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簡介
其父謝鑰是閩東經(jīng)學(xué)名家,尤精于《春秋》之學(xué),著有《春秋衍義》、《左氏辨證 》。謝翱幼年受良好家教,熟讀歷史上忠誠英烈之傳記,養(yǎng)成了封建文人落拓不羈的個性與堅貞氣節(jié)。少年時曾隨父遷徙浦城生活。咸淳元年(1265),赴 臨安參加進士科考,試進不中,作《宋祖鐃歌鼓吹曲》12篇和《宋騎吹曲》10篇,被太常寺采作朝廷樂曲,元代文學(xué)家吳萊稱贊其詩“文句炫煌,音韻雄壯”,可與柳宗元媲美。
宋 德佑二年(1276)正月,元兵攻陷臨安。五月,宋端宗在福州即位,改元景炎。七月,右丞相 文天祥改任樞密使、同都督諸路兵馬,傳檄各州、郡,舉兵勤王。謝翱獻出全部家產(chǎn),并招募鄉(xiāng)兵數(shù)百人,到 南劍州(今南平)投奔 文天祥,被委為諮議參軍。翌年,元兵由浙入閩,謝翱跟隨 文天祥抗擊元軍,轉(zhuǎn)戰(zhàn)于 閩西龍巖、廣東梅縣(今梅州市梅縣區(qū))、江西會昌等地。 文天祥兵敗撤退,在 贛州章水上與謝翱握別時,曾贈與一方端硯。不久,元軍占領(lǐng)江西,謝翱離開贛州,潛回祖籍浦城務(wù)農(nóng)。
至元十六年(1279)因不堪元人繁苛的徭役壓迫,輾轉(zhuǎn)入浙江。3年后,聽到 文天祥被害于燕京 柴市的消息,無比悲憤,常獨自行游于浙水之東,見到與 文天祥握別時相似的景物,便徘徊顧盼,失聲慟哭。在浙期間,謝翱隱居于山林間,時常探幽攬勝,所交游者皆南宋遺民;成立“汐社”,與主持“江源講經(jīng)社”的詩人方鳳、吳思齊及當(dāng)時著名文人吳謙、鄧牧過從甚密。宋亡后筆耕不輟,寫下大量緬懷故國和 文天祥的詩文。盡管元人對其追緝甚緊,但對宋室仍一本初衷,時常以詩明志。
至元二十一年(1284),江南元僧楊璉真伽挖掘宋 會稽皇陵,以遺骨修建鎮(zhèn)南塔,并將所得金銀、寶器用于修建天衣寺。謝翱協(xié)助 會稽山陰人唐玨、溫州平陽人林景熙偽裝成采藥者,冒險用他人骸骨暗中換取宋高宗、孝宗遺骨,又以重金請漁人網(wǎng)獲被元兵拋到湖中的宋理宗顱骨,將之轉(zhuǎn)至紹興蘭亭山安葬。葬畢,移來宋故宮的冬青樹種于墓上,作為標志。謝翱作《冬青樹引》云:“愿君此心無所移,此樹終有開花時!”表達抗元復(fù)國的信心。至元二十七年(1290),謝翱登 嚴子陵釣臺,設(shè)文天祥牌位于荒亭隅,以竹如意擊石,歌招魂之詞曰:“魂朝往兮何極,暮來歸兮關(guān)水黑,化為朱鳥兮有咮焉食。”亡國之痛溢于言表,歌罷竹石俱碎。同時,謝翱還寫下著名的《登西臺慟哭記》散文,同時期所作《哭所知》、《西臺哭所思》、《哭廣信謝公》等詩,都是哀悼故國和亡友的泣血吞聲之作。
文學(xué)創(chuàng)作
謝翱詩、文、詞俱工,而詩的成就尤為突出。其詩重苦思錘煉,既屈蟠沉郁又激越雄邁,善于曲折達意,時造新境。許多詩作真實地再現(xiàn)當(dāng)時淪陷區(qū)的荒涼景象:“歸來多雨臼生魚,穴蟲祝子滿 戶樞”;描述淪為遺民的凄苦:“夜長天籟絕,宛轉(zhuǎn)愁奈何”;抒發(fā)對 文天祥死難的深沉哀思:“殘年哭知己,白日下荒臺”;直陳雪恥復(fù)國的心志:“鞭尸仇未報,函首捷終馳”。其詩作深刻反映重大的政治時事,拓展了詩歌的表現(xiàn)領(lǐng)域;在藝術(shù)手法和章法格局上,博取李賀、賈島、孟郊、張籍諸家之長,又能進行創(chuàng)新,使之獨具一格。如打破絕句獨立自守的藩籬,采用絕句組詩來曲折敘事和傾訴積憤哀思的手法,深得時人稱頌。謝翱的詩影響深遠,明代楊慎評價道:“其學(xué)李賀歌詩,入其室不蹈其語,比之楊鐵崖(維楨)蓋十倍矣。其仿孟郊體,……郊島亦不能過也!鼻宕o昀指出:“南宋末,文體卑弱,獨翱詩文桀驁有奇氣,而節(jié)概亦卓然可觀!苯 臺灣詩人 丘逢甲曾寫道:“月泉詩卷憑誰定?還待當(dāng)時晞發(fā)人。遙憶參軍謝皋羽,西臺朱鳥獨傷神”,勉勵 臺灣進步詩人繼承謝翱的愛國詩風(fēng)。
個人作品
謝翱生前著書近百卷,至今傳世的僅存:《登西臺慟哭記》、《天地間集》、《晞發(fā)集》10卷和《晞發(fā)遺集》2卷,《晞發(fā)遺集補》1卷。
代表詩作
《秋夜詞》
愁生山外山,恨殺樹邊樹。隔斷秋月明,不使共一處。
《書文山卷后》
魂飛萬里程,天地隔幽明。死不從公死,生如無此生。
丹心渾未化,碧血已先成。無處堪揮淚,吾今變姓名。
《效孟郊體三首》
其一
閑庭生柏影,荇藻交行路。忽忽如有人,起視不見處。
牽牛秋正中,海白夜疑曙。野風(fēng)吹空巢,波濤在孤樹。
其二
落葉昔日雨,地上僅可數(shù)。今雨落葉處,可數(shù)還在樹。
不愁繞樹飛,愁有空枝垂。天涯風(fēng)雨心,雜佩光陸離。
感此畢宇宙,涕零無所之。寒花飄夕暉,美人啼秋衣。
不染根與發(fā),良藥空爾為。
其三
閨中玻璃盆,貯水看落月?丛聫(fù)看日,日月從此出。
愛此日與月,傾瀉入妾懷。疑此一掬水,中涵濟與淮。
淚落水中影,見妾頭上釵。
《鐵如意》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散影若云霧,遺音杳江河。
其一起楚舞,一起作楚歌。雙執(zhí)鐵如意,擊碎珊瑚柯。
一人奪執(zhí)之,睨者一人過。更舞又一人,相向?qū)覀閭椤?/p>
一人獨撫掌,身掛青薜蘿。夜長天籟絕,宛轉(zhuǎn)愁奈何。
《西臺哭所思》
殘年哭知已,白日下荒臺。淚落吳江水,隨潮到;亍
故衣猶染碧,后土不憐才。未老山中客,惟應(yīng)賦八哀。
《過杭州故宮二首》
其一
禾黍何人為守閽,落花臺殿暗銷魂。朝元閣下歸來燕,不見前頭鸚鵡言。
其二
紫云樓閣燕流霞,今日凄涼佛子家。殘照下山花霧散,萬年枝上掛袈裟。
人物墓葬
元貞元年(1295),謝翱寓居杭州西湖,因肺疾復(fù)發(fā)客死他鄉(xiāng)。其友方鳳、吳思齊等人遵其囑,將謝翱葬于 嚴子陵釣臺南,并在墓前修建許劍亭。
文革十年浩劫中,謝墓墳傾碑倒,荒草叢生,石亭亦慘遭破壞。幸好當(dāng)?shù)卣啻螕芸钚藿ǎ依胝憬≈攸c文物保護。如今的西臺已成為富春江上的一個美麗的旅游景點。西臺上有一座石亭,就是當(dāng)年人們?yōu)榧o念謝翱而建的“許劍亭”。原有的柱楹上的金字石刻已不知毀于何代,今存系重新補遺修整的。亭的左側(cè),樹立著一塊青石碑,碑文寫到“粵謝翱之墓”。墓的四周茂林修竹,風(fēng)物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