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孟珙

    孟珙

    孟珙(1195~1246),中國南宋滅金抗蒙名將。南宋絳州(治今山西新絳)人,徙居隨州棗陽(今屬湖北)。字璞玉,號無庵居士。出身將門 ,隨父孟宗政出入行陣 ,屢敗金軍。孟珙智勇兼?zhèn),知人善任,長于馭軍。杰出的軍事家、統(tǒng)帥。嘉定十年(1217),金兵攻棗陽,隨父宗政力戰(zhàn)有功。端平元年(1234)正月,會蒙古軍圍金蔡州(今河南汝南),首破南門,招蒙古軍入城,滅金。后屢拒蒙古軍,收復(fù)襄陽、樊城等地,力論守御襄樊重要,旋部署湘湖川蜀抗蒙軍事。任京湖安撫制置使,自漢口至秭歸(今屬湖北)大興屯田,招撫中原遺民。卒于江陵治所。

    孟珙 - 個人介紹

    姓名:孟珙

    生卒年:1195~1246

    籍貫:南宋絳州(治今山西新絳)

    孟珙

    字號:字璞玉

    孟珙 - 個人生平

    紹定六年 (1233),率軍破金將武仙等軍,授鄂州(今湖北武漢市武昌)、江陵府(今屬湖北)副都統(tǒng)制,與江海率兵會合蒙古軍,圍蔡州(今河南汝南)。

    端平元年(1234),孟珙軍首先登城,破蔡州。后多次擊退蒙古軍進(jìn)攻。孟珙坐鎮(zhèn)江陵,主持京西、湖北路等地軍務(wù),招撫北方各族壯士,編組新軍;大興屯田,興修水利;創(chuàng)建書院;部署縱深防御,采取以攻為守的戰(zhàn)術(shù),出兵攻襲蒙古占領(lǐng)區(qū)砦柵,焚燒倉庫積聚;驅(qū)逐襄陽、樊城(今湖北襄樊)、信陽軍(今屬河南)等處蒙古軍;又分兵增援淮南和四川。

    嘉熙三年(1239)和淳祐二年(1242)擊退四川方面蒙古軍的進(jìn)攻,使京湖和四川間的長江通道得以保全。

    淳佑六年九月病卒。

    孟珙 - 家族背景

    孟珙生于將門世家。曾祖孟安是岳飛部將,祖父孟林也是岳飛部屬,隨軍至隨州,定居于棗陽(今皆屬湖北)。父孟宗政(?—1223),字德夫。開禧二年(金泰和六年,1206)宋軍北伐時,率領(lǐng)義士進(jìn)行游擊戰(zhàn)抗金,被任為棗陽縣令,后升京西路鈐轄軍職,駐守襄陽。嘉定十年(金興定元年,1217)四月,金軍南攻襄陽,圍棗陽,孟宗政與扈再興、陳祥等率軍出擊,連敗金軍,又馳援棗陽,棗陽解圍,遂兼權(quán)棗陽軍(縣升軍)使。嘉定十一年二月,金軍主將完顏賽不率軍數(shù)萬攻棗陽,棗陽軍使孟宗政在援軍扈再興、劉世興的協(xié)同下,抗擊達(dá)三月之久,金軍不支退兵。嘉定十二年二月,金軍再次攻棗陽,在孟宗政多方抗擊后,金軍潰退。孟宗政又奉命出擊金境內(nèi)的湖陽縣城(今河南唐河南湖陽鎮(zhèn)),“一鼓而拔,燔燒積聚,夷蕩營寨,俘掠以歸,金人自是不敢窺襄、漢、棗陽”。后任荊鄂都統(tǒng)制仍兼知棗陽軍,積官至右武大夫、和州防御使、左武衛(wèi)將軍。嘉定十六年(1223),病死于棗陽任上。后贈太師、永國公,謚忠毅。

    孟珙 - 個人詳細(xì)經(jīng)歷

    自嘉定十年(1217)起,孟珙從父孟宗政抗金,以功入官。嘉定十四年(1221),任光化縣(今老河口)尉。

    寶慶元年(1225),升任峽州(今宜昌)兵馬監(jiān)押兼在城巡檢。三年,改任京西第五副將、權(quán)神勁軍統(tǒng)制,回到棗陽任職。孟宗政在世時,招收金朝境內(nèi)的唐(今河南唐河)、鄧(今屬河南)、蔡(今汝南)三州壯士2萬多人,編為“忠順軍”。孟宗政死后由江海統(tǒng)轄,軍情不安定,此時改由孟珙權(quán)管忠順軍。孟珙將忠順軍分為三軍,軍情遂平定。

    紹定元年(1228),又于棗陽城西創(chuàng)修平虜堰,溉田10萬畝,由忠順軍與民戶分屯;同時命忠順軍每家養(yǎng)馬,官供芻粟,于是糧豐馬增。次年,升任京西第五正將、棗陽軍駐扎,總轄本軍和屯駐忠順三軍,后升京西路兵馬都監(jiān),又升兵馬鈐轄。

    紹定六年(金天興二年、蒙古窩闊臺汗五年,1233)十二月,金哀宗逃至蔡州,金將武仙、武天錫、鄧州守將移刺瑗(袁)等聚兵鄧州,進(jìn)攻光化。次年五月,孟珙奉命進(jìn)討,一舉殲滅武天錫所部并殺死武天錫,金鄧州守將移刺瑗投降。七月,又擊敗武仙于浙江石穴山寨(今河南淅川南)。孟珙升任鄂州江陵府副都統(tǒng)制,成為節(jié)制一方的大將。十月,奉命與蒙古軍會攻金朝行都蔡州,京西忠順軍統(tǒng)制江海等從征。

    端平元年(1234)正月,蒙古軍攻城北,孟珙所部宋軍攻城南門,“至金字樓,列云梯,令諸軍聞鼓則進(jìn),馬義先登,趙榮繼之,萬眾競登”。金哀宗當(dāng)時正在進(jìn)行傳位給末帝完顏承麟的儀式,典禮剛完,“而南面已立宋幟,俄頃,四面呼聲震天地,南面守者棄門”。宋軍首先攻入城內(nèi),而蒙古軍還在西北城外與金軍作戰(zhàn)。孟珙部宋軍打開西門,放下吊橋,接蒙古軍進(jìn)入城內(nèi)。聯(lián)軍攻下蔡州,金哀宗自焚,金末帝為亂軍所殺,金亡。孟珙以功升任建康府諸軍都統(tǒng)制,又兼權(quán)侍衛(wèi)馬軍行司職事。

    六月,南宋不顧盟約,進(jìn)軍中原失敗,與蒙古戰(zhàn)事從此開始。孟珙被京湖制置使史嵩之留任屯駐襄陽兼鎮(zhèn)北軍(后改御前忠衛(wèi)軍)都統(tǒng)制。次年,孟珙移駐黃州(今屬湖北),又歷兼任光州(今屬河南)知州、黃州知州。端平三年,蒙古軍攻宋,襄陽府、隨州(今屬湖北)等地相繼失守,江陵危急,孟珙奉詔救援。蒙古軍在枝江(今枝江南)、監(jiān)利(今屬湖北)一帶編造木筏,準(zhǔn)備渡江南進(jìn)。孟珙“變易旌旗服色,循環(huán)往來,夜則列炬照江,數(shù)十里相接”,連破蒙古軍二十四寨,火燒船、筏二千余。蒙古軍被迫退走。

    嘉熙元年(1237)三月,孟珙升任京西?湖北安撫副使、江陵知府。秋,改任鄂州諸軍都統(tǒng)制。蒙古軍攻至漢陽境內(nèi),孟珙進(jìn)至漢陽西南的沌口反擊。蒙古軍轉(zhuǎn)攻黃州,并準(zhǔn)備渡江,孟珙又率部進(jìn)駐黃州城中,百計抗擊。月余,蒙古軍攻城不下,渡江無望,終于退兵。嘉熙二年初,孟珙升任鄂州?荊江府諸軍都統(tǒng)制,又升樞密副都承旨、京西?湖北路安撫制置副使,置司松滋縣(今松滋西北);又兼任岳州(今湖南岳陽)知州,出兵收復(fù)郢州(湖北荊門東北)、荊門(今屬湖北)。嘉熙三年春,又出兵收復(fù)信陽(今屬河南)、襄陽、樊城,孟珙以功升兼樞密都承旨、鄂州知州。十二月,收復(fù)夔州(今重慶奉節(jié))。嘉熙四年二月,升領(lǐng)寧武軍節(jié)度使,改任四川宣撫使兼夔州知州;不久,又兼京湖安撫制置使,全面承擔(dān)長江中上游防務(wù)。

    淳佑元年(1241)春,孟珙改任京湖安撫制置大使兼夔州路制置大使,后進(jìn)封漢東郡開國公。淳佑四年春,又兼江陵知府,興置屯田以供軍需。淳佑六年,自春至秋,孟珙因病五次申請辭去實職,以宮觀閑差養(yǎng)病,但均未被允許。加上蒙古河南行省范周吉,暗中愿向孟珙投降,孟珙向朝廷報告,并準(zhǔn)備受降又未被批準(zhǔn),孟珙嘆曰:“三十年收拾中原人心,今志不克伸矣”。病情遂加重,九月初以節(jié)度使致仕,隨即病死。享年52歲。后特贈太師、封吉國公、謚忠襄。

    孟珙 - 蔡州之戰(zhàn)

    宋紹定六年(金天興二年,1233年)十月至宋瑞平元年(金天興三年,1234年)一月,蒙宋聯(lián)軍與金軍在蔡州(今河南汝南)進(jìn)行的一次攻防戰(zhàn)。
    金軍在蒙軍攻擊下,節(jié)節(jié)敗退,金哀宗完顏守緒以東京(今河南開封)殘破難以固守,被迫棄城遷至城池堅固的蔡州,并征集精兵萬余,馬干余匹,企圖固守蔡州以挽回敗局。蒙古為消滅金朝,遣使聯(lián)宋攻金。十月,宋派孟珙等率軍2萬,北上與蒙將塔察兒合師圍蔡州。十一月,金以萬余人自東門出戰(zhàn),孟珙率部邀其歸路,掩殺至汝水,從被俘軍士處得知城中斷糧,遂與塔察兒分別加強防御,以防金軍突圍。塔察兒遣部將張柔率精兵5000攻城受挫,張柔中箭,孟珙遣先鋒將其救出。十二月,孟珙率部敗金軍于石橋,進(jìn)克柴潭樓,斬俘金軍500余。翌年一月,蒙宋聯(lián)軍向蔡州發(fā)起總攻。金哀宗完顏守緒見勢危急傳位完顏承麟。蒙古塔察兒率部攻西城,孟珙攻南門,經(jīng)激戰(zhàn),塔察兒和孟珙兩部先后攻入城內(nèi),金完顏仲德率千余人巷戰(zhàn)抵抗,敗赴水死。蒙宋聯(lián)軍乘勢進(jìn)克內(nèi)城,金哀宗自謚,完顏承麟被殺,金朝遂亡。
    此戰(zhàn),金軍雖有固池堅城為依托,但勢為孤城,軍心渙散,斗志低沉,加之糧草不繼,終為蒙宋聯(lián)軍擊敗。蒙宋聯(lián)軍在攻堅不利的情況下,積極出擊,創(chuàng)造戰(zhàn)機,利用軍心士氣,一舉攻克堅城攻滅金朝。

    唐元和十二年(817年),唐隨鄧節(jié)度使李愬在宰相裴度支持下,采用歸唐大將李祐之計,于雪夜引兵奇襲吳元濟總部所在地蔡州城(今河南汝南),擒獲吳元濟,徹底摧垮淮西叛軍的一次著名奇襲戰(zhàn)。
    是年正月,朝廷免去原彰義節(jié)度、申光蔡唐隨鄧觀察使袁滋的職務(wù),貶其為撫州刺史。以太子詹事李愬為唐隨鄧節(jié)度使。他到唐州后,軍中為接連吃敗仗,士兵怕打仗,沒有必勝的勇氣和信心。李愬故意示弱,藏鋒不露;對部屬則存恤傷病者,不事威嚴(yán)。淮西叛軍自認(rèn)為曾擊敗過高霞寓、袁滋二帥,輕視李愬名位素微,毫不戒備。
    是年二月,李愬開始謀劃襲擊蔡州作戰(zhàn)方案,要求增兵。憲宗詔以昭義、河中、鄜坊步騎2000人馬給他。二月初七李愬十將馬少良俘獲吳軍捉生虞侯丁士良。丁是吳元濟驍將,經(jīng)常騷擾唐、鄧二州東邊,唐軍上下都恨他,要求挖其心。李愬為丁松綁,還給他衣物器械,任命丁為唐軍捉生將。丁士良感激不盡,主動建議進(jìn)攻文城柵,捉獲該據(jù)守謀主陳光洽。
    三月初五,李愬將其指揮部從唐州前移到宜陽柵,二十八日又接收文城柵守將吳秀琳的投降,慰勞倒戈將士,重用其忠勇之士,占據(jù)了文城柵。按照各人的志愿,改編了這支部隊,愿走的送給粟帛遣返;愿留的委以重任,使倒戈將士感激泣零。這時,各路官軍也相繼向前推進(jìn)。陳許兵馬使王沛率部5000渡過溵水,據(jù)要地為城,接著河陽、宣武、河?xùn)|、魏博等軍相繼渡過激水,進(jìn)逼郾城(唐屬豫州,今郾城)。李光顏在郾城擊敗淮西軍3萬人,趕走其將張伯良,殺死士卒十分之二、三,對吳元濟軍震攝很大。二十九日李愬派遣山河十將董少玢等分兵攻諸柵。當(dāng)天,少玢部攻馬鞍山路口柵;
    四月初二,山河十將馬少良攻占馬嵖岈山,擒獲淮西將柳子野。初六淮西郾城縣令董昌齡和守城將鄧懷金舉城投降,李光顏率部占據(jù)該城。李愬山河十將媯雅、田智榮又占據(jù)治爐城。初七,十將閻士榮攻占白狗、汶港二柵,十四日,媯雅、田智榮攻破西平,十七日,游弈兵馬使王義攻破楚城。
    是年五月初二,李愬派部將柳子野、李忠義襲占朗山(今河南確山),對豫州城形成包圍之勢。二十一日,李愬又計擒淮西重要騎將李祐,待之以客禮。李愬召集李祐、李忠義等知情降將徹夜研究襲擊蔡州作戰(zhàn)方案。當(dāng)時,有人提醒李愬,怕李祐等人復(fù)叛為敵內(nèi)應(yīng)。李愬上表朝廷開釋祐等罪過,并任命李祐為其精銳牙隊300人的六院兵馬使。又收買間諜,弄清蔡州城的虛實情況,招募3000人的敢死隊,朝夕訓(xùn)練,做好各種準(zhǔn)備。當(dāng)時,連天降雨,唐軍所在積水難行,稍為推遲進(jìn)攻。
    這時,吳元濟見部屬相繼背叛,兵勢一天不如一天,六月初四主動上表謝罪,愿束身自歸。憲宗派使賜詔,答應(yīng)不處死刑,但派去的敕使卻被吳元濟的大將扣押,不得返回,當(dāng)時,諸軍征討吳元濟已達(dá)四年之久,運輸困難,士兵和民眾都很疲憊,憲宗與宰相相議,李逢吉等人主張罷兵,斐度卻力主徹底摧毀這個叛逆據(jù)點,并請求親自到前線去督戰(zhàn),憲宗為他的忠勇行為所感動,討平淮蔡決心不變。任命裴度兼彰義節(jié)度使仍充淮西宜慰招討處置使。裴度下到部隊,發(fā)現(xiàn)諸道皆設(shè)中使監(jiān)陣,不利于主將作用發(fā)揮,迅速奏明圣上,撤銷這一虛職,使各路官兵都能專心從事軍事,戰(zhàn)多有功。是年九月,雙方開始激戰(zhàn)。二十八日,在攻打吳房的戰(zhàn)斗中,李愬示弱擊強,攻敵不備,取得成功。李祐獻(xiàn)計說,蔡之精兵皆在洄曲一線,城池四周及守城者,皆老弱病殘之卒,可乘虛直抵其城。當(dāng)其叛將獲得消息,吳元濟已被官軍擒獲了。李愬正是要采取這個襲擊的方略。
    十月初八,李愬派掌書記鄭澥親自到郾城,向裴度報告了這一機密作戰(zhàn)方案,獲得批準(zhǔn)。十五日李愬命令馬前都虞侯、隨州刺史留鎮(zhèn)文城柵;命李祐、李忠義率3000名突將前驅(qū)先行,親自與監(jiān)軍率3000人馬為中軍;命田進(jìn)誠率3000人馬殿后以備不測。其軍拉出城池,只知東行,具體路線保密。行軍60里,夜至張柴村,盡殺守柵的叛軍戍卒及烽子,占據(jù)其柵。吃罷晚飯,少事休息,便備好干糧,整修馬具,留義誠軍500人鎮(zhèn)守,以斷朗山方向來兵,又引大部隊出城門。這時,部屬請示到那里去,李愬才告訴大家,入蔡州襲取吳元濟。諸將聽罷大吃一驚。監(jiān)軍哭著說果然中李祐的奸計。當(dāng)時大風(fēng)雪,旌旗破裂,人馬凍傷死者相望,從張柴村到蔡州東行的道路,官軍從未行過,夜半行軍,部將以為此行必死元疑。雪越下越大,夜行軍70里,到達(dá)蔡州城下。自吳少誠對抗朝廷以來,此城已有30多年沒官軍到達(dá)了。守城人壓根不會想到雪夜還來官軍,疏于防守。十六日深夜四鼓,李愬至城下無一人知曉。李祐、李忠義率7000突擊隊直登城,殺死守門士卒,當(dāng)雞鳴天亮,大雪初止時,李愬已入住吳元濟外宅。李愬親自訪問淮蔡重要將領(lǐng)董重質(zhì)的家,厚禮安撫。當(dāng)時,董重質(zhì)擁精兵萬余人占據(jù)洄曲,聽到其子傳書,只身騎馬回城面見李愬投降。吳元濟在牙城上請罪,被檻車送押京師,且向裴度報告。當(dāng)天,申、光二州及諸鎮(zhèn)兵2萬余人相繼投降朝廷。歷時四年的憲宗平淮西征討戰(zhàn)役,在李愬雪夜奔襲中勝利結(jié)束了。
    點評:此戰(zhàn),中國戰(zhàn)爭史上著名的奇襲戰(zhàn)例,在總結(jié)這次成功經(jīng)驗時,李愬說到:朗山初戰(zhàn)不利,以強示弱,為使叛軍輕視官軍,疏于戒備;攻吳房而存之,是為分散敵兵,急于餅力固守;風(fēng)雪奔襲,攻敵不備,孤軍深入,敵死必勝;這便是視遠(yuǎn)者不顧近,考慮大局而不計較細(xì)微,不矜小勝,不惜小敗,方能建立大功的道理。

    孟珙 - 南宋最后一個中興名將

    孟珙生于武將世家,曾祖孟安是岳飛部將,也許因為這個原因,相傳一次孟珙率軍隊過秦檜的墓地時故意在其墓地駐營,讓士兵浩浩蕩蕩地在墳頭上拉屎拉尿,場景蔚為壯觀,后來人們就把秦檜的墓地稱為“穢!薄S⑿鄢錾倌,少年的孟珙已是智勇兼?zhèn)洌T射嫻熟,少年時期就跟隨父親孟宗政南征北戰(zhàn)。金軍侵犯襄陽的時候,孟珙父親采用孟珙的計策大敗金軍。后來孟宗政奉命救援棗陽,在戰(zhàn)場上誤入金軍陣中,孟珙望見父親誤入金軍陣中,急忙率親兵護(hù)衛(wèi)殺向金軍,左沖右突,成功地救出其父。當(dāng)時南宋朝因為苦于國家正規(guī)軍戰(zhàn)斗力不強,就允許部分將領(lǐng)私募軍隊,孟珙父親孟宗政的“忠順軍”就是私募軍隊,孟宗政死后“忠順軍”改由孟珙統(tǒng)帥,在以后的征戰(zhàn)中孟珙和他的孟家軍名揚天下。南宋紹定六年金將武仙率兵進(jìn)攻光化﹐企圖迎金帝入四川﹐意在避開蒙古軍的攻打,孟珙率孟家軍在光化擊敗金軍,斬殺金將武仙前鋒部隊約5000人,繼而一鼓作氣攻下武仙主力部隊大營,俘獲金兵約7萬,徹底地粉碎了金帝入川的企圖。

    此時的金國是屋漏偏逢連夜雨,本來和南宋打仗雖是互有勝敗,相持不下,但是總體是趨于下風(fēng),而日益強大與金國有不共戴天之仇的蒙古則又在金的背后猛插一刀,貴為一國之主的金哀宗如喪家之犬般一路向南逃,一直逃到蔡州。蒙古是苦大仇深,南宋就更加不用說了,堂堂皇帝被金俘虜?shù)摹熬缚抵異u”還記憶猶新,于是宋蒙兩國就攻守同盟,雙方約定:“滅金以后淮河以南的土地歸南宋所有;南宋則為蒙古軍供應(yīng)糧秣;南宋與蒙古仍以淮河為界。”1233年南宋蒙古的同盟軍圍攻蔡州,南宋軍隊的總指揮就是孟珙。在一次戰(zhàn)斗中蒙古軍隊驍將萬戶張柔率兵攻城受挫,“柔中流矢如猬,珙麾先鋒救之,挾柔以出”,盂珙所率部隊迅速參戰(zhàn),救了張柔一命。如果對南宋朝廷最后一戰(zhàn)“厓山之役”有印象的話,你會發(fā)現(xiàn)歷史是多么地會開玩笑,“厓山之役”蒙古軍隊的指揮官張弘范即張柔之子,張弘范在滅亡南宋的厓山石壁上刻了“鎮(zhèn)國大將軍張弘范滅宋于此”十二字。八卦一下,張弘范生于1238年,而圍攻蔡州是在1233年,倘若張柔身死蔡州,那么后事豈不是:未可知也。1234年同盟軍發(fā)起總攻,蒙古軍攻城北,孟家軍攻城南門,斯時“至金字樓,列云梯,令諸軍聞鼓則進(jìn),馬義先登,趙榮繼之,萬眾競登”,南宋軍隊官兵一心,最終孟家軍率先突破南門,為圍殲金軍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而孟珙也成為南宋滅亡金國的功勛將領(lǐng)。滅金后,南宋獲得了蔡州一帶的地盤,而蒙古軍主力也北撤了,但是這個時候的南宋朝廷以為蒙古無暇南顧,就草率地進(jìn)行北伐,意圖收復(fù)以前的領(lǐng)土三京(東京開封、西京洛陽、南京商丘)。蒙古為阻止南宋北伐,居然掘開了黃河大堤,用來阻止北伐的宋軍,繼而蒙古軍南下攻宋,北伐的南宋趙范部大敗,從此宋蒙兩家開始長達(dá)數(shù)十年的混戰(zhàn)。

    1235蒙古大汗窩闊臺分兵兩路進(jìn)攻南宋,東路主攻襄樊,江淮,西路主攻四川。到第二年蒙古軍隊攻占襄陽等戰(zhàn)略要地,隨后蒙古大軍開始在湖北沿江集結(jié),準(zhǔn)備橫渡長江。南宋派大將孟珙去救援,孟珙到達(dá)后:“變易旌旗服色,循環(huán)往來,夜則列炬照江,數(shù)十里相接”,在達(dá)到疑兵的效果后又親帥大軍連破蒙古24寨,阻止了蒙古軍對南渡的企圖,大挫蒙古軍隊的銳氣。1237年十月,蒙古軍隊南侵,其中主力部隊由張柔率領(lǐng),想想4年前孟珙救過張柔一命,而現(xiàn)在張柔和自己的恩人刀兵相向,為不同的利益集團效命有種:“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感覺,張柔部屯兵在黃州西北一帶。孟珙率軍馳援黃州,黃州軍民喜曰:“吾父來矣。”。當(dāng)蒙軍渡江的時候,孟珙利用宋軍的艨艟斗艦猛烈沖擊蒙古軍船陣,本來蒙古軍隊是陸戰(zhàn)為主,渡江的船大都是臨時征用,或者是簡易編制的木筏,竹筏,蒙古軍船陣雖然龐大,數(shù)量很多,但是單個船體則很小,孟珙充分利用宋軍船體大,結(jié)實的特點,用大船沖亂蒙軍船隊,蒙古軍隊士氣大落,隨后宋軍四面合擊,蒙古軍隊敗退,宋軍光繳獲船就達(dá)200多艘。隨后孟珙又連敗蒙古軍隊,收復(fù)襄樊諸郡和信陽等失地。

    而1240年大敗西路蒙古軍的大埡寨大捷則是孟珙軍事生涯的巔峰之作.蒙古攻宋西路軍攻蜀,很快攻陷成都,然后分兵出擊,一部沿嘉陵江南下,直取重慶,另外一路主力汪世顯部越渠江而東,兵抵萬州。汪世顯部一路搶關(guān)奪隘,并偷渡長江,南宋軍隊節(jié)節(jié)敗退,夔州,瞿塘,施州等地相繼被蒙古軍隊占領(lǐng),此時四川的軍事防務(wù)岌岌可危。

    時任樞密都承旨、制置使兼知鄂州的孟珙,對于防御蒙古大軍的計劃已經(jīng)了然在胸,審時度勢,看穿蒙古軍隊如欲渡江,必取道施、黔(今四川彭水)再入兩湖,于是他派2000精兵住守峽州(今湖北宜昌);1000士兵駐守歸州,另外還撥部分兵力增援歸州重要的隘口萬戶谷(今湖北秭歸縣西);命其弟孟瑛以精兵5000駐松滋作為后備部隊,弟孟璋率精兵2000駐守澧州以防施、黔路的蒙古軍隊。孟珙布置的軍事防御體系兵力部署得當(dāng),環(huán)環(huán)相扣,遙相呼應(yīng)。而其間孟家軍的舊將晉德從光化率軍來增援,更加鞏固了孟珙布置的軍事防御體系。雖然蒙古軍隊汪世顯部一路是所向披靡,但是在孟珙面前敗下陣來,在大埡寨被南宋軍隊打敗,汪世顯部只能匆忙撤軍。大埡寨大捷讓孟珙徹底地粉碎了蒙古軍隊從三峽入兩湖,順江東進(jìn),直抵臨安的企圖,間接地使蒙古軍隊第一次大舉進(jìn)攻南宋以圖滅之的計劃破滅。

    大敗蒙古軍隊后孟珙進(jìn)封漢東郡侯兼京湖安撫制置使,不久又進(jìn)封漢東郡開國公。孟珙曾向上進(jìn)言:“大理至邕,數(shù)千里部落隔絕,今當(dāng)擇人分布數(shù)郡,使之分治生夷,險要形勢,隨宜措置,創(chuàng)關(guān)屯兵,積糧聚芻于何地,聲勢既張,國威自振。計不出此而聞風(fēng)調(diào)遣,空費錢糧,無補于事!蹦魏纬]有聽從他的計策,后來蒙古軍果然是先滅大理后攻南宋的。1246蒙古河南行省范周吉,暗中派人聯(lián)系孟珙,愿向孟珙投降,孟珙把這個喜訊向朝廷報告,已經(jīng)做好受降的準(zhǔn)備,可是南宋小朝廷也許是被打怕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竟然拒絕了范周吉的投誠,南宋是徹底地接受了秦檜當(dāng)年提出的“南人歸南,北人歸北”建議,孟珙嘆曰:“三十年收拾中原人心,今志不克伸矣”。當(dāng)年宋理宗曾問孟珙中興大計,他答曰:“寬民力,蓄人才”,帝問和議,他答曰:“臣介胄之士,當(dāng)言戰(zhàn),不當(dāng)言和"。可惜現(xiàn)在的朝廷已經(jīng)是主和派的天下,主戰(zhàn)派的英雄們只有一條路可走--英雄末路,沒多久郁郁不得志的孟珙病逝。

    孟珙 - 傳世詩詞

    孟珙平生不好大喜功,1238朝廷授予他寧遠(yuǎn)軍承宣使、帶御器械、鄂州江陵府諸軍都統(tǒng)制,孟珙認(rèn)為應(yīng)該先嘉獎普通士卒,所以就上表清辭,把朝廷弄的一愣一愣的,還沒有看見有人推脫功勞的,皇帝感覺臉上掛不住,于是有詔曰:“有功不賞,人謂朕何?三軍勛勞,趣其來上。封爵之序,自將帥始,卿奚辭焉?”。孟珙還精通于《易》和佛學(xué)!蹲皂灐泛汀蹲再潯肥撬麑懙膬H存于世的2首詩,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孟珙的為人處世:

    自頌

    有生必有滅,無庵無可說。

    踢倒玉崑崙,夜半紅日出。

    自贊

    老拙愛游戲,忙里放癡憨。

    正當(dāng)恁麼持,無處見無庵。

    混沌庵之基,大樸庵之梁。

    大始庵之柱,大極庵之枋。

    西儀庵之戶,三才庵之房。

    四象庵之壁,八卦庵之窗。

    白云庵之頂,清風(fēng)庵之墻。

    誰人運斤斧,大匠曰羲黃。

    明月為伴侶,萬古共如常。

    欲知我富貴,秋水接天長。

    水云不到處,一片玉壺光。

    孟珙 - 相關(guān)詞條

    宋朝軍事人物、南宋名將、岳飛、范周吉、蒙古、蔡州之戰(zhàn)

    孟珙 - 參考資料

    1、http://info.datang.net/M/M0852.htm

    2、http://hi.baidu.com/軒轅六絕/album/item/20949f290150e0ed98250a20.html (100位中國古代風(fēng)云將星漫畫)

    3、http://images.google.cn/imgres?imgurl=http://baike.baidu.com/pic/47/1195385272225680.jpg&amp;imgrefurl=http://baike.baidu.com/history/id%3D2712577&amp;h=477&amp;w=499&amp;sz=39&amp;hl=zh-CN&amp;start=66&amp;um=1&amp;tbnid=FxtZFawVWYW6nM:&amp;tbnh=124&amp;tbnw=130&amp;prev=/images%3Fq%3D%25E5%25AD%259F%25E7%258F%2599%26start%3D54%26ndsp%3D18%26um%3D1%26complete%3D1%26hl%3Dzh-CN%26newwindow%3D1%26sa%3DN

    4、http://bbs.tiexue.net/post_2718346_1.html

    5、http://www.cts2008.com/Member/Sight/nanhaichansi/info.html

    TAGS: 中國宋朝時期人物 宋朝軍事人物
    名人推薦
    • 呼延贊
      呼延贊(?-1000年),并州太原(今屬山西)人,北宋著名將領(lǐng)。其父呼延琮,為后周淄州馬步都指揮使。呼延贊少任驍騎兵,宋太祖補選他任東班頭領(lǐng),...
    • 韓世忠
      韓世忠(1090年1月26日-1151年9月15日),字良臣,晚年自號清涼居士。延安(今陜西省綏德縣)人,南宋名將,與岳飛、張俊、劉光世合稱“中興四將”...
    • 李顯忠
       李顯忠(1109—1177),南宋將領(lǐng)。初名世輔,后賜名顯忠。李永奇之子。李中言之孫。自唐來世襲蘇尾九族巡檢。
    • 魏勝
      魏勝(1120年—1164年),字彥威,宿遷(今江蘇宿遷西南)人,南宋名將。出身農(nóng)家,早年曾為弓箭手。膽略過人,驍勇善戰(zhàn)。曾多次參與抗擊金軍,在紹...
    • 楊業(yè)
      楊業(yè)(?—986年6月18日 ),原名重貴,戲說中又名楊繼業(yè)。原籍麟州,后徙并州。北宋名將。官至云州觀察使、判代州,贈太尉、大同軍節(jié)度使。楊業(yè)少...
    • 楊文廣
      楊文廣(999-1074),字仲容,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北宋名將。字仲容。楊延昭之子、楊業(yè)之孫,曾為范仲淹所擢用。祖籍麟州(今陜西神木北)...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