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汪莘(1155~1227)南宋詩人。字叔耕,號柳塘,休寧(今屬安徽)人,布衣。隱居黃山,研究《周易》,旁及釋、老。宋寧宗嘉定年間,他曾三次上書朝廷,陳述天變、人事、民窮、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師布陣的方法,沒有得到答復(fù)。徐誼知建康時,想把他作為遁世隱士向朝廷薦舉,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號方壺居士,與朱熹友善。
作品有《方壺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壺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文學(xué)創(chuàng)作
汪莘關(guān)心國事。在《擊鼓行》中,他描寫擊鼓之聲徹天動地,“豺狼聞之腦門裂,狐鼠粉碎臭滿穴”,表示了與惡勢力斗爭的愿望;在《游甘露寺》中寫道“聞道昔時兵可用,未知今日意如何。傷心南渡英雄盡,屈指中原歲月疏”,對南宋當(dāng)權(quán)者養(yǎng)兵不用、不圖收復(fù)失地作了嚴(yán)厲的批評。汪莘的詩學(xué)李白,如《群玉堂即事》起四句:“蓬萊道山到者稀,忽隨飆駕同來歸。天橫閬野望不盡,地絕瀛海如無依”,想象豐富,然而才力有所不及,往往落盧仝窠臼。他的詩風(fēng)格多樣,也不乏清新之作。如“好剪吳淞半江水,袖歸三十六峰前”(《三月十九日過松江二絕》);“怪得湖邊天色好,小舟爭載夕陽歸”(《晚晴即事》),喜借用前人成句或詩境而又能自出機(jī)杼,自然熨貼。
汪莘也善寫詞,自序中說他喜愛蘇軾、朱敦儒、辛棄疾的詞。《四庫全書總目》認(rèn)為他“所作稍近粗豪”。
作品欣賞
【次潘別駕韻】
野店溪橋柳色新,千愁萬恨為何人。殷勤織就黃金縷,帶雨籠煙過一春。
【湖上早秋偶興】
坐臥芙蓉花上頭,清香長繞飲中浮。金風(fēng)玉露玻璃月,并作詩人富貴秋。
【沁園春·憶黃山】
三十六峰,三十六溪,長鎖清秋。對孤峰絕頂,云煙競秀;懸崖峭壁,瀑布爭流。
洞里桃花,仙家芝草,雪后春正取次游。親曾見,是龍?zhí)栋讜,海涌潮頭。
當(dāng)年皇帝沙丘,有玉枕玉床還在不?向天都月夜,遙聞鳳管;翠微霜曉,仰盼龍樓。
砂穴長紅,丹爐已冷,安得靈方聞早修?誰知此?問源頭白鹿,長畔青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