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福斯特·杜勒斯 - 簡介
約翰·福斯特·杜勒斯(John Foster Dulles,1888年2月25日-1959年5月24日),出生在華盛頓,美國政治家,曾任美國國務卿。任內曾策動阿馬斯(Carlos Castillo Armas)從洪都拉斯入侵,以對抗阿本斯(Jacobo Arbenz Guzmán)宣布將美國聯合果品公司在危地馬拉的大片土地收歸國有的政策,這件事使他成了控制各個香蕉共和國的名人之一。
他在1954年的日內瓦會議上,拒絕與周恩來握手。 華盛頓杜勒斯國際機場即是為紀念他而命名。
約翰·福斯特·杜勒斯 - 人物經歷
約翰·福斯特·杜勒斯(1888—1959年)美國前國務卿。生于華盛頓,出身政客世家。畢業(yè)于普林斯敦和華盛頓大學。1911年參加華爾街大壟斷組織,他是許多大公司和銀行的董事,與洛克菲勒財團有密切聯系。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參加出席歷次重要國際會議的美國代表團,對于恢復德國軍事潛力和重新武裝德國起了很大的作用。1944年起為共和黨外交政策主要發(fā)言人,1950~1952年任美國國務卿的顧問。1953年1月至1959年4月任國務卿。他一貫敵視社會主義國家和民族解放運動,堅持不承認中國、非法排斥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地位、對中國實行封鎖禁運,明目張膽地進行制造“兩個中國”的陰謀活動。戰(zhàn)后以來美國的所有對外侵略和顛覆陰謀,他無不參與其事。他是“馬歇爾計劃”、“北大西洋公約”的主要制定人,直接參與組織1950年對朝鮮的侵略戰(zhàn)爭,他是1957年3月美國侵略中東的“艾森豪威爾主義”的主謀者之一,1958年7月策動武裝干涉黎巴嫩。著有《戰(zhàn)爭或和平》一書,是他的帝國主義侵略思想的自供。美國共和黨人。
1954年4月,解決朝鮮問題和恢復印度支那和平問題的會議在日內瓦舉行。處于敵對狀態(tài)的兩個大國——中國和美國的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周恩來和杜勒斯,作為各自的首席代表在此相聚。杜勒斯敵視新中國幾乎到了瘋狂的地步,在日內瓦會議召開前,他親自向美國代表團下令:禁止任何美國代表團的人員同任何中國代表團的人員握手。26日會議開幕式后,英國代表團成員杜威廉(英國駐北京的談判代表)找到中國代表團成員宦鄉(xiāng)說:艾登外相有一個設想,在第二次會議的會前或會后,由艾登外相介紹杜勒斯國務卿同周恩來相識,彼此握手致意。如果周總理同意,艾登外相再派人詢問杜勒斯先生的意見;锣l(xiāng)請示總理后答復杜威廉說:周總理贊賞艾登外相的設想,既然在一起開會,理應互相接觸。周恩來愿意經過艾登外相的介紹,同杜勒斯先生握手致意。但在第二天一早,杜威廉對宦鄉(xiāng)說:杜勒斯先生表示,不能接受艾登先生的建議,拒絕與周恩來握手。
1971年7月,基辛格博士履行他的秘密中國之行,特別注意握手言和之禮儀。他在《白宮歲月》一書中寫道:“9日下午4時,周恩來來到,我在賓館門口迎接他,特意把手伸出去。周恩來即微笑和我握手。這是將舊情嫌隙拋到腦后的第一步!碑斈峥怂墒状卧L華走下飛機時也是首先把手伸向了周恩來。
約翰·福斯特·杜勒斯 - 人物主張
杜斯斯一貫敵視社會主義國家和民族解放運動,堅持不承認中國、非法排斥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地位、對中國實行封鎖禁運,明目張膽地進行制造“兩個中國”的陰謀活動。戰(zhàn)后以來美國的所有對外侵略和顛覆陰謀,他無不參與其事。他是“馬歇爾計劃”、“北大西洋公約”的主要制定人,直接參與組織1950年對朝鮮的侵略戰(zhàn)爭,他是1957年3月美國侵略中東的“艾森豪威爾主義”的主謀者之一,1958年7月策動武裝干涉黎巴嫩。著有《戰(zhàn)爭或和平》一書,是他的帝國主義侵略思想的自供。
二戰(zhàn)后,多次代表美國政府出席國際會議。1950年任杜魯門政府顧問。1953~1959年任美國國務卿。他在國際活動中,鼓吹冷戰(zhàn),推行“戰(zhàn)爭邊緣”“大規(guī)模核報復”以及對社會主義國家進行“和平演變”等戰(zhàn)略。1950年他參與策劃美國政府利用朝鮮戰(zhàn)爭武裝侵占中國領土臺灣。1954年他又策劃美國政府同臺灣當局簽訂《美臺共同防御條約》,企圖使霸占臺灣的行為合法化,將臺灣長期作為美國的軍事基地。