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劉琮,(生卒年不詳),山陽高平(今山東微山兩城鄉(xiāng))人。東漢末年荊州牧劉表次子,劉琦之弟。劉表死后繼承劉表官爵,當(dāng)曹操大軍南下之時,他在蔡瑁等人的勸說之下舉荊州而降,被曹操封為青州刺史,后遷諫議大夫,爵封列侯。
家族資料
姓名 | 劉琮 |
父親 | 劉表 |
母親 | 不詳/,蔡夫人,(演義說法) |
配偶 | 蔡氏(蔡夫人侄女) |
兄弟 | 劉琦,劉修 |
舅舅 | 蔡瑁 |
官至 | 青州刺史 |
相關(guān)人物 | 曹操,劉備,王威,宋忠 |
簡明演義傳記
劉琮是劉表與后妻蔡夫人所生之子,甚得劉表寵愛。蔡氏一族欲立劉琮為主,在劉表病重之時斷絕其長子劉琦與劉表的往來,劉表死后擁立劉琮為主。曹操大軍南下之時,劉表舊臣傅巽、蒯越、王粲等人紛紛勸劉琮降曹,最終劉琮在蔡瑁等人主持之下舉荊州而降。曹操封劉琮為荊州刺史,將劉琮與母蔡夫人遣送青州,卻暗中命令于禁于半途截殺之。
歷史年表
劉琮,山陽高平人,荊州牧劉表之次子。劉表初以長子劉琦之相貌與自己甚為相像,十分寵愛他,但后來劉表次子劉琮娶表后妻蔡氏之侄女為妻,蔡氏因此愛劉琮而惡劉琦,常向劉表進(jìn)毀琦譽琮之言。劉表寵耽后妻,每每信而受之。劉表妻弟蔡瑁及外甥張允同樣得幸于劉表,亦與劉琮相睦。劉表及蔡氏欲以劉琮為后,而蔡瑁、張允則為其黨羽。
【公元208年】東漢獻(xiàn)帝建安十三年劉琦出為江夏太守,蔡瑁、張允等眾奉劉琮為嗣。劉琮與兄劉琦遂互為讎隙,劉琮曾以侯印授予劉琦,劉琦怒而投之于地,將因奔喪作難。荊州群臣如蒯越、韓嵩及東曹掾傅巽等均游說劉琮歸降曹操,劉琮道:“如今我與諸君共據(jù)全楚之地,守先君之大業(yè),以觀天下之事,有何不可?何必要降?”傅巽答道:“逆順有其大體,強弱均有定勢。以人臣而拒人主,是為逆時;以新興之楚地而御國家,其勢必不能當(dāng);以劉備以敵曹公,亦不能當(dāng)。以上三者皆不行,所以要抵抗王兵之鋒銳,是必亡之道。將軍自料與劉備相比如何?”劉琮道:“我實不能及!备蒂惚愕溃骸叭魟洳蛔阋杂芄,那么雖能保荊楚之地,也不足以自存;若劉備足御以曹公,那么劉備必不能為將軍所馭。愿將軍勿疑!
孔衍《漢魏春秋》載:劉琮乞降于曹操,不敢告知劉備。劉備初雖不知,時久乃覺,遣親近問事于劉琮。劉琮遂令宋忠往劉備處宣知其事。其時曹操已在宛城,劉備得悉真相后大驚,謂宋忠道:“卿等諸人作事如此,不早相語,今禍至方告我,不是太過急促嗎!”于是引刀指向宋忠說:“如今斷卿之頭,不足以解吾忿,大丈夫臨別,亦恥殺卿等之輩!”遂遣宋忠歸去,召部曲議事。有人勸劉備劫將劉琮及荊州吏士向南徑到江陵,劉備答道:“劉荊州臨亡托我以遺孤,背信自濟之事,是我所不為,否則死后有何面目以見劉荊州呢!”后諸葛亮勸劉備攻取劉琮,以得荊州。劉備道:“吾不忍也!庇谑邱v馬呼劉琮,劉琮懼而不能起。但劉琮左右及荊州人卻多往歸劉備。曹操軍到襄陽,劉琮便舉州往降。劉備遂奔走夏口。《漢晉春秋》載:荊將王威曾向劉琮獻(xiàn)計道:“曹操得知將軍(指劉琮)既降,劉備已走,必然解弛無備,輕行單進(jìn);若給我數(shù)千奇兵,于險地加以邀擊,必可擒曹操。擒曹操即能威震天下,坐而虎步,中夏之地雖廣,可傳檄而定,這不只是收一勝之功以保守今日而已。今此難遇之機,實不可失!笨上㈢患{其言。最后曹操以劉琮為荊州刺史,封列侯。
歷史評價
《魏武故事》載令曰:“荊州刺史琮,心高志潔,智深慮廣,輕榮重義,薄利厚德,蔑萬里之業(yè),忽三軍之眾,篤中正之體,教令名之譽,上耀先君之遺塵,下圖不朽之余祚;鮑永之棄并州,竇融之離五郡,未足以喻也。雖封列侯一州之位,猶恨此寵未副其人;而比有箋求還州。監(jiān)史雖尊,秩祿未優(yōu)。今聽所執(zhí),表琮為諫議大夫,參同軍事!
《三國志u2027吳書》曹操:“生子當(dāng)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