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胤稹 (1678——1735) ,清朝皇帝,滿族,愛新覺羅氏。
-
北周宣帝宇文赟(559年-580年),字干伯,北周武帝宇文邕長子,北周第四代皇帝(578年-579年),在位只有一年
-
西夏末帝名曰李睍(?-1227年),黨項族,西夏神宗孫,西夏獻宗侄,獻宗病危時被推舉為帝。在位時已為西夏滅
-
西夏王國的奠基者。李繼遷之子,小字阿移。李繼遷死,李德明嗣位,年二十四。對內(nèi)保境息民,恢復生產(chǎn);對
-
完顏永濟(?―1213年9月11日),字興勝,金世宗完顏雍第七子,宣孝太子完顏允恭異母弟,母元妃李氏。本名允
-
天光帝,北元皇帝,1378-1388在位,名孛兒只斤脫古思鐵木兒,蒙古族,為元惠宗(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第
-
唐武宗(814~846):中國唐代皇帝。即李炎。840~846年在位。本名瀍,臨死前改名炎。唐穆宗第五子,文宗弟。
-
順治帝福臨,是清朝入關(guān)后的第一位皇帝。同時,順治在明清兩代28位皇帝中,是一位尊崇耶穌會士、篤信佛教的
-
宋武帝名劉裕(363年4月—422年6月),字德輿,小名寄奴,漢族,生于興寧元年三月。先祖是彭城人(今江蘇徐州
-
齊高帝蕭道成(公元427年~公元482年),南朝齊創(chuàng)立者,南朝蘭陵人,字紹伯,小名斗將。在位四年。先世居東
-
明代宗朱祁鈺(景泰帝或景帝),明朝第七位皇帝(1450年—1457年在位)。明代宗是明宣宗(宣德帝)次子,明英
-
遼順宗,名浚,小字耶魯斡,道宗長子,母宣懿皇后蕭氏。幼而能言,好學知書。道宗嘗曰:“此子聰慧,殆天授
-
金末帝完顏承麟(?——1234年),金國末代皇帝。原為金國將領(lǐng),天興三年(西元1234年)正月,金哀宗不欲做
-
完顏宗峻(?-1124年),女真名完顏繩果,是金太祖嫡長子(第五子)、金熙宗完顏亶生父。天輔五年(1121)
-
后唐長興四年(933)十一月,后唐明宗皇帝李嗣源駕崩,十二月一日,他的第三個兒子李從厚繼承帝位,是為閔帝
-
熊嚴,羋姓,熊氏,名嚴,熊勇之弟。主要活動于荊山(今南漳西北)及其西周,有子四人,長子伯霜,中子仲雪
-
北魏節(jié)閔帝元恭(498年—532年6月21日),字修業(yè), 河南郡 洛陽縣(今 河南省 洛陽市東)人, 獻文帝 拓跋
-
忽必烈(1215年9月23日—1294年2月18日),即元世祖,又稱薛禪汗。元朝創(chuàng)建者,軍事家、政治家。蒙古族,孛
-
楊忠,隋朝太祖皇帝(追尊),隋文帝楊堅之父,西魏府兵十二大將軍之一。代北武川人,小字奴奴,他的祖父和
-
漢少帝弘農(nóng)懷王劉辯(熹平五年-初平元年正月十二癸丑日,即西元176年-190年3月6日),中國漢朝皇帝(光熹
-
趙昺(1272年-1279年),南宋第九位皇帝(1278年-1279年在位)是宋朝最后一位皇帝,在位兩年,年僅8歲,韓林
-
周昭王,姬姓,名瑕,西周第四代國王。周康王之子。《史記》稱他為昭王,西周青銅器銘文多稱他為卲王或者王
-
周夷王,名姬燮,生卒年不詳。周懿王子,周孝王侄孫。孝王死后繼位。在位30年,病死,葬處不明。姬燮,原為
-
周孝王姬辟方(960~前896),姬姓,名辟方,周穆王姬滿之子,周共王姬繄扈之弟,周懿王姬囏的叔父,西周第八
-
元睿宗拖雷(1193年—1232年),成吉思汗正妻孛兒臺之第四子,尊號“也可那顏”(大官人)。
-
元泰定帝(1276年十月二十九日出生於山西晉邸,1328年秋七月辛酉逝世)名孛兒只斤也孫鐵木兒,是元朝的六位
-
元武宗(1281年8月4日—1311年1月27日在世),是第三位統(tǒng)治中國的元朝皇帝(1307年6月21日—1311年1月27日在
-
完顏亮(1122年2月24日―1161年12月15日),女真名迪古乃,字元功,金代第四位皇帝。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庶長孫
-
李重茂(694—714年),唐中宗第四子,母親不詳,非韋后所生。曾被封為溫王
公元710年5月韋皇后毒殺中宗后
-
唐文宗李昂(809年—840年),唐穆宗第二子。唐敬宗之弟。敬宗寶歷二年(826年),被宦官王守澄等擁立為帝。
-
宋恭帝趙顕(音顯)(1271年—1323年)是南宋第七位皇帝(1274年—1276年在位),宋度宗次子。他是全皇后所
-
宇文覺(542年―557年),即北周孝閔帝(557年在位),字陀羅尼,代郡武川(今屬內(nèi)蒙古)人,周文帝宇文泰第
-
元寶炬(507—551)即西魏文帝,是西魏的開國君主。公元535—551年在位。魏孝文帝孫。鮮卑族。孝明帝時拜直
-
元寧宗孛兒只斤懿璘質(zhì)班(1326年—1332年),元朝第十位皇帝,1332年10月23日至1332年12月14日在位。廟號寧
-
元仁宗,元仁宗圣文欽孝皇帝(13111320),別名:愛育黎拔力八達(12851320),生于1311年,卒于1320年,蒙
-
遼圣宗耶律隆緒(公元972~1031年),遼國第六位皇帝(983年—1031年),契丹名文殊奴。景宗耶律賢長子。圣
-
元成宗(1294年1307年在位),名特穆爾(1265年1307年),蒙古族,元朝第七代皇帝。蒙語稱完澤篤皇帝。元世祖孫
-
愛新覺羅·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即清世宗,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
-
元憲宗孛兒只斤·蒙哥(1209年1月10日—1259年8月11日),蒙古帝國大汗,史稱“蒙哥汗”,為元太祖成
-
西夏獻宗名曰李德旺(1181年1226年),黨項族,夏神宗之次子。 1223年即位,在位4年。
-
西夏仁宗名曰李仁孝(1124年1193年),黨項族,西夏第四代帝王。是西夏崇宗長子,母為漢人。在西夏建國的一百
-
蕭賾(440年—493年),字宣遠,齊高帝蕭道成長子,母劉智容。南朝齊第二任皇帝(482年493年),病死,葬景安陵
-
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字巨君,中國歷史上新朝的建立者。王莽出身于西漢末年的王氏外戚,于公元9
-
唐中宗李顯(656年—710年),原名李哲,唐朝第四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則天第三子。683年至684年、
-
唐穆宗(795—824) 即李恒,初名宥。唐代皇帝。公元820—824年在位。憲宗第三子。封建安郡王,進封遂王。元
-
宋理宗(1205年出生,1264年逝世于臨安),原名趙與莒,1222年立為寧宗弟沂王嗣子,賜名貴誠,1224年立為寧
-
唐昭宗李曄(867年-904年),是唐朝第十九位皇帝(去武則天以外,889年—904年在位),在位16年,享年38歲。
-
李誦,即唐順宗;唐德宗的長子,唐肅宗上元二年(761)臘月初二(1月8日)出生于長安。806年逝世。去世后謚
-
唐懿宗,名李漼(公元828-874年),初名溫。唐宣宗長子。宣宗病死后,被宦官迎立為帝。在位14年,病死,終
-
北魏道武帝(371年—409年),又名涉珪、什翼圭、翼圭、開,北魏開國皇帝,鮮卑族人。他是代王拓跋什翼犍的
-
唐睿宗李旦(662年6月22日-716年7月13日),唐朝第五位皇帝,曾用名李旭輪、李輪,李旦為唐高宗李治諸子之
-
唐代宗李豫(727-779年),漢族,唐肅宗長子。初名俶,原封廣平王,后改封楚王、成王,馬嵬之變后,他隨肅宗北
-
唐憲宗李純,原名李淳,被立為皇太子以后改名。他是唐順宗長子,大歷十三年(778)二月十四日出生在長安宮中
-
晉元帝司馬睿(276年-323年),字景文,東晉的開國皇帝(318年-323年在位)。晉宣帝司馬懿的曾孫,瑯邪武
-
宋神宗,生于1048年5月25日,英宗長子,卒于1085年4月1)。全名趙頊,又名仲針,謚號體元顯道法古立憲帝
-
宋端宗趙昰 (1269年—1278年,1276年 1278年在位;昰 :音同“是”),南宋第八位皇帝,廟號端宗,謚號裕文
-
宋欽宗,名趙桓(公元1100~1156年),原名趙亶,又名趙煊。是北宋末代皇帝,宋徽宗趙佶長子。生于元符三年
-
宋恭宗趙顯(一二七一~一三二三),度宗子。咸淳九年(一二七三)封嘉國公。十年即位,謝太后臨朝稱詔,建
-
宋光宗(11471200)即趙惇。南宋皇帝。11891194年在位。孝宗第三子。1162年封恭王。乾道七年(1171),立為
-
宋寧宗趙擴,南宋第四代皇帝,年號慶元。寧宗即位后,任用趙汝愚和韓侂胄。趙、韓兩派斗爭激烈。宰相趙汝愚
-
宋仁宗趙禎(1010年-1063年),中國北宋第四代皇帝(1023年-1063年在位)。初名受益,宋真宗的第六子,生
-
宋高宗一般指趙構(gòu)(1107.5.21—1187.11.9),字德基,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開國皇帝,在位35年,曾經(jīng)被封為
-
晉明帝司馬紹(299年-325年10月18日),字道畿,晉元帝 司馬睿長子 ,晉簡文帝 司馬昱異母兄,母宮人荀氏
-
宋理宗(1205年出生,1264年逝世于臨安),原名趙與莒,1222年立為寧宗弟沂王嗣子,賜名貴誠,1224年立為寧
-
宋孝宗宋孝宗趙昚(1127年11月27日、建炎元年十月廿二1194年6月28日、紹熙五年六月初九),南宋第二位皇帝(
-
宋哲宗趙煦(1076年1月4日-1100年2月23日),北宋第七位皇帝(1086年—1100年在位),是前任皇帝宋神宗第六
-
宋英宗體乾應(yīng)歷隆功盛德憲文肅武睿圣宣孝皇帝。英宗趙曙是真宗之弟商王趙元份的孫子,濮安懿王趙允讓的兒子
-
宋度宗趙禥(1240年—1274年),原名趙孟啟,1251年賜名孜,1253年立為皇子,賜名禥,是南宋第六位皇帝(1
-
趙恒(968-1022),宋太宗第三子,登基前曾被封為韓王、襄王和壽王,曾任開封府尹。997年以太子繼位,以王欽
-
胡亥,男,即秦二世(前230年-前207年),嬴姓,名胡亥,在位時間為前210年―前207年,也稱二世皇帝。是秦
-
明英宗朱祁鎮(zhèn)(1436 ~ 1464年),1457~1464年在位。年號正統(tǒng)、天順。明宣宗長子。9歲即位。初大事權(quán)歸皇太后
-
明熹宗明熹宗朱由校(公元1605-1627年),明末皇帝。1620年陰歷九月—1627年陰歷八月在位,年號天啟(1621
-
姓名:朱翊鈞 出生: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 卒年:萬歷四十八年(1620年) 享年:58歲 屬相:
-
明世宗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1566年12月14日),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憲宗庶孫,明孝宗之侄,明武宗堂弟,
-
朱常洛(1582年8月28日―1620年9月26日),即明光宗(1620年8月28日―1620年9月26日在位)。明神宗朱翊鈞長
-
明宣宗朱瞻基(1398年-1435年),明仁宗朱高熾長子,永樂九年(1411年)立為皇太孫,數(shù)度隨成祖征討。洪熙
-
明孝宗朱佑樘,漢族,明朝第九位皇帝,成化六年七月初三日出生(1470年),弘治十八年五月初七日因病英年早逝
-
耶律阿保機(872年-926年9月6日),姓耶律,名億,乳名啜里只,遼朝開國君主,契丹迭剌部霞瀨益石烈鄉(xiāng)耶律彌
-
遼天祚帝遼天祚帝耶律延禧遼朝末代皇帝。生于1075年,卒于1128年
-
耶律璟(931—970),遼穆宗,曾經(jīng)改名為明,小字述律,是太宗的長子,母為靖安皇后蕭氏。即位前封壽安
-
李嗣源(866年或867年—933年),沙陀部人,原名邈吉烈,唐河東節(jié)度使李克用的養(yǎng)子,生父李電,五代時期后唐
-
遼太宗孝武惠文皇帝(902~947),中國遼代皇帝。名耶律德光,字德謹,契丹名堯骨(或譯耀屈之)。阿保機次子
-
遼景宗耶律賢(948年982年),字賢寧,遼世宗的次子,其母為懷節(jié)蕭氏,在遼世宗在位時的政變中,耶律賢險而被
-
耶律宗真,即遼國興宗皇帝,遼國著名畫家(工筆畫),善丹青,嘗以所畫鵝、鷹送于宋朝,點綴精妙,宛乎逼真
-
世宗耶律兀欲(917-951)947年即位,遼朝第三位皇帝.
-
完顏珣(11631223年),又名從嘉,原名吾睹社,完顏允恭的庶長子,世宗的孫子,章宗的哥哥,母昭華劉氏。12
-
金熙宗(1119—1150),即完顏亶,女真名合刺(又作曷刺馬)。金太祖嫡長孫。父宗峻,為阿骨打嫡長子,母蒲
-
金哀宗,完顏守緒(1198年-1234年2月9日),金國第九位皇帝(1224年—1234年在位),原名守禮,女真名寧甲速
-
金世宗一般指完顏雍。金世宗完顏雍(1123年―1189年),原名完顏褎(yòu),字彥舉,女真名烏祿,金
-
金太宗 完顏晟(1075年11月25日 —1135年2月9日),女真名完顏吳乞買,金太祖 完顏阿骨打的四弟, 金朝第二
-
漢昭帝(前94年-前74年),即漢昭帝,西漢第八位皇帝,漢武帝劉徹少子,趙婕妤(鉤弋夫人)所生。漢昭帝即
-
平帝劉(前9~5),字樂,元帝庶孫,中山孝王劉興之子。三歲嗣立中山王。元壽二年(前1)即皇帝位。元始五年
-
后唐末帝李從珂(885年2月11日-937年1月11日),鎮(zhèn)州(今河北正定)人,五代時期后唐皇帝,史稱后唐末帝或
-
漢哀帝,劉欣(前27年~前1年),漢元帝之孫,定陶王劉康子,襲父封為定陶王。成帝在位時,被收為養(yǎng)子,并立為
-
漢殤帝劉隆生于東漢和帝元興年(105),為和帝與鄧皇后少子。出生100多天,和帝去世。按照傳統(tǒng),繼承皇位應(yīng)
-
劉驁(前51年—前7年),即漢成帝,西漢第十二位皇帝,漢元帝劉奭與孝元皇后王政君所生的嫡子。漢成帝即位后
-
漢文帝劉恒,漢族,漢朝第5位皇帝,漢高祖劉邦四子,惠帝劉盈弟,母薄姬,在位期間,繼續(xù)執(zhí)行與民休息和輕徭
-
漢安帝,名劉祜(公元94125年),漢章帝孫,清河王劉慶之子。延平元年八月,漢殤帝駕崩,攝政的鄧太后立劉祜
-
劉宏(157年,一作156年—189年5月13日),生于冀州河間國(今河北深州)。東漢第十一位皇帝(168年—189年
-
劉盈(前211年—前188年),西漢第二位皇帝(前195年—前188年),漢朝開國皇帝劉邦的嫡子(次子),母親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