜致唐季珊
季珊:我真做夢也想不到這樣快,就會和你死別,但是不要悲哀,因為天下無不散的筵席,請代千萬節(jié)哀為要。我很對你不住,令你為我受罪,F(xiàn)在他雖這樣百般的誣害你我,但終有水落石出的一日,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我看他又怎樣的活著呢。鳥之將死,其鳴也悲,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我死而有靈,將永永遠遠保護你的。我死之后,請代拿我之余資,來養(yǎng)活我母親和囡囡,如果不夠的話,請你費力罷!而且刻刻提防,免他老人家步我后塵,那是我所至望你的。你如果真的愛我,那就請你千萬不要負我之所望才好。好了,有緣來生再會!另有公司欠我之人工,請向之收回,用來供養(yǎng)阿媽和囡囡,共二千零五元,至要至要。另有一封信,如果外界知我自殺,即登報發(fā)表,如不知請即不宣為要。
阮玲玉絕筆廿四、三月七日午夜
《思明商學報》刊登(當這份遺書發(fā)表以后,梁家的姐妹就是梁賽珍和梁珊珊從此就消失了,再也找不到了)
其一
達民:我已被你迫死的,哪個人肯相信呢?你不想想我和你分離后,每月又津貼你一百元嗎?你真無良心,現(xiàn)在我死了,你大概心滿意足啊!人們一定以為我畏罪?其實我何罪可畏,我不過很悔悟不應該做你們兩人的爭奪品,但是太遲了!不必哭啊!我不會活了!也不用悔改,因為事情已到了這種地步。
其二
季珊:沒有你迷戀“XXX”,沒有你那晚打我,今晚又打我,我大約不會這樣做吧!我死之后,將來一定會有人說你是玩弄女性的惡魔,更加要說我是沒有靈魂的女性,但那時,我不在人世了,你自己去受吧!過去的織云(唐季珊前女友),今日的我,明日是誰,我想你自己知道了就是。我死了,我并不敢恨你,希望你好好待媽媽和小囡囡(阮玲玉的養(yǎng)女)。還有聯(lián)華欠我的人工二千零五十元,請作撫養(yǎng)她們的費用,還請你細心看顧她們,因為她們惟有你可以靠了!
沒有我,你可以做你喜歡的事了,我很快樂。 玲玉絕筆
阮玲玉 - 社會反響
大明星阮玲玉自殺引起了社會上很大的震動,有不少喜愛她的觀眾依然追隨其香魂而逝。上海戲劇電影研究所的項福珍女士,聽聞噩耗,隨即吞服了鴉片自殺;紹興影迷夏陳氏當天吞服毒藥自殺;杭州聯(lián)華影院女招待員張美英也因痛悼阮玲玉服毒自盡。單是1935年3月8日這天,上海就有5名少女自盡,其他地方的追星成員也有多位。她們留下的遺書內容大同小異。“阮玲玉死了,我們活著還有什么意思?!”
阮玲玉生前名聞天下,死后的哀榮也是極一時之盛。1935年3月14日,她的靈柩從萬國殯儀館移往閘北的聯(lián)義山莊墓地。阮玲玉生前的好友差不多都到齊了,將近300人。下午1時10分,由金焰、孫瑜、費穆、鄭君里、吳永剛、蔡楚生、黎民偉等十二位影界大腕將靈柩抬上靈車。這天送葬的隊伍排成長龍,靈車所經之處,萬人空巷,沿途夾道摯愛者多達30萬人。美國《紐約時報》駐滬記者見狀極為驚奇,特意作了“這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哀禮”的報道。文中還配發(fā)了一幅插圖,送葬行列中有一壯漢,頭扎白布,身穿龍袍。其寓意為“倘若中國還有皇帝的末葉會前來參加葬禮。
阮玲玉 - 人物評價
一個時代的美麗
阮玲玉,中國默片時期最具代表性的演員,她被譽為“中國的嘉寶”、“中國的英格麗·褒曼”。她性情柔順、樸質清新,鞠雜人世間的她宛如一朵妖麗的百合生長在風雨恣肆的荒野。
阮玲玉端莊大方,清麗脫俗。對待表演藝術,她勤奮刻苦,傾注了全部的??的情感,捕捉到人物感覺,并用適當?shù)难凵、表情、動作準確地表現(xiàn)出來。這種準確的內心感應力和形體表現(xiàn)力結合得又非常自然,顯示出她卓越的才華和非凡的功力。
《神女》導演吳永剛曾用“感光最快的膠片”作比喻,給予她高度贊譽。在30年代的中國影壇上,她以重拍次數(shù)最少而成為導演們樂于與之合作的演員;又以使觀眾“每片必看”而成為最有票房號召力的演員。
她的表演才華橫溢,光芒四射,達到了中國無聲電影時期表演藝術的最高水平,贏得廣大觀眾由衷的傾慕。
三十年代,也有追星族,而且癡心還遠甚于今朝。為阮玲玉著迷的人何止千萬。阮玲玉有一只小藤箱,里面裝滿了青年男子對她吹捧甚至求愛的信,她既不加以嘲笑,更不忍心將這些癡心人的信撕毀,就把它們藏在這藤箱里,上面加了把鎖,還貼了一張紙,寫著“小孩子的信”。這樣的女子難怪萬人癡迷。一些六十歲以上的,在舊上海灘上頗會白相的老克臘們說,阮玲玉的美麗是別人學不來的。這到底是怎樣的一個美女?為什么能讓眾人在美女如云,影片如山的今天無法忘懷?她的美麗是一個謎。
阮玲玉 - 研究傳記
由于阮玲玉在影壇的地位、個人歷史的傳奇性和自殺原因的疑團,在她死后陸續(xù)有學者對其生平、電影藝術表現(xiàn)手法作研究討論。1985年3月20日,中國電影家協(xié)會、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在北京召開《紀念阮玲玉逝世五十周年學術討論會》;香港大學專業(yè)進修學院亦有開辦“阮玲玉與中國電影”的短期課程。至于有關其生平的專書研究,及滲入創(chuàng)作成分、各種形式的傳記作品共計有10余項。
專書
黃維鈞(1985)!度盍嵊駛鳌。北方婦女兒童。
朱劍(1997)!稛o冕影后:阮玲玉》。蘭州市:蘭州大學出版社。ISBN 7311011221
夏丏尊(1998)。《阮玲玉的死》。北京:華文出版社。ISBN 7507507068
沈寂(1999)!兑淮靶侨盍嵊瘛。上海:上海書店。ISBN 7806224459
戴彥(2005)!兑粋真實的阮玲玉》。東方出版社。ISBN 7506021536
《百家講壇—— 一代影星阮玲玉》。主持:淳子 中國中央電視臺科學·教育頻道,2005年6月2日播出。
小說文晞 《阮玲玉》(1992) 香港:明窗 ISBN 9623574126
安克強 《阮玲玉:關錦鵬的電影,安克強的小說》(1992) 香港:皇冠 ISBN 9624510431
《誰之過》 導演:沈吉誠。主演:張達民(即阮玲玉前夫)、譚玉蘭、劉克宣、朱普泉。香港,1937年。
《阮玲玉》 導演:關錦鵬。主演:張曼玉、劉嘉玲、梁家輝、秦漢、吳啟華。香港,1991年。
《玲玉香消記》。文明戲(中國話劇的前身)。上海共舞臺。約1935年公演[4]。
《阮玲玉》。編。哄\云。導演:林兆華、任鳴。主要演員:徐帆、濮存昕、楊立新、譚宗堯、梁冠華和岳秀清。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1994年首演。
《阮玲玉》,編劇,錦云。導演 :李銘森。主演:主要演員:焦媛、盧俊豪、蘇昶、周偉強。春天實驗劇團,2002年首演。
《阮玲玉自殺》(滬。>巹。核握戚p、石筱英(據(jù)《玲玉香消記》改編 )。主要演員:石美英。福英社,1935年首演于國貨商場申曲場。1996年努力滬劇團曾再次整理上演。
電視劇 《阮玲玉》。監(jiān)制:王心慰。主演:黃杏秀、伍衛(wèi)國、王偉、曾偉權、陳彩燕。1985年10月14日首播,共20集。
《阮玲玉》。編。黑w玫、呂紅。 導演:沈悅。 主演:吳倩蓮、李宗翰、孫淳、寧靜。2005年11月首播,共30集。
阮玲玉 - 電影版本
張曼玉版有導演稱贊說:“阮玲玉是感光‘快片’,無論有什么要求,只要向她提出,她都能馬上表現(xiàn)出來,而且演得那樣貼切、準確、恰如其分!比盍嵊裱莩龅碾娪岸际悄,有一個經典的表情,側臉似乎對著天邊的一角,明明在微笑,卻流露哀婉悲傷。那是將自我的不幸和角色融為一體的阮玲玉真實情感的瞬間流露。而電影《阮玲玉》(1991)不僅是表現(xiàn)一位明星的短暫生涯,也是向老上海影人的致敬。整部《阮玲玉》中的“歷史”一半由攝制組成員之間對話表現(xiàn),一半由張曼玉等演員虛擬演出,穿插著黎莉莉等老電影人的現(xiàn)身說法。
很多人知道扮演阮玲玉的張曼玉因該片而橫掃金馬獎、金像獎以及其余各大獎項,卻鮮有人知,那時的張曼玉戲外也剛剛經過一段人生的低谷。
張曼玉曾經惆悵地說,她與爾冬升是一出文藝片。爾冬升之前,張曼玉的男友不是發(fā)型師就是設計師,兩人在1987年9月20日她的生日宴會上邂逅,3年后卻因他的大男人脾氣而分手。和爾冬升分手后,她始終在不斷戀愛,偏偏拍《阮玲玉》這一年,此前認識的男友在雜志上公布了署名“死魚”的張曼玉寫給自己的數(shù)十封情書。別字夾雜,終生難堪,甚至被導演王晶在電影《愛在娛樂圈的日子》中拿來嘲諷。但正是這種刺激,使她由此悟到了“人言可畏”的要義,一下子懂得如何用手勢和眼神表達女性的隱忍和矜持,所以才有了電影版中神似大過形似的阮玲玉,張曼玉因為這部電影不僅成功甩掉“花瓶”稱號,還成為第一個在國際電影節(jié)上封后的華人演員。時隔十余年,該片導演關錦鵬日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對《阮玲玉》這部電影的評價是:“《阮玲玉》不可能重拍。它就是那一部電影。不可能說換個人、換個時間,再來一次。”在中國電影百年之際,即將于本月22日啟動的香港國際電影節(jié)已經決定將加長版的《阮玲玉》作為開幕片。
徐帆版
唱過楚劇、京劇,演過話劇,又在影視上有所建樹的徐帆是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演員。1991年大學畢業(yè)的她分配到人藝,從最早的《海鷗》、《魚人》,到《鳥人》、《阮玲玉》,她那特有的靈氣伴著一點一滴的進步,松弛自如地展現(xiàn)在觀眾面前。
尤其是話劇版《阮玲玉》上演后,于是之老師這樣評價徐帆:“你讓我看到了30年代的阮玲玉!
徐帆是一個愿意將自己的性格帶到角色中的演員,角色的很多優(yōu)點其實就是徐帆的本色。
所以,在當年排演的話劇《阮玲玉》中,徐帆的精彩獨白至今猶在耳畔。而且無論從身段上看,還是從臺詞功底上講,徐帆都與阮玲玉形似。還有一點很重要,阮玲玉不是那種驚艷的美女,但卻不艷而妖,這與可以用“眼睛殺死你”的徐帆異曲同工。
是以,當年的那出話劇才會在話劇界引來好評無數(shù),有人認為阮玲玉是徐帆最好的舞臺角色。
經歷了電影版、話劇版《阮玲玉》的演繹之后,電視版《阮玲玉》近日開機。此前,關于該劇女主演的人選曾鬧得滿城風雨,鞏俐、徐帆得到的支持比最終出演的吳倩蓮還多些。而無論誰出演“阮玲玉”一角,都無異于走鋼絲。
當被問及她是否擔心與張曼玉電影版的《阮玲玉》“火拼”時,吳倩蓮說:“我不怕和任何人撞車,我演的阮玲玉一定是獨一無二的!眳琴簧徬M蠹覍λ缪莸娜盍嵊褚帱c欣賞眼光,少些批評。
但這部被稱為“首次詳盡描寫70年前影星阮玲玉短暫而璀璨的一生”的電視劇,還是使曾自信滿滿的吳倩蓮顯得底氣不足。她不得不開始承受“阮玲玉效應”所帶來的壓力,又遭遇了導演和唐季珊的扮演者相繼離開劇組的風波。
吳倩蓮決定要演吳倩蓮的“阮玲玉”,“本來的劇本里邊阮玲玉有許多獨白,我不想讓她說那么多的話”,而且減少哭泣,“將悲切藏在心里”。
阮玲玉 - 作品年表
阮玲玉主演的電影作品如下:
1927年 《掛名夫妻》
1927年 《楊小真》(又名《北京楊貴妃》)
1927年 《血淚碑》
1928年 《蔡狀元建造洛陽橋》
1928年 《白云塔》
1929年 《珍珠冠》
1929年 《情欲寶鑒》
1929年 《劫后孤鴻》
1929年 《大破九龍山》
1929年 《火燒九龍山》
1929年 《銀幕之花》
1930年 《故都春夢》
1930年 《自殺合同》
1930年 《野草閑花》
1931年 《戀愛與義務》
1931年 《一翦梅》
1931年 《桃花泣血記》
1931年 《玉堂春》
1932年 《續(xù)故都春夢》
1933年 《三個摩登女性》
1933年 《城市之夜》
1933年 《小玩意》
1934年 《人生》
1934年 《歸來》
1934年 《再會吧,上海》
1934年 《香雪!
1934年 《神女》
1935年 《新女性》
1935年 《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