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慮 - 個人檔案
字 鴻豫
古名 郗慮
終屬 魏
籍貫 兗州山陽高平[今山東鄒城]
官至 御史大夫
相關(guān)人物 鄭玄 孔融 曹操 劉協(xié) 華歆 王朗
曾效力過的勢力 東漢 魏
郗慮 - 人物生平
郗慮,字鴻豫,山陽高平人。年少時,郗慮從師于經(jīng)學大師鄭玄,并與華歆、王朗馳名當時。建安初期,郗慮被拜為侍中,后被遷為九卿之一的光祿勛。曹操時任司空,有意獨攬朝政,無奈被上頭做司徒的趙溫壓著。而趙溫知道曹操有權(quán)有勢,也想巴結(jié)他,于是就任用曹丕為官以討曹操高興。不料曹操不但不領(lǐng)情,反而反咬趙溫一口,“發(fā)揚風格”地上書獻帝:“司徒趙溫為籠絡(luò)臣而錄用臣子曹丕。故選舉不公!鄙献嗪螅懿俦闩邵瓚]以此為由罷免了趙溫。可憐的趙溫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會為了這種小罪而被罷官。此后,三公之中,太尉、司徒空置,曹操位居司空,達到了獨攬朝政的目的。次年(建安十三年),曹操罷三公,置丞相、御史大夫,并自封丞相。同年八月,曹操拜郗慮為御史大夫。御史大夫的工作是監(jiān)督并彈劾包括丞相在內(nèi)的百官,其位也僅次于丞相;可謂是二人之下、萬人之上。曹操把彈劾丞相的權(quán)力交付給郗慮,可見他對郗慮的器重和信任。
郗慮任御史大夫后沒多久就鏟除了曹操的心腹大患——孔融?兹诒臼遣懿俚睦吓笥眩粣鄄诺牟懿僬埖骄⿴熑温。可是他恃才傲物、又看不慣曹操獨霸朝野的行為,于是常常諷刺挖苦曹操;同時他又是海內(nèi)英才,交際廣泛,在百官、名士中頗有聲望。雖然曹操一直想除掉他,卻礙于其名聲不敢下手。郗慮明白曹操對孔融的態(tài)度,于是剛?cè)斡反蠓蚓婉R上羅織了一些罪狀,誣陷孔融任北海太守時有不臣之心。曹操借機發(fā)揮,以為孔融之罪當以死罪而論,于是下令將孔融滿門抄斬?蓱z的孔融就這樣死于曹操、郗慮的雙簧戲。然而郗慮誣陷孔融并非僅僅因為曹操的嫌忌,也出于他本人與孔融有間隙。早時,郗慮與任少府的孔融覲見漢獻帝。獻帝問孔融:“郗慮有什么長處?”可能是出于對郗慮助曹為虐的不滿,孔融不客氣地答道:“郗慮只能空論道。沒有辦事的實力”郗慮馬上反擊:“孔融任北海太守時,政績失敗、百姓流亡?梢娍妆焙R矝]有辦事的能力”從此兩人不睦。郗慮遷光祿勛后,曹操以飲酒延誤軍事為由頒布了禁酒令。自稱“杯中酒不空”的孔融諷刺道:“桀紂因為女色而亡國,為什么曹大人不一道禁了婚姻?”曹操聽后心中憤恨,便讓郗慮罷免了孔融的官職。從此郗、孔二人更加勢同水火。于是郗慮坐上御史大夫之位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主動羅織罪證、積極打倒孔融。
建安十八年,曹操收到了群臣奏請獻帝封他為公的陳書——陳書上沒有郗慮的名字——不知曹操是否對這位被自己一手提攜起來的御史大夫感到失望。很巧的是獻帝派來持節(jié)策封曹操的大臣竟然正是郗慮。稱公后,曹操開始在魏的都城鄴打造自己的王國,并把許昌的事交給心腹郗慮和尚書令華歆打理。建安十九年,伏皇后謀圖曹操,事露。曹操立即讓郗慮和華歆入宮軟禁伏皇后。對于曹操而言,這是一個考驗郗、華二人忠誠的時候——看看他們是不是還忠于漢室。整個行動中,郗慮沒有任何表現(xiàn),只是坐在一旁觀望;而華歆卻積極地服從命令,把躲在墻壁中的伏皇后揪了出來,并將她拖出宮外。當時伏皇后哭著對在場的獻帝說:“不能不讓我死嗎?”獻帝無奈地答道:“連我自己也不知道能活到什么時候……”曹操是漢丞相,華歆是漢尚書令;本是同朝為官,而一個臣子卻奉另一個臣子之命逼皇帝廢后。目睹此景,獻帝感慨不已,對站在一旁的郗慮說道:“郗公,天下竟然有這種事!”郗慮還是一言不發(fā)。這件事的始末很快傳到曹操的耳朵里。對華歆,曹操自然是更加器重崇信。而對于郗慮,曹操則另有打算。畢竟,一個能干的老板不會把一個不積極、不主動的員工永遠留在公司里。軟禁伏皇后事后,郗慮就在史書中聲消跡匿。而不久后,一直默默無聞、僅為軍祭酒的王朗領(lǐng)魏郡(鄴城所在)太守,從此官運通達。兩年后,即建安二十一年,曹操被封為王時,持節(jié)策封他的則是另一位御史大夫——劉艾。
與郗慮齊名的華歆、王朗在新舊交替的時代看清大局;雖為漢臣,卻效力于曹操;最終以魏代漢,位至三公、聲名顯赫,成為一代名臣。相比之下,郗慮本來很受曹操寵愛,卻只會和孔融之輩勾心斗角,無能于分析時局,也從不明確其政治立場。如果郗慮在軟禁伏皇后時表現(xiàn)得像華歆一樣積極主動,則曹魏三公中有郗慮而無王朗。如果郗慮維護漢室權(quán)益,能為獻帝和伏皇后仗義直言,雖然會有掉腦袋的可能,卻興許能在《后漢書》中占有一席之地?墒芹笕似x擇了沉默,既不擁漢、也不挺曹。他以為保持中立、周旋其中是明哲保身之道,卻不懂曹操和漢室的矛盾之深已不容任何人安居于兩者之間;最終被曹操放棄并徹底退出歷史舞臺,落得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結(jié)果?赡芎芏酀h末名士都如郗慮一般,因為沒有明確的政治立場而被淹沒在歷史的潮流中。
郗慮 - 演義概況
魏御林將軍。初為御史大夫,少府孔融暗毀曹公,為慮家客聞此言,報知慮,慮常被孔融侮慢,心正恨之,乃以此言入告公,公殺遂融。后伏后父完欲謀曹公,公使御林將軍慮持節(jié)入宮,先收皇后璽綬。是日,帝在外殿,見郗慮引三百甲兵直入。帝問曰:“有何事?”慮曰:“奉魏公命收皇后璽!钡壑滦,心膽皆碎。慮至后宮,伏后方起。慮便喚管璽綬人索取玉璽而出。甲士擁后而去,帝捶胸大慟。見慮在側(cè),帝曰:“郗公!天下寧有是事乎!”哭倒在地。慮令左右扶帝入宮。
郗慮 - 歷史評價
《魏氏春秋》:“當世知名郗慮!
郗慮 - 歷史年表
少受業(yè)于鄭玄。
漢建安初[公元一九六年-公元二二零年]
為侍中。
漢建安十五年[公元二一零年]
曹公表“溫辟臣子弟,選舉故不以實”。使侍中守光祿勛慮持節(jié)奉策免溫官。獻帝嘗特見慮及少府孔融,問融曰:“鴻豫何所優(yōu)長?”融曰:“可與適道,未可與權(quán)!睉]舉笏曰:“融昔宰北海,政散民流,其權(quán)安在也!”遂與融互相長短,以至不睦。公以書和解之。
八月,丁未,以慮為御史大夫。后公欲除融,慮承望風旨,以微法奏免融官。公既積嫌忌,而慮復構(gòu)成其罪,遂令丞相軍謀祭酒路粹枉狀奏融罪狀,下獄死。
漢建安十八年[公元二一三年]
五月丙申,天子使御史大夫郗慮持節(jié)策命公為魏公。
十一月,漢皇后伏氏坐昔與父故屯騎校尉完書,云帝以董承被誅怨恨公,辭甚丑惡,發(fā)聞,公遣華歆勒兵入宮收后,后閉戶匿壁中。歆壞戶發(fā)壁,牽后出。帝時與御史大夫郗慮坐,后被發(fā)徒跣過,執(zhí)帝手曰:“不能復相活邪?”帝曰:“我亦不自知命在何時也!钡壑^慮曰:“郗公,天下寧有是邪!”遂將后殺之,完及宗族死者數(shù)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