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襲爵為官
元恭年幼時端莊謹慎,有志向氣度。長大后喜愛學(xué)習(xí),侍奉祖母、嫡母以孝順聞名。 正始年間(504年—508年),繼承其父廣陵王的爵位。 延昌年間(512年—515年),被任命為通直散騎常侍。 神龜年間(518年—520年),升任兼 散騎常侍。
正光二年(521年),任正常侍,兼領(lǐng)給事黃門侍郎。元恭因京兆王 元叉專擅朝政,就稱說有病不任職。過了很久,借機會托稱啞病。正光五年(524年),授任金紫光祿大夫,加授散騎常侍。 建義元年(528年),授任儀同三司。
繼承帝位
元恭不說話,將近八年(《 魏書》誤作十二年),住在龍花寺,不與入交往。 永安末年,有人稟報孝莊帝 元子攸,說元恭不說話將有反叛的圖謀;民間傳言,又說他有天子的氣象。元恭畏懼禍患,逃到 上洛躲藏,不久被跟蹤追擊,捉住后送到京城,拘禁了多日,因無罪狀得以赦免。
永安三年(530年),孝莊帝去世, 元曄繼位, 爾朱世隆等人因元曄在宗室中族屬疏遠,又不是人們愿望所推舉,因元恭沉潛藏匿,有超過常人的器量,打算將要廢立,擔(dān)心他真的不會說話,就派親信表達意向,而且?guī)в斜破取Tв谑腔卮鹫f:“天哪里說話呢?”爾朱世隆等人大喜。 于是廢元曄立元恭為帝。
早年去世
太昌元年(532年),元恭在門下外省逝世,時年三十五歲。出帝 元修詔令百官赴會,大鴻臚督察喪事,安葬用王的禮儀,加上九旒的旗幟、 皇帝的車駕、黃繒車蓋、車衡左邊帶裝飾物的旗幟,儀仗一百二十人,二衛(wèi)、羽林的預(yù)備儀仗衛(wèi)隊。
歷史評價
魏收《 魏書》:“少端謹,有志度。長而好學(xué),事祖母、嫡母以孝聞!
詩詞作品
《詩》
朱門久可患,紫極非情玩。
顛覆立可待,一年三易換。
時運正如此,惟有修真觀。
《聯(lián)句詩》
既逢堯舜君。愿上萬年壽。
平生好玄默。慚為萬國首。
圣主臨萬機。享世永無窮。
豈唯被豐草。方亦及昆蟲。
朝賢既濟濟。野苗又芃芃。
君臣體魚水。書軌一華戎。
微臣信慶渥。何以答華嵩。
家庭成員
祖父:獻文帝拓跋弘
祖母:孟椒房
父親:廣陵惠王 元羽
母親:王氏
疑似陵墓
2013年10月, 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完成了衡山路北魏大墓的考古發(fā)掘工作,根據(jù)墓葬形制和規(guī)模,推斷這座大墓為帝陵級別,并初步推測其墓主人為北魏節(jié)閔帝元恭。此墓葬位于北魏帝陵區(qū)的位置,在其東北方向約7公里處是孝文帝長陵,在其東北方向約4公里處是宣武帝景陵,在其東南方向約2公里處是孝莊帝靜陵,因此,考古人員推斷這極可能是一座北魏帝陵。
此外,衡山路北魏大墓規(guī)模較大,建造時間較長,墓壁還有坍塌后修補的痕跡,應(yīng)為事先預(yù)置,根據(jù)節(jié)閔帝元恭“葬用王禮”的文獻記載,考古人員初步推測該墓主人為北魏節(jié)閔帝元恭。
這是一座斜坡墓道單室磚室 壁畫墓,由墓道、前甬道、后甬道和墓室4部分組成。墓葬總長約58.9米,其中墓道長39.7米,寬2.9米;墓室長19.2米,寬12米,深8.1米。發(fā)掘情況表明,該墓歷史上經(jīng)歷過官方的破壞性盜掘,連一些墓磚都被取走。出土遺物較少且均已殘損,有陶器、青瓷器、銅器以及石質(zhì)建筑構(gòu)件等,此外還有武士俑、鎮(zhèn)墓獸、牛車等殘塊。墓中出土了一枚拜占庭帝國時期阿納斯塔修斯一世金幣,其鑄造時間為公元491-518年,表明墓葬年代不早于北魏遷都洛陽以前。通過對墓室形制、出土瓷器等進行比對,考古人員初步推斷這座墓葬為北魏孝昌年間至北魏末年。
史書記載
《魏書·卷十一·帝紀(jì)第十一》
《 北史·卷五·魏本紀(jì)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