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胡金銓

    胡金銓

    胡金銓(1931.4.29—1997.1.14),中國香港電影導(dǎo)演、編劇、制片人美術(shù)師。胡金銓一生讀書甚勤,酷愛鉆研《明史》,故此他的影片大都以明代為背景。1963年他與李翰祥合導(dǎo)金馬獎作品《梁山伯與祝英臺》,此后自編自導(dǎo)武俠片。1964年獨立執(zhí)導(dǎo)《大地兒女》成名。此后執(zhí)導(dǎo)了《大醉俠》1964、《龍門客!稤ragon Inn 1967、《俠女》1972等新派武俠片,在港臺和東南亞掀起了新派武俠片熱潮。1991年拍攝最后一部作品《畫皮之陰陽法王》,并取得成功。之后,胡金銓收羅材料,研究史實,歷經(jīng)數(shù)年籌拍《華工血淚史》,原定在1997年夏天開機,誰想在年初的心導(dǎo)管氣球擴張手術(shù)中不幸離開人世。

    早年經(jīng)歷

    1932年,4月29日『壬申年三月二十四日』生于北平。

    幼年,于河北省井陘煤礦坑念幼稚園。

    1937年,「七七事變」后舉家遷回北平,戰(zhàn)后一直居此。

    自幼在家習(xí)古文,深愛繪畫,喜看國劇中的武戲。初中、高中就讀北平匯文中學(xué)。

    1949年,于北平匯文中學(xué)念到高二肄業(yè),申請入學(xué)美國科羅拉多州的代頓學(xué)院成功,因內(nèi)戰(zhàn)無法抽身。

    胡金銓

    中國航空公司 王新章 王大勇 香港九龍半島酒店

    1950年,王新章辭職,胡金銓被迫遷至北角康復(fù)公寓居住。加之不被獲準參加香港理工學(xué)院升學(xué)考試,只好放棄升學(xué),于嘉年印刷廠當助理會計兼負責電話薄校對以維持生計

    因脾氣倔強,被迫下崗,遷往蔣光超、馬力居住的九龍界限街107號。

    1951年,由蔣光超介紹,為吳性裁、費穆主持的龍馬電影公司做廣告、海報、布景等工作,為電影《我這一輩子》繪看板,半月后被解雇。

    為107號同院小學(xué)生補習(xí)英文期間,被學(xué)生沈家樂之父長城電影制片廠廠長沈天蔭看中,之后在沈天蔭的引薦下進入長城電影公司任「陳設(shè)」一職,受萬籟鳴、萬古蟾賞識,負責《一家春》(1952)道具、繪圖與設(shè)計美工。

    1952年,負責《深閨夢里人》(1954年)、《兒女經(jīng)》(1953年)、《中秋月》(1953)道具設(shè)計。

    同年加入永華公司當助理導(dǎo)演,兼職編寫電影故事、劇本,未予錄用。

    1953年,2月,癸巳年除夕與馮毅、李翰祥、蔣光超、馬力、沈重、宋存壽于九龍界限街107號結(jié)為異性兄弟,稱為「七大閑」。

    演藝經(jīng)歷

    同年,經(jīng)李翰祥介紹首次在嚴俊導(dǎo)演的《吃耳光的人》(又名《笑聲淚影》、《笑聲淚痕》,于1958年上映)片中演出,獲得好評后放棄「美工」一職,從事演員行業(yè)。隨即又出演《金鳳》,后與李翰祥共同擔當嚴俊的助理導(dǎo)演。同時在「麗的呼聲」有線電臺兼任廣播員,并為電臺寫廣播劇。

    1954年,出演并助導(dǎo)《有口難言》。

    10月,9日永華債權(quán)人新加坡陸氏集團代表歐德爾登報要求香港政府拍賣片廠,并率律師、會計師進駐清理財務(wù)產(chǎn)權(quán),延至次年(1955年)三月二十九日,陸氏財團正式入主,永華改組,名存實亡。

    為了維持在永華公司的工作,在麗的呼聲有線電臺兼任廣播員,并為『麗的呼聲』周刊做編輯。

    后與鄒文懷加入香港美國新聞處「美國之音」,擔任國語節(jié)目監(jiān)制。供職期間,撮合了鄒文懷與李翰祥的婚事。

    1954—1957年這一時期,輾轉(zhuǎn)于亞東影業(yè)、永華、亞東、邵氏、亞洲片場、新天、東方、清華影業(yè)、電懋、海燕、四維等多家影業(yè)公司,先后得到朱石麟、李萍倩、陶秦、嚴俊、李翰祥、卜萬蒼、羅維、岳楓等著名導(dǎo)演的影響、指點和引導(dǎo),并與李清、韓非、夏夢、林黛、王引、陳燕燕、李麗華、樂蒂等著名演員合作,廣泛地接觸和學(xué)習(xí)各種電影技巧;為充實自己,涉獵顧仲彝、張駿祥和黃佐臨等戲劇、電影家的理論書籍,通過俄譯英的文本一遍一遍地閱讀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普多夫金、愛森斯坦等電影大師的著作。

    1958年,「美國之音」負責人迪克·麥卡錫賞識,在全東南亞申請的三十多人中挑中胡金銓,為他在華盛頓安排的工作,享受公務(wù)員待遇。

    邵氏兄弟 周杜文

    1958—1965年這一時期,在邵氏出演二十余部影片,期間編寫了《花田錯》《春天不是讀書天》及《紅胡子》等劇本。

    可以說,1951年到1964年間,是胡金銓作為一個刻苦、勤奮而又頗具才情的電影青年,全面掌握電影技藝、深入感受電影文化并醞釀自身突破的重要時期。

    其后,胡金銓又出演了《The Yin and the Yang of Mr. Go》(1970)及《鈔票與我》(1971)。

    導(dǎo)演經(jīng)歷

    1962年,在李翰祥執(zhí)導(dǎo)的《梁山伯與祝英臺》名任副導(dǎo)演,實則執(zhí)行書院、下山訪英臺等片段的導(dǎo)演工作。

    1963年,接替李翰祥拍攝《玉堂春》。

    1964年,邵氏兄弟接受邵氏父子公司,指派胡金銓執(zhí)導(dǎo)并出演抗日電影《大地兒女》。

    同年,被授命開拍布景、服裝都與《大地兒女》相同的另一部同題材影片《丁一山》。

    1965年3月,《大地兒女》因當時新馬實施反種族法,被邵氏大量刪除日軍暴行場面及中日對抗鏡頭、尤其有國旗場面全被剪光后上映。

    《丁一山》開拍兩星期后亦停拍。

    在臺灣看好外景,鄒文懷與臺制簽約協(xié)拍《紅胡子》,被邵氏老板下令停拍,后由潘壘在臺灣拍攝完成改為《山賊》,胡金銓為掛名編劇。

    同年,指導(dǎo)第一部新派武俠片《大醉俠》,并開始構(gòu)思并編寫《龍門客!罚ǔ趺镀鸾狻罚竺撾x邵氏公司,四處集資,后決定轉(zhuǎn)投聯(lián)邦公司,身赴臺灣。

    1966年8月,與聯(lián)邦影業(yè)公司正式簽訂兩年導(dǎo)演合約,第一部片為《充軍》(即《龍門客棧》),為公司購買器材、訓(xùn)練新人(包括徐楓、石雋、白鷹、上官靈鳳、韓湘琴、田鵬等人)。

    9月,與聯(lián)邦公司總經(jīng)理沙榮峰受總統(tǒng)府秘書長張群接見。

    《大地兒女》獲第4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編劇獎、最佳剪輯獎、最佳發(fā)揚民族精神特別獎。《大醉俠》公演,賣座、評論皆佳。該片與《獨臂刀》使他與張徹并稱為“絕代雙驕”。

    12月,12日《龍門客!吩谂_中中橫谷外搭景開拍客棧外景。

    1967年5月,23日《龍門客!酚诼(lián)邦公司桃園大南國際片場殺青。

    8月,5日赴港處理影片《龍門客棧》配音。

    10月,《龍門客!飞嫌,成為1967年臺北十大賣座國語片之首,創(chuàng)香港開埠以來,中外影片賣座最高紀錄,當年在臺灣票房總收入新臺幣四百四十二萬余元。

    12月,《俠女》正式開拍。

    1968,《龍門客!帆@第6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作品獎、最佳編劇獎。

    3月,赴美參加「美國亞洲學(xué)會」。

    5月,《龍門客!穮⒓拥聡亓謬H影展,成為第一部在日本戲院正式公映臺灣出品的影片。

    19695月,7日下午《喜怒哀樂》在中影士林片廠開拍。

    1970,3月13日與唐書璇、劉紹銘、王敬義于香港美麗華酒店共同討論電影。

    1971年,2月受邀于澳洲首都堪培拉參加第二十八屆國際東方學(xué)會。

    《俠女》于香港完成,11月18日下集《靈山劍影》于香港公映,賣座不佳。

    12月,自組金銓影業(yè)公司,開拍《空山靈雨》,后夭折。

    1972年,與嘉禾公司合作拍攝《迎春閣之風(fēng)波》及《忠烈圖》兩片,6月開鏡。

    第10屆臺灣電影金馬獎

    1973年,因參加巴黎東方會議,中斷拍攝《忠烈圖》。

    12月,6日《迎春閣之風(fēng)波》公映。同月,開始發(fā)表老舍研究專文。

    1975年2月,18日《忠烈圖》公映,后獲當年芝加哥國際影展特別藝術(shù)貢獻獎。

    與友人集資購得《俠女》的歐美發(fā)行版權(quán),并親自剪輯成長三小時的國際版本,參加戛納影展。

    5月,獲1975年戛納電影節(jié)技術(shù)大獎、金棕櫚最佳影片(提名)、第28屆戛納最佳技術(shù)和視覺效果獎 、加拿大蒙特利爾第一屆靈異電影節(jié)心靈影展榮譽獎。

    后《俠女》、《迎春閣之風(fēng)波》、《忠烈圖》紛紛應(yīng)邀參加歐、美、澳各大洲的國際影展,獲得許多獎項及好評,并在一些地區(qū)發(fā)行公映。

    同年,在巴黎大學(xué)以“電影是獨立的藝術(shù)”為題,在哈佛大學(xué)以“老舍以其作品”為題,做了演講。

    1976年,春初,于紐約州立大學(xué)講演時,結(jié)識鐘玲。

    《俠女》參加美國第十四屆紐約影展。剪輯成一集于臺灣上映,反映熱烈。同年,應(yīng)美國政府邀請赴華盛頓參與「美國開國兩百周年紀念文化討論會」,為臺、港華人導(dǎo)演唯一代表。

    1977年2月,27日在紐約與鐘玲女士結(jié)婚。

    同年,應(yīng)印度國際電影節(jié)之邀擔任評審委員。

    與羅開睦、胡樹儒合作,籌拍《空山靈雨》。又與第一公司黃卓漢合作,籌拍《山中傳奇》。

    8月,《空山靈雨》、《山中傳奇》開鏡。

    9月,香港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老舍和他的作品》一書。

    1978年,被英國《國際電影指南》(International Film Guide ,1978)評為當年世界五大導(dǎo)演之一。

    25日胡金銓返回臺灣。

    1979年,4月《空山靈雨》在香港國際電影節(jié)中作世界首映,引起評論界爭論。

    出席香港電影文化中心及香港藝術(shù)中心合辦的「胡金銓作品展」,《空山靈雨》、《山中傳奇》其後紛紛應(yīng)邀參加各國電影節(jié)。

    11月,《山中傳奇》獲第16屆臺灣電影金馬獎九項提名,及最佳導(dǎo)演獎、最佳攝影獎、最佳美術(shù)設(shè)計獎、最佳配樂獎、最佳錄音獎、優(yōu)等劇情片獎。

    1980年,自港返臺參加國建會。

    7月,臺北電影圖書館舉辦「胡金銓回顧展」,應(yīng)邀發(fā)表專題演說,并留臺發(fā)展。

    1981年,4月,臺北龍門畫廊舉行胡金銓畫展。

    行政院新聞局 金馬獎

    在臺自資拍攝首部時裝喜劇片《終身大事》。

    10月,應(yīng)菲律賓前總統(tǒng)馬可斯夫人及馬尼拉國際影展邀請,擔任評審委員。

    1982年,1月身赴菲律賓,擔任馬尼拉第一屆國際電影節(jié)評審 。

    周轉(zhuǎn)港、臺、美之間,為其構(gòu)思已久的《華工血淚史》集資,擬在美國拍攝。同時為臺灣中影公司拍攝《天下第一》。

    《大輪回》 李行 白景瑞

    夏,應(yīng)中國僑務(wù)負責人廖承志之邀秘密回大陸一行,探望闊別的親人,并與掌管電影的官員談?wù)撝袊娪,居于北京飯店?/p>

    10月,25日晚間七時半第19屆臺灣電影金馬獎頒獎典禮在國父紀念館舉行,作為頒獎人的胡金銓和白景瑞在頒發(fā)「最佳美術(shù)設(shè)計」獎之前向全場說出了一段整場典禮中最發(fā)人深省的話。

    同年,計劃拍攝《利瑪竇神父傳》,并應(yīng)德國名指揮卡拉揚邀約合作拍攝歌劇電影《杜蘭朵公主》,后皆無結(jié)果。

    1983年,春節(jié)期間《天下第一》在臺公映。

    《天下第一》、《大輪回》應(yīng)邀參加國際影展。

    7月,應(yīng)聘擔任《華工血淚史》導(dǎo)演,預(yù)定八月下旬赴美工作。這份合約書由美國山福、皮爾斯伯瑞財團發(fā)出,邀請胡金銓執(zhí)導(dǎo)《華工血淚史》。

    8月始,回港結(jié)束制作公司,定居美國加州。于洛杉磯羅耀拉大學(xué)(Loyola University)耶穌會院及舊金山附近的一所修道院收集《利瑪竇神父傳》資料。

    《天下第一》獲第20屆臺灣電影金馬獎兩項提名,及最佳服裝設(shè)計獎。

    《大輪回》獲第20屆臺灣電影金馬獎五項提名,及最佳剪輯獎、最佳美術(shù)設(shè)計獎。

    1984年,1月,與宏廣公司合作,擬拍卡通片《張羽煮!。

    3月,攜《天下第一》應(yīng)邀赴維也納參加影展活動。后又參加新加坡影展。

    8月,「胡金銓回顧展」在美國加州柏克萊、洛杉磯、芝加哥、休斯頓、明尼亞普洛斯、紐約等地巡回舉行,并藉機到美國再度籌劃《利瑪竇傳》、《華工血淚史》。

    同年,在香港明報發(fā)表單格漫畫,諷刺時政。

    1985年,年初重拍京劇《三岔口》為劇情長片《大漢風(fēng)云》,后籌拍《梅女》,皆無下文。

    4月,香港舉辦「胡金銓回顧影展」。

    7月,香港電影文化中心舉辦《胡金銓的足跡》專題展。

    同月《華工血淚史》英文劇本提交中影公司,中影公司正審慎研議該片的可拍性,表示支持資深導(dǎo)演是中影既定目標,如胡金銓的劇本合適拍攝,預(yù)算不致太高,而市場回收亦有相當把握,中影愿意支持胡金銓拍片。

    8月,香港第一影業(yè)公司負責人黃卓漢表示愿出資支持胡金銓拍《華工血淚史》。

    同年,受聘於美國加州大學(xué)太平洋研究中心中國影視研究組任研究員。

    1986年,1月,為替籌劃五年余的《華工血淚史》催生,與制片赴洛杉磯拜訪胡紹基。

    4月,在臺北導(dǎo)演舞臺劇《蝴蝶夢》(白先勇監(jiān)制、胡錦主演)。

    9月,因心臟冠狀動脈病發(fā),在臺北第一次動心導(dǎo)管氣球擴張手術(shù),并休養(yǎng)生息。

    1987年,被《時代周刊》評為國際最出色50位電影導(dǎo)演之一,排名第27,僅有三個亞洲導(dǎo)演入選,另外分別是日本的黑澤明(7)與溝口健二(49)。

    4月,上海美術(shù)電影制片廠在香港舉辦建廠三十周年影展,赴香港拜訪恩師萬籟鳴。

    6月,受徐楓邀請,在湯臣支持下開拍古裝動作片。

    11月,受徐克邀請,指導(dǎo)《笑傲江湖》。

    1988年2月,徐克電影工作室邀請胡金銓執(zhí)導(dǎo)的新片《笑傲江湖》,定下月在臺灣開拍。胡金銓進行籌拍工作,初步?jīng)Q定由許冠杰飾演令狐沖,白鷹飾演左冷禪,葉倩文飾演任盈盈,張曼玉飾演岳靈珊。

    7月,30日起在臺北的樂顧畫廊舉辦「胡金銓電影手稿草圖展」。

    8月,日本舉行盛大的「胡金銓電影祭」,公映9部影片,10月并發(fā)行影碟。胡氏親往參加座談會及展開訪問、宣傳活動。

    計劃拍攝以明代礦工造反為素材的《民變》,未果。

    9月,法國南特影展十周年慶,胡金銓與侯孝賢等人受邀參加。

    許鞍華

    26日來臺拍攝的《笑傲江湖》在導(dǎo)演胡金銓的要求下,預(yù)計成本為一千五百萬港幣。

    拍攝《笑傲江湖》期間,與鐘玲女士離婚。

    1989年, 5月,臺灣新聞局邀五位國際知名影人:我-胡金銓,日-佐藤忠男,英-湯尼雷恩,意-馬克·穆勒,法-皮爾李思昆,擔任第24屆臺灣電影金馬獎臺北國際影展評審委員。

    1990年,8月,臺灣財團法人國家電影資料館將胡金銓從影近四十年來的影史資料加以整理。胡金銓將私人典藏的電影資料廿箱全部交給電影資料館,其中包括他個人拍片的手稿、分鏡表、劇照等鉅細靡遺,經(jīng)專人整理后發(fā)現(xiàn),資料可以反映卅年來臺灣武俠片的發(fā)展脈絡(luò),以及明星的起落,制片業(yè)的心態(tài)作法等等。

    1991年,2月,赴西德應(yīng)邀出席柏林影展,除其電影作品「空山靈雨」、「笑傲江湖」等片做觀摩放映外,個人參加了「亞洲電影發(fā)展」和「世界電影趨勢」專題座談。 

    《畫皮之陰陽法王》

    1992年,獲香港電影導(dǎo)演會頒贈「終身榮譽大獎」。

    6月,25日在臺北豪景酒店舉行記者會,為新片《畫皮》作宣傳。他并透露同意將擔任「降邪神劍」的導(dǎo)演。

    1993年9月,原計劃為兩小時片長的《畫皮之陰陽法王》在制作方刪減后于香港公映,票房$1,315,857.00,僅為當年香港電影票房第117位。

    隨后定居美國。之前籌劃中的《新龍門客!穭t由徐克獨立拍攝。

    (1992年——1996年,在美仍不斷為《華工血淚史》籌集資金,數(shù)度修改劇本。此外亦提出了《咆嘯山村》、《毒藥》及動畫片《深海的戰(zhàn)爭與和平》等拍攝計劃,都未成事。)

    1994年,6月香港演藝學(xué)院設(shè)立「榮譽院士」銜位,成為第一位獲頒榮譽院士的藝術(shù)工作者。

    1995年,在港為《明報》及《東周刊》撰寫專攔。

    1996年,年底《華工血淚史》獲得英國Goldcrest公司投資一半,另外張家振、吳宇森的美國公司則參與制作并找到另一半的制作費,準備數(shù)月內(nèi)開鏡,周潤發(fā)擔任主角。

    1997年,1月,初專程回臺參與好友李翰祥追悼會事宜,定12日返美。

    為安心全力投入新片拍攝,順道到臺北榮民醫(yī)院作心臟檢查,在醫(yī)生勸告下決定做心臟導(dǎo)管氣球擴張手術(shù),并準備19日回美繼續(xù)籌備新片。

    14日『丙子年十二月初六』 上午,入院動手術(shù),下午出現(xiàn)心律不整,傍晚六時廿五分去世,享年六十五歲。

    個人生活

    家庭

    胡金銓祖籍河北省永年古城,永年古城位於邯鄲市東北永年縣廣府鎮(zhèn),因此又稱為廣平府城。家族屬於漢八旗的藍旗,是翰林。祖父胡景桂曾出任清朝監(jiān)察院御史,伯父胡源匯(號海門)為中國民主社會黨中央委員,曾任國民黨聯(lián)合政府國府委員。父親胡源深早年隨兄長胡源匯留學(xué)日本,于日本京都大學(xué)學(xué)成采礦冶金專業(yè),回國后在河北井陘煤礦當技師,民國時期則轉(zhuǎn)行經(jīng)營起了面粉廠。母親劉慶云擅長工筆國畫,胡金銓幼年則在母親的指導(dǎo)下,開始從師練習(xí)國畫藝術(shù)。

    婚姻

    1976年春季,胡金銓到普林斯頓演講,孫康宜是那兒的研究生。他們吃飯的時候,胡金銓坐在孫康宜對面說:“孫康宜,你認不認識一個臺灣的作家叫鐘玲?”孫康宜說:“怎么不認識呢?她是我的同學(xué)啊。” 鐘玲那時在Albany紐約州立大學(xué)教書,胡金銓于是說:“我明天就要到紐約州立大學(xué)演講,你跟我談?wù)勭娏岚!睂O康宜就跟他談了鐘玲小時候的故事……沒想到第二天胡金銓到了紐約州立大學(xué)以后,和鐘玲一見鐘情,立刻向她求婚,跟她說:“你跟我走吧。”那時候鐘玲還沒有拿終身教授,但還是說:“好!”立刻辭職,非常羅曼諦克!幾個月后就搬去香港了。

    1977年2月,27日胡金銓在紐約與鐘玲結(jié)婚。

    胡金銓拍攝《笑傲江湖》期間,與鐘玲離婚,但是怎么離婚的,二人都不愛講。雖然離婚了,但是大家還是朋友,而且一直都是以禮相待。在胡金銓沒有去世以前,到臺灣去,跟鐘玲還是很好的朋友,而且孫康宜還看過一張相片,鐘玲很友好地跟胡金銓挽著手。

    人物軼事

    書戲髫年

    匯文中學(xué) 雜說 聽書 廣德樓 撂地 光武帝 哄場 銀圓

    迷戀武俠

    在到茶館里與書友相互切磋的過程里,胡金銓得知了還珠樓主的武俠小說在民間的深遠影響。事實上胡金銓的父親就有還珠樓主神怪武俠的很多手抄本,甚至他家還與還珠樓主有著前輩的世交,胡源深自己也曾親自拜會過這個擅寫神怪的奇人,而且也多次在家里設(shè)宴款待還珠,沒承想,自己的兒子居然也私下里開始去拜會這個老怪物。

    還珠樓主的性格很是古怪,一般很少開口給人講神怪武俠故事,尤其是有小孩子的時候,更是不輕易造次。惟獨他自己常年吸食鴉片,養(yǎng)就了一身“阿芙蓉”癮,所以破例開聲往往也都是犯了煙癮,一邊云山舞繞地吸煙,一邊海闊天空地信口由韁。少年時代的胡金銓在家里明里不敢見還珠,也不敢輕易走進客廳公然去聽他閑扯,只是偷偷站在門外聽上一兩句而已。后來,入了迷,就背著家人跑到還珠家里,央求還珠講上幾段。結(jié)果還珠并不搭理他,只是隨聲敷衍幾聲客套話,就打發(fā)了他。結(jié)果胡金銓回家就動了腦筋,居然想到了還珠的有吸鴉片的癮,每次還珠被請到家里時,家里人總是給他預(yù)備上一小包作為籌禮,結(jié)果胡金銓也效仿起來,偷了家里的鴉片,帶到了還珠家。

    這樣一來,胡金銓才真正在還珠的熏陶下開始狂熱迷戀起了武俠文學(xué),當年或許只是一時興起,貪戀故事中的聲色犬馬,誰承想幾十年以后,他自己開始以武俠電影為名、為業(yè),以武俠文化的造詣開創(chuàng)中國電影的一個時代。

    武術(shù)指導(dǎo)的由來

    《大醉俠》

    不過邵氏廠的管事問了:「這是怎麼回事?」胡金銓說了原委。管事也答應(yīng)了,但表示:「這麼混過去不成,得有個名稱才成!」

    胡說:「就叫『武術(shù)指導(dǎo)』吧!」

    這個名稱就這麼來的,以前也沒這名詞,從那以后,武俠片中就都有「武術(shù)指導(dǎo)」了。這些人員還不只是為那兩個薪水給你這麼實干,是因為從工作中能獲得滿足感,這個才是主要的動力!

    胡金銓與許鞍華

    三月雜差

    許鞍華在英國讀書時,經(jīng)朋友介紹認識了胡金銓,跟他拍了兩三天戲,做了一些閑雜的差事。畢業(yè)回港之后,她便開始在胡金銓的公司辦公室上班,那是一九七五年三月至六月之間的事。許每天上班干的只是接待、打字、茶水、掃地、跑腿等等閑務(wù)。她從來不覺得自己是外界所謂胡金銓的衣缽傳人或入室弟子之類,不過她承認受胡金銓的影響很大。胡金銓電影事業(yè)十分認真,對中國文化有一份承擔,有時成為一種負擔。他要求自己多閱讀,增加知識,每天讀報不下十五份。許特別喜歡胡金銓的武俠電影和美學(xué)觀念。當燈光和鏡頭運動配合著人物的動作拍出懾人的影響時,許鞍華便看得十分興奮。但那期間,胡已完成了《迎春閣之風(fēng)波》和《忠烈圖》很久,又未有新片開拍,許的父親一再勸許不如轉(zhuǎn)投電視更有作為,就這樣子,許便離開了。

    表面看來,胡金銓很會擺大導(dǎo)演架子,甚么時候都有一班弟子跟在身邊,很夠氣派,但這些不過都是裝模作樣作出來的,骨子里他是一個十分隨和、毫不斤斤計較的人。每次許鞍華有什么事情需要他幫忙,她總會由衷地幫她一把。甚至有時許鞍華對他惡言惡語,他也不記在心上。許鞍華投無線電視工作的時候,胡也只是打趣地說,許把他的公司當做咖啡店,自出自入的。之后,他還不時向無線高層說許的好話。

    在胡金銓辦公室呆著的三個月里,許鞍華覺得比較重要的工作是在胡金銓準備去康城的時候,替《俠女》校對了英文字幕,以及閱讀了一些胡金銓從康城帶回來的電影劇本(都是一些外國制片家提議給他拍攝的)。此外,便是一些愉快的生活回憶。

    笑傲江湖

    直到一九八九年拍攝《笑傲江湖》時,許才有機會真正和胡金銓共事。某天胡來電請她到臺灣幫忙完成《笑》片,說因為要趕檔期,得在一個月內(nèi)完成拍攝工作。許義不容辭的答應(yīng)了,但說明不掛名。卻不料其中另有復(fù)雜的內(nèi)情,之后她也仍未搞清楚?傊饝(yīng)接拍的第二天,徐克就開記者招待會公布她參與導(dǎo)演工作。而她確實拍了二十個工作天,這些影片和胡金銓拍的部分后來都未用上,其后她才知道胡金銓和監(jiān)制徐克之間有些意見。之后,徐克和程小東等人接手導(dǎo)演工作,換上張學(xué)友、袁潔瑩、張敏等演員,基本上是從頭拍過。至于胡金銓對《笑》片的貢獻,許鞍華認為影片的主題、格調(diào)和視覺造型,都是根據(jù)胡金銓先前設(shè)定的模樣再行發(fā)揮,其中苗族人物的造型,明代的衣冠服飾設(shè)計,都完全保留著。還有在幾個在大遠景中看到的布景,都是胡金銓指定的樣式。 

    寧可緘默

    賣面光 保持緘默

    主要作品

    《龍門客!

      七十年代以來,美國有西部片,日本有武士片,中國則有武俠片。三者顯然都是動作類型片,講的是武力除奸的故事,且重點都突出一“俠”字,而“俠”在《史記·游俠傳》中的定義為:“所謂言必行,行必果,己諾 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阨困,千里誦義者也!币蚨适碌闹魅斯餐且恍⿷蛺簱P善的獨立英雄式人物;三種類型片的不同之處在于各自的社會文化特色,賦予了影片不同的文化背景與敘事語境。香港素來就有武俠片,1928年明星公司便出品了由張石川導(dǎo)演的神怪武俠片《火燒紅蓮寺》,風(fēng)靡一時,當時連續(xù)四年延續(xù)了神怪武俠片的潮流,只是一直以來由于拍攝水平低,始 終不能與西部片和武士片的力量抗衡。

      直到胡金銓的《龍門客!烦霈F(xiàn),中國終于出現(xiàn)一部有分量和獨特風(fēng)格的武俠片,從此武俠片不再被認為是一種低俗的類型。

      《龍門客!樊斈晔菢O其賣座的影片,乃臺灣1967年的票房冠軍,單在臺北便收了四百四十多萬,在香港收入了兩百多萬,打破了香港的票房紀錄。此外,在南韓、菲律賓、泰國都創(chuàng)下佳績,是一次商業(yè)上的成功。它更反映出胡金銓的大師氣魄,在極度認真的工作態(tài)度下,拍出一部法度嚴謹、武打創(chuàng)新而且能吸引大眾的影片,為以后的武俠片建立了很重要的范例,其水平也罕有人超越。

      《龍門客!冯m然是部武俠片,但時代生活的特色十分考究,諸如東廠的高帽子、上官靈鳳的頭笠、每個角色的衣服飾品、兵器的選擇、再如影壁上畫個放狼的圓圈,都顯示胡金銓在對模擬一個富有說服力的細節(jié)花了不少心思;武打方面,導(dǎo)演則用了京劇的手法來創(chuàng)新武打場面,幾個人物出場,在音樂的配合下,就像京劇的亮相一樣讓人印象深刻;打斗時,音樂配合下的步法推進,交手過招時的一頓,都成為后來無數(shù)武俠片仿效的對象。影片創(chuàng)新的打斗風(fēng)格,令中國武俠片最終能走出日本武士片的陰影,建立出富有自我獨特魅力的打斗方式,發(fā)展到后來,最終成為港臺電影其中一大有成就的特色。包括之后徐克對于武俠電影的再次創(chuàng)作,這些起點都始于《龍門客!窞楦叟_武俠片建立的一個成功典范。

      影片講述群俠在一個客棧內(nèi)與奸黨手下作對,解救忠臣遺孤的故事。場景高度集中,大部分戲份都在客棧內(nèi)進行,各方人馬都匯聚在客棧,客棧老板、差官帶著的遺孤、追殺人 的東廠、保護忠臣遺孤的義士以及神秘莫測的書生,各方集聚登場,出場時,先進行一場場的實力試探,分清敵我的小規(guī)模比試,再發(fā)展為夜間的窺探暗算,到最后才痛快淋漓的大戰(zhàn)。全片氣氛緊湊而劇情多變,在集中的場景中使戲劇性發(fā)揮充足。

      特別是這個客店設(shè)計,也是胡金銓一個重要的個人特色,在第一部武俠片《大醉俠》(1966),后來的《喜怒哀樂》之《怒》(1970)及《迎春閣之風(fēng)波》(1973)都有所運用發(fā)揮。

    《俠女》

      胡金銓在1971年創(chuàng)作的《俠女》不僅向世界引介武俠電影的成就,更是其個人藝術(shù)達到高峰再創(chuàng)意境之作。

      前作《大醉俠》(1966)初試戲曲舞臺環(huán)境和舞蹈化的動作設(shè)計;《龍門客!烦鲂性谕,活用石灘古道的實感,兩者格局古樸而精簡,皆在訴說慘烈的狹義傳奇;《俠女》則重新整理創(chuàng)意元素,三小時的巨制,盡力渲染古色古香的布景,煙霧彌漫的情調(diào),蜘蛛張網(wǎng)的死機,月夜彈唱的雅興,文場與武打的氣派,企圖借此具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的理想風(fēng)韻。

      除了拍出迷離幽遠的古意,并用小鎮(zhèn)市集、廢堡街道、荒山峻嶺等呈現(xiàn)出豐富的空間感,戲劇層次和角色性格也深入三尺,置于環(huán)境之中凸現(xiàn)得異端復(fù)雜神秘。徐楓飾演俠女,其沉默冷艷的形象成為武俠片一大經(jīng)典。胡金銓處理武打方面,《俠女》的武打較之前作更臻妙境,實戰(zhàn)方面的竹林飛舞堪稱經(jīng)典,高僧飄然山下,法相莊嚴,優(yōu)美曼妙,令人如沐春風(fēng),確有天機乍現(xiàn)之感,可謂電影史上的神來之筆。開打之前,鏡頭或橫移或靜觀,慢鋪氣氛,沖突時則給予短促剪輯,長短之間,快慢變奏,張力盡顯其中。武者飛翔的英姿,展現(xiàn)出一幅幅奇妙而抽象的構(gòu)圖,足矣證明胡氏想象力之奔放與技藝之高超。

      《俠女》最深遠的價值無疑是它表現(xiàn)佛禪境界的野心,片中角色堪稱儒、俠、釋 三種價值的象征,鄉(xiāng)野文人首先卷入朝廷黨爭的漩渦,民間義士與閹黨宦官展開生死惡斗,高僧則恰如其分的出山,風(fēng)卷殘垣般的收拾殘局,為劇中人提示放下屠刀、超塵入圣的路向。這種禪意在武俠電影、甚至在之前的中國電影中極為罕見,胡金銓的深思經(jīng)營,為依賴復(fù)仇為推動力的武俠類型提供了思想升華的典范,并以個人創(chuàng)作承擔中國的文人傳統(tǒng)、憂國憂民、嫉惡如仇,可終究不忘尋找人生真實意義的釋然 解放。往后《空山靈雨》(1979)和《山中傳奇》(1979)遨游山川古剎,體悟佛理的情景雖比之玄妙,但《俠女》是行者的第一步,擁有其獨特宏大的過渡意義。

      《俠女》拍攝歷時三年,1971年上映,賣座不佳。1975年參加康成影展,獲“最高技術(shù)委員會大獎”。據(jù)此三十年后,《臥虎藏龍》(2000)和《十面埋伏》(2004)兩部新派武俠巨片俱重新演繹《俠女》中竹林對決一場,在這武俠功夫類型已經(jīng)融入全球化電影工業(yè)的年代,如此致敬無疑彰顯了胡金銓開天辟地的地位。

      可其作品里的中國文化精髓,則尚待后來者仔細鉆研,繼往開來。

    《空山靈雨》

      《空山靈雨》與《山中傳奇》(1979)同期在南韓拍攝,后者為胡金銓贏得了金馬獎最佳導(dǎo)演和最佳美術(shù)設(shè)計的獎項,但《空山靈雨》卻被大部分影評人視為他最成熟最完整的作品。

      影片故事完整,主次人物性格鮮明,情節(jié)編排精巧,武打靈動絢麗, 是一次專程用武俠故事傳達禪理的嘗試:武打,是動;禪理,是靜;動中有靜,意境悠遠,令電影超越了一般武俠片的范疇。

      其實胡金銓在《俠女》中便表現(xiàn)出以電影表現(xiàn)禪機佛理的興趣,喬宏的高僧角色,令人遐思深深,《空山靈雨》中落發(fā)不久的原充軍犯人更體現(xiàn)了導(dǎo)演的佛學(xué)思想,實為玄妙。

      《空山靈雨》是部介乎于雅俗之間的奇特之作,胡金銓一方面自覺地經(jīng)營玄妙莫測的境界,超乎凡俗;另一方面他又活現(xiàn)出人情世故的妙趣,有正視現(xiàn)實人生的傾向,他所表現(xiàn)出來的電影感和舞臺感,也卓越不凡,香港的電影學(xué)者吳昊則如此分析:“其實《空山靈雨》是一出上演在宗教舞臺的政治劇……(胡金銓)在思考電影、舞臺和北派三者的關(guān)系……在美學(xué)上言,粵劇的南派武功與京劇的北派武功不相同,在舞臺上南派是方形的空間感:粗框、強烈、火爆、硬橋硬馬;北派是圓形的空間感:腿功細、動作密、快捷圓渾、動中有靜、熱中有冷、充滿舞蹈感。于是偷經(jīng)、搶經(jīng)、保經(jīng)等精彩武打,就成為電影感、舞臺感和舞蹈感的圓美結(jié)合體!

      評論家張建德就如此總結(jié)胡金銓的成就:“后世將會記得他是在理論實踐上提出戲曲風(fēng)味電影的中國導(dǎo)演,成功地將電影技巧與傳統(tǒng)戲曲藝術(shù)融匯貫通于電影中。在這一方面他依然是無人能及的。作為一名藝術(shù)家,他在香港與臺灣影業(yè)內(nèi)的成就的確充滿英雄感。胡金銓將武打類型推上電影概念的九重天上。在試圖融匯中國戲曲與電影這種源于西方藝術(shù)形式時,胡金銓也許就是佛學(xué)里提及的周子, 將觀眾從東方的河岸渡到西方,然后再將他們渡回來。”

    人物作品

    導(dǎo)演作品

    總導(dǎo)演

    上映時間

    類型

    名稱

    出品公司

    主演

    編劇

    片長

    備注

    1993-09-18

    電影

    畫皮之陰陽法王

    新達寶影業(yè)公司

    王祖賢、鄭少秋、劉洵、洪金寶、午馬、林正英

    胡金銓、鐘阿城

    94分鐘

    ----
    1990-04-05電影笑傲江湖龍翔影業(yè)有限公司許冠杰、張敏、葉童、林正英、午馬、張學(xué)友、袁潔瑩、韓英杰關(guān)文亮、黃鷹、林紀陶、劉大木、梁耀明、戴富浩117分鐘掛名“總導(dǎo)演”
    1986舞臺劇蝴蝶夢胡錦胡金銓--------
    1983電影大輪回之第一世臺灣省電影制片廠石雋、彭雪芬、姜厚任、李文泰、曹建張永祥32分鐘第二世、第三世分別由李行、白景瑞指導(dǎo)
    1983電影天下第一三一影視田豐、鄭佩佩、唐寶云、李昆、陳慧樓胡金銓、吳念真、小野109分鐘(法)、101分鐘(香港)----
    1981電影終身大事金銓影業(yè)公司張艾嘉、胡慧中、孫越胡金銓97分鐘----
    1979電影短片無冕皇后----張艾嘉胡金銓20分鐘----
    1979電影山中傳奇豐年影業(yè)公司石雋、張艾嘉、徐楓、陳慧樓、吳明才、吳家驤、佟林、孫越胡金銓、鐘玲183分鐘臺灣首映為112分鐘版本版本
    1979電影空山靈雨羅胡聯(lián)制有限公司徐楓、陳慧樓、吳明才、孫越、石雋、田豐、佟林、吳家驤胡金銓120版本1991年,胡金銓修剪為91分鐘版本再版發(fā)行
    1975電影忠烈圖嘉禾電影公司、金銓影業(yè)公司白鷹、徐楓、喬宏、洪金寶、元彪、元武、元華、趙雷胡金銓107分鐘----
    1973電影迎春閣之風(fēng)波嘉禾電影公司、金銓影業(yè)公司李麗華、徐楓、喬宏、茅瑛、胡錦、王沖胡金銓、王沖105分鐘----
    1971-11-18電影靈山劍影國際影片有限公司、聯(lián)邦影業(yè)有限公司徐楓、石雋、喬宏、洪金寶、白鷹、韓英杰、成龍、林正英胡金銓86分鐘即《俠女》下集
    1970電影俠女國際影業(yè)有限公司、聯(lián)邦影業(yè)有限公司徐楓、石雋、田鵬、張冰玉、白鷹、薛漢、苗天、郝履仁胡金銓100分鐘----
    1970電影喜怒哀樂之怒藍天影業(yè)公司胡錦、薛漢、陳慧樓、曹健、張福根胡金銓39分鐘喜、哀、樂片段分別由白景瑞、李行、李翰祥指導(dǎo)
    1967-10-21電影龍門客棧國際影片有限公司、聯(lián)邦影業(yè)有限公司石雋、上官靈鳳、白鷹、苗天、徐楓、薛漢、曹健胡金銓111分鐘----
    1966-04-07電影大醉俠邵氏電影公司鄭佩佩、岳華、陳鴻烈、楊志卿、谷峰、程小東、潘迎紫、成龍胡金銓95分鐘胡金銓演出部分后被刪去
    1965-03-19電影大地兒女邵氏電影公司陳厚、樂蒂、李昆、高寶樹、蔣光超、劉家良、吳宇森胡金銓、程剛----
    1964-09-30黃梅調(diào)電影玉堂春邵氏電影公司趙雷、樂蒂、顧文宗、歐陽莎菲、高寶樹、李菁、江青、陳鴻烈胡金銓107分鐘胡金銓接替李翰祥指導(dǎo)

    副導(dǎo)演

    《梁山伯與祝英臺》(1963年);《倩女幽魂》(1960年)

    《金鳳》(1956年)

    助理導(dǎo)演

    《有口難言》(1954年)《忠烈精武門》(1977年)

    編劇作品

    《畫皮之陰陽法王》(1993年);《天下第一》(1982年)

    《山中傳奇》 (1979年);《空山靈雨》(1979年)

    《丁一山》(1976年);《忠烈圖》 (1975年)

    《迎春閣之風(fēng)波》(1973年);《俠女》(1971年)

    《喜怒哀樂》(1970年);《龍門客棧》(1967年)

    《山賊》(1966年);《大醉俠》(1966年)

    《大地兒女》(1965年);《玉堂春》(1964年);《花田錯》(1962年)

    作詞作品

    上映時間

    片名

    導(dǎo)演

    主演

    編劇

    片長

    1967-09-06

    三更冤

    何夢華

    丁紅、李婷、李昆、顧文宗、蔣光超、高寶樹、郝履仁

    程剛

    96分鐘

    設(shè)計作品

    服裝設(shè)計

    《天下第一》(1982年)《山中傳奇》(1979年)

    道具陳設(shè)

    《深閨夢里人》(1954年)

    《兒女經(jīng)》(1953年)《中秋月》(1953)

    《一板之隔》(1952年)《一家春》(1952年)

    《笑聲淚影》 (1958年)

    美術(shù)設(shè)計《七仙女》(1963年)

    藝術(shù)指導(dǎo)

    上映時間

    片名

    導(dǎo)演

    主演

    編劇

    片長

    備注

    1990-04-05

    笑傲江湖

    徐克、程小東、李惠民

    許冠杰、葉童、張學(xué)友、林正英、午馬、張敏、袁潔瑩、劉兆銘

    關(guān)文亮、黃鷹、林紀陶、劉大木、梁耀明、戴富浩

    117分鐘

    掛名“總導(dǎo)演”

    監(jiān)制作品

    上映時間

    片名

    導(dǎo)演

    主演

    編劇

    片長

    備注

    1990-04-27

    客途秋恨

    許鞍華

    張曼玉、陸小芬、李子雄、田豐

    吳念真

    95分鐘

    與王羽、趙琦彬聯(lián)合監(jiān)制

    參演電影

    上映時間

    片名

    出品公司

    扮演角色

    導(dǎo)演

    合作演員

    片長

    備注

    1971-08-05

    鈔票與我

    五洲影業(yè)公司

    ----

    羅馬

    陳曼玲;秦祥林 ;顧文宗

    84分鐘

    ----

    1970

    The Yin and the Yang of Mr. Go

    ----

    Ito Suzuki

    伯吉斯·梅雷迪思

    詹姆斯·梅森;杰夫·布里吉斯

    ----

    譯名:《第三眼》

    1966-06-30

    藍與黑

    邵氏電影公司

    ----

    陶秦

    林黛 ;關(guān)山;金漢

    118分鐘

    ----

    1965-03-19

    大地兒女

    邵氏電影公司

    丁老虎

    胡金銓

    陳厚 ;樂蒂;李昆

    107分鐘

    又名《英勇游擊隊》,原片長有三小時說,亦有兩小時之說

    1964-02-12

    萬花迎春

    邵氏電影公司

    劉三

    陶秦

    樂蒂;陳厚

    109分鐘----

    1964-01-18

    故都春夢

    邵氏電影公司

    ----

    何夢華;薛群

    凌波 ;關(guān)山

    137分鐘

    又名《新啼笑姻緣》

    1963-06-13

    武則天

    邵氏電影公司

    趙道生

    李翰祥

    張仲文 ;李麗華

    124分鐘

    ----

    1963-06-06

    福星高照

    邵氏電影公司

    周三思

    何夢華

    姜南;費立

    102分鐘

    ----

    1963-03-23

    原野奇?zhèn)b傳

    邵氏電影公司

    ----

    岳楓

    樂蒂;陳厚

    93分鐘----

    1963-02-14

    妙人妙事

    邵氏電影公司

    ----

    王月汀

    蔣光超;馮毅

    91分鐘

    ----

    1963-01-22

    花團錦簇

    邵氏電影公司

    傅立夫

    陶秦

    林黛 ;陳厚

    105分鐘

    ----

    1962-08-02

    紅樓夢

    邵氏電影公司

    茗煙

    袁秋楓

    樂蒂 ;任潔

    101分鐘

    ----

    1961-11-01

    手槍

    邵氏電影公司

    小李

    高立;李翰祥

    張沖;陳厚

    ----

    ----

    1961-07-21

    神仙·老虎·狗

    邵氏電影公司

    小錢

    王月汀

    陳厚 ;丁寧

    ----

    ----

    1961-07-13

    隔墻艷史

    邵氏電影公司

    ----

    何夢華

    杜娟 ;高寶樹

    103分鐘

    ----

    1961-05-18

    賣吻記

    邵氏電影公司

    ----

    羅臻

    陳厚 ;范麗

    103分鐘

    ----

    1961-04-26

    燕子盜

    邵氏電影公司

    小狗子

    岳楓

    賀賓 ;林黛

    108分鐘

    ----

    1961-02-25

    千嬌百媚

    邵氏電影公司

    ----

    陶秦

    林黛;范麗

    113分鐘

    ----

    1960-10-13

    一樹桃花千朵紅

    邵氏電影公司

    ----

    岳楓

    李允中 ;樂蒂;沈殿霞

    ----

    ----

    1960-08-05

    狂戀

    邵氏電影公司

    ----

    陶秦

    杜娟;陳厚

    ----

    ----

    1960-05-27

    后門

    邵氏電影公司

    ----

    李翰祥

    井淼 ;趙明

    99分鐘

    ----

    1960-02-19

    畸人艷婦

    邵氏電影公司

    龍郁生

    岳楓

    楊志卿;樂蒂

    99分鐘

    ----

    1959-06-29

    江山美人

    邵氏電影公司

    大牛

    李翰祥

    郝履仁;洪波;趙雷

    95分鐘

    ----

    1959-01-22

    東方影業(yè)公司

    田潤孫

    萬方

    鐘情 ;尤光照;蔣光超

    80分鐘

    又名《妹妹我愛你》

    1959

    愿嫁金龜婿

    四維電影制作有限公司

    ----

    羅維

    劉亮華 ;羅維

    98分鐘----
    1958-12-12金鳳凰四維電影制作有限公司----羅維葛蘭;沈云--------
    1958-12-04妙手回春邵氏電影公司胡圖李翰祥樂蒂;杜娟--------

    1958-11-20

    全家福

    邵氏電影公司

    ----

    李翰祥

    王豪 ;梅月華

    --------
    1958-08-07安琪兒邵氏電影公司蕭清李翰祥高翔;高遠--------
    1958-06-19小情人國際電影懋業(yè)有限公司----陶秦羅維;雷震--------

    1958-01-23

    吃耳光的人

    金龍影業(yè)公司

    陶信初

    嚴俊

    林黛 ;顧文宗

    105分鐘

    1953年拍攝,又名《笑聲淚痕》、《笑聲淚影》

    1958擦鞋童亞洲片場----卜萬蒼麥玲玲;王引--------
    1957-08-29春色無邊海燕影業(yè)公司----王豪蔣光超84分鐘----

    1957-08-08

    兩傻大鬧攝影場

    國際電影懋業(yè)有限公司

    ----

    易文

    劉恩甲 ;吳家驤

    --------

    1957-07-04

    月落烏啼霜滿天

    邵氏電影公司

    小劉三

    嚴俊

    嚴俊 ;吳家驤

    --------
    1957-04-30馬路小天使新天影業(yè)公司----李翰祥歐陽莎菲--------

    1957-04-25

    蓬萊春暖

    邵氏電影公司

    ----

    唐煌

    石英 ;江楓 ;劉亮華

    --------
    1957-04-18三姊妹亞洲片場----卜萬蒼張仲文;吳家驤--------

    1957-03-28

    黃花閨女

    邵氏電影公司

    ----

    李翰祥

    林黛 ;高翔 ;于素秋

    --------
    1957-01-30窈窕淑女邵氏電影公司----李翰祥林黛;楊志卿--------

    1957

    恰恰姑娘

    清華影業(yè)公司

    小高

    唐煌

    上官清華 ;羅維

    86分鐘----

    1956-10-26

    長巷

    亞洲片場

    康叔強

    卜萬蒼

    陳燕燕 ;葛蘭

    98分鐘胡金銓最喜愛的一部作品

    1956-03-29

    金鳳

    永華電影制片場

    店小二癩子

    嚴俊

    林黛 ;嚴俊

    105分鐘胡金銓出演的第二部影片
    1956-03-15雪里紅亞東影業(yè)公司小麒麟李翰祥羅維;李麗華95分鐘----

    1955

    有口難言

    ----

    ----

    婁貽哲

    嚴俊 ;林黛

    ----

    1962年于香港正式公映

    未竟作品

    籌備時間

    類型

    名稱

    進展狀態(tài)

    內(nèi)容

    備注

    拍攝完《俠女》后—1997

    電影

    華工血淚史

    已完成資金籌措

    描述華僑在加州修建鐵路時與當?shù)厝藸幎芬垣@取承認和平等地位

    六次更改劇本

    拍攝完《俠女》后

    電影

    西游記

    ----

    取材自中國古代文學(xué)名著《西游記》

    有意將其風(fēng)格化而非自然化,用一種接近舞臺劇的形式來表現(xiàn)

    拍攝完《俠女》后

    電影

    ----

    ----

    表現(xiàn)小人物如何奪斗求生

    如此片未完成,希望由導(dǎo)演宋存壽帶以完成

    1982—1997

    電影

    利瑪竇傳

    ----

    利瑪竇傳記電影,表現(xiàn)儒釋道與明進入中國的基督教文明的沖突

    前身即《空山靈雨》(后《空山靈雨》主題變更)

    1982

    歌劇電影

    杜蘭朵公主

    ----

    根據(jù)同名歌劇改編

    ----

    1984—1997

    動畫長片

    張羽煮海

    已繪制完成部分角色設(shè)計圖與分鏡圖

    取材自李好古雜劇《張生煮!

    后改于美國拍攝,更名《深海的戰(zhàn)爭與和平》(又名《深海傳奇》)

    1985

    劇情長片

    大漢風(fēng)云

    ----

    取材自京劇《三岔口》

    ----

    1985

    電影

    梅女

    已完成劇本

    取材自蒲松齡同名小說

    ----

    1988

    電影

    蝴蝶夢

    已完成劇本

    取材自《莊周夢蝶》

    湯臣公司計劃拍攝

    1988

    電影

    民變

    整理劇本階段

    取材自《明代經(jīng)濟史》《中國礦業(yè)史》《明代宦官與經(jīng)濟》

    主題為“惡法勝于無法”

    ----

    電影

    單軌火車

    ----

    1930年中國科學(xué)家盧镕軒的傳奇故事

    ----

    ----

    電影

    咆哮山莊

    ----

    ----

    張永祥編劇

    ----

    電影

    山水劫

    ----

    表達佛教精義哲理

    ----

    后世紀念

    1997年1月,20日上午胡金銓追悼會在松隆路佛光山臺北道場舉行。

    30日下午胡金銓告別式在臺北市立第一殯儀館舉行,臺灣省長宋楚瑜前往行禮致祭,并慰問家屬。

    2月,1日新聞局副局長李大維代表新聞局長蘇起贈送紀念狀給胡金銓,由胡金銓三姐胡谷平代表接受。

    4日—20日臺灣財團法人國家電影資料館安排「懷念影人:胡金銓專題影展」。放映的影片依序為四日的「喜怒哀樂」、十三日「大地兒女」、十四日「大醉俠」、十七日「龍門客!埂⑹巳铡競b女」、十九日「忠烈圖」、二十日「山中傳奇」,每天放映兩場,二十日并舉辦「胡家班弟子話老師」座談會,邀請石雋、王念慈等人參加。 

    電影導(dǎo)演

    24日臺北、洛杉磯、香港各地胡氏友好舉行追悼、紀念會,其遺體火化后運回洛杉磯安葬。

    胡金銓百日,華視「點燈」。

    1998年1月,14日臺灣省長宋楚瑜主持胡導(dǎo)演紀念碑奠基動土儀式。

    12月,12日第三十四屆金馬獎頒授「終身成就獎」。

    1999年1月,14日紀念胡金銓塑像、紀念館將成立。

    4月,28日胡金銓導(dǎo)演銅像紀念碑于金寶山碑林紀念特區(qū)落成。

    7月,胡金銓一百零八箱遺物七月底抵臺 , 暫交臺灣財團法人國家電影資料館保存。

    2002年, 李天 彭雪芬 回顧展

    2005年,第二十四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特刊《101港人評選百年百部最佳華語片》、《龍門客!啡脒x第七名,《俠女》入選第九名,《空山靈雨》入選第五十九名。

    《俠女》入選美國《時代雜志》影史全球百部最佳電影評選。

    《俠女》入選北京中國電影評論家協(xié)會、中國臺港電影研究會合辦「中國電影百年百部名片」評選。

    人物評價

      胡金銓也絕對算是武俠片中的大師級人物,他首先在港臺革新類型片潮流,繼而以一系列作品享譽于國際影展,使注重通俗趣味、感官刺激的武俠片提升至融合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電影美學(xué)的載體。

      確乎如此,武中有文,俠中有禪,活用京劇又發(fā)揮了高度電影風(fēng)格,充滿東方特色。胡金銓的武俠是從歷史傳奇入手,然后由外而內(nèi),由淺而深,終于超凡入圣,棄武求禪。這種層次進展,合乎傳統(tǒng)哲理,意向神妙。不可回避時代的局限,也或因性情,胡導(dǎo)作品仍顯發(fā)力過重,表現(xiàn)痕跡浮于其上。 至此仍然,“文人武俠”始于胡金銓,止于胡金銓。

      胡金銓是和張徹、楚原并立的武俠電影作者,后兩者一個以陽剛暴力美學(xué)成名,一個憑詭異艷麗立腕,胡金銓則開創(chuàng)另一武俠傳統(tǒng),他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尤其是古典戲曲元素完美融入到電影中,脫離了同類電影動輒怪力亂神的窠臼,全無后期港臺武俠片粗制濫造的通弊。

      就像他自己說的:“我對武術(shù)一點都不懂。我拍的動作完全是從國劇中借來的,我的武打動作是將舞蹈、音樂、戲劇合而為一,我把平劇動作分解,并且想盡辦法讓它在電影中達到最驚人、最突出的效果。”這有點“書生造反”的意思,但此話也恰恰點明其作品特色。他善于妙用京劇臉譜,人物刻畫忠奸分明看似簡單刻板,但配以戲曲鑼鼓或笙簫笛箏等樂器,自有一番鮮活典雅的獨特氣韻。他的故事沖突地點多選在邊塞客棧和禪林寺院,或有稀實疏密之竹林、蘆葦、衰草點染其間,或有沾染歲月風(fēng)塵斑駁古舊的寶殿、佛塔、雕梁畫棟裝飾其中,古意岸然,形成一種獨特風(fēng)格:既素雅淡薄,卻又蒼勁奇?zhèn);既有文化的抱負和擔當,亦有悲天憫人的情懷和直面性命的超脫。他的舊式文人氣質(zhì),在他的電影里鋪天蓋地觸目皆是,令觀者躲亦躲不開。和約翰·福特的狂野西部與黑澤明的武士江湖一樣,胡金銓的美學(xué)考究堪稱獨步。

      胡金銓的作品對后世影響甚深,在有客棧、寺廟、竹林的武俠片中,我們經(jīng)常能看到胡氏的影子,比如《新龍門客棧》、《倩女幽魂》、《名劍》、《臥虎藏龍》、《英雄》、《十面埋伏》等。

      如今,單就《俠女》來說,其中的竹林殲敵一段是最為人津津樂道的。

      香港著名影評人黃愛玲曾稱贊說:“ 胡金銓以人物的血肉之軀在空間疾筆狂書,想象力之豐富與技巧之高超,令人目瞪口呆”,大衛(wèi)·波德威爾也曾頗為敬佩的說:“ 如果愛森斯坦和黑澤明看到,相信也會羨慕不已”。偷師者李安和張藝謀的竹林戲受胡金銓的影響不可謂不深。

      1973年,偉大的弗朗西斯·科波拉拍出了美國電影的傳世寶《教父》,從此為世界上所有的黑幫類型片套上了緊箍咒,所有的打家劫舍、暗殺談判都籠罩在科里昂家族的“玫瑰血腥”之下,影片窮盡了所有黑幫的計謀和套路,寫盡了黑幫大佬的尊嚴、家庭和榮耀,因此,我們看后來的所有黑幫片,都會看到一個科波拉式帝國的重寫。 當然,相比人們對《教父》的肯定,世界對中國武俠電影的認識顯得后知后覺,但胡金銓的武俠片很明顯是《教父》現(xiàn)象在東方的重演,隨著幾個武俠電影風(fēng)行的潮起潮落,人們便發(fā)現(xiàn),其后的武俠電影,只是不同包裝下胡金銓武俠片的舊瓶新酒而已,或者我們可以說,只有一部武俠片重構(gòu)胡金銓的江湖,才有俠義干云的味道,只有在胡金銓的江湖中,才有真正玉樹臨風(fēng)的俠客。

      胡金銓的電影世界絕不只是個拳腳刀劍電影那么簡單,它和約翰·福特的狂野西部和黑澤明的武士江湖一樣,有著其獨特的美學(xué)考究。在胡氏武俠出現(xiàn)之前,中國的武俠電影從沒與國粹如此的接近,他是首批能將中國傳統(tǒng)戲曲的元素完美融入到類型電影中的作者,以此賦予了一向不受知識分子青睞的武俠電影悠長古老的文化特質(zhì),而在電影技法上,胡金銓以準確的節(jié)奏,巧妙的剪輯,考究的戲曲人物步伐與亮相,傳統(tǒng)的胡琴和動人心弦的鼓點,成就個人

    最具風(fēng)格的電影特質(zhì),素雅淡薄,但蒼勁奇?zhèn)ィ憩F(xiàn)的是一種細致而揮灑自如的電影專業(yè)風(fēng)格,而也不同于所謂的學(xué)院流派,卻又足可成為任何電影院校的教材,例如最令人津津樂道的《俠女》竹林殲敵一段,就被許多影評人作為解讀電影剪輯技巧的典范,香港的著名影評人黃愛玲稱之為“胡金銓以人物的血肉之軀在空間疾筆狂書,想象力之豐富與技巧之高超,令人目瞪口呆”,大衛(wèi)·博德維爾則稱這一段落,“如果愛森斯坦和黑澤明看到,相信也會羨慕不

    已”,這樣的評價,顯然不是一般的武俠電影所能達到的。另外,胡金銓的武俠多是從歷史傳奇入手,由淺而深,由小見大,最后超凡入圣,講求禪意,達到神妙的意象,這也是國外影評人對他推崇的原因。 胡金銓的電影有著自己的一套美學(xué)規(guī)則,比如對空間的的處理,他的故事沖突地點多選在邊疆客棧和禪林寺院,借此體現(xiàn)一種既有自我流放又有正邪對決的政治廢墟,或者成為考驗人性沉淪與救贖的圣靈之地,在這樣的地點背景下所架構(gòu)出他個人的世界,既能表現(xiàn)出他的對俠客忠良的演繹,又能承載寄托民族和國家的想象與思考,而另一方面,對于影片的人物,他則以黑白分明的戲劇臉譜化來進行創(chuàng)作,無論正派反派,都忠奸分明,不見真正的血肉,只是一種概念,一個在他的影像世界走到底的棋子,因此他的電影中,最令人從心底去欣賞的,反而是以往武俠電影少見的俠女形象,胡金銓將身懷絕技的女俠客引入男性天下的陽剛江湖,可以說是對英勇俠義主題的更大突出,是一個平衡粗野豪放的武俠世界的獨門絕技。

      據(jù)說胡金銓創(chuàng)作女性俠客形象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在傳統(tǒng)戲曲中,女旦角色本身的豐富多彩令他著迷,另一原因,則是他一直都討厭電影中的男性鐵金剛形象,因此,他在自己的電影中創(chuàng)作的與男性平等又不失女性特質(zhì)的俠女成為他個人作品最用心最迷人的元素,這在古今中外電影中都是難得一見的,直到多年之后,我們才從徐克的武俠電影中再次領(lǐng)略俠女的風(fēng)采。

      由于胡金銓的精益求精,所以一生的創(chuàng)作并不豐碩,只留下不足10部的作品,但幾乎部部經(jīng)典,對后世的影響甚深,其中除了徐克的《新龍門客棧》、《倩女幽魂2之人間道》、《笑傲江湖》等作品直接或間接的偷師達到很高水準之外,譚家明的《名劍》、許鞍華的《書劍恩仇錄》也受到很大的影響,甚至今日我們在任何有客棧、寺廟甚至山川的武俠片中,都能看到胡氏俠客的仙風(fēng)道骨,就像有人曾說,看到胡金銓電影里的客棧和俠客,誰還敢說武俠不是那個樣子的?或者,誰還敢說清武俠究竟是什么樣子的?

    名人推薦
    • 高群書
      高群書,1966年出生于河北,畢業(yè)于河北大學(xué)新聞系,中國內(nèi)地男導(dǎo)演、監(jiān)制、制片人。2000年執(zhí)導(dǎo)的電視劇《命案十三宗》被評為年度北京10大熱門電視劇...
    • 侯孝賢
      侯孝賢,1947年4月8日出生于廣東梅縣,臺灣電影導(dǎo)演、監(jiān)制及編劇,臺灣電影的代表人物之一。1981年,拍出第一部長片《就是溜溜的她》。1989年,執(zhí)導(dǎo)...
    • 洪尚秀
      洪尚秀(Sang-soo Hong),1960年10月25日出生于韓國首爾,畢業(yè)于美國芝加哥藝術(shù)學(xué)校研究生院,韓國導(dǎo)演。1996年憑《豬墮井的那天》一鳴驚人。2000...
    • 胡安·安東尼奧·巴爾登
      胡安.安東尼奧.巴爾登(Juan Antonio Bardem),1922年生于馬德里,西班牙著名導(dǎo)演,西班牙共產(chǎn)黨黨員,曾任西班牙電影導(dǎo)演協(xié)會主席,UNINCI電影公司經(jīng)...
    • 胡明凱
      胡明凱,香港導(dǎo)演,90年代末來到內(nèi)地拍攝電視劇。2000年,其導(dǎo)演的《少年包青天》一經(jīng)播出就獲得巨大反響,胡明凱也一舉成名,其后的《紅色警戒》、...
    • 黃港
      黃港,青島市話劇院副院長、國家一級導(dǎo)演。曾在《井岡山》《八路軍》《延安頌》等電視劇中成功塑造了賀龍元帥的光輝形象。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