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羅宿 - 簡介
熊羅宿 (1866一1930) 字浩基,號譯元,豐城縣(今豐城市) 人。熊羅宿 - 經(jīng)歷
7歲讀書,便見其記憶力超人: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中舉,宣統(tǒng)二年(1910)揀選廣東知縣未赴,應聘在京師大學堂(北京大學前身)主講歷史。辛亥革命爆發(fā)后回到江西,被聘為江西省立圖書館董事,此后一直從事版本目錄研究和古籍整理工作。
青少年時代,即潛心研究和收藏古籍版本,見善本書,便不惜借款買下。在南昌東湖建造了藏書室,命名為“補史堂”,堂中收藏有歷代古籍圖書兩萬多冊,是與胡思敬、蔡敬襄齊名的藏書家。熱心古籍整理事業(yè),利用照像制版技術影印古籍,主要《內(nèi)鈔舊五代史》《五經(jīng)》《元豐類稿》《笠澤叢書》《王荊公詩集》《傷寒論》《音學辨微》《切韻指掌圖》《歷代紀元編》。
為整理鄉(xiāng)邦文獻而四處奔走,曾在豐城曲江《涂氏族譜》中發(fā)現(xiàn)明代監(jiān)察御史涂菜的《韋庵奏議》,史料價值很高,便將此書翻刻行世。
曾刻印豐城袁仁林《虛字說》,1989年8月中華書局據(jù)此重印。對音韻學和古代帝王明堂殿宇建筑頗有研究,曾刻《明堂圖說》一冊。還有單行本及熊刻《古刻資治通鑒校字記》附刊本。其弟子新建人張劫也是熱心鄉(xiāng)邦文獻的藏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