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林黛玉

    林黛玉

    林黛玉,是中國古典小說《紅樓夢》主要的人物,前世為離恨天上三生石畔一棵絳珠仙草,日見枯萎之時,得神瑛侍者取水灌溉,得天地靈氣而修成人體,神瑛獲罪下界,她也決定陪其到人間,以一世的眼淚還他灌溉之恩,轉(zhuǎn)生后和神瑛侍者的后身賈寶玉發(fā)生了一段纏綿悱惻的感情,最終心事成空,淚盡而夭。

    林黛玉 - 簡介

    巡鹽御史當(dāng)朝探花林如海與國公之女賈敏的女兒,因母親去世,又無親生兄弟姊妹作伴,外祖母憐其孤獨,接來榮國府撫養(yǎng)。林黛玉祖籍姑蘇,住于揚州。先祖曾世襲列侯,林黛玉父親乃姑蘇才子林如海是前科探花,升至蘭臺寺大夫,又被欽點為揚州巡鹽御史;母親賈敏是賈母的女兒,賈政的妹妹!霸姸Y名族之裔”其實是賈政為兒女擇親時所強調(diào)的,林黛玉的出身可謂既有“鐘鼎之家”的尊貴,又不乏“書香之族”的高雅。林如海四十歲時,僅有的一個三歲之子死了,因膝下無子,只有嫡妻賈氏生了女兒黛玉,愛如珍寶。   

    黛玉的生日是二月十二日,第三回寫到,林黛玉進賈府后,聽王夫人說起賈寶玉,便說:“這位哥哥比我大一歲!钡诹貙懙,探春和襲人談?wù)撈鹈總月里的生日,襲人說:“二月十二是林姑娘!保ǖ867頁)   

    黛玉從小聰明清秀,與詩書為伴,但父母讓她讀書識字,“不過假充養(yǎng)子之意,聊解膝下荒涼之嘆!蹦赣H去世后黛玉進京,與寶玉一同深得賈母關(guān)愛。不久父親病故,她便長住賈府,逐漸與寶玉相知相愛。雖然她是寄人籬下的孤兒,但她生性孤傲,天真率直,和寶玉同為封建的叛逆者,從不勸寶玉走封建的仕官道路,她蔑視功名權(quán)貴,當(dāng)寶玉把北靜王所贈的圣上所賜的名貴念珠一串 送給她時,她卻說:“什么臭男人拿過的,我不要它!”。她和寶玉有著共同理想和志趣,真心相愛,但這一愛情被王夫人等人殘忍地扼殺了。林黛玉最后淚盡而逝。   

    林黛玉首先是個內(nèi)慧外秀的女性,“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泣非泣含露目。 態(tài)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 閑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fēng)。 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這首詞中盡現(xiàn)了黛玉迷離、夢幻、病態(tài)、柔弱、動靜交融的美麗和氣質(zhì),我找不到一個更好的形容詞來綜合形容這樣脫俗的美和媚,或者“秉絕代姿容,具希世俊美”,也或者“此女只應(yīng)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見!” 林黛玉之美,還表現(xiàn)在她才學(xué)橫溢和濃郁的詩人氣質(zhì)。   

    黛玉天生麗質(zhì),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卻又作出“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的詩句,為何?就是因為太注重細(xì)節(jié)了吧,到頭來竟在無奈中香消玉殞,留下千古遺愿。   

    林黛玉

    可惜了,紅顏薄命。

    黛玉——中國古代文學(xué)作品中哭得最美的女子   

    林黛玉之美,還表現(xiàn)在她才學(xué)橫溢和濃郁的詩人氣質(zhì)。曹雪芹胸中筆下的林黛玉,是一個詩化了的才女;她有多方面的才能:博覽群書,學(xué)識淵博。她愛書,不但讀《四書》,而且喜讀角本雜劇《西廂記》、《牡丹亭》、《桃花扇》等;對于李、杜、王、孟以及李商隱、陸游等人的作品,不僅熟讀成誦,且有研究體會;她不僅善鼓琴,且亦識譜。曹雪芹似乎有意將歷代才女如薛濤、李清照、葉瓊章、賀雙卿賀雙卿等的某些特點,融進林黛玉的性格。

    林黛玉 - 判詞詮釋  

    這一首即是寫林黛玉和薛寶釵的。   

    可嘆停機德”一句是說薛寶釵。意思是雖然有著合乎封建婦道標(biāo)準(zhǔn)的那種賢妻良母的品德,但可惜徒勞無功!逗鬂h書·列女傳·樂羊子妻》說,樂羊子遠(yuǎn)出尋師求學(xué),因為想家,只過了一年就回家了。他妻子就拿刀割斷了織布機上的絹,以此來比喻學(xué)業(yè)中斷,規(guī)勸他繼續(xù)求學(xué),謀取功名,不要半途而廢。   

    堪憐詠絮才”一句是說林黛玉。意思是如此聰明有才華的女子,她的命運是值得同情的!霸佇醪拧,用晉代謝道韞的故事。有一次,天下大雪,謝道韞的叔父謝安,對雪吟句說:“白雪紛紛何所似?”道韞的哥哥謝朗(“兄子胡兒”)答道:“撒鹽空中差可擬!敝x道韞接著說:“未若柳絮因風(fēng)起!敝x安一聽,大為贊賞(見《世說新語·言語》)。   

    玉帶林中掛”一句是說林黛玉。前三字倒讀即諧其名。從冊里的畫“兩株枯木(雙木為林),木上懸著一圈玉帶”看,可能又喻黛玉淚枯而死,寶玉為懷念她而棄絕一切世俗欲念(玉帶象征貴族公子生活)為僧的意思。   

    金簪雪里埋”一句是說薛寶釵。前三字暗點其名,雪諧薛。金簪比寶釵,本是光耀頭面的首飾,竟埋沒在寒冷的雪堆里,這是對薛寶釵婚后,特別是她在寶玉出家后,只能空閨獨守的冷落處境的寫照。   

    枉凝眉   

    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經(jīng)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

    林黛玉 - 方家評說

    林黛玉和薛寶釵,一個是巡鹽御史的女兒,一個是皇家大商人的女兒;一個追求完美,一個自云守拙;這首詩中同時寫了林、薛二人,有的人認(rèn)為這是體現(xiàn)了“釵黛合一”(《脂硯齋》中關(guān)于“釵黛合一”的說法:“釵、玉名雖兩個,人卻一身,此幻筆也。今書至三十八回時,已過三分之一有余,故寫是回,使二人合二為一。請看黛玉逝后寶釵之文字,便知余言不謬矣”(第四十二回總批));但也有人認(rèn)為釵黛合一并不存在,他們認(rèn)為,釵黛作為矛盾著的雙方互為依存,故而在一首詩中并提林薛這兩個在思想傾向上彼此對立的人物,通過賈寶玉對她們的不同的態(tài)度的比較,以顯示抑揚褒貶。   

    林黛玉形象從《紅樓夢》面世之日起,就是在被理解和被誤解中度過的。新時期紅學(xué)正在呈現(xiàn)出百花爭艷之勢,要正確評價林黛玉,我以為必須把林黛玉放在她所生活的時代的熒屏上去顯影。不然就始終擺脫不了那個周而復(fù)始的被理解又被誤解的怪圈。   

    黛玉是中國古典小說《紅樓夢》中的人物。字“顰顰”,名號“瀟湘妃子”。瀟湘妃子是根據(jù)她住的屋子命的名。林妹妹富有魅力的西施式的清瘦之美,更具有絕世的姿容;富有西施“捧心而蹙”、裊娜風(fēng)流的外形之美,這些都突出了她的悲劇性格之美。 林黛玉的嬌美姿容是迷人的。然而,使她動人心魄、更具藝術(shù)魅力的則是她無與倫比的豐富而優(yōu)美的精神世界。林黛玉首先是個內(nèi)慧外秀的女性,她對人坦率純真,見之以誠。   

    紅樓夢里各個女兒都精華靈秀獨具其魅,黛玉的美讓人由衷地心疼和愛憐!皟蓮澦契痉酋玖I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 態(tài)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 閑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fēng)。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這首詞中盡現(xiàn)了黛玉迷離、夢幻、病態(tài)、柔弱、動靜交融的美麗和氣質(zhì)。   

    《紅樓夢》中林黛玉前世為離恨天上三生石畔一顆絳珠仙草,日見枯萎之時,得神瑛侍者即后來的賈寶玉灌溉,天地靈氣而修成人體,然而僅修為女體,心中結(jié)一份難釋之情,說 若他下世為人,我也隨他世間走一遭,將畢生眼淚還與他,以報灌溉之恩。后,通靈寶玉下世,這才使整個故事得以發(fā)生……   

    曹雪芹懷著深摯的愛意和悲憫的同情,用歷史與未來、現(xiàn)實與理想、哲理與詩情,并飽蘸著血與淚塑造出來的林黛玉,是《紅樓夢》里一位富有詩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悲劇形象。二百多年來,不知有多少人為她的悲劇命運灑下同情之淚,為她的藝術(shù)魅力心醉神迷。   

    然而,在百花斗妍的女兒國大觀園里,有嫵媚豐美的薛寶釵,有風(fēng)流嬌艷的史湘云,有文彩精華的賈探春,有美貌不亞于其家姐的薛寶琴,……為什么獨有黛玉那樣牽動人的衷腸,甚至有人因她而狂、為她而死呢?她為什么有如此強大的藝術(shù)魅力?她究竟美在何處、動人在何處?應(yīng)該說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的一點,則是林黛玉具有一種悲劇美。當(dāng)人們說《紅樓夢》是一部悲劇時 ,指的就是在封建專制社會里萬千青春少女的“千紅一哭,萬艷同悲”的共同悲劇。黛玉之悲也是其中之一。真正的悲劇總是動人心魄的,因為悲劇是將美毀滅給人看。越是美的有價值的人生被毀滅,其悲劇就越壯美,越深刻,越動人。   

    為了突出林黛玉的悲劇性格,還在她出世之前,曹雪芹就用浪漫的筆調(diào)、奇特的想象和詩意,創(chuàng)造了新奇絕妙的亙古未有的“還淚”之說,以象征林黛玉是帶著宿根、宿情、宿恨來到人世的。這絕不是宿命論,而是藝術(shù)的夸張、渲染和強化。我們第一次見到林黛玉,是她剛剛來到賈府。作者通過鳳姐的“嘴”和寶玉的“眼”,描繪了她天仙似的人品。鳳姐一見就驚嘆道:“天下竟有這樣標(biāo)致人兒!我今日才算看見了!”在寶玉的眼里,這“裊裊婷婷的女兒”,“神仙似的妹妹”;則別有一種風(fēng)范和神韻:   

    曹雪芹把我們民族的審美積淀進行了新的熔鑄和創(chuàng)造,他把楊貴妃式的豐美賦予了薛寶釵,而把更富有魅力的西施式的清瘦之美給了林黛玉,使林黛玉的形像具有絕世的姿容;作者有意將林黛玉的外貌與西施聯(lián)系起來,并將西施“捧心而蹙”、裊娜風(fēng)流的外形之美賦予林黛玉,還借寶玉之口給她取字“顰顰”,便突出了她的悲劇性格之美。   

    林黛玉的嬌美姿容是迷人的。然而,使她動人心魄、更具藝術(shù)魅力的。則是她無與倫比的豐富而優(yōu)美的精神世界。林黛玉首先是個內(nèi)慧外秀的女性,她“心較比干多一竅”。她的蒙師賈雨村說,他這女學(xué)生“言語舉止另是一樣,不與凡女子相同!币蚱淠该Z敏,“他讀書凡‘敏’字他皆念作‘密’字,寫字遇著‘敏’字亦減一二筆!彼劫Z府時,尚在孩提,卻牢記母親生前的囑咐:“外祖母家與別家不同,……要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要多說一句話,不可多行一步路,恐被人恥笑了去!彼偸茄劭葱南耄蛋祵徱;然其言行舉止,卻又那樣彬彬有禮,適份合度。  但我們同時也感覺到,她一開始便受到心理上的壓抑。她詩思敏捷,詠白海棠時“一揮而就”。她對賈寶玉說:“你能過目成誦,我就不能一目十行?”的確,林黛玉的聰明在大觀園里是有名的。   

    她善于觸景生情,借題發(fā)揮。一次寶玉去看寶釵,正在一個“識金鎖”,一個“認(rèn)通靈”,不期黛玉已搖搖擺擺的進來,一見寶玉,便笑道:“哎喲!我來的不巧了!”寶釵笑問“這是怎么說?”黛玉道:“早知他來,我就不來了。”寶釵又問“這是什么意思?”黛玉道:“什么意思呢,來呢一齊來,不來一個也不來;今兒他來;明兒我來,間錯開了來,豈不天天有人來呢?也不至太冷落,也不至太熱鬧!碑(dāng)寶玉聽寶釵說吃冷酒對身體有害而放下酒杯時,正巧雪雁送手爐來,黛玉又一語雙關(guān)地說:“誰叫你送來的?難為他費心!抢锞屠渌牢伊四!”雪雁說是紫鵑叫送來的,她馬上又說:“也虧了你倒聽他的話!我平日和你說的,全當(dāng)耳旁風(fēng);怎么他說了你就依,比圣旨還快呢!”聰敏的顰兒,把她的妒意表達(dá)得多么鋒利而又含蓄,機帶雙敲而又點滴不漏。又一次,寶玉看著寶釵雪白的膀子發(fā)呆。這時,“只見黛玉蹬著門檻子,嘴里咬著絹子笑呢。寶釵道:‘你又禁不得風(fēng)吹,怎么又站在那風(fēng)口里?’黛玉道:‘何曾不是在房里來著?只因聽見天上一聲叫,出來瞧了瞧原來是個呆雁。’寶釵道:‘呆雁在那里呢?我也瞧瞧。’黛玉道:‘我才出來,他就忒兒的一聲飛了!炖镎f著,將手里的絹子一甩,向?qū)氂衲樕纤。?  

    這種機敏,這種諷刺與戲謔,只有林黛玉才能做得如此精純而又天衣無縫。大觀園里有幾張利害的“嘴”,如鳳姐的“嘴”,賈母的“嘴”,晴雯的“嘴”,尤三姐的“嘴”,紅玉的“嘴”;黛玉也有一張更利害的“嘴”。寶玉的奶媽李嬤嬤說:“真真這林姐兒,說出一句話來,比刀子還利害!钡P姐等人的“嘴”與黛玉的“嘴”又有文野之分:鳳姐多是“世俗取笑”;黛玉則顯得典雅俊則。正如薛寶釵所說:“更有顰兒這促狹嘴,他用‘春秋’的法子、把市俗粗話、撮其要、刪其繁、比方出來,一句是一句!毖詾樾穆暎幕蹌t言巧。   

    其實,林黛玉她對人坦率純真,見之以誠。她尊重自己,也尊重別人。她對待紫鵑,親如姐妹,情同骨肉,誠摯的友情感人至深。香菱學(xué)詩,向黛玉請教,黛玉卻熱誠相接,并說:“既要作詩,你就拜我為師”。純真透明如一泓清泉。她給香菱講解詩的作法和要求,還把自己的詩集珍本借給香菱,并圈定閱讀篇目,批改她的習(xí)作,堪稱“誨人不倦”。她待人很寬厚,與人不存芥蒂。史湘云因把她比作戲子傷了她的自尊,她有點不忿,可一會兒便攜了寶玉的“寄生草”回房,便又“與湘云同看”。在對待寶釵的態(tài)度上,尤見出其天真篤實。本為情敵,無嫌猶猜。但在薛寶釵對她坦誠相待,予以開導(dǎo)之后,她便開誠布公,肝膽相照,向薛寶釵掏出心窩子的話,并引咎自責(zé):“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極好的,然我最是個多心的,只當(dāng)你心里藏奸。從前日你說看雜書不好,又勸我那些好話,競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錯了,實在誤到如今。”此后她待寶釵如親姐姐一般,連寶玉也感到驚奇。   

    林黛玉之美,還表現(xiàn)在她才華橫溢和濃郁的詩人氣質(zhì)。曹雪芹胸中筆下的林黛玉,是一個詩化了的才女;她有多方面的才能:博覽群書,學(xué)識淵博。她愛書,不但讀《四書》,而且喜讀角本雜劇《西廂記》、《牡丹亭》、《桃花扇》等;對于李、杜、王、孟以及李商隱、陸游等人的作品,不僅熟讀成誦,且有研究體會;她不僅善鼓琴,且亦識譜。曹雪芹似乎有意將歷代才女如薛濤、李清照、葉瓊章、賀雙卿等的某些特點,融進林黛玉的性格。比如,她代題“杏簾在望”為寶玉解圍的細(xì)節(jié),很易使人聯(lián)想到李清照與趙明誠比作《醉花陰》的軼事;“堪憐詠絮才”、“冷月葬詩魂”,則是將林黛玉比晉代的謝道韞和明代的葉瓊章的。但林黛玉又完全區(qū)別于歷代的才女,這就是曹雪芹賦予她悲劇命運和叛逆精神的個性特征。不過這種個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是通過她詩人的氣質(zhì)和詩作表現(xiàn)出來的。在大觀園里,她與薛寶釵可謂“雙峰對峙,二水分流,”遠(yuǎn)遠(yuǎn)高出于諸裙釵,在博學(xué)多識方面,可能略遜寶釵;但在詩思的敏捷,詩作的新穎別致、風(fēng)流飄灑方面,林黛玉卻是出類拔萃、孤標(biāo)獨樹的。詩社每次賽詩,她的詩作往往名列前茅:第一次《詠白海棠》,她的詩僅次于寶釵和湘云,名列第三;第二次《菊花詩》中,她的《詠菊》《問菊》《菊夢》得到李紈賞識,贏得第一;第三次與寶釵、寶玉同寫《螃蟹詠》,也得到了寶玉一人的稱贊;第四次蘆雪庭即景聯(lián)詩,她才思敏捷,得句僅次于湘云;第五次填柳絮詞,也僅次于寶釵,得到第二名的好成績。她的詩之所以寫得好,是由于她有極其敏銳的感受力、豐富奇特的想象力以及融情于景的浸透力;即使一草一木、一山一石等極平凡的事物,她只要一觸到,立即就產(chǎn)生豐富的想象;新奇的構(gòu)思和獨持的感受和見解。尤其可貴的是,她能將自己的靈魂融進客觀景物、通過詠物抒發(fā)自己的痛苦的靈魂和悲劇命運。例如她的《白海棠》詩,既寫盡了海棠的神韻,亦傾訴了她少女的衷情。尤其是“嬌羞默默同誰訴”一句,最為傳神:這既是對海棠神態(tài)的描摹,也是自我心靈的獨白,她有銘心刻骨之言,但由于環(huán)境的壓迫和自我封建意識的束縛,就是對同生共命的紫鵑、甚至對知音賈寶玉,也羞于啟齒,只有悶在心里,自己熬煎。這便愈顯其孤獨、寂寞和痛苦。她的“柳絮詞”,纏綿悱惻,優(yōu)美感人,語多雙關(guān),句句似詠柳絮。字字實在寫已,抒發(fā)了她身世的漂泊與對愛情絕望的悲嘆與憤慨。尤其她的“菊花詩”,連詠三首,連中三元,藝壓群芳,一舉奪魁。她的詩不僅”題目新,詩也新,立意更新”,而且寫得情景交融,菊人合一,充分而深刻地表達(dá)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其中“滿紙自憐題素愿,片言誰解訴秋心?”“孤標(biāo)傲世諧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等句,更寫出了這位少女的高潔品格和痛苦靈魂。此外,像她的《桃花女兒行》、《秋窗風(fēng)雨夕》、《題帕詩》和《五美吟》等。都寄寓著深意,詩如其人,感人至深。   

    這里要特別強調(diào)的,是作為她詩讖的《葬花辭》.這是林黛玉進入賈府以后的生活感受,是她感嘆身世遭遇和悲劇命運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作,她以落花自況,血淚作墨,如泣如訴,抒寫了這位叛逆者的花落人亡的哀愁和悲憤!傲z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就寄有對世態(tài)炎涼,人情冷暖的憤懣;“一年三百六十日,風(fēng)刀霜劍嚴(yán)相逼”,豈非對長期迫害著她的冷酷無情的現(xiàn)實的控訴?“愿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則是對美好理想的渴望與熱烈追求”;”質(zhì)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表現(xiàn)了她的高潔的情志和堅貞不阿的精神。至于“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钡任戳藬(shù)句,書中幾次重復(fù),特意強調(diào),并通過鸚鵡也會吟哦的描寫,可知作者是大有深意的:花的命運也即黛玉的命運。這是用熱血和生命寫就的心曲,是與這個罪惡的世界決裂的檄文。它真實地展露了一個充滿痛苦充滿矛盾而又獨抱高潔、至死不渝的心靈世界,凸現(xiàn)的是一種獨立人格的壯美與崇高!对峄ㄞo》之所以能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原因正在這里。   

    富有詩人氣質(zhì),并且被詩化的林黛玉,詩魂總是時刻伴隨著她,總是隨時從她的心里和身上飄散出沁人心脾的清香。“無賴詩魔昏曉侵”,這是她的切身體驗。詩,對于她,是不可一日無的。她用詩發(fā)泄痛苦和悲憤,她用詩抒寫歡樂與愛情,她用詩表示抗議與叛逆的決心。詩表現(xiàn)了她冰清玉潔的節(jié)操,詩表現(xiàn)了她獨立不阿的人格,詩表現(xiàn)了她美麗圣潔的靈魂,詩使她有一種迷人的藝術(shù)光輝!可以說,如果沒有了詩,也就沒有了林黛玉。   

    林黛玉的精神之美,更集中更強烈地體現(xiàn)在她對賈寶玉的愛情之中。他們的愛情是一種新型的,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屬于未來的愛情。這種愛情的最根本的特點,是建立在互相了解、思想一致基礎(chǔ)之上的,表現(xiàn)得非常純真、深摯、堅貞。林黛玉本是一個“情癡”、“情種”,她為愛情而生,又為愛情而死,愛情是她的生命所系。她對賈寶玉愛得真誠,愛得執(zhí)著,始終如一,至死靡它。然而,焰?zhèn)兊膼矍橛质窃诓辉S愛的環(huán)境中發(fā)生、發(fā)展和生存的,這就難免有痛苦、有不家,甚至要為愛情付出生命的代價。再加上她詩人的氣質(zhì)和悲劇的性格,這種被壓抑的燃燒著的愛情,只能用詩和哭來抒發(fā),來傾泄。   

    詩,前已敘述;哭,更是林黛玉的家常便飯。她來到人世,是為了“還淚”。她第一次見到賈寶玉,就是哭,脂硯齋說:“這是第一次還淚!贝撕,“不是悶坐,就是長嘆,好端端的不知為什么,常是自淚不干的!绷主煊竦目,分明飽含著現(xiàn)實人生的血肉?奘撬瘎⌒愿竦闹匾憩F(xiàn)形式之一:哭,是她對生活折磨的強烈反映;哭,是她發(fā)泄痛苦的方式;哭,是她詩人氣質(zhì)的種種感受的抒發(fā)。質(zhì)言之,她是為自己的愛情而哭。愛情曾使她幾死幾生!   

    林黛玉死去了,但林黛玉的純美的精神,她與賈寶玉生死與共的愛情,他們所實踐過的愛情原則,她的閃耀著藝術(shù)魅力的優(yōu)美形像,將與日月爭輝,與天地共存;這一形像所含蘊的哲理與詩意,將給予不同時代的讀者以生活的啟示和美感享受。

    林黛玉 - 臆斷原型

    周高潮:明末清初“金陵八艷”之一的董小宛和清代中葉曹雪芹《紅樓夢》中的女主人公林黛玉,一個是歷史名人,一個是文學(xué)典型,本是兩個不同范疇的人物,但筆者通過比較研究,發(fā)現(xiàn)兩者有驚人的相似之處,或為一家之言:從取名看:董小宛名白,一字青蓮,而林妹妹名黛玉,“黛”通“青”,“玉”通“白”;就是兩人的姓氏也同屬一類,“董”是“草”頭,“林”是“木”旁,草木相依原是一家噢,足見曹氏的良苦用心。從身世看:二人都生長于蘇州,董幼失雙親,被賣到金陵(南京)秦淮河“伎家”;林自幼喪母,寄居于金陵的外婆家——賈府,《紅》書中描寫的黛玉入府更是暗示其“秦淮”出身,林如海臨終時說她“上無親母教養(yǎng),下無姊妹兄弟扶持”。從經(jīng)歷看:兩人一生都主要到過蘇州、南京、揚州(如皋清代亦屬揚泰地域)等地;眾所周知董小宛曾經(jīng)逃難去過浙江鹽官,而林黛玉的父親林如海生前官居“巡鹽御史”,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也曾兼過兩淮“巡鹽監(jiān)察御使”,分明都是一個“鹽官”!從容貌看:兩人都是一代亂世佳人,董有“冷美人”之稱,林則被譽為“病西施”。從體質(zhì)看:董羸弱多病,林更是弱不禁風(fēng)。從性格上看:兩人均多愁善感愛流淚,有“妙齡三多”之稱。從愛好看:董精曉琴棋書畫,名噪“水繪園”內(nèi)外;林對詩詞歌文造詣頗深,藝壓“大觀園”群芳。從愛情觀看:董小姐對冒公子、林妹妹對賈公子都是癡心不二,至死不渝。從世界觀看:董十分支持冒辟疆不作二臣、修身守節(jié)的行為;林則對賈寶玉厭惡仕途經(jīng)濟的言行也很是欣賞。從二人所寄生的環(huán)境看:如皋冒府、金陵賈府均是世代官宦之家。有人說曹氏所謂“賈府”實則是沿隱如皋鼻祖賈大夫。從她倆在“群芳”中的地位看:董占“秦淮八艷”之魁;林居“金陵十二釵”之首。從人物典型活動來看:在“葬花”和“焚稿”兩個傳世情節(jié)上二人可謂一脈相承。上世紀(jì)30年代曾在浙江海鹽雞籠山發(fā)現(xiàn)“董小宛葬花處”,2003年9月在海鹽南北湖方家灣一民舍墻內(nèi)發(fā)現(xiàn)一塊“董小宛葬花”石刻古碑。當(dāng)?shù)貍髡f:清順治二年(1645年)清兵南下,已在如皋從良兩年的董小宛隨夫君冒辟疆逃難來到海鹽,寄居南北湖畔近一年。當(dāng)?shù)亻|閣之中有在夏天來臨前葬花為花神餞行的習(xí)俗。小宛客居他鄉(xiāng),寄人籬下,第二年芒種落花時節(jié),不禁觸景傷情,葬落花于雞籠山;又據(jù)冒辟疆《影梅庵憶語》所載小宛精心編纂的《奩艷》一書在臨終前被付之一炬。無獨有偶,曹氏在《紅樓夢》中所描寫的“黛玉葬花”的故事情節(jié)幾乎家喻戶曉;還有林在病危時也燒毀了自己心愛的詩稿,可謂如同一轍。從最終歸宿看,兩人均是患“女兒癆”(即肺結(jié)核。┒阆駳尅S鄳选栋鍢螂s記》中明確記載小宛“以癆瘁死”的死因,這恰恰也成了曹氏筆下黛玉最終的宿命。   

    盡管曹雪芹生于1715年,晚于董小宛將近100年,但曹氏生活和創(chuàng)作活動的區(qū)域與董小宛大致相同,對耳聞她的相關(guān)事跡口碑應(yīng)當(dāng)是近水樓臺。有直接證據(jù)表明;曹氏在《紅樓夢》中還直接襲用了董小宛和冒辟疆的詩。如董的《詠菊》詩原文是:“玉手移來霜露經(jīng),一叢淺淡一叢深。數(shù)去卻無君傲世,看來唯有我知音!,而曹氏筆下枕霞舊友的《對菊》詩是:“別圃移來貴比金,一叢淺淡一叢深。數(shù)去更無君傲世,看來惟有我知音”。明眼人一目了然。據(jù)此,董小姐和林妹妹的上述種種“已有雷同”之處,借用曹氏的語法和現(xiàn)代流行的托詞來說:是“怎一個‘純屬巧合’了得的?!”,故筆者認(rèn)為:一代名妓董小宛實質(zhì)上就是曹雪芹《紅樓夢》中女主人公林黛玉的第一原型。

    林黛玉 - 形象剖析

    一、捧心西子病態(tài)美

    在通篇《紅樓夢》中,作者對林黛玉的外在美描寫并未花費太多筆墨。然而就是那著墨不多的描寫卻給人留下了極其美麗形象。我們可從開篇的“絳珠仙草”得“受天地之精華,復(fù)得甘露滋養(yǎng),遂脫了草木之胎,換得人形”,這些句中體會到“仙草化身”一種超凡脫俗,得天地精華的清秀非凡之美。一切自然造化都是美的,一草一木俱是,更何況是一株得受天地精華,甘露滋養(yǎng)的“仙草”了!此時作者雖然尚未直接描述黛玉之美,但在讀者心里,早已對這株“仙草修成的女體”心儀已久了。到此作者已經(jīng)成功塑造了黛玉一種“清秀靈幻”的美麗形象。

    黛玉初進賈府,作者也未直接著墨來描寫她的外在美,而是巧借鳳姐的嘴及寶玉的眼來看出林黛玉的美。心直口快的鳳姐一見黛玉即驚嘆:“天下竟有這樣標(biāo)致的人物,我今日才算見了!”這話雖未直接寫出黛玉的美麗,卻給讀者在心里留下了一個“絕美”的形象。我們再從寶玉的眼來看看黛玉的形象:“兩灣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泣非泣含露目。態(tài)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嫻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fēng)。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寶玉竟稱她為“神仙似的妹妹”。筆至此處,一個活生生的“絕美”黛玉已躍然紙上。這便是林黛玉的“外在美”。然而她的“外在美”是“嬌襲一身之病” “病如西子勝三分”的病態(tài)的美,就象是個“捧心西子”。

    二、以自尊掩飾自卑

    在這里,“惟恐被人恥笑去了”的自尊,已經(jīng)變成了“惟恐被人小看了他去”的自衛(wèi)。這種自衛(wèi),是環(huán)境變遷與門第差異在黛玉心靈深處的細(xì)微折射。從形景看,不是單沖著周瑞家的,實質(zhì)是也是沖著薛姨媽與賈府的,她要借送宮花這件小事,稱一稱自己在皇室與侯門家庭稱盤上的份量。這就是問題的實質(zhì)。

    脂硯齋在批這一段時道:“今又到顰兒一段,卻又將阿顰天性從骨中一寫,方知亦系顰兒正傳。”“天性”云云,就是指這種偏執(zhí)得令別人有點受不了的自尊。最受不得別人傷害的黛玉,卻最肆無忌憚的傷害著別人。然而這位貴族小姐卻萬萬沒有想到,沖著周瑞家的這個奴仆發(fā)泄,顯然是有失身份的表現(xiàn),她想得到的卻恰恰是失掉的,這個細(xì)節(jié)無疑是黛玉性格底色的點睛之筆,所以脂硯齋才鄭重指出“從骨中一寫”。

    人當(dāng)然不能沒有自尊,但她自尊心太強了,便會發(fā)展成為小心眼。等到史湘云說唱小旦的戲子有點像她的時候,林姑娘的微嗔薄譏就變成了雷霆震怒了。不過,她這一次注意到了身份,當(dāng)時并沒有發(fā)作出來,回到住處才連珠炮式地向情人傾泄:“我原是給你們?nèi)⌒Φ摹梦冶葢蜃尤⌒?”“這一節(jié)還怒得。再你為什么又和云兒使眼色?你安得什么心?莫不是她和我頑,她就自輕自賤了?他原是公侯的小姐,我原是平民的丫頭,他和我頑,設(shè)若我回了口,豈不他自惹人輕賤呢。是這主意不是?這卻也你的好心,只是那個偏又不領(lǐng)你的這個好情,一般也惱了。你又拿我作情,倒說我小性兒,行動肯惱,你又怕他得罪了我,我惱他,與你何干?他得罪了我,又與你何干?”(第22回)在這里,林姑娘把人格價值與門第價值以及兩者之間關(guān)系說得再也清楚不過了。比作戲子猶可恕,而把湘云看得比她高貴則是不可忍的。雖然這只是她的分析,寶玉并非此意。不過我們不要被黛玉的強詞奪理所迷惑,其實最不可恕的還是把他比作戲子。她覺得自己的身份受到了恥辱,自尊心受到了傷害,所以才發(fā)泄了這么一大堆,這也正是她維護自尊心的一種鮮明的表現(xiàn)。

    其實,對林黛玉來說,自尊與自卑原不過是一對孿生姐妹。前者是后者的外化,后者是前者的內(nèi)涵。與賈府門第差異,又寄人籬下,使她產(chǎn)生了深深的自卑,她所以要時時刻刻在人前要極力維護她的自尊,是為了用自尊掩蔽飾她內(nèi)心的自卑。

    三、小心眼背后有坦誠

    黛玉的小心眼似乎人人皆知,然而還應(yīng)看到,她的小心眼背后有坦誠。

    林黛玉在沒有與賈寶玉定情之前,她對兩個情敵——薛寶釵、史湘云有些“小性兒”“見一個打趣一個”,有時簡直到了不太近情理的地步。如薛寶釵生病,賈寶玉去看她,本是合情合理的事情,而黛玉見了,心中不悅,竟說出“哎喲,我來得不巧了!”“早知道他來,我就不來了”。這樣帶刺的話,使薛寶釵和賈寶玉都下不了臺。

    然而真率的林黛玉,在她幾乎毫無遮掩地表露著自己的缺點的同時,也在向人們敞開了她那純真無邪的心扉。在她眼中心中,容不得微塵,也不記得微嫌。當(dāng)她對某人某事有看法時,可以鋒芒畢露地直陳己見,但這只是就事論事,論過陳過之后也就丟在了一邊。正是憑這種待人以誠的直率,她贏得了姐妹們的友情,誰也沒有將“行動愛惱人”的林妹妹當(dāng)外人。如果什么時候缺了她,大家也同樣感到空虛與寂寞。她畢竟有一顆晶亮的靈魂。小性兒,尖酸刻薄,只不過是美玉上的小瑕微疵罷了。

    在大觀園里,她似乎只有與薛寶釵結(jié)怨太深了,那是因為她曾一度將寶釵當(dāng)自己的情敵。但正是她們后來又“互剖金蘭語”,結(jié)成“金蘭契”,譜成了友情中最動人的篇章。她被寶釵善意的批評所感動了,深情地說:“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極好的,然我最是個多心的人,只當(dāng)你心里藏奸,從前日你說看雜書不好,又勸我那些好話,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錯了,實在誤到如今。細(xì)細(xì)算來,我母親去世的早,又無姐妹兄弟,我長了今年十五歲,竟沒一個人象你前日的話教于我。怨不得云丫頭說你好,我往日見他贊你,我還不受用,昨兒我親自經(jīng)過,才知道了。比如若是你說了那個,我再不輕放過你;你竟不介意,反勸我那些話,可知我竟自誤了……”她向?qū)氣O說的一番話,就如一篇深刻的自我反省。說明她往日所以容不得別人的缺點,是因為還沒有認(rèn)識到自己的缺點;所以聽不得別人贊寶釵,是因為他始終以為寶釵“心里藏奸”。在這里,我們看到這位少女自尊得有點偏執(zhí)的內(nèi)心世界,又變得虛懷若谷、率真坦誠了。

    四、追求真愛

    林黛玉在賈府十分孤立無援,她惟一的知己是賈寶玉。對賈寶玉的愛情,是她生命之火,一旦失卻這愛情,生命也就終結(jié)。

    林黛玉不能離開賈寶玉,更不能失去賈寶玉的心。但是,在初戀階段,他倆若即若離,互相試探,都不肯把真心掏出來。尤其是林黛玉,她在對賈寶玉的真心還沒有充分了解之前,不肯輕易地流露出自己對賈寶玉的戀情,因為她很自尊自重。這時的賈寶玉,對純潔少女有一種泛愛,對才貌雙全的薛寶釵、史湘云,更有著明顯的感情波

    瀾,這使林黛玉無法容忍,她直率地對賈寶玉說:“我很知道你心里有‘妹妹’,但只是見了‘姐姐’,就把‘妹妹’給忘了!

    林黛玉執(zhí)著地追求愛情,但是當(dāng)賈寶玉借《西廂記》詞語,真正向她表示愛情的時候,她反而要嗔怪他。第一次,林黛玉與賈寶玉共讀《西廂記》,她“越看越愛看,不到一頓飯工夫,將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覺詞藻警人,余香滿口。雖看完了書,卻只管出神,心內(nèi)還默默記誦”。賈寶玉趁機向她表示:“我就是個‘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傾國傾城貌’。”林黛玉卻氣得“帶腮臉兒通紅,登時直豎起兩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兩只似睜非睜的眼,微腮帶怒,薄面含嗔,指寶玉道:“你這該死的胡說,好好的把這淫詞艷曲弄來了,還學(xué)了這些混帳話來欺負(fù)我。我告訴舅舅舅媽去。”第二次,賈寶玉又借《西廂記》中張生對紅娘說的一句話對紫鵑說:“好丫頭,‘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鴛帳,怎舍得疊被鋪床?’”再次向林黛玉表示愛情。而林黛玉呢,“登時撂下臉來”哭道:“你這該死的胡說,好好的把這淫詞艷曲弄來了,看了混帳書,還學(xué)了這,也來拿我取笑兒,我成爺們解悶的!辈⑶伊⒓础巴庾摺。林黛玉這些言行又是多么的矛盾呀!她天天纏著賈寶玉,為得不到賈寶玉的愛情日夜受著痛苦的煎熬,弄了一身的病。但賈寶玉一旦有了表示,她又?jǐn)[出一個貴族小姐的架式,把內(nèi)心也認(rèn)為是“好文章”的《西廂記》,斥之為“淫詞艷曲”、“混帳書”,并不惜搬出賈寶玉最害怕的緊箍咒——賈政的權(quán)威來壓賈寶玉,這不是太“乖張”了嗎?其實不然,賈寶玉是貴族公子,身上多少沾染了貴族的壞習(xí)氣,林黛玉沒有看到他的真心以前,是保持著警惕性的。林黛玉所以不能接受賈寶玉逢場作戲式的表達(dá)愛情方式,因為她追求的是真愛。

    賈寶玉在林黛玉真摯愛情熏陶下,不僅在史湘云面前稱贊林黛玉不說仕途經(jīng)濟的混帳話,而且勇敢地對林黛玉獻(xiàn)上他的心,并送上定情的信物——兩條舊手娟。這時林黛玉已經(jīng)確證賈寶玉對她是真愛,從此以后,賈寶玉與林黛玉之間再也沒有發(fā)生過大的口角,林黛玉對薛寶釵、史湘云的譏諷也少多了。

    五、正確看待林黛玉的悲劇

    林黛玉畢竟是單純天真的少女,她幻想著與賈寶玉的愛情有朝一日獲得統(tǒng)治階級的認(rèn)可,配上一個合乎封建禮教的形式,成為合理的存在。但美好的幻想無所附麗,結(jié)局如何,林黛玉沒有賈寶玉那樣樂觀自信。她擔(dān)心著“不知將來如何”,更多的是預(yù)感到這愛情的悲劇結(jié)局。沒有婚姻的愛情是不完整的,林黛玉正是在將愛情發(fā)展成為婚姻上碰到了更大的威脅,也更加顯得無能為力。

    事實是確實有一團不祥的烏云籠罩在寶黛愛情上空,而烏云的制作者就是賈府的最高統(tǒng)治者賈母。賈母對她的“心肝”寶玉的配偶的選擇,是長期縈繞于心的重要問題,賈母對此早已關(guān)注,并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寶玉的妾的候選人,賈母就選中了晴雯,并把晴雯給了寶玉當(dāng)丫頭,說:“晴雯那丫頭我看他甚好”,別的丫頭“模樣爽利言談針線多不及他,將來只他還可以給寶玉使喚得”。賈母對寶玉的妾尚且這樣用心,對他妻子的要求就更高了,選擇自然更加慎重了。

    林黛玉的小心眼兒,尖齒利牙,得罪了周圍好多人,失去了友軍。除了寶玉和貼身丫頭紫鵑之外,賈府上下沒有人關(guān)心她,也沒有誰替她著想。她還處處不饒人,別人不敢說的話,她偏說。如寶玉和襲人的曖昧關(guān)系,大觀園中無人不知,但誰也怕捅破這層紙,只有黛玉敢一語道破,對襲人說:“你說你是丫頭,我只拿你當(dāng)嫂子待。”她的性格孤傲,如他對王夫人的心腹、怡紅院中的內(nèi)奸,竟一點也不顧忌,直率的驚人。封建蒙昧主義最野蠻的地方,往往對人的個性施以暴虐和殘害,人性發(fā)展加以束縛。在這里,真實的個性存在本身就是叛逆。

    曾經(jīng)一度視黛玉為掌上明珠的賈母,在意識到黛玉的心事后,明確表示不能將她許配給寶玉,并在薛林兩人比較后明顯傾向于薛寶釵。王熙鳳在賈母的態(tài)度明朗后,便使出了“偷梁換柱”之計,對寶玉說給他娶林妹妹而實際上給他娶的是薛寶釵!帮L(fēng)刀霜劍嚴(yán)相逼”,林黛玉在絕望中一病不起,臨終前在絕望悲憤之中,焚燒了象征著她與寶玉純潔愛情的詩帕和記載著她心聲的詩稿。

    可見黛玉之死,既是社會悲劇,也是性格悲劇。

    林黛玉性格上的缺陷掩蓋不了她叛逆思想的光芒。當(dāng)她的愛情幸福被扼殺時,表現(xiàn)得那樣的勇敢、決絕,她以死向黑暗的社會表示強烈的反抗。至此,她的叛逆性格到了高峰。一個美麗、柔弱、勇敢、決絕的悲劇形象,便深深銘刻在讀者心中,屹立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

    林黛玉 - 性格剖析

    作為榮國府的至親貴戚,林黛玉也不例外地是那一社會統(tǒng)治階級中人。她出生于一個世襲侯爵、支庶不盛的書香門第,這就是為那一時代不少人羨慕不已的所謂“清貴之家”。官僚的父親,因為“聊解膝下荒涼之嘆”,把這個獨生女兒提到男子的待遇來撫養(yǎng),從小便教她讀書識字,愛之如“掌上明珠”?磥,她有著一段比較嬌慣的、不受拘束的童年生活。但是,由于先天的體質(zhì)纖弱,再加上母親的早喪,使我們又看到,在她的童年生活中,又籠罩著一層不散的憂郁。

    這個清貴的官僚家庭,似乎沒有來得及對她進行更多的階級教養(yǎng);也似乎沒有來得及把那一社會給女人所規(guī)定的一切,帶給她以深刻的感受;而是只給她的終身留下了一個空洞而溫暖的回憶,讓她向社會人生邁開了第一步。為了“減輕父親的內(nèi)顧之憂”,她來到了正是“花柳繁華”的榮國府。

    當(dāng)她一跨進榮國府的大門,立刻就被封建家庭里面的“脈脈溫情”包裹住了。賈母把她“摟入懷中,心肝兒肉的叫著哭起來”;王夫人吩咐人拿出緞子來為她裁衣裳;鳳姐也攜著她的手說:“要什么吃的,什么頑的,只管告訴我。丫頭老婆不好,也只管告訴我”,并且又立即叫人趕緊去為她收拾住房……。這個遠(yuǎn)道而來的外孫女兒,不僅一登門檻就受到了這樣盛情的接待,而且此后賈母對她的“萬般憐愛”,既把迎春、探春、惜春三個孫女“倒且靠后”了,而且“飲食起居,一如寶玉”。的確,在榮國府里誰曾受到過這樣的寵遇?憐愛已經(jīng)達(dá)到至高的程度了。榮國府里的人們,誰不對這個“舉止言談不俗”的姑娘,投過來尊敬的、熱絡(luò)的目光?

    不僅如此,那個使她一見之后便發(fā)生異樣感覺的表兄,又與她“日則同行同坐,夜則同止同息”,其親密處,“亦較別個不同”……

    還是啟開了那絕代悲劇的序幕?

    復(fù)雜的生活現(xiàn)象,首先就是為我們展開了這樣的“人生之謎”。

    初到榮國府時,我們看到林黛玉留神地觀看著一切,彬彬有禮地應(yīng)接著一切。她似乎謹(jǐn)記著母親的遺言:“外祖母家與別家不同”,因此她“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要多說一句話,不可多行一步路”……

    這樣謹(jǐn)小慎微地做人,也許自有它的好處吧?

    可是,我們又看到,她似乎并沒有認(rèn)真這樣做。她很快地就給榮國府的人們,留下了“孤高自許、目無下塵”的印象。

    原來,她初來時的那種“留心”、“在意”等等,只不過是從這樣的一個動機出發(fā):“恐被人恥笑了去!蔽愎趾跛龥]有給人留下多少好感,而只是讓我們知道,這是一個有著高度自尊心的少女。

    但是,命運仿佛惡意地?fù)芘痪盟母赣H又死去了。當(dāng)她回到故鄉(xiāng)去料理過喪事,再回到榮國府中來時,這時她已經(jīng)不是來此作客的揚州鹽課林老爺?shù)男〗懔,而實際上已經(jīng)是一個無家可歸的前來投靠賈府的親戚了。處在這樣的情勢下面,自尊心顯然失去了安放的地方,而她的“孤高自許”也顯得更加不合時宜了。

    但是,這處境的改變,并沒有使這個少女的生活態(tài)度也跟著改變起來,而是似乎更加挑起了她的心高氣傲,更加使她多疑地注視著周圍,唯恐有人對她懷著歧視和輕蔑。周瑞家的送來了兩枝宮花,她首先注意的不是它的“維妙新巧”,而是是否“別人不挑剩下的”。元春歸省時,大家賦詩行樂,她本可以隨聲歌頌一番,但她一心只想“大展奇才,好將眾人壓倒”,后因不能“違諭多做”,便“胡亂做一首五言律應(yīng)命”。賈母為薛寶釵慶祝生辰,她心里感到不快,這原是不宜流于言表的,但她偏偏露出“不忿之意”。史湘云說她像戲臺上的小旦,眾人都笑著附和,她本來也是可以一笑付之的,但她卻敏感地覺得,這樣的拿她和“戲子”相比,是一種帶有輕蔑意味的“取笑”,因此大為不滿,不禁怒形于色……

    看來,在這個少女的身上,有著太多的敏感和自尊。她的氣量顯得是如此的狹小。但這一切,總是由于在她的內(nèi)心深處,有一個解不開的隱痛,這就是她的依人為活的命運。她不安于這種命運,但又無法擺脫這種命運。這種矛盾,經(jīng)常扭曲著她的感情和心理,于是她的心境就永遠(yuǎn)得不到平靜,并且招惹著許多看來是不必要的煩惱和痛苦。

    有一次,她去敲怡紅院的門,晴雯誤以為是丫頭,便拒絕開門。這個純粹的誤會,想不到竟是這么嚴(yán)重地挫傷了她。如果她真的在門外“高聲問她”,事情也就解決了。但寄人籬下的處境,不容她多想,只是立刻在她的心里喚起了這樣的感覺:“如今父母雙亡,無依無靠,現(xiàn)在他家依棲,如今認(rèn)真慪氣,也覺沒趣!闭娴模贈]有甚么比損害了這個少女的自尊和觸痛了她的依人為活的命運,更能使她傷心的了。那一夜,她“倚著床欄桿,兩手抱著膝,眼睛含著淚,好似木雕泥塑一般,直坐到二更多天,方才睡了”。第二天,她看見落花滿地,便觸景生情地寫出了那篇有名的《葬花詞》。落花,把那一時代,只能任人踐踏不能由自己主宰的婦女命運,在她的心里喚醒了。

    但是,這個少女不能認(rèn)識得更多,她把這種命運的不能解除,都?xì)w因于自己的沒有家。于是,她害上了無可解除的思家的憂郁癥。大觀園里的繁華熱鬧,別人家中的笑語溫情,乃至自然界的落花飛絮、秋風(fēng)秋雨等等,無一不在她的心里引起無家的哀痛。整個世界在她的面前,仿佛都變成了制造眼淚與憂愁的原料。

    看來,這個外祖母家并沒有對她顯出厚薄,一切都待她以小姐之禮。她仿佛是用太多的猜疑和過量的偏狹折磨著自己。她似乎看不到,用錢如淌水的賈府,那里會在乎這個外孫女兒的衣食費用?同時又何嘗在她的面前露出過絲毫的“小家”氣派?更何況封建家族太上權(quán)威的賈母,是這樣的“萬般憐愛”著她;她的失去父母,不僅沒有因此受到歧視,倒是更加引起了這個老太太的溫情與疼愛。的確,生活在這樣的一個好親戚的門里,有什么必要,這樣念念不忘于自己的傷痛呢?要是換上另外的一個人,不是早已感到幸運嗎?

    然而,正是在這里,我們發(fā)現(xiàn)了林黛玉為人的非常微妙的魅力。

    這樣的性格,生活在那樣的時代,就成為一切痛苦的來源。正如車爾尼雪夫斯基所說:“一個人所能享受和痛苦的,都只能是社會給予他的東西!币虼,林黛玉的痛苦,不是由于她的敏感和多疑,更不是由于自尊,而是由于造成這種敏感和多疑、并壓迫著這種自尊的私有制度。私有制度,這是一切痛苦和罪惡的總根源。

    在一切以家為起點的中國封建家族社會里,一個人的價值、尊嚴(yán)、地位等等都是以家私來計算的。所謂“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家有萬貫,身值萬貫”等等正是說明了這種情形。因此,一個沒有家的人,就等于失去了他的全部身價,整個世界就好像在他的面前豎立起來,沒有一塊是屬于自己立足的地方。失去家的林黛玉,雖然在賈府里找到了一塊棲身之處,但是私有社會制度把人與人之間所造成的種種界線、種種觀念以及其它許多精神上的障礙,并沒有在她的心里消除。同時,更沒有在周圍的人們心中消除。

    而且,私有制度把人與人之間所造成的那許多仇視、傾軋、爭奪、欺詐等等,每天每日在榮國府的圍墻里面、在林黛玉的身邊發(fā)生著。面對著這種情形,連那個還不十分懂事的丫環(huán)佳蕙都發(fā)出這樣的慨嘆:“這地方本也難站!”難道在那許多勢利的眼光下,一身之外無長物的林黛玉可以安下心來?

    不僅如此,即使是這個家庭里的正式成員,又何嘗能夠安下心來呢?小姐探春說得好:“咱們倒是一家子親骨肉呢,一個個都像烏眼雞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边@種感受,在林黛玉這個外來人的身上自然就更要加深一層了。實在說來,人們恭敬她,只不過是因為恭敬太上權(quán)威的賈母。同時,別人所給她的這種疼愛,既然可以慷慨地施舍,當(dāng)然更是可以合情合理地收回。后來的事實證明,不是果然如此?是的,要是非等到別人露出臉色,才開始感覺到仰人鼻息的悲哀,這已經(jīng)幾乎是每一種人都可以達(dá)到的“品格”了。

    由此可以看出,林黛玉的多疑和敏感并不是她自己找來的毫無根據(jù)的痛苦。倒是透過了她的這種多疑和敏感,讓我們看到了,那一社會是具有著一種甚么樣的魔力!它可以隱秘地、曲折地折磨著一個人,并且把一個人損傷以后,甚至?xí)鼓阌X得完全是由于他自己的過錯。

    林黛玉 - 六之哭泣

    一、有人說《紅樓夢》的主題是多義的,不可以一語指實,這很有道理,但不管怎樣“多義” ,總有一個是基本的;也有人說《紅樓夢》的內(nèi)在意象和讀者的審美體驗均帶有一定模糊性,很難對審美對象做出精確的質(zhì)的界定,這也很有道理,但不管怎樣“模糊”,總有一點是明確的;還有人運用各種手段(包括電子計算機)說明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的某些差異,這是否也有道理?也有,但不管怎樣“差異”,至少有一點是一致的。這種“基本”的、“明確” 的、“一致”的是什么呢?即:哭泣。讀者的眼光可以有種種,有人看到了“淫”,看到了 “纏綿”,看到了“病”和“夢”等等,但誰都無法否認(rèn)《紅樓夢》寫的“哭泣”。大觀園女兒沒有一個不哭的,“千紅一窟(哭)”,“萬艷同杯(悲)”。上至榮貴人元妃,作為小說人物正面出現(xiàn)時,“嗚咽對泣”“淚下如雨”;下至丫環(huán)侍女,無辜罹難而飲泣者比比。真是哭聲嗷嗷,血淚斑斑。梁啟超論《桃花扇》是“一部哭聲淚痕之書”,《紅樓夢》更復(fù)如是,皆為哭泣之作。劉鶚《老殘游記序》指出,一切優(yōu)秀文學(xué)作品都是在哭泣,浸漬著作家的眼淚!吧w哭泣者,靈性之現(xiàn)象也,有一分靈性即有一番哭泣,而際遇之順逆不與焉”,又說:“靈性生感情,感情生哭泣”“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劉鶚這一藝術(shù)見解無疑是精邃破的而發(fā)人深省的然而,《紅樓夢》之哭泣者莫過于林黛玉,“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海涅詩曰:“從我的淚珠里,長出嬌花朵朵”。黛玉何嘗不是如此。她那一顆顆晶瑩的淚珠凝結(jié)成一首首美麗動人的詩篇,交織回蕩著她那深切悲痛的愛情心曲和疾憤抑郁的叛逆心聲,了解她的哭泣,才能理解她的性格;抓住她那些光彩閃爍的淚珠,才能映照出全書的主題;亦可領(lǐng)悟到作家的創(chuàng)作契機,并可重新認(rèn)識一些有爭議的問題。   

    二、黛玉為何而哭泣,作家創(chuàng)造了一個神話般的“還淚說”。怎樣解釋這個還淚說的現(xiàn)實基因 ?《禮記?檀弓》曰:“哭有二道:有愛而哭之,有畏而哭之!蔽范拗畼O為常見,為智能低下之哭泣。愛而哭之則是藝術(shù)天才冶煉之洪爐,熔鑄建構(gòu)出無數(shù)精妙的文學(xué)巨著和感人至深的典型人物。“創(chuàng)作總根于愛”(魯迅),林黛玉就是“愛而哭之”的光輝典范。小說寫她自進賈府之后,就和寶玉一見如故,情投意合,親密無間,“日則同行同坐,夜則同止同息,真是言和意順,似漆如膠。不想如今忽然來了一個薛寶釵”,自此,生活的平靜打破了,心靈的愛河之水翻起波瀾,性格也迅速嬗變。廿三回寫她與寶玉一起閱讀《西廂記》,“ 但覺詞句驚人,余香滿口”,及至聽到《牡丹亭》的動人詞曲,并細(xì)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個字的“滋味”時,更是“心痛神馳,眼中落淚”。這表明,外界情事的觸發(fā),正在這個早慧而又早熟的少女的心弦上跳動著人生的旋律和愛的顫音,使她由青春的覺醒已進入對人生價值和愛情歸宿的思考,這思考顯然是痛苦的。等級森嚴(yán)的賈府,寄人籬下的處境,爾虞我詐的人際關(guān)系,尤其是代表著宗法思想、家族勢利和神的意志的“金玉相對”之說,象一座座無形的高山橫亙在愛之路上,使她很快意識到環(huán)境和自身、現(xiàn)實和理想的距離,意識到愛的歷程的艱難與渺茫,是愛而不得所愛,但又不能忘其所愛的悲哀。因此,就在這位癡情而又敏感的少女的心理感應(yīng)上,處處形成客觀世界和內(nèi)心世界的觸發(fā)點,每次觸發(fā)都會引起她對現(xiàn)實和自身的省視,引起感情層次的迭加和心理機制的變化,這種觸發(fā)和變化一次比一次激漲,哭泣也一次比一次悲愴!爸竞澈薅怀奄,抒中情而屬詩”,于是才哭泣吟唱出那些血淚交進的《葬花辭》、《柳絮詞》、《風(fēng)雨詞》和《拂琴曲》等等哭泣之作。“ 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這正是由愛的覺醒而啟發(fā)了她的人生憂患意識,一種敏銳的失落感襲上心頭。   

    三、所謂“哭泣者,靈性之現(xiàn)象也”,靈性即天賦的聰明才智,也包括人的性格和氣質(zhì)。靈性高則天姿秀,穎慧敏銳,省視力強,感受力也強,覺悟亦快。明清以來,隨著王學(xué)左派和“ 異端之尤”等思想家掀起的以“人學(xué)”和人的解放為核心的新思潮的發(fā)展,隨著《牡丹亭》、《西廂記》等情詞淋漓、人欲縱橫的戲曲小說的進入大觀園,一種新的時代氣息也正浮動在“花謝花飛”的廣闊空際,最先呼吸而領(lǐng)會之者也是寶玉黛玉而已。然而,封建堡壘的錮鑰,歷史傳統(tǒng)的沉積,重重壓在黛玉的心頭。這種歷史的重壓和自我萌生的當(dāng)代意識的沖突,使她表現(xiàn)出對禮教的強烈的束縛感,不自由感,因而產(chǎn)生種種難以復(fù)加的愁、怨、感傷郁悶和憤恨。馬克思曾經(jīng)說過:“當(dāng)舊制度本身還相信而且也應(yīng)當(dāng)相信自己的合理性的時候,它的歷史是悲劇性的”。⑴在這可悲的時代,黛玉表現(xiàn)出頑強的抗?fàn)幜εc叛逆精神。盡管她還沒有完全跳出傳統(tǒng)的軌道,但至少是在不規(guī)則的行走,而且時而迸發(fā)出新思想的火花。尤其在男女關(guān)系上,閃爍著一種新的“性愛”要求和新的價值觀念,較之那些匍伏在禮教之下,不僅自己受其毒害,也極力為之說教又去毒害別人的人如薛寶釵等輩,不知高出多少倍。且看第二十九回的一段描寫,黛玉揣度寶玉:你心里自然有我,雖有“金玉相對”之說,你豈是重這邪說而不重人的呢? 這話說得何等好呵,這真是問題的實質(zhì)!一部《紅樓夢》一曲寶黛愛情的悲歌,可以說自始至終都是在“金玉姻緣”和“木石姻緣”的交織沖突中演進的。前者以“天理”自命,以客觀物的配合為基礎(chǔ);后者以“人欲”自命,以人的主觀感情為基礎(chǔ)。前者是倫理的,后者是人性的。再如第四十五回,寫到夜間下雨,寶玉要從黛玉那里回去:黛玉聽說,回手向書架上把個玻璃繡球燈拿下來,命點一枝小蠟,遞與寶玉道:“這個比那個亮,正是雨里點的!睂氂竦溃骸拔乙灿羞@么一個,怕他們失腳滑了打破了,所以沒有點來。”黛玉道:“跌了燈值錢呢,是跌了人值錢?怎么忽然變出這‘剖腹藏珠’的脾氣來! 這些開啟黛玉的心扉之處,散發(fā)出一種芬芳的氣息,其心地何等之純凈而美好!正是這種覺醒了的人的價值觀念,所以她摯著地追求著實在的人生和真正的愛情,熱戀著“心情相對 ”的“知己”。紫娟告誡她:“萬兩黃金容易得,知心一個也難求!”這正符合黛玉的思想。她多次聲稱自己“一無所有”,“比不得寶姑娘,什么金哪玉的,我們不過是個草木之人罷了”,并明確對寶玉說:“我那里能夠象人家有什么配的上你的呢?”(第二十九回)這些雖是氣話,也是真話。有時寶玉誤解了她,說她“多心”(有的讀者也這樣誤解她),可是她回答得很好:“我為的是我的心”(第二十回),這“心”,就是人格和尊嚴(yán)和感情的真摯純潔,不允許摻有任何雜質(zhì)。然而,這種覺醒了的意識,這種美好的理想與合理的要求,卻為那個時代所不容,她那皎潔的性格也和那個齬齪的貴族世家格格不入,愛之路上不僅荊棘叢生,更是風(fēng)刀霜劍交架。所以她的哭泣也是一種夢醒了之后無路可走的悲哀,這是她精神痛苦的主要形式。因而,她常常感到孤獨、寂寞、無援以助,并渴望為人理解而求其友聲:“醒時幽怨同誰訴?衰草寒煙無限情!”“嬌羞默默同誰訴?倦依西風(fēng)夜已昏。”“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孤標(biāo)傲世偕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 因而,她感嘆人生竟象草木那樣凋零失落,也象諷忽的柳絮那樣無所憑依:“嘆今生,誰舍誰收!嫁與東風(fēng)春不管:憑爾去,忍淹留!” 因而,在極度痛苦之時,感情升華的理性意念借幻想的羽翼飛騰了:“愿儂此日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杯凈土掩風(fēng)流,質(zhì)本潔來還潔去,不教污淖陷渠溝!” 這都是一個無路可走的覺醒者的哭泣心聲。

    四、所謂“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在黛玉來說,即愛得愈深,哭泣愈痛,愈是寶玉向她表示出真正愛情的時候,她愈是傷心落淚,不能平靜。黑格爾說:“生命的力量,尤其是心靈的威力,就在于它本身設(shè)立矛盾,忍受矛盾,克服矛盾!彼赃@種愛而不得所愛但又不能忘其所愛的矛盾與苦痛,經(jīng)常使她反常與失衡:“眼空蓄淚淚空垂,暗灑閑拋更向誰 ?尺幅鮫綃勞惠贈,為君那得不傷悲!”“拋珠滾玉只偷潸,鎮(zhèn)日無心鎮(zhèn)日閑;枕上袖邊難拂拭,任他點點與斑斑!碑(dāng)感情流量超過神經(jīng)負(fù)荷時,心理就易失去平衡,所以“蛇影杯弓 ”“癡魂驚惡夢”,哭泣變成夢魂的驚悸。在長期禁錮郁積于內(nèi)心深處的欲望和憤懣在失衡時的自然爆發(fā)就產(chǎn)生了“我問問寶玉去!”的反常行動,但這反常之中又蘊含著正常的人性,是正常人性被窒息的反常行動。最后,生存失去支柱,所以“焚稿”、“斷癡情”、自戕。世界的存在既是如此荒誕、丑惡、無道理、無人性,那么生命又值得活下去么?她已不是歷史上閨怨詩詞中的女性那樣自哀自憐與無可奈何的逆來順受,而是明知世途險惡也寧肯將人生的支點選置于個人感情的你我,也不肯喪失人格的獨立與尊嚴(yán)而對家族實力附會攀緣。她的人生道路、戀愛心態(tài)早就表明:茍勿愛勿寧死!早就意識到并準(zhǔn)備了一條自殺之路! 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魯迅論賈寶玉說:“他看見許多死亡”,“先有可卿自經(jīng);秦鍾夭折;自又中父妾厭勝之術(shù),幾死;繼以金釧投井;尤二姐吞金;而所愛之侍兒晴雯又被遣,隨歿。 ”這些死亡,寶玉看見了,不用說,黛玉也看見了,所以她對“黃土隴中,女兒命薄”異常敏感。隨著愛情的發(fā)展,自我意識的深化和對現(xiàn)實丑惡的省視,在黛玉面前展現(xiàn)的種種幻影都變成了無數(shù)病痛、破敗、幻滅和死亡。在那“千紅一哭”“萬艷同悲”的罪惡淵藪,“女兒薄命”是普遍的,所以她眼前無非是一片墳?zāi)购退缊!鞍坠侨缟酵帐希瑹o非公子與紅裝”,“則看那白楊村里人嗚咽,青楓林下鬼吟哦,更兼著,連天衰草遮墳?zāi),這的是,昨貧今富人勞碌,春榮秋謝花折磨”,她的詩也和她那倍受“折磨”的性格一樣,到后來也由熱而冷、由怨轉(zhuǎn)悲、由明變暗,表現(xiàn)出“冷月葬花魂”的一種“死”的預(yù)照和冷的美。 五、林黛玉之哭泣不僅有深刻的內(nèi)涵,也有鮮明的個性。表象呈現(xiàn)著“悲哀的秀美”,深層意蘊則充溢著憂憤之壯美;既是纏綿悱惻,又是剛烈果決,強烈地表現(xiàn)出一種女性的自我意識和叛逆精神,有著可貴的“堅韌”性與“摯著”性。所謂“靈性生感情,感情生哭泣”黛玉正是如此。小說寫她“癡”“狂”“靈竅”“心較比干多一竅”,這即黛玉之靈性。靈性真感情深,則不落世俗,孤標(biāo)傲世,容易被說成癡狂。其實李贄曰:“狂者不軌于道”(《藏書》卷三十二),正是不守禮法的表現(xiàn)。當(dāng)然,黛玉不是“狂士”,也不是寶釵批評的“輕狂 ”,但她確有個性解放的要求。所謂“癡”,蒲松齡曰:“性癡,則其志凝。故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是以知慧黠而過,乃是真癡。”這話用之于黛玉,恰是其靈性的最好評語。她不僅是書癡、藝癡,更是情癡。情癡者情必真而摯,感情深沉熾烈,鍥而不舍,摯著于現(xiàn)實,摯著于人生,摯著于愛情。因其愛得真、愛得摯,“積好成癡,積癡成魔”,所以悲憤、哭泣、叛逆是必然的。從哭泣中可以看出林黛玉品格之高標(biāo),盡管她是一個“弱女”,但實是古來第一“烈女”,第一“奇女”。   

    六、黛玉之哭泣實際上是曹雪芹哭泣之投影,從這里可以領(lǐng)悟到作家的創(chuàng)作契機。小說透露,曹雪芹的書齋曰“悼紅軒”,他在此對《紅樓夢》“披閱十載,增刪五次”,一邊哭泣一邊創(chuàng)作。第一回有“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的話。脂硯齋說他“淚盡而逝”。林黛玉常以花自喻,《葬花辭》是她“泣殘紅”之作。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兩個哭泣的影子的重合:泣殘紅=葬花=悼紅=辛酸淚,最后都是淚盡而逝。朱光潛先生說,感情深沉悲哀的作品都是“痛定思痛”的結(jié)果?磥,林黛玉之“還淚” ,實是作家在“還淚”,他之所以“還淚”,同樣是“愛而不得所愛,但又不能忘其所愛的悲哀”。于是生發(fā)出無比強烈的身世之恨、世家之恨、時代之恨。傾瀉內(nèi)心郁結(jié)的激憤之情 “滴淚為墨,研血成字”(脂硯齋),創(chuàng)作《紅樓夢》一書以寄托其孤憤。二知道人《紅樓夢說夢》曰:“蒲松齡之孤憤,假鬼狐以發(fā)之;施耐庵之孤憤,假盜賊以發(fā)之;曹雪芹之孤憤,假兒女以發(fā)之,同是一把辛酸淚也!碑(dāng)然,曹雪芹之“孤憤”更有其深邃的內(nèi)涵和鮮明的時代特征。因此可知,“哭泣”不僅是曹雪芹的創(chuàng)作動力,也是他的創(chuàng)作靈魂和藝術(shù)生命力。沒有曹雪芹之哭泣,便沒有百廿回《紅樓夢》,也不會有林黛玉之哭泣個性。由此也可重新認(rèn)識一些長期爭論的問題。

    林黛玉 - 正冊判詞

    林黛玉和薛寶釵同列金陵十二釵正冊之首,合用一首判詞。

    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
    玉帶林中掛,金簪雪里埋。

    可嘆句:說薛寶釵。意思是雖然有著合乎封建婦道標(biāo)準(zhǔn)的那種賢妻良母的品德,但可惜徒勞無功!逗鬂h書·列傳·

    樂羊子妻》說,樂羊子遠(yuǎn)出尋師求學(xué),因為想家,只過了一年就回家了。他妻子就拿刀割斷了織布機上正在織的絹,以此來比喻學(xué)業(yè)中斷是多么可惜,規(guī)勸他繼續(xù)求學(xué),謀取功名,不要半途而廢。小說中寶釵也多次勸誡寶玉留心向?qū)W。

    堪憐句:說林黛玉。意思是如此聰明有才華的女子,她的命運是值得同情的。“詠絮才”,用晉代才女謝道蘊的故事。道韞年幼時,有一次天下大雪,謝道蘊的叔父文人謝安,對雪吟句說:“白雪紛紛何所似?”道蘊的哥哥謝朗答道:“撒鹽空中差可擬!敝x道蘊接著說:“未若柳絮因風(fēng)起!敝x安一聽,大為贊賞(見《世說新語.言語》)。

    玉帶林中掛:說林黛玉。前三字倒讀即諧其名。從冊里的畫“兩株枯木(雙木為林),木上懸著一圈玉帶”看,可能又喻黛玉淚枯而死,寶玉為懷念她而棄絕一切世俗欲念(玉帶象征貴族公子生活)為僧的意思。

    金簪雪里埋:說薛寶釵。前三字暗點其名;雪諧薛。金簪比寶釵,本是光耀頭面的首飾,竟埋沒在寒冷的雪堆里,這是對薛寶釵婚后,特別是她在寶玉出家后,只能空閨獨守的冷落處境的寫照。

    林黛玉 - 結(jié)局推論

    在高鶚的后四十回續(xù)書中,寶玉中了王熙鳳和賈母的調(diào)包計,以為娶了黛玉,不料新娘卻是寶釵,他成婚之時,林黛玉在瀟湘館中焚燒了自己文稿,病重而死,當(dāng)時境況凄涼,身邊只有丫鬟紫鵑,也有說這一結(jié)局并不符合曹雪芹的原意,F(xiàn)代紅學(xué)家周汝昌的看法是,黛玉應(yīng)該是被趙姨娘和賈環(huán)等人誹謗致羞憤自盡(有沉湖和自盡兩說)。

    《黛玉一生為還淚而來》 黛玉是沉湖而死!

    劉心武說,小說第一回就指出了寶玉和黛玉的仙人身份。寶玉本是天上赤霞宮的神英侍者,黛玉是天上一棵絳珠仙草!爸灰蛭鞣届`河岸邊。三生石畔,有絳珠草一株,時有赤霞宮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這絳珠草始得久延歲月。后因此草受天地之精華,又加雨露滋潤。脫卻草胎本質(zhì)。修成個女兒身,只因未酬報灌溉之德,故其五內(nèi)便郁結(jié)著一段纏綿不斷之意。恰近日神瑛侍者凡心偶熾,意欲下凡。那絳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無水還他,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淚喚給他!毕路埠,絳珠草化為林黛玉,要用一生的眼淚,還神瑛侍者化做的賈寶玉的灌溉之恩。

    劉心武舉例,林黛玉每次和賈寶玉鬧別扭都要流淚。而在第四十九回,黛玉卻說:“近來我只覺心酸,眼淚卻像比舊年少了些似的。心里只管酸痛,眼淚卻不多。”就是在暗示還淚之旅是有終點的!皽I還完了,她就會主動回到天上!眲⑿奈湔J(rèn)為,黛玉不該死得如此難堪,而是以一種比葬花還要詩意的方式。

    死亡方式是沉湖而死

    “黛玉應(yīng)是沉湖而死”,劉心武推測。他從曹雪芹撰寫的前80回中找尋伏筆,作為推理證據(jù)。

    證據(jù)一

    中秋節(jié)黛玉和湘云湖畔聯(lián)詩 ——出處:第七十六回
    劉心武說,兩人聯(lián)來聯(lián)去,聯(lián)出兩句驚心動魄的來。湘云說:寒塘渡鶴影。黛玉接了句:冷月葬花魂。(通行版本中為詩魂,古本中為花魂)
    “花魂并不是一個陡然出現(xiàn)的詞語,林黛玉的葬花詞里出現(xiàn)的次數(shù)就很多。七十六回這個地方,它就是林黛玉的象征!
    劉心武解釋,“冷月葬花魂”的意思,就是在凄清的中秋夜,湖面上倒映著中秋月,花魂一步一步地沉下去了。這句聯(lián)詩,是林黛玉沉湖的一個暗示。

    證據(jù)二

    海棠社黛玉封號“瀟湘妃子”——出處:第三十七回
    “瀟湘妃子,什么意思?”劉心武說,指的是古老傳說中舜的兩個妃子——娥皇和女英。兩個妃子得知舜死后,將淚水灑到竹子上,出現(xiàn)斑痕,得名斑竹、瀟湘竹。
    “兩人找不到舜,眼淚哭干了,就在水中死去,死于江湖之間。”劉心武說,兩人的結(jié)局就是“淚盡入水”。因此,“瀟湘妃子”別號本身,也在暗示黛玉沉湖。

    證據(jù)三

    寶玉祭奠金釧黛玉說讖語——出處:第四十四回
    劉心武提到,鳳姐過著生日,賈寶玉卻突然偷偷跑到庵里的水井邊,因為這天也是金釧的生日,他知道是自己的行為不當(dāng)造成了金釧跳井身亡。
    別人都不在意,唯有黛玉與寶玉心有靈犀。她說:“天下水總歸一源,從咱們榮國府、大觀園都可以接一碗水,對著那碗水去表達(dá)哀悼不就齊了嗎?你非要專門跑出去!
    劉心武認(rèn)為,黛玉說這樣的話,是個讖語,就是對今后命運的一種事先的暗示。“如果曹雪芹寫得到黛玉之死,很可能會有賈寶玉舀了一碗水,對著碗中水祭奠她的情節(jié)!

    證據(jù)四

    元妃省親點戲《鬧殤》唱詞——出處:第十八回
    “元妃省親時點了四出戲,其中《牡丹亭》的《鬧殤》一折很有門道!眲⑿奈湔f,因為脂硯齋在這里批語:伏黛玉之死!叭说街星锊蛔杂,奴命不中孤月照,殘生今夜雨中休,恨匆匆,萍蹤浪影,風(fēng)剪了玉芙蓉!眲⑿奈渲赋觯@句唱詞正中“冷月葬花魂”的意境,而“玉芙蓉”,這里指水生的荷花,影射黛玉死于水域。劉心武指出,“曹雪芹親密合作者”脂硯齋的批語是解讀《紅樓夢》的重要依據(jù),脂硯齋明確表示:所點之戲劇伏四事,乃通部之大過節(jié)大關(guān)鍵。劉心武猜測,如果是曹雪芹寫黛玉之死,會把這一段描寫得非常優(yōu)美。黛玉會像葬花一樣,精心地設(shè)計她的服裝、道具和路線,一步一步地走進湖中,借仙遁復(fù)歸天界。也許第二天人們發(fā)現(xiàn)黛玉已死,但找不到尸體,只會有衣服和釵環(huán)存在。

    其它說法:在高鶚續(xù)書中,林黛玉因?qū)氂窈蛯氣O成婚氣郁而死,據(jù)說這一結(jié)局并不符合曹雪芹的原意。據(jù)周汝昌考證,黛玉應(yīng)該是被趙姨娘和賈環(huán)等人誹謗致死。林黛玉應(yīng)該是病逝,這是因為作者花了大量筆墨描述林黛玉生病,為她的不幸淚盡而逝的結(jié)局做鋪墊,如果是意外遇害,賈寶玉也不會和薛寶釵成親,也不會有齊眉舉案意難平的悲劇婚姻。從書中林黛玉和薛寶釵和好的情況看,甚至不排除林黛玉在病逝前勸說寶玉與薛寶釵成親。我們都知道寶黛之間的感情,只有林黛玉還有可能讓寶玉改變觀點,支配他的思想。

    聯(lián)想

    她是被寶玉灌水所救,作者很有可能寫出她為水所害—沉湖而死。她為水所生,最后入水而死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

    黛玉結(jié)局猜測探尋

    書中僅有兩處寫寶玉獲贈美男的隨身物件(寶玉送與湘云的麒麟不算,那是道人的供奉,寶玉在禮品中自己挑的),其一是蔣玉菡的長巾,寶玉將之給了襲人,后襲人嫁于蔣玉菡;其二是北靜王的念珠,寶玉送于黛玉。巧的是黛玉與襲人都是寶玉起初欲迎娶的女子,而二女均與寶玉無緣,這兩物件又都出自北靜王爺之手,此并非巧合。世人皆以為襲人離開了寶玉,實則不然,蔣玉菡(“將玉含”扣含玉而生)在書中為寶玉之副,該人物是虛設(shè),襲人嫁于蔣玉菡暗指襲人仍與寶玉在一起,但為何襲人的判詞這樣寫呢:“堪羨優(yōu)伶有福,誰知公子無緣”,此乃作者苦心,以汗巾為信讓襲人與蔣玉菡結(jié)一段姻緣是虛,以此暗示那個贈念珠的人將與黛玉有婚姻的緣份。黛玉一個貴族女子怎會有香菱一樣的際遇,給人做側(cè)室?到此可明了,她的夫婿是王爺一類的帝王人物,在那里可謂“姬妾眾多,淫佚無度”的境地,命運與香菱何異?正如香菱之于馮淵是唯一,而于薛蟠只一玩物耳。

    另外,大家都記得寶玉祭金釧的事。到哪兒祭去了?水仙庵,供洛神的地方。就在這兒寶玉說了那個什么“殊不知古來并沒有個洛神,那原是曹子建的謊話,今兒卻合我的心事,故借他一用!甭迳竦墓适沦R兄已經(jīng)說明白了。

    接著茗煙說了段特別奇怪的話:“我茗煙跟二爺這幾年,二爺?shù)男氖,我沒有不知道的。只有今兒這一祭祀沒有告訴我,我也不敢問。只是這受祭的陰魂雖不知名姓, 想來自然是那人間有一,天上無雙,極聰明極俊雅的一位姐姐妹妹了。二爺心事不能出口,讓我代祝:若芳魂有感,香魂多情,雖然陰陽間隔,既是知己之間,時常來望候二爺,未嘗不可。你在陰間保佑二爺來生也變個女孩兒,和你們一處相伴,再不可又托生這須眉濁物了。”

    注意啊,同志們,他這是說金釧姐姐呢么?“人間有一,天上無雙,極聰明極俊雅的一位姐姐妹妹”是誰。拷憬憔土T了,還有“妹妹”的事?大戶人家有小廝管丫環(huán)叫“妹妹”的么?還有:“知己之間”?!寶玉跟誰知己?是跟金釧姐姐?

    寶玉回家撒的那個謊:“北靜王的一個愛妾昨日沒了,給他道惱去。他哭的那樣,不好撇下就回來,所以多等了一會子”。寶玉什么借口不能找,非找個死人當(dāng)幌子?死的還是北靜王的愛妾!那時候能隨便咒人家 (別說王爺家了) 死人的么?而且,賈府從上到下的人對這個謊居然沒反應(yīng)!一個接下碴兒的都沒有!都不說派人瞧瞧去!秦可卿死的時候北靜王可是親自來路祭的啊!賈家不會全是那不懂規(guī)矩的吧。那么,原因就只剩下一個了:寶玉撒了個極易揭穿的謊,賈家卻不能揭穿這個謊,因為,那不是謊,而是真的!

    現(xiàn)在,真相大白了!這就叫“移花接木”,這就是“乾坤大挪移”。曹雪芹毀掉了后三十回,但是他沒有毀掉黛玉之死!他給“移”到這兒來了!

    那個跟洛神相似的“人間有一,天上無雙,極聰明極俊雅的一位姐姐妹妹”就是北靜王的一個愛妾!她,就是林黛玉。

    看了此文,頓覺我先前所言已不足為重,這才是真正有用的證據(jù)。“茗煙”,明言也。這是他在書中說的唯一有用的話,他說寶玉在祭知己,這知己除黛玉再無他人。書中所有線索在這里收攏了——黛玉便是北靜王的愛妾。“小人書”認(rèn)為黛玉應(yīng)是自殺,而非我先前所言死于相思之苦,我覺是對的。

    林黛玉 - 紀(jì)念

    近地小行星愛神星上有一座環(huán)形山是以林黛玉的名字命名的,該環(huán)形山位于愛神星南緯47.0度,西經(jīng)126.1度,直徑為1.4千米。

    林黛玉 - 所作詩詞

    世外仙源(匾額)

    名園筑何處?仙境別紅塵。

    借得山川秀,添來景物新。

    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

    何幸邀恩寵,宮車過往頻。

    杏簾在望

    杏簾招客飲,在望有山莊。

    菱荇鵝兒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綠,十里稻花香。

    盛世無饑餒,何須耕織忙?

    題寶玉續(xù)莊子文后

    無端弄筆是何人?作踐南華《莊子因》。

    不悔自己無見識,卻將丑語怪他人!

    參禪偈(賈寶玉作 林黛玉續(xù))     

    你證我證,心證意證。

    是無有證,斯可云證。

    無可云證,是立足境。

    (林黛玉續(xù))無立足境,是方干凈。

    葬花吟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游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

    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處,

    手把花鋤出繡閨,忍踏落花來復(fù)去。

    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

    桃李明年能再發(fā),明年閨中知有誰?

    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

    明年花發(fā)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fēng)刀霜劍嚴(yán)相逼,

    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

    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悶殺葬花人,

    獨倚花鋤淚暗灑,灑上空枝見血痕。

    杜鵑無語正黃昏,荷鋤歸去掩重門。

    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

    怪奴底事倍傷神,半為憐春半惱春:

    憐春忽至惱忽去,至又無言去不聞。

    昨宵庭外悲歌發(fā),知是花魂與鳥魂?

    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

    愿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抔凈土掩風(fēng)流。

    質(zhì)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

    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

    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注:抔(póu):量詞,“一抔土”即“一捧土”。

    題帕三絕

    其一

    眼空蓄淚淚空垂,暗灑閑拋卻為誰?

    尺幅鮫綃勞解贈,叫人焉得不傷悲!

    其二

    拋珠滾玉只偷潸,鎮(zhèn)日無心鎮(zhèn)日閑。

    枕上袖邊難拂拭,任他點點與斑斑。

    其三

    彩線難收面上珠,湘江舊跡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識香痕漬也無?

    詠白海棠

    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

    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

    月窟仙人縫縞袂,秋閨怨女拭啼痕。

    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fēng)夜已昏。

    詠菊

    無賴詩魔昏曉侵,繞籬欹石自沉音。

    毫端蘊秀臨霜寫,口齒噙香對月吟。

    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

    一從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風(fēng)說到今。

    問菊

    欲訊秋情眾莫知,喃喃負(fù)手叩東籬。

    孤標(biāo)傲世偕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

    圃露庭霜何寂寞,鴻歸蛩病可相思?

    休言舉世無談?wù),解語何妨話片時。

    菊夢

    籬畔秋酣一覺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莊生蝶,憶舊還尋陶令盟。

    睡去依依隨雁斷,驚回故故惱蛩鳴。

    醒時幽怨同誰訴,衰草寒煙無限情。

    螃蟹詠

    鐵甲長戈死未忘,堆盤色相喜先嘗。

    螯封嫩玉雙雙滿,殼凸紅脂塊塊香。

    多肉更憐卿八足,助情誰勸我千觴。

    對斟佳品酬佳節(jié),桂拂清風(fēng)菊帶霜。

    秋窗風(fēng)雨夕

    秋花慘淡秋草黃,耿耿秋燈秋夜長。

    已覺秋窗秋不盡,那堪風(fēng)雨助凄涼!

    助秋風(fēng)雨來何速!驚破秋窗秋夢綠。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淚燭。

    淚燭搖搖爇短檠,牽愁照恨動離情。

    誰家秋院無風(fēng)入?何處秋窗無雨聲?

    羅衾不奈秋風(fēng)力,殘漏聲催秋雨急。

    連宵脈脈復(fù)颼颼,燈前似伴離人泣。

    寒煙小院轉(zhuǎn)蕭條,疏竹虛窗時滴瀝。

    不知風(fēng)雨幾時休,已教淚灑窗紗濕。

    燈謎詩

    騄駬何勞縛紫繩?馳城逐塹勢猙獰。

    主人指示風(fēng)雷動,鰲背三山獨立名。

    酒令

    落霞與孤騖齊飛,風(fēng)急江天過雁哀,卻是一只折足雁,叫的人九回腸,這是鴻雁來賓。

    榛子非關(guān)隔院砧,何來萬戶搗衣聲。

    五美吟

    西施

    一代傾城逐浪花,吳宮空自憶兒家。

    效顰莫笑東村女,頭白溪邊尚浣紗。

    虞姬

    腸斷烏騅夜嘯風(fēng),虞兮幽恨對重瞳。

    黥彭甘受他年醢,飲劍何如楚帳中。

    明妃

    絕艷驚人出漢宮,紅顏命薄古今同。

    君王縱使輕顏色,予奪權(quán)何畀畫工?

    綠珠

    瓦礫明珠一例拋,何曾石尉重嬌嬈。

    都緣頑福前生造,更有同歸慰寂寥。

    紅拂

    長揖雄談態(tài)自殊,美人巨眼識窮途。

    尸居余氣楊公幕,豈得羈縻女丈夫。

    桃花行

    桃花簾外東風(fēng)軟,桃花簾內(nèi)晨妝懶。

    簾外桃花簾內(nèi)人,人與桃花隔不遠(yuǎn)。

    東風(fēng)有意揭簾櫳,花欲窺人簾不卷。

    桃花簾外開仍舊,簾中人比桃花瘦。

    花解憐人花也愁,隔簾消息風(fēng)吹透。

    風(fēng)透湘簾花滿庭,庭前春色倍傷情。

    閑苔院落門空掩,斜日欄桿人自憑。

    憑欄人向東風(fēng)泣,茜裙偷傍桃花立。

    桃花桃葉亂紛紛,花綻新紅葉凝碧。

    霧裹煙封一萬株,烘樓照壁紅模糊。

    天機燒破鴛鴦錦,春酣欲醒移珊枕。

    侍女金盆進水來,香泉影蘸胭脂冷。

    胭脂鮮艷何相類,花之顏色人之淚,

    若將人淚比桃花,淚自長流花自媚。

    淚眼觀花淚易干,淚干春盡花憔悴。

    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飛人倦易黃昏。

    一聲杜宇春歸盡,寂寞簾櫳空月痕!

    唐多令

    粉墮百花州,香殘燕子樓。一團團逐對成毬.飄泊亦如人命薄:空繾綣,說風(fēng)流。

    草木也知愁,韶華竟白頭!嘆今生誰拾誰收?嫁與東風(fēng)春不管:憑爾去,忍淹留! 

    林黛玉 - 影視形象

    1945電影《紅樓夢》—周璇   

    1962越劇電影《紅樓夢》-王文娟   

    1962邵氏電影《紅樓夢》—樂蒂   

    1975香港無線電視劇《紅樓夢》—汪明荃   

    1977香港佳視電視劇《紅樓夢》-毛舜筠   

    1977香港電影《金玉良緣紅樓夢》—張艾嘉   

    1978香港電影《新紅樓夢》-周芝明   

    1987央視電視劇《紅樓夢》—陳曉旭1989北影廠電影《紅樓夢》-陶慧敏  

    1990華視電視劇《紅樓夢》—張玉嬿   

    2007新版電視劇《紅樓夢》-蔣夢婕(幼年—林妙可)   

    2008恒娛電視劇《黛玉傳》—閔春曉   

    附:周慧敏曾經(jīng)在《紅樓夢》和《后會有期》兩首MV中扮演過林黛玉   

    梅蘭芳曾在京劇中扮演林黛玉   

    李玉剛在星光大道節(jié)目中演唱《枉凝眉》歌曲扮演林黛玉。

    林黛玉 - 越劇劇目

    1944年12月11日至24日,《雪聲劇團》上演《林黛玉》。 袁雪芬飾林黛玉。

    林黛玉 - 原型

    據(jù)一些紅學(xué)專家考證,林黛玉的原型人物就是康熙年間任蘇州織造李煦的孫女,名叫李香玉,其父是任兩淮鹽課的李鼎?椩旌望}課是清代宮廷在江南的兩個重要部門,只有皇帝最親信的臣子才能擔(dān)任。李香玉是李氏家族的掌上明珠,在家中受寵愛的程度可想而知。

    李曹兩家同為康熙的寵臣,同掌織造府(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時任江寧織造),又是過從甚密的親戚,李煦就是曹雪芹嫡親祖母的胞弟,因此曹雪芹和李香玉的親密交往是很自然的事。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過世后,由其子曹颙繼任父職,不滿三年即病故,曹雪芹就是他的遺腹子。曹雪芹的祖母李氏十分喜愛曹雪芹,時時帶在身邊。每次到蘇州探望其年近九十的母親文氏太夫人時,常攜曹雪芹一同前往,他們常住李鼎家的「拙政園」。因此曹雪芹和李香玉從幼小時即一同玩耍,一同讀書習(xí)字,一同作對吟詩,青梅竹馬,兩小無猜。隨著年齡漸長,日久生情,自是意料中事。

    康熙末年,李鼎夫婦先后染病,臥床不起,香玉年紀(jì)雖小,卻常侍疾在旁。不久,李鼎夫婦先后辭世。香玉遭此不幸,日日慟哭,雖有祖父母加意照顧撫養(yǎng),然終不能減輕其心中之愁苦。曹雪芹的祖母甚憐香玉,時時將其接至江寧織造府,與曹雪芹相伴共讀,兩人耳鬢廝磨,感情日深。當(dāng)時的情景,曹雪芹在《紅樓夢》七十二回中曾有生動陳述:「咱們從小耳鬢廝磨,你不曾拿我當(dāng)外人看,我也不敢怠慢了你!箖扇烁星橹,由此可見。

    李香玉雖有曹雪芹祖母的關(guān)照和曹雪芹的撫慰,然其家庭不久又遭沉重打擊,李煦因受宮廷斗爭牽連被革職抄家,不久病故。香玉因此孑然一身,只好長期寄居曹家?墒遣芗也痪靡惨蛲瑯釉虮桓锫毘,曹家在江寧的家產(chǎn)蕩然無存,江寧無法存身,幸北京尚有眾多親友,經(jīng)朝廷應(yīng)允,曹家遂于一七二八年全家遷至北京,香玉也隨之進京。

    曹家在京城全靠親友幫襯,李香玉生活雖然無缺,然終因寄人籬下,免不了受閑言碎語之?dāng)_。加之多愁善感,郁郁寡歡,雖有曹雪芹祖母的悉心照料和雪芹的溫存寬慰,然仍憂思難平。沒有幾年,竟香消玉殞,撒手人寰。

    李香玉是林黛玉的原型還有一個旁證,即《紅樓夢》二十七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語,意綿綿竟日玉生香」一回中,賈寶玉和林黛玉相對而臥,為寬林黛玉的心,賈寶玉胡編了一個小耗子偷香芋的故事:一天,老耗子叫眾耗子分頭去偷米糧和瓜果辦臘八粥,一小耗子自薦去偷香芋。眾耗子笑它身體瘦小,小耗子胸有成竹地說:「我變成香芋,滾在香芋堆里,使人看不出……卻用分身法搬運。」眾耗子叫它變成香芋看看。小耗子就搖身一變,卻變成了一個最標(biāo)致美貌的小姐。眾耗子說:「變錯了!剐『淖蝇F(xiàn)形道:「我說你們沒有見過世面,只識得這果子是香芋,卻不知道鹽課林老爺?shù)男〗悴攀钦嬲南阌衲。」很明顯,作者借這個故事暗示,林黛玉就是李香玉的化身。

    李香玉早年病逝,對曹雪芹打擊最大。后來曹家又遭重大變故,家道從此一蹶不振。曹雪芹一家過著「舉家食粥酒常賒」的貧困生活。為紀(jì)念自己早年的紅顏知己,雪芹不惜「批閱十載,增刪五次」傾畢生精力寫出不朽巨著《紅樓夢》。

    林黛玉 - 西方人眼里

    國際文化界對《紅樓夢》的傳播與研究,促進了不同文明、不同文化的認(rèn)可與接受!都t樓夢》是一個橋梁,也是一個最生動的例子,讓西方人接受了東方,也讓東方人融入了西方。西方人,英語世界的讀者們,從上個世紀(jì)70年代開始,能夠閱讀《紅樓夢》的英文全譯本,而不再是節(jié)選的翻譯本了。林黛玉、薛寶釵、王熙鳳、賈寶玉這些大觀園兒女們,就開始走進了英語世界的讀者們的視野里,至今有50多年了。

    中國人眼中的林黛玉

    林黛玉,對于中國人來說,家喻戶曉,一個陳曉旭出家和病逝,牽動了億萬人的牽掛和眼淚,其實是林黛玉這一文學(xué)人物的魅力所致。對于她的形象,她的外貌是“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tài)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嫻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fēng)。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似蹙非蹙、似喜非喜,這是一種出神入化的形象描寫了,而嬌花照水,病如西子,則把人物內(nèi)在的氣質(zhì)活脫脫地“外露”出來,如此高超的文學(xué)描寫,在中國文學(xué)里,是非常少見的。

    林黛玉住在瀟湘館,瀟湘館對于黛玉的形象塑造非常重要,瀟湘館的外景是這樣的:“忽抬頭看見前面一帶粉垣,里面數(shù)楹修舍,有千百竽翠竹遮映!腴T便是曲折游廊,階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兩三房舍,一明兩暗,里面都是合著地步打就的床幾椅案。從里間房內(nèi)又得一小門,出去則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著芭蕉。又有兩間小小退步。后院墻下忽開一隙,清泉一派,開溝僅尺許,灌入墻內(nèi),繞階緣屋至前院,盤旋竹下而出!

    瀟湘館的最大特點是竹子,所謂“鳳尾森森,龍吟細(xì)細(xì),一片翠竹環(huán)繞”,竹子象征著高潔、清雅、堅強,這恰恰是黛玉的突出品質(zhì)。瀟湘館是黛玉自己挑定的住址,“愛那幾竿竹子,隱著一道曲欄,比別處更覺得幽靜”,翠竹、詩書、苦戀、孤寂、淚水,這些陪伴著黛玉走完了自己短暫的一生。

    詞人秦觀有《踏莎行》詞:“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煽肮吗^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shù)。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杜鵑”與紫鵑相對,而且,該詞情調(diào)凄婉哀傷,憂沉無底,道盡了青年人的離愁別緒,其中,“瀟湘館”三個字,已經(jīng)明寫了。

    以上就是中國人眼里的黛玉,她的美和意境,她的氣質(zhì)和風(fēng)韻,真是千言萬語不足道也。

    西方人眼中的林黛玉

    在英文譯本里,黛玉走出了瀟湘館,離開了大觀園,到了大西洋岸,黛玉別號“瀟湘妃子”,中文意義很好理解,在英文中“River Queen”,江河王后之意,大家也許會覺得這個譯名很“無厘頭”,其實不然,再看看“瀟湘館”的英文譯名,是“Naiad’s House”,“Naiad”是誰?他是古希臘神話中的水泉之神,住在河灘、湖泊、泉水

    中,被描寫成美麗、天真、快樂和仁愛的形象,所以,林黛玉,這個瀟湘妃子,就成了西方人眼中的Naiad,稱為“River Queen(江河王后)”,也就順理成章了。

    50多年,英文版《紅樓夢》的讀者們把黛玉理解為“River Queen”,圖中是“River Queen”在西方文化中的形象,大家就可以明白黛玉到了大西洋兩岸,成了一個什么樣子。Naiad,是快樂,幸福,美麗的化身,但是沒有絲毫悲劇因素。 

    用“River Queen”來確定黛玉,有幾個不妥之處,1、Naiad是快樂為基調(diào)的人物,而黛玉是悲劇為基調(diào)的人物;2、黛玉是“心較比干多一竅”,機敏聰慧,言語奪人,而Naiad則是一個仁慈寬容的女孩;3、瀟湘館,雖然有“瀟湘”之名,但重在“竹子”這一點,以竹取勝,不在水,而英譯本明顯是望文生義,以為“水”是瀟湘館的特色。

    這是東西方文化的交流,第一位的是傳播,Naiad化的黛玉,最大的好處,就是有益于《紅樓夢》在英語世界里的傳播,而且,在西方文化里,Naiad是一個非常善良、優(yōu)美和愛的化身,也是西方讀者心里的圣潔女孩,這是英文翻譯家的良苦用心,西方讀者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了解很少,所以,Naiad這個形象有助于黛玉的傳播,能夠更好的讓西方讀者了解黛玉,喜愛黛玉。

    其實,中國在引介西方文學(xué)名著的時候,也有過“Naiad版黛玉”的趣聞,鄭振鐸等人引介英國作家勞倫斯的小說《查泰萊夫人的情人》時,用了一個概念:“外國《金瓶梅》”,這個概念對該書在中國的廣泛傳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但是,不可否認(rèn)的是,這個概念和“Naiad”一樣,有準(zhǔn)確的地方,也有不倫不類的地方,后者更多一些。

    林黛玉 - 候選人

      曾經(jīng)晴雯的扮演者“張靜林”也是林黛玉的候選人之一,她10歲就進入中央戲劇學(xué)院的履歷,讓她把現(xiàn)在的中戲本科生都稱為“非科班的”:“只有像我們這樣自小在中戲長大的才能算科班!睉{著導(dǎo)師張君秋老師的舉薦,安雯進入《紅樓夢》劇組,競爭林黛玉沒有成功,最后她演了晴雯,劇中給她這個角色配音的是中央臺的主持人王雪純。演完后張靜林把自己的名字改成安雯。
      演了寶珠的王曉潔    王曉潔的黛玉試妝照,這個感覺比較不靠譜,幾乎沒有黛玉的神韻,演的丫鬟倒是似模似樣的。
      胡澤紅   惜春的扮演者“胡澤紅”也是林黛玉的候選人。“胡澤紅”出身越劇世家,學(xué)藝時師從王文娟,身材嬌小的她在舞臺上總演小花旦,比如晴雯、紫鵑。她所在的北京紅旗越劇團的老師極力把她推薦給了劇組,沒想到讓她這個“丫頭專業(yè)戶”試的是黛玉和寶釵的戲。她一度被歸為“林黛玉”的候選人,卻因為生性活潑最終落選。
       秋桐的扮演者“沈璐”也是競爭過林黛玉,一度還成為過王熙鳳候選人。
      
    提起秋桐,導(dǎo)演王扶林牢記的是《紅樓夢》里的一個經(jīng)典鏡頭,“她靠在門框上,翹著腿,剔著牙,眼里春波蕩漾! 當(dāng)時,賈鏈和王熙鳳配戲,鄧捷找我?guī)兔,‘沈璐!幫忙配一下秋桐的戲!驗樘霊蛄耍亚锿┭莸媒z絲入扣,一來二去,最終成了秋桐最佳人選,從正房變成了三姨太。”
      
    1998年她和寶玉扮演者歐陽奮強等考入了大學(xué),學(xué)習(xí)電影導(dǎo)演專業(yè)。畢業(yè)后到深圳電視臺做編導(dǎo)工作。自己策劃節(jié)目,編導(dǎo)、主持后來又做了6年的制片人,曾獲中國廣播電視新聞獎,并與王剛崔永元鄒濤等共同榮獲了全國十佳主持人及“金話筒”金獎。

    新版林黛玉扮演者

    蔣夢婕

    生日:1989年12月7日

    北京舞蹈學(xué)院附中就讀芭蕾系

    興趣愛好是:芭蕾,繪畫,唱歌,表演,閱讀,音樂

    少年版林黛玉的飾演者蔣夢婕來自北京舞蹈學(xué)院芭蕾舞專業(yè),美術(shù)指導(dǎo)葉錦添解釋說:“她所飾演的林黛玉再不是一個帶著病態(tài)的纖弱美人,她所遇到的問題、反應(yīng)是由于她太單純、太敏感,太脫俗。她在某種詩意的追求上與賈寶玉是吻合的。蔣夢婕干凈無華的眼神與清澈透明的皮膚是林黛玉這個角色產(chǎn)生這個時代的一種新的可能!备鶕(jù)劇組人員的形容,蔣夢婕在生活中喜歡漫畫和搖滾樂,聊到紅樓夢,她掛在嘴邊的就是“我喜歡史湘云,喜歡劉姥姥,喜歡大觀園里的所有人!崩钌偌t導(dǎo)演在采訪中稱一定要給蔣夢婕充分的空間和獨自思考的時間,引導(dǎo)過多不利于角色的塑造。

    “新版黛玉,導(dǎo)演李少紅讓蔣夢婕一演到底!鼻疤欤衫钌偌t執(zhí)導(dǎo)的新版《紅樓夢》的一位女演員,向記者獨家披露這一內(nèi)幕。據(jù)線人透露,由于李少紅對在外挑選的演員都不滿意,才作出這個決定的。目前,《紅樓夢》已結(jié)束了北京電影制片廠攝影棚內(nèi)的拍攝,轉(zhuǎn)移到北京郊區(qū)懷柔影視城繼續(xù)拍攝。

    該演員介紹:其實,劇組所有人都看出來了,大小黛玉都是蔣夢婕一個人演。這幾天,蔣夢婕一直都在秘密讀全劇的臺詞。而蔣夢婕中選共有三大理由:一、年齡優(yōu)勢,今年才18歲,很接近林黛玉的年齡;二、她在這幾個月扮演的小黛玉,很有靈氣,演戲爆發(fā)力強,令李少紅十分滿意;三、蔣夢婕綜合素質(zhì)不錯,唱歌、芭蕾、繪畫以及朗誦樣樣都能拿出手。 

    蔣夢婕現(xiàn)在簽約北京英皇,北京英皇是新版《紅樓夢》投資方之一。

    林黛玉 - 林黛玉的現(xiàn)實版-----陳曉旭

    20世紀(jì)80年代,首次搬上熒屏的電視連續(xù)劇《紅樓夢》熱播大江南北,劇中扮演林黛玉的青年演員陳曉旭也因此為成家喻戶曉的人物而備受矚目。若干年過去了,涉足商海的陳曉旭在用辛勤和智慧贏得事業(yè)成功的同時,也在用愛心營造著自己的精神世界。

    無論劇組里的伙伴怎樣說曉旭是個搗蛋鬼,曉旭自認(rèn)為生活中的她和林黛玉有很多相似的個性,比如心思細(xì)密,比如多愁善感,“要不然當(dāng)初王扶林導(dǎo)演怎么會在那么多人選當(dāng)中選中我呢?”最讓人稱奇的是曉旭的經(jīng)歷,拍完《紅樓夢》本應(yīng)順理成章做演員,走上大紅大紫的明星之路,沒想到在演過《家春秋》的梅表姐之后,陳曉旭就逐漸淡出了觀眾的視線,3年后竟開始了商海的打拼。

    為了生存,開始下海從事廣告業(yè),好在命運很眷顧她,使她在商海中沒嗆著水,一直安安穩(wěn)穩(wěn)地“游”到了今天。不惑之年的曉旭,對人生有了很灑脫的認(rèn)識,她說如果人生有遺憾,就是“經(jīng)歷的苦難太少了以至于幸福來臨的時候忘了心存感激。”曉旭說,最大的心愿是能夠做很多有利于自己、有利于社會的事情,然后讓爸爸媽媽幸福地度過晚年生活,有能力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讓這個世界更美好。

    然而這樣對人生有灑脫認(rèn)識的她,卻做了一個更灑脫的決定:剃度出家。這消息震驚了所有人,誰知道之后的消息更難以震驚,因為乳腺癌,年僅42歲的她離開

    了我們,離開了所有熟悉她的朋友們,難道真如《葬花吟》中所云:“天盡頭,何處有香丘?”,她要隨之而去?同時她的出家原由也眾說紛紜,但同時也給了我們眾多猜想,劇中人物能映照人的一生嗎?是否她也會如林黛玉的悲劇結(jié)局一樣,但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她給了我們不一樣的林妹妹詮釋。究竟是什么理由出家,我們也不再置評,她應(yīng)該有她自己的人生觀點。

    在我們心目中,她給我們留下了就像她在熒屏中展示給我們的林妹妹的形象,但多了一份堅強,豁達(dá)……

    名人推薦
    • 貂蟬
      貂蟬是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的人物,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在民間傳說中她原名任紅昌,也有人認(rèn)為呂布部將秦宜祿前妻杜氏(杜秀娘)即是貂蟬。...
    • 董小宛
      董小宛(公元1624年~1651年),名白,號青蓮,“秦淮八艷”之一,名與字均因仰慕李白而起。她聰明靈秀、神姿艷發(fā)、窈窕嬋娟,為秦淮舊院第一流人物...
    • 李師師
      李師師(1090年-1129年),北宋末年青樓歌姬,東京(今河南省開封市)人。多見于野史、筆記小說。據(jù)傳,李師師曾深受宋徽宗喜愛,并得到宋朝著名詞人...
    • 柳自華
      柳自華, 杭州名妓,和杭州名士沈逢吉有過一段情,后被一位富商贖下,富商正房太太同意接納這個妾,富商便把她接走了。
    • 驪姬
      驪姬(?-前651年),或稱麗姬,名不詳,春秋時期驪戎國君之女,晉獻(xiàn)公妃子,晉君奚齊的生母。 驪姬姿色艷美。前672年,晉獻(xiàn)公打敗驪戎,驪戎求和...
    • 王朝云
      王朝云(1062年—1096年)字子霞。宋代浙江錢塘人。大文豪蘇軾(蘇東坡)的姬妾,1094年隨蘇東坡謫居惠州,第三年亡故并葬于惠州西湖孤山,蘇東坡親...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