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李綱

    李綱

    李綱(1083~1140)中國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字伯紀。福建邵武人。政和二年(1112)進士及第。五年,任監(jiān)察御史兼權(quán)殿中侍御史,不久即因議論朝政過失,被罷官。宣和元年(1119),上疏要求朝廷注意內(nèi)憂外患問題被謫。宣和七年七月,李綱被召回朝,任太常少卿。其年冬,金軍直逼宋都開封。李綱建議宋徽宗傳位給太子趙桓,以號召軍民抗金。趙桓(宋欽宗)即位后,李綱負責開封的防御。他親自登城督戰(zhàn),擊退金兵。李綱因堅決反對向金割地求和,被罷官。由于開封軍民憤怒示威,迫使宋欽宗收回成命。金軍在宋廷答應割讓河北三鎮(zhèn)之后撤兵。之后李綱即被驅(qū)趕出朝。旋又被加上“專主戰(zhàn)議,喪師費財”的罪名,謫夔州(今四川奉節(jié)白帝城)。北宋亡后,康王趙構(gòu)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另建朝廷。李綱趕到南京,為高宗籌劃重整朝綱。



     

    李綱 - 個人簡介 

    姓名:李綱

    生卒年:1083~1140

    籍貫:福建邵武

    字號:字伯紀

    溢號:忠定

    李綱

    個人簡略經(jīng)歷:政和二年(1112)進士。歷官太常少卿。靖康元年(1126)﹐金兵初圍開封時﹐他力阻欽宗遷都﹐以尚書右丞任親征行營使﹐團結(jié)軍民﹐擊退金兵。不久遭到排斥。高宗即位﹐用為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他主張用兩河義軍收復失地。在職70余天﹐即被罷免。后歷任湖廣宣撫使等職﹐多次上疏陳說抗金大計﹐都未被采用。卒贈少師,謚忠定。

    李綱 - 詳細事跡

    政和二年(1112)進士及第。五年,任監(jiān)察御史兼權(quán)殿中侍御史,不久即因議論朝政過失,被罷去諫官職事。宣和元年(1119),上疏要求朝廷注意內(nèi)憂外患問題,被宋徽宗趙佶認為議論不合時宜,謫監(jiān)南劍州沙縣稅務。

    宣和七年七月,李綱被召回朝,任太常少卿。其年冬,金兵兩路攻宋,完顏宗望(斡離不)所率東路軍直逼宋都開封。

    在宋廷一派慌亂情況下,李綱向宋徽宗提出了傳位給太子趙桓,以號召軍民抗金的建議。趙桓(宋欽宗)即位后,升李綱為尚書右丞,就任親征行營使,負責開封的防御。他率領開封軍民及時完成防御部署,親自登城督戰(zhàn),擊退金兵。金帥完顏宗望見開封難以強攻,轉(zhuǎn)而施行誘降之計,宋廷彌漫了屈辱投降的氣氛。李綱因堅決反對向金割地求和,被宋欽宗罷官。由于開封軍民憤怒示威,迫使宋欽宗收回成命,李綱才又被起用。完顏宗望因無力攻破開封,在宋廷答應割讓河北三鎮(zhèn)之后,遂于靖康元年(1126)二月撤兵。開封守衛(wèi)戰(zhàn)在李綱組織下獲得勝利。

    金兵撤離之后,李綱即遭到宋廷投降派的排斥和誣陷。靖康元年五月,宋廷強令李綱出任河東、河北宣撫使,驅(qū)趕他出朝。李綱就任后,宋廷又事事加以限制,使宣撫使徒具空名,無節(jié)制軍隊之權(quán)。李綱被迫于九月辭職,旋又被加上“專主戰(zhàn)議,喪師費財”的罪名,先責建昌軍(今江西南城)安置,再謫夔州(今四川奉節(jié)白帝城)。
    李綱被貶不久,金兵再次兩路南下圍攻開封。宋欽宗在被俘前夕又想起用李綱,任命他為資政殿大學士、領開封府事,但已無濟于事。當李綱在長沙得知此命時,北宋已經(jīng)滅亡。

    康王趙構(gòu)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另建朝廷。為利用李綱的聲望,起用他為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右相)。其時,李綱正在赴開封途中,接到任命,便趕到南京,竭盡思慮,為高宗籌劃重整朝綱,組織抗金,并同高宗周圍的汪伯彥、黃潛善等投降派展開尖銳斗爭。他反對投降,主張“一切罷和議”,嚴懲張邦昌及其他為金兵效勞的宋朝官員,以勵上節(jié)。為加強抗金斗爭的力量,他推薦堅決抗戰(zhàn)的老臣宗澤出任東京留守,去開封整修防御設施;又力主設置河北招撫司和河東經(jīng)制司,支持兩河軍民的抗金斗爭,并推薦張所和傅亮分別任河北招撫使、河東經(jīng)制副使。他還針對北宋以來軍政腐敗,賞罰不明等情況,頒布了新軍制二十一條,著手整頓軍政,并建議在沿江、沿淮、沿河建置帥府,實行縱深防御。

    李綱整頓軍政的設施,有助于宋朝廷支撐局面,尚能為宋高宗所接受。然而,他主張堅決抗金及反對投降活動,卻為宋高宗及汪伯彥、黃潛善所不容。因此,他們又設法驅(qū)逐李綱。首先,調(diào)李綱任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左相),另委黃潛善接任右仆射兼中書侍郎,以牽制李綱。接著,又罷免張所、傅亮,撤銷河北招撫司及河東經(jīng)制司,蓄意破壞李綱的抗金部署,迫使李綱辭職。李綱任宰相僅七十五天,就被驅(qū)逐出朝,不久貶鄂州(今湖北武漢市武昌),繼又流放到海南島的萬安軍(今廣東儋縣東南)。直到建炎三年(1129)底才獲自由。

    建炎四年,李綱回到邵武居住。此后,于紹興二年(1132)二月至紹興三年,任荊湖廣南路宣撫使,兼知潭州(后改湖南安撫使),又于紹興五年十月至七年十一月任江南西路安撫制置大使,兼知洪州。他雖然被排斥在外,但一直關(guān)心國事,一再上疏陳述政見,繼續(xù)反對屈辱投降,支持岳飛抗金斗爭。紹興十年正月卒。

    李綱 - 政治思想

    李綱的表章奏札和政治軍事論著《中興至言》、《遇論》等﹐議論剴切﹐朱熹稱為“正大明白﹐而纖微曲折﹐究極事情﹐絕去雕飾﹐而變化開闔﹑卓犖奇?zhèn)ァ?《梁溪先生文集序》)。他喜為詩﹐多記述行蹤游跡之作﹐其中《五哀詩》緬懷屈原﹑賈誼﹑杜甫的“忠義”風烈﹐寄寓愛國情懷﹔《建炎行》追敘為相期間“出處去就大概”﹔《病牛》中“但得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臥殘陽”等句﹐表達了宏大的抱負。他也能詞﹐詞風豪放﹐詠史諸作如〔水龍吟〕“光武戰(zhàn)昆陽”﹑〔喜遷鶯〕“晉師勝淝上”等﹐有諷諭意義。 

    著有《梁溪集》180卷﹐附錄6卷﹐有清刊本。另有《靖康傳信錄》3卷﹐《建炎進退志》4卷﹐《建炎時政記》 3卷﹐均收入《李忠定公別集》﹐有邵武《徐氏叢書》初刻本,系李綱在北宋末、南宋初置身朝廷時的親身經(jīng)歷和親見親聞的記錄,是研究這段歷史的寶貴資料。

    李綱 - 經(jīng)典詞集

    李綱是宋代著名愛國民族英雄,能詩文,寫有不少愛國篇章。亦能詞,其詠史之作,形象鮮明生動,風格沉雄勁健。代表作為《六幺令》、《水調(diào)歌頭》([一]、[三]、[六])、《水龍吟》(三)、《永遇樂》、《江城子》([二]、[七])、《念奴嬌》([一]、[三])、《雨霖鈴》、《喜遷鶯》(三)、《望江南》([一]、[五]、[十])等。其中《六幺令》以江煙水云歌月以及玉樹疏鐘古寺高樓等背景映襯詞人“六代興亡如夢,苒苒驚時月”之感古傷今之情懷和“縱使歲寒途遠,此志應難奪”之堅韌不拔之操守,讀來令人肅然起敬。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傳信錄》、《梁溪詞》。

    念奴嬌(漢武巡朔方)

    茂陵仙客,算真是、天與雄才宏略。獵取天驕馳衛(wèi)霍,如使鷹鹯驅(qū)雀。F7E9戰(zhàn)皋蘭,犁庭龍磧,飲至行勛爵。中華疆盛,坐令夷狄衰弱。

    追想當日巡行,勒兵十萬騎,橫臨邊朔。親總貔貅談笑看,黠虜心驚膽落。寄語單于,兩君相見,何苦逃沙漠。英風如在,卓然千古高著。

    喜遷鶯(晉師勝淝上)

    長江千里。限南北、雪浪云濤無際。天險難逾,人謀克莊,索虜豈能吞噬。阿堅百萬南牧,倏忽長驅(qū)吾地。破強敵,在謝公處畫,從容頤指。

    奇?zhèn)。淝水上,八千戈甲,結(jié)陣當蛇豕。鞭弭周旋,旌旗麾動,坐卻北軍風靡。夜聞數(shù)聲鳴鶴,盡道王師將至。延晉祚,庇烝民,周雅何曾專美。

    水龍吟(太宗臨渭上)

    古來夷狄難馴,射飛擇肉天驕子。唐家建國,北邊雄盛,無如頡利。萬馬崩騰,早旗氈帳,遠臨清渭。向郊原馳突,憑陵倉卒,知戰(zhàn)守、難為計。

    須信君王神武。覘虜營、只從七騎。長弓大箭,據(jù)鞍詰問,單于非義。戈甲鮮明,旌麾光彩,六軍隨至。悵敵情震駭,魚循鼠伏,請堅盟誓。

    雨霖鈴(明皇幸西蜀)

    蛾眉修綠。正君王恩寵,曼舞絲竹。華清賜浴瑤甃,五家會處,花盈山谷。百里遺簪墮珥,盡寶鈿珠玉。聽突騎、鼙鼓聲喧,寂寞霓裳羽衣曲。

    金輿遠幸匆匆速。奈六軍不發(fā)人爭目。明眸皓齒難戀,腸斷處、繡囊猶馥。劍閣崢嶸,何況鈴聲,帶雨相續(xù)。謾留與、千古傷神,盡入生綃幅。

    李綱 - 墓碑

    宋代雕刻。在今福建閩侯。是李綱墓前石雕群像。李綱(1083-1140),福建邵武人,曾任宰相,力主抗金。墓正面有石碑坊,上書“古社稷臣”,墓前有石望柱,頂飾蓮花,另有羊、虎、用端、石馬、文臣、武將。保存完整。文臣頭戴高冠,身著朝服,雙手持笏,嚴肅而恭敬,雕塑感強;武將頂戴頭盔,身披鎧甲,雙手拄劍,威武而虔誠。石獸嚴肅而有情感。是重要的宋代陵墓雕刻。

    李綱 - 李綱軼事

    李綱與揩淚碑

    據(jù)清 《寧化縣志》 載:南宋抗金名將李綱,曾經(jīng)數(shù)次路過寧化。傳說頭一次是從邵武老家赴京時路過寧化的,在寧化縣城西的草蒼廟住一宿。該廟祀草蒼尊王神像。草蒼尊王為長孫將軍名山,昔閩王(審知)驍將,因護芻挽來寧而歿,邑人立廟祀之。李綱在廟中睡至半夜,忽夢草蒼神取其眼睛嵌于木柱之上,醒來后不解其意,回至京城不久即被拜為相;叵朐趯幓h城西草蒼廟夢中之事,方恍然大悟,“目”、“木”乃相字,故傳草蒼神授夢顯靈。此后,該廟不斷有人夜宿廟中以求神托夢。

    宋紹興二年(1132年),李綱因力主抗金之事被貶,改知潭州,后改洪州,不久又改福州,從江西到福建赴任途中,又道經(jīng)寧化縣城,仍憩草蒼廟并題詩于壁曰:“不愁芒屨長南謫,滿愿靈祈助北征。酹將一杯揩淚眼,煙云何處是三京!痹姾笞詳⒃疲骸芭f歲新皇,充嗣寶歷。予被命拜相,獻恢復中原之策,上不采用。兩閱月,予以觀文殿學士知潭州,今改洪州、夏,又改福州。自洪抵吉、贛來福,道寧化,行倦,憩草蒼祠下,因拜神。坐間,思憶二帝有感,作一絕寫懷,兼寓行蹤云。時大宋紹興二年壬子夏五月吉。金紫光祿大夫平章政事樵川李綱書。”這首寫懷詩,僅僅28個字,卻充分表露了李綱討賊復仇、忠君憂國的思想情緒。邑人將其詩及其敘共計139個字立碑刻之,因詩中有“揩淚”兩字,因此,又將詩碑稱為“揩淚碑”。

    明嘉靖29年(1550年)監(jiān)察御史元山魯佩又立一碑,云吊李忠定丞相二首和韻草蒼祠下草書計92字。清嘉慶18年(1813年)著名書法家伊秉綏謁李忠定公祠又立一碑,隸書計121字,同時,摹刻忠定公游青源山拓本四碑。后祠毀,碑移寧化縣文化館。1971年文化館拆建,碑被埋在地下,1986年挖出殘片9塊,碑文100多字,現(xiàn)存寧化縣博物館內(nèi)。

    明嘉靖間(1522-1566年),知縣潘時宜,將草蒼廟改為大忠祠,移草蒼神于后堂,特祀李綱丞相牌位于中堂,改祠額曰:“大忠”,同時撥民房5間、官塘4口,以其每年計收之租銀以辦二祭,嘉靖31年(1552年)知縣陳統(tǒng)復新建祠屋3間于堂前。

    李綱 - 與沙縣小吃

    《李綱與扁肉西施》

     北宋宣和元年,京城開封鬧水災,李綱給宋徽宗上了《論水災疏》 ,被貶到沙縣。李綱字伯紀,號梁溪先生,祖籍邵武,生于無錫,被貶前擔任國史編修。 

    李綱來到沙縣,住在東門興國寺西側(cè)的寓軒。在沙縣期間,作為一個謫官,他的工作是監(jiān)管稅收,其實幾乎沒有什么事可做,大多時間是與鄧肅等沙縣名士冶游飲宴,詩歌唱和。平日李綱早上起來后,就來到興國寺東側(cè)的一家東門小吃店吃早點。店主是一個姓羅的后生,這后生名叫發(fā)土,老實巴交,不善言辭。他的老婆倒是聰明能干,不僅擅長做扁肉、燒賣、魚丸、胖糕各種小吃,而且眉清目秀,皮膚白凈,是一個大美人。羅發(fā)土給他老婆打下手,夫妻倆倒也配合的和和氣氣,日子過的甜甜爽爽。因為在東門人眼里,她的扁肉最好吃,有一個食客偶然出口叫她扁肉西施。從此傳開來,大家都叫她扁肉西施,她的名字樂秀姬倒被人給忘了。其實扁肉西施最拿手的不是扁肉,而是燒賣。她做的燒賣個小皮薄,蒸熟后晶瑩似玉,蘸一下豆豉油,送進口里,甘甜薄脆,齒頰生香。扁肉西施雖然沒有上過學堂,不識字,但聰明識大體。她對從京城開封貶到沙縣來的這個官員很敬重,每次李綱去吃小吃,她都恭敬有加,不論是扁肉還是燒賣都餡特別多,盛起來特別大碗。

    有一天,李綱和鄧肅等人又相約到七朵山游玩。李綱在東門扁肉店吃了早點后,吩咐發(fā)土,叫他中午挑一擔小吃送到凝翠閣。李綱點了扁肉、燒賣、胖糕等七八樣小吃,付了錢,就和鄧肅等攜酒從小水門乘一葉扁舟,來到七朵山。這七朵山就坐落在東門對面,七座小山直傍沙溪而立,形如屏風,翠色相連,故稱“七峰疊翠”,是沙縣著名的風景名勝。七朵山由西向東被李綱命名為碧云峰、桂花峰、凝翠西峰、凝翠東峰、真隱峰、妙高峰、朝陽峰。在凝翠西峰和凝翠東峰之間的山坳里有一座高閣,叫凝翠閣。在凝翠閣,他們吟詩唱和。李綱吟道:“高閣凝空翠,虛齋泛碧川。七峰連秀色,萬戶鎖青煙。風物悲游子,登臨集眾賢。……”鄧肅唱和道:“欄前碧玉四圍困寬,滿座春風文字歡。霜氣襲人秋更爽,溪光映月夜生寒。……”不覺已近日中,羅發(fā)土挑了小吃,租了小船,送到了凝翠閣。 

    話說沙縣城里有三四個地痞流氓,他們好吃懶做,偷雞摸狗,欺壓百姓,無惡不做,看到有姿色的婦女,如果哄哄騙騙不行,就強行占有,四鄉(xiāng)居民被弄得雞犬不寧,人人懼而遠之。就在羅發(fā)土給李綱送小吃的時候,大家都在家里吃午飯,他們?nèi)膫人來到小吃店吃扁肉,見羅發(fā)土沒在,也沒有其他人,就對扁肉西施動手動腳。他們早已對扁肉西施的美色垂涎三尺,只是苦于沒有機會下手,現(xiàn)在機會來了,那肯放過,就把她拖進后屋,關(guān)了大門,進行了強暴。等到羅發(fā)土回家,扁肉西施哭得兩眼紅腫,身上被蹂躪紫一塊青一塊,而那幾個人卻早已逃之夭夭了。

    傍晚李綱回興國寺,羅發(fā)土來到寓軒講述了他老婆的不幸遭遇。李綱知道后,非常氣憤,馬上帶羅發(fā)土一起去找縣令。李綱雖是貶官,但在沙縣的影響很大,大家都敬重他?h令見李綱親自帶羅發(fā)土來報案,一點不敢怠慢,連夜發(fā)出逮捕令,臨時組成四個抓捕小組,每組八人,一組派往高砂、青州方向,一組派往大洛方向,一組派往洋溪、三元方向,一組派往高橋、夏茂方向,在各交通要道把住路口,進行追捕排查。原來那伙人犯了罪之后,從瀛洲方向跑往古縣,然后乘船過高砂、漁溪灣,晚上住在青州,準備第二天逃往延平,再逃往福州。沒想到派往高砂、青州方向八個追捕人員,連夜趕到青州,天還沒有亮,他們在一家客店抓住的四個逃犯。第二天中午就押解到縣府,關(guān)進大牢。縣令問李綱如何處置,李綱說,他們平日作惡多端,民憤很大,不嚴懲不足以保一方平安,于是縣令以重刑上報。不久,那幾個罪犯都被處以重刑。此后數(shù)十年,沙縣太平無事,百姓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扁肉西施兩口子也過上幸福的生活,還生了一男一女。第二年李綱返回京師,夫婦倆對李綱非常感激,常常念著他們的恩人。

    TAGS: 中國宋朝時期人物 書法家 書法設備 北宋時代 古代詩人 商業(yè)人物 大唐雙龍傳人物 宋朝軍事人物 宋朝詞人 宰相 文化人物 虛構(gòu)角色 詩人
    名人推薦
    • 高懷德
      高懷德 (926年—982年),字藏用,常山 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后唐中軍都指揮使 高思繼之孫,后周天平節(jié)度使、齊王 高行周之子 ,宋太祖 趙匡胤...
    • 呼延贊
      呼延贊(?-1000年),并州太原(今屬山西)人,北宋著名將領。其父呼延琮,為后周淄州馬步都指揮使。呼延贊少任驍騎兵,宋太祖補選他任東班頭領,...
    • 韓世忠
      韓世忠(1090年1月26日-1151年9月15日),字良臣,晚年自號清涼居士。延安(今陜西省綏德縣)人,南宋名將,與岳飛、張俊、劉光世合稱“中興四將”...
    • 李顯忠
       李顯忠(1109—1177),南宋將領。初名世輔,后賜名顯忠。李永奇之子。李中言之孫。自唐來世襲蘇尾九族巡檢。
    • 魏勝
      魏勝(1120年—1164年),字彥威,宿遷(今江蘇宿遷西南)人,南宋名將。出身農(nóng)家,早年曾為弓箭手。膽略過人,驍勇善戰(zhàn)。曾多次參與抗擊金軍,在紹...
    • 楊業(yè)
      楊業(yè)(?—986年6月18日 ),原名重貴,戲說中又名楊繼業(yè)。原籍麟州,后徙并州。北宋名將。官至云州觀察使、判代州,贈太尉、大同軍節(jié)度使。楊業(yè)少...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