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約公元一o七七年前后在世]字公濟(jì),章安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宋神宗熙寧末前后在世。慶歷間,舉進(jìn)士,密、和二州推官。歐陽修稱其詩。蘇軾知杭州蟠通判州事,與軾倡酬居多。后知壽州,卒。蟠著有詩數(shù)千篇,《宋史本傳》傳于世。
【楊 蟠】(約1017-1106),字公濟(jì),別號(hào)浩然居士,宋臨海章安人。慶歷六年(1046)進(jìn)士,歷任光祿丞、太子中允、陜西提舉常平、提點(diǎn)荊廣鑄錢等職,凡四十余年。元祐四年(1089),蘇軾任杭州太守,楊蟠為通判,兩人既是同僚,又是詩友,公余唱和甚多。他們用常平米招募饑民疏浚西湖,并利用挖出的湖泥葑草,筑成今著名的蘇堤。紹圣二年(1095),以承議郎知溫州,在任二年,頗得百姓好評(píng)。生平詩作甚多,《宋史》本傳說他“為詩數(shù)千篇”,有《章安集》二十卷。今有后人輯錄的《章安集》一卷,及《錢塘百詠》、《西湖百詠》,僅為原來的百分之一。他的人品和詩作為歐陽修、王安石、蘇軾等文壇名宿所賞識(shí),與著名詩人蘇舜欽、梅堯臣并列。
楊蟠(約1017-1106年),字公濟(jì),別號(hào)浩然居士,宋臨海章安人。慶歷六年(1046年)進(jìn)士,歷任光祿丞、太子中允、陜西提舉常平、提點(diǎn)荊廣鑄錢等職,凡四十余年,終知壽州。元祐四年(1089年),蘇軾任杭州太守時(shí),楊蟠為通判,兩人既是同僚,又是詩友,公余唱和甚多。蘇軾的《東坡集》中僅和楊蟠梅花詩就有20首。他們用常平米招募饑民疏浚西湖,并利用挖出的湖泥葑草,筑成今著名的蘇堤。紹圣二年(1095),以承議郎知溫州,在任二年,頗得百姓好評(píng)。
著作
生平詩作甚多,《宋史》本傳說他“為詩數(shù)千篇”,有《章安集》二十卷。今有后人輯錄的《章安集》一卷,及《錢塘百詠》、《西湖百詠》,僅為原來的百分之一。他的人品和詩作為歐陽修、王安石、蘇軾等文壇名宿所賞識(shí),與著名詩人蘇舜欽、梅堯臣并列!端问·文苑傳》稱其“平生為詩數(shù)千篇”,可說是北宋臨海第一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